where `id`='22087' limit 1夏季出游指南:山西五台山之五台连穿完全功略_山西五台山游记攻略_山水旅游黄页
您的位置:山水旅游黄页 > 旅游攻略 > 夏季出游指南:山西五台山之五台连穿完全功略

夏季出游指南:山西五台山之五台连穿完全功略

中国国旅(山西)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 发布于2010-05-07 08:15:00 | 来源:转载 | 目的地:五台山

五台山,中国佛教第一圣地。位于山西省五台县境内,方圆五百余里,海拔三千米,由五座山峰环抱而成,五峰高耸,峰顶平坦宽阔,如垒土之台,故称五台。五台山是文殊菩萨道场。俗话说:金五台、银普陀、铜峨嵋、铁九华,可见五台山在佛教名山中的地位非同一般。五台山的五台皆有寺庙,北台海拔3061米,号称华北屋脊,又有着美丽壮观的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东台又称望海峰,台顶如鳌鱼脊,海拔2795米。台顶原建有一座望海寺,内供文殊像。 北台又称叶斗峰,为五台之最高峰,海拔3058米,台顶面积37万平方米,顶天立地,有“华北屋脊”之称。台顶建有灵应寺,内供无垢文殊佛像。中台又称翠石峰,台顶建有演教寺,内供文殊佛像。还有明朝建的祈光塔,四角各有小塔,象征东西南北中五台。西台又称挂月峰,海拔2773米,台地的周围群山拱围,岩石幽深,峰顶旧建法雷寺,供奉狮子文殊像。南台又称锦绣峰,海拔2485米,山峰耸峭,烟光凝翠,繁花似锦,千峦弥布,五彩缤纷,因之取名为“锦绣峰”,顶上建有普济寺。

  汉唐以来,五台山一直是中国的佛教中心,此后历朝不衰,屡经修建,鼎盛时期寺院达300余座,规模之大可见一斑。目前,大部分寺院都已无存,仅剩下台内寺庙39座,台外寺庙8座。现在五台山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旅游区之一。寺院经过不断修整,更加富丽堂皇,雄伟庄严,文化遗产极为丰富,举世称绝,其中最著名的五大禅寺有显通寺、塔院寺、文殊寺、殊像寺、罗睺寺。

  五台分别为东台望海峰,西台挂月峰,南台锦绣峰,北台叶斗峰,中台翠岩峰。五台之中北台叶斗峰最高,海拔3058米,素称“华北屋脊”。《清凉山志》中记:“左邻恒岳,秀出千峰;右瞰滹沱,长流一带;北凌紫塞,遏万里之烟尘;南护中原,为大国之屏蔽。山之形势,难以尽言。五峰中立,千嶂环开。曲尽窈窕,锁千道之长溪。叠翠回岚,幕百重之峻岭。岿巍敦厚,他山莫比。”又因山中盛夏气候凉爽宜人,故别名“清凉山”。

  五台山被国内外佛教公认为文殊菩萨的应化道场,成为举世瞩目的佛教圣地是从唐代开始的。唐太宗曾言“五台山者,文殊閟室,万圣幽栖,境系太原,实我祖宗植德之所,切宜祗畏。”(山西通志卷)从此五台山便被公认为文殊圣域。长安2年(公元742年)登上皇位的武则天自称她“神游五顶”。因此,敕命重建五台山清凉寺,竣工后,命名僧感法师为主持。这是五台山佛教在全国佛教界取得举足轻重地位的发端,随着唐王朝的国威远扬和唐朝文化的传播,五台山的声望也随之显赫于世。

  显通寺建在台怀镇的灵鹫峰下,它是五台山历史最悠久的佛寺,始建于东汉永平年间,初名大孚灵鹫寺,北魏孝文帝时扩建,因寺侧有一座花园,赐名花园寺。唐武则天时改称华严寺,明太祖时重修,赐额大显通寺。清代又重修,形成今天的规模。寺宇面积8万平方米,各种建筑400余间。中轴线上,有文殊殿、大雄殿、无量殿等7座大殿。中轴线后部高坎上有一铜殿,面阔三间,高不足五米,小巧精致,铸于明万历年间,殿内有铜铸小佛像万尊,中间台上有大铜佛。门前钟楼上有一口重达万斤的铜钟,敲击时声音传遍全山。

  塔院寺原是显通寺的塔院,明代重修舍利塔时独立为寺,寺内以舍利塔为主,舍利塔是一座藏式白塔,故又名大白塔。我国共有珍藏释迦舍利子的铁塔19座,五台山的一座慈寿塔就藏在大白塔内。此塔居于台怀诸寺之前,高大醒目,一向被看作是五台山的标志。

  菩萨顶在显通寺北侧的灵鹫峰上,传说文殊就住在菩萨顶,所以也叫真容院,又称大文殊寺,它创建于北魏,历代重修。明永乐时,喇嘛教黄教创始人宗喀巴的大弟子蒋全曲而计到五台山传扬黄教,这是黄教传入五台山的开始。永乐以后,蒙藏教徒进驻五台山,大喇嘛住在菩萨顶,这里就成为黄庙之首。

  殊像寺是供奉文殊菩萨的寺庙,始建于唐,元重建,毁于火,明成化年间再建,其中佛龛的背面塑三世像,即药师、释迦、弥陀三佛。三佛居于文殊背面的倒座上,不合一般寺院惯例,颇为特殊,两侧有五百罗汉。

  罗睺寺在显通寺东,是一座喇嘛庙,唐时初创。明弘治年重修。罗睺寺还有一种奇观,后殿中心有一座活动莲台,是一木制圆形佛坛,坛上周围雕有波涛和十八罗汉渡江,当中荷蒂上有木制大型花瓣,内雕方形佛龛,四方佛分坐在佛龛中,莲台设有中轴和轮盘,操纵机关时莲台旋转,莲花一开一和,四方佛时隐时现,这叫做“花开见佛”。

  五台山除五大禅处外,名寺还有金阁寺和碧山寺等。碧山寺是五台山最大的十方禅寺,佛经称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为十方。十方禅寺是可以使各方名僧来作主持的禅院,又叫十方刹。

  五台山在隋唐时已经名声远播,宋以后,日本、印尼、尼泊尔等国的僧侣与五台山都有往来。从五台山源远流长的兴始发展中,我们不难看出它在四大佛山所占据的特殊地位。它不仅生动翔实的记录了中国佛教起落兴衰的过程,同时还展现了佛教文化的灿烂和进步。作为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的五台山,千百年来吸引了无数的游人。

  行程路线

  第一天:东台——北台——中台——西台

  坐中巴车离开沙河,经过一个小时的行驶,早4:55分到达鸿门岩,即东台的山脚下。 东台又称望海峰,台顶如鳌鱼脊,海拔2795米。台顶原建有一座望海寺,内供文殊像。现仅存北宋宣和年间建的笠子塔。经过一个小时的爬升,大家于6:00到达台顶,在寺内拜过菩萨、用过早斋后,于7:30回撤到鸿门岩。随后,沿着左侧的山脊前行,朝北台进发。

  北台又称叶斗峰,为五台之最高峰,海拔3058米,台顶面积37万平方米,顶天立地,有“华北屋脊”之称。台顶建有灵应寺,内供无垢文殊佛像。我们的先头部队在三个小时之后到达北台,而最后一名队员也在12:00到达了灵应寺。此路程前半段可在与盘山公路并行的山上横切,后半段要沿公路行走,过写有“华北屋脊”石牌楼后大约一小时即可到达台顶。在寺内吃过斋饭、午睡之后,大家在14:00离开灵应寺,前往中台。

  中台又称翠石峰,台顶建有演教寺,内供文殊佛像。还有明朝建的祈光塔,四角各有小塔,象征东西南北中五台。去中台的路主要走的是山脊和山腰横切,基本上没有走盘山公路,最后在一段上升之后,于16:45分左右从演教寺后面的山坡爬上中台。经过短暂休息,将一名因淋雨生病的GG送下山后,大队人马在17:30开拔,朝着第一天的目的地“西台”冲去。

  西台又称挂月峰,海拔2773米,台地的周围群山拱围,岩石幽深,峰顶旧建法雷寺,供奉狮子文殊像。此段行走以公路为主,小部分可直切。19:30分,所有队员到达了目的地。在此处吃过斋饭后,疲惫的驴们纷纷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西台——南台——佛母洞

  早5:30分,可爱的女居士将我们从梦中叫醒,因为6:00是寺内过斋的时间。在斋堂内,边吃饭,边听女居士的教诲。7:45分,我们离开了西台,朝最后一台“南台”进发。出寺庙后,往回走,在山上可以看到两条公路,靠下面的一条既是前往南台的路。大家从山上兴奋地直冲下来,踏上了去往南台的路。所有的人都没有想到,这条路竟是这样长。

  南台又称锦绣峰,海拔2485米,山峰耸峭,烟光凝翠,繁花似锦,千峦弥布,五彩缤纷,因之取名为“锦绣峰”,顶上建有普济寺。 去往南台的路基本上没有什么难度,就是沿着盘山公路走,过吉祥寺、狮子窝,中午即可下到金阁寺。出金阁寺右转,沿柏油公路行走,过两个公路检查收费站,即可看到由赵朴初先生题写的牌楼“五台山佛教圣地”。沿此牌楼左侧的土路进山,过气象站后要再继续行走1个多小时即可到达。大部分队员在14:40到达了南台顶,而最后一名队员也在大家的歌声鼓舞中于15:30登上了锦绣峰。 照相留念后,众人在15:45离开了山顶。出寺庙左转,沿石板路下撤(估计此石板路为古香道),此处杂草丛生,路面湿滑。下撤到山脚下,可见一座砖房。沿左侧上山公路行走,而不要向下走。大约一个多小时后,就可到达佛母洞,经过1600多个台阶的最后考验,先头部队于18:20左右下到佛母洞停车场,最后一名队员也于19:00之前到达。记得一位GG抱着汽车的门,大声的说出了每个人的心声:“亲人呀,我终于见到了你”。至此,两天的“五台一洞”的穿越活动终于成功的完成了。

  注意的事项

  1、准备好零钱,五台之间没有任何商店小卖部,吃斋住宿随喜都需要零钱,如果愿意大面额投入功德箱,当然没人反对。

  2、不论遇到和尚尼姑居士年青年长均可称之为“师兄”。

  3、不论你好,谢谢,再见,均为“阿弥陀佛”。

  4、五座台中东、中、西、南四台都可以吃斋饭,赶上吃斋时间都可以在寺中用斋。北台,我去时在大规模维修中,不知道能不能供应斋饭。

  5、关于住宿,东、北、中、西、南台都是可以挂单住宿的,不用自带帐篷,但是在重大的佛教节日也许因为人多,有的台容纳人数有限。

  水:

  补充电解质和矿物质的运动型饮品最好,我带了三听红牛和两瓶嘉得乐,矿泉水6瓶和一个水壶。我带的太多了。

  建议:运动型饮料3瓶,纯净水1-2瓶,水壶一只。平均每隔1——2小时都可以有寺院补水。

  不过,如果你对当地水土不是很能接受的话,建议水都自己带,避免出现拉肚子等麻烦事,打乱行程计划。

  衣:

  我是6月初去的,气温在8——18度,风非常大。

  必备:冲锋衣、裤;速干衣、裤;排汗速干保暖的内衣裤;排汗速干袜子2——3双;徒步鞋或者高帮的登山鞋;速干的帽子,有布福最好带上,太阳非常的晒;手套。

  雨衣可备用,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