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ere `id`='21954' limit 1发现牛郎织女故里_河北石家庄灵寿县游记攻略_山水旅游黄页
您的位置:山水旅游黄页 > 旅游攻略 > 发现牛郎织女故里

发现牛郎织女故里

织女山生态风景区 | 发布于2010-04-22 11:44:00 | 来源:转载 | 目的地:石家庄

发现牛郎织女故里

 

         ——兼及把石家庄打造成中国爱情节基地的建议李 云 庆  

   

      三年前,我因特殊原因认识了石家庄市五郎寨旅游开发投资有限公司的总经理高作伟先生。高总所投资开发的织女山(又名王母山、王母观山)风景区位于灵寿县陈庄镇寨头乡七女沟村,景区规划面积近15平方公里。开发的缘由是这里独具特色的自然地理风貌和家喻户晓的牛郎织女传说,而且二者浑然天成地融为一体:既有牛庄,又有女庄,还有七女沟;既有王母观,又有织女池,还有窥视织女洗澡的天眼石。与高总与梁楠女士的第一次晤面就使我兴奋不已。我既佩服高总的魄力,更赞叹他的眼力。当时我就产生了写一篇发现牛郎织女故事发生地的文章。此后几次去七女山实地考察,又陆续找到一些资料,借这次研讨会之机,仓促写了这篇东西,不惴粗陋,愿就教于各位学者大家。   七女沟村牛郎织女故事传说

    当地流传的牛郎、织女故事与别处流传的大同小异,不过又有着明显的不可替代的地域性。故事的大概情节如下:
    灵寿、平山之间有一座高山,山顶上有一平台,原名“天台山”。后来,修了王母庙,便叫做“王母观山”了。它的北边有一条长达二十里的七油沟河,河水潺潺流入慈河。当地的老百姓叫它为“天河”,在天河上游有一个方型水池,叫做织女池,那是王母娘娘的七个女儿经常洗澡的地方。

    一次,她们正在洗澡,被正在放牛的牛郎看见了。牛郎偷偷地把第七个女儿的衣裳拿走了。她们洗完后,别人都穿好衣裳上了天宫,只有七女儿走不了。当她发现牛郎拿着她的衣裳时,便苦苦要求还给她。最后她答应许给牛郎为妻,牛郎才把衣服还给了她。自此以后,七仙女便留在人间不走了,二人生活在一起。牛郎辛勤放牛耕地,放得牛膘满肉肥,种的庄稼仓丰囤满。仙女养蚕织布,织的布好象彩云,人们便叫她“织女”。这样男耕女织生活美满,织女便想常留人间,不回天宫了。二人朝夕相伴,很是满意。过了几年后织女生了一男一女,享受着人间的家庭欢乐,就把天上的事儿给忘到一边了。王母娘娘得知消息后,非常生气,一屁股蹲在山巅上,把山顶蹲成了平台,这就是“天台”。并派出天兵天将拿回织女。牛郎的牛群里有一头神牛,告诉牛郎将它杀死,用牛皮做一双皮鞋,便可追上织女。牛郎穿上了皮鞋,用担杖担上一双儿女从后边紧紧追赶。到快要追上的时候,王母娘娘急了,急忙从头上拔下金簪,在牛郎、织女之间,划了一道天河,把他二人隔开,使他们永远不能相见。直到现在,灵寿县的天河左边有一村叫做牛庄(原名牛郎庄),天河右边有一村庄叫做女庄(原名织女庄)。又因为王母娘娘拔金簪子上带有头油,划河时将头油带进了天河里,河水里断不了有油花流出,所以这条河在灵寿县叫做七油河。 让人惊奇的是在“织女池”旁,一块巨大的天然石巍然而立,石面光滑如缎,此石生着一对“眼睛”,炯炯有神,像一位老者注视着一切,有一股说不出的威严,因此得名“天眼石”。相传,这块石头乃是天神所化,专职负责七仙女洗浴时的安全问题。机缘巧合,这位神仙偏偏在牛郎出现的那一刻打了一个盹。当他醒来的时候,牛郎与七仙女早已情投意合。王母娘娘闻讯后大怒,罚他守在池旁,终日不能闭眼。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天眼石”。尽管王母娘娘动怒,但也毫无办法。因为正是他的“一不小心”才造就了这桩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

   牛郎织女故事和西王母的现代解读牛郎织女的传说故事中涉及到三个人物牛郎、织女和王母,众多专家一致解读得出的结论:该故事最迟应发生在母系氏族社会末期,当时应为男耕女织的农耕社会。中国神话学专家袁珂先生把它列为黄帝时期,其理由是黄帝是天帝,和蚕织的事情有关,民间传说中的玉帝、王母、玉皇大帝、王母娘娘等,或许都是黄帝和嫘祖的演变。先谈一下母系氏族时期的一种风俗。为利于部落繁衍、生活、安定,当时男女采取分开居住的习俗(至于为什么分开居住,有专家研究说,当时由于女性难产、祭祀杀婴、夭折等,男女性别比差距太大,为几十比一,这样就带来氏族安定、繁衍等问题)。在距织女山不到一百公里的元氏封龙山的阳坡和北坡有两个名邑,一为龙邑,一为妬邑。龙邑即封龙邑,妬邑即石邑,这两个地方可能最迟在新石器初期就有了。 “妬”为什么有个“女”旁,这大概是母系氏族时期女人(包括孩子)居住的地方,她们居住在封龙山北坡从事采集、种植、养殖,而男人们居住在封龙山南坡,从事渔猎,渔可能包括捕捉鳄鱼(吃龙肉、崇鳄龙、驯鳄龙,所以才自称龙族)。龙邑与石邑实际上是一个部族两个聚落,最早男女分居,以后男女混居或婚居。至今,封龙山一带还流传着每年定期“过会”的习俗,每当这期间,男女烧香磕头之后,嬉戏游玩,自由自在,好不快活。 “妬”词典里解释为妒,即嫉妒、吃醋之意。因为成年男性为争得成年女性争风吃醋,产生嫉妒,这正合了男、女分开居住之古俗。今石家庄附近有一些地名有杜、窦之音如杜北、窦妪(杜、窦与“妬”谐音),实际上有杜、窦之音的地方即“妬邑”的后来的分居之地,妬邑是祖居地。光绪《获鹿县志》称石邑为“窦王城,隋窦建德城也”,此解释错了,实际是“妬王城”。与“妬”相近之字有“姤”,《易经》有一卦叫姤卦,“姤”为事先有约的相遇。这大概是每年定期祭祀,每次祭祀之后,女的约定男的相会交合。还有的解释“姤”,因文治内,民众和好,故媾(姤),使有矛盾和敌对情绪的民众重归于好。这两种解释意思差不多。“姤”除了上面一层意思,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即“后”,为女祖之意,掌管部族大事,地位很高。“后”与“司”相通。“司”之意是主管、主持,与“后”意相通。“司”与“石”音同。这样看来姤、妬、司、石意思是相通的。牛庄与女庄也是这样,男女分开居住,以河为界,定期相会,相会之事由一个德高望重的女性老人掌管。由于男多女少,相见也难,怨男情动,禁不住想入想入非非,于是集体创作编排出有一个男郎独自占有一个美女共同生活的故事来。所以我对牛郎织女故事的现代解读是:它最早是母系氏族时期一群性压抑男人集体编织的性幻想故事,是对原始“对偶婚”制的反叛和对合乎人性进步的一夫一妻制的理想追求,是一曲旧婚姻制的哀婉丧歌和新婚姻制的田园牧歌,是史前社会人类生活的活化石和现代婚配制的奠基石。正是因为它浓缩了人类产生以来从古代到现代发展的原欲和几乎所有情感,所以几千年来才被人们包括众多文人传诵歌咏而弥久不衰。宗力、刘群先生在《中国民间诸神》一书中写道:西王母信仰本流行于西北祁连山一带,至战国时期有关西王母的神话在中原地区相当流行。西汉末年民间开始盛行西王母之祀。有专家更深入地研究了西王母之来源,有的以为乃西方之神名、族名、国名及国王之名。台湾学者凌纯声先生在《昆仑丘与西王母》一文中论证说:西王母三字起于苏美尔人(Sumerians)和阿加利人(Accadians)的月神,名叫Sin,有时拼成Si-Si或Si-en-nu,又祭月神在夏至之月Sinan,亦叫Siwan,这四个有关月神的名称,都与西王母三字音相同或很相近似。我国古书中也有黄帝时代即有“有神人西王母,太阴之精,天帝之女”的传说。今人DNA研究成果可证明人类迁徙路线图,故而可证明上述西王母西来之说的可信性。 1987年美国科学家卡恩(Rebecca Cann)采用不同种族的母系遗传的胎盘线粒体DNA的研究,提出了“夏娃理论”——现代人类的女性共祖出现于距今15-12万年之间的东非大草原,“共同祖先”并不意味着是一个人或一群原始人,而是某个区域适应能力最强的一群人的后代。美国斯坦福大学和俄罗斯科学学会的科学家宣称,大约7万年前,现代人类的祖先曾濒临灭绝边缘,人口最少时可能仅有2000多人,而且全部在非洲,目前地球上的人口都是这2000多名人类祖先繁衍而来的。英国科学家根据线粒体DNA特征的分组结果,推测现代欧洲人的99%是由4.5万年前迁入欧洲的7位女祖繁衍而来。按照线粒体DNA的特征,现在非洲人分属三个“家族”,其中一个“家族”与这7位女祖的关系密切。另外一些科学家通过分布在欧洲的25个地点的1007位男性Y染色体检测发现,欧洲现时居民可归纳为10个“基因部族”,而其中80%的男性Y染色体来自大约生活在4万年前的同一男性祖先。中国分子生物学家和美国得克萨斯大学遗传学研究中心合作,利用30个遗传标志的基因分析,获得了中国28个人口群落的遗传结构详情,然后再与全球其他11个人口群落进行比较,其结论是东亚人口的遗传基因大都相同,表明他们起源于共同祖先。根据考古学研究,现代人类进入亚洲东部,大约距今4万年前。东亚文明起源于西亚“两河流域”或者至少可以说东亚文明含有西亚文明的因子和影子。中国古代的西王母实际上是人类起源和史前文明的化身和象征,是人类的“夏娃”女性共祖和西亚“月神”崇拜的遗存和投影。

  七女沟村为牛女故事发生地证析

   1、地理为证。顾朝林先生在《中国城市地理》一书中写道:大约1万年前,华北平原还是一个浩瀚的海湾,太行山东麓的滨海走廊无疑成为北方部族南下的通道。灵寿县陈庄乡七女沟正处在太行山东麓南下的主通道上。我想这是西王母及牛女故事传说早于中原地区的原因之一,或者至少可以说这里是最早的西王母传说的牛女故事传播的必经之地。因为先有人类生活后才有人类传说。可以确认的是,至迟在10000年前,石家庄一带的高坡丘陵上就应当有人类居住,随后逐步由山地而平原、由台地而低谷迁移。据《全球通史》一书估测,在10000年前,地球上大约有532万人,每平方公里0.04人,据此推算今石家庄西部山区适宜居住的面积大概5000平方公里,这样最多不超过2000人,应该说是属于一个大的血亲氏族。可能的情况是织女山-横山岭一带是他们落脚最早的一处聚落,即祖居地。

  2、地名为证。研究地名之由来、构成及演变,可以了解其与自然环境、社会历史之间的关系,地名的语词含义及其演变过程包含了许多的信息,分析这些东西可以获得关于语言、历史、地理、文化和社会等问题的不少线索。法国大预言家谈查丹玛斯曾说过:请关注那些人名和地名,它里面包含着过去和未来的许多信息和天机。我曾写过两篇文章《封龙山为最早的古恒山》,从语源学的角度论述封龙山为最早的古恒山,其中提到春秋文献时提到的古地名:石邑,“石”原写为“妬””,现在读为du,由此我分析说此邑是母系氏族社会建立的聚落;从语源学的角度讲,石、司、后是音近而相通的。这从一个方面证明了至少母系氏族社会时期末期,石家庄太行山东麓即有人类生存。如果说仅有牛庄、女庄、王母观山、七油沟(原为七女沟),还不足以证明七女沟村为牛郎、织女故事发生地的话,那么石家庄附近还有不少地名可以辅助证明。上面提到,牛女故事大概发生在黄帝时期,大家都知道涿鹿为黄帝占蚩尤的主战场,蚩尤兵败后南逃,而在七油沟村附近,就有慈峪镇,“蚩尤”、“慈峪”音极为接近。七油沟村的东边不远为行唐,据说尧帝曾经南行至此,因尧号唐,故为南行唐。还有王母观山又叫房山。实际上,方山、玉山、昆仑山在《山海经》里都是指的这个山,而不论黄帝也好,尧舜禹也好,皆为母系氏族社会后期或母系向父系过渡时期,夏之后才过渡到父系氏族社会。新乐之名得名于“心”和“栎”,“心”指中心,即天之中央,正好与天之中心昆仑山即房山相吻合;“栎”指“栎木”,当时太行山及今华北平原一带,栎木很多,今织女山上还有一棵千年栎木树。灵寿得名于灵寿木,即祈灵长寿之木,可能与西王母长生高寿有关,而且灵寿木与昆仑山上的价目也不无关系它们都是通天、沟通神灵的神树。七女沟之东即为现新乐,有伏羲台遗址,相传为黄帝先祖伏羲生活之地。

  3、景物为证。织女山上有浴女池,有天眼石,有王母观,有七女沟。如果说这些景物为后人附会的话,那么这么多景物与流传甚广的牛郎、织女故事的巧合,巧得是不是也太离奇了,巧得不要搭布景就能找到实景拍电影《牛郎织女传奇》。

  4、民俗为证。每月二月十四、十五与七月七日,百姓一年集中二次上山拜王母,求子添福、消灾、求吉祥,七月七日牛庄、女庄搞些文艺娱乐活动,如耍大刀、扭秧歌、唱大戏,晚上则男女老幼聚在院里吃水果、赏月、聊天、讲故事。

    以上几点,从大到小,从远到近,以虚证不虚,以变证不变,旨在确证灵寿县七油沟村为迄今发现的最早的牛郎织女故事发生地或附着地。欢迎大家学者证伪,以正是听。  

    以石家庄为中心打造中国爱情节由袁学骏先生首创并推而广之的“中国七月七爱情节”、“河北情侣节”已进行了几届,在西风渐进的今天,其意义在于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以抗衡西方“情人节”的负面入侵(其中有不健康的东西)。但爱情文化作为大众文化,其传播和弘扬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不能脱离开现代文化的大背景。以中国七月七传统文化节为切入点的中国传统爱情文化作为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需要广为宣传,精心打造,待以时日。

旅游线路推荐
暂无内容
酒店预订推荐
暂无内容
旅游景点推荐
碧波池0

元起

织女山生态风景区0

元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