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ere `id`='20680' limit 1最后的风景——咸阳古渡_陕西西安游记攻略_山水旅游黄页
您的位置:山水旅游黄页 > 旅游攻略 > 最后的风景——咸阳古渡

最后的风景——咸阳古渡

西安康辉国际旅行社 | 发布于2009-11-12 16:51:00 | 来源:转载 | 目的地:西安
 
 
最后的风景——咸阳古渡
烟波浩渺五陵旁
柳岸风斜自汉唐
渡口横舟无几日
谁人欲醉望咸阳
【七绝】古渡幽思

      五陵塬地处咸阳以东,东西长约40公里,南北最宽处13.5公里,南临渭河水,北依九宗山,地势高阔平展,因西汉高祖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五个陵园曾在此安置,并设邑建县而得名。“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是文人对五陵塬的赞叹!据考古统计,竟有多达808座帝王陵寝安居于此,可以这样说五陵塬是一块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号称“天下第一城”的秦宫遗址。静静的躺在五陵塬的南畔坡头上。尽管地面部分已经不复存在,然而历史考古给人们展示了,这里曾经有一座商贸繁华,街衢纵横的古城确确实实的存在过,辉煌过!

   而名闻遐迩的咸阳古渡就依偎在五陵塬的南边,由于历史上这里曾经是人口密集区,和古长安隔河相望,加之流水丰沛,岸线狭长,桥梁数量有限,舟渡就是一种重要的交通方式。事实上考古也发现咸阳古渡并非一处,也许更多,据史料记载,“咸阳古渡”应该始于秦代。直到明洪武年间,咸阳城西迁到渭水驿,古渡也随之西迁。真正成为“秦中第一大渡”,并一直沿用至解放初。清人朱集义在《渭阳古渡》诗中写道:“长天一色渡中流,如雪芦花载满舟。江上太公何处去,烟波依旧汉时秋。”可以说比较真实的再现了当时的情景。

   然而迄今为止,仍在为周围的老百姓提供舟渡的唯有这座古城的正南,咸阳市渭城区窑店镇东龙村和西龙村附近的两个渡口,准确的说是两条船。

窑店镇据说是因为古时此地有许多大型砖窑存在而得名,也有人说西安市城墙的城砖大多来源于此。事实如何交给考古的学者去考究,我宁愿相信这个美丽的故事!

有幸来到这里,在古渡即将消失的时候,有幸目睹了古渡的风采,尽管不能和当年同日而语,有幸认识了古渡的船工老乔,也许是船工马上就要“下岗”的时候。

     老乔本名乔胜利,他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乔发时,应该算是官名吧。老乔肖羊,今年五十四岁,个子很高,不属于健壮的类型,常年的水上生活,使他的背略微有些弯。一脸沧桑。老乔祖籍湖北郧西,他的爷爷年轻时逃荒来到这里,一见面老乔给人的感觉就是两个字“憨厚”.父辈就曾在渭河上摆渡,他也算是子承父业。目前他和另外一位船工共同经营着一条船,每人一天轮流撑船。有趣的是另外一位也叫胜利,不过是张胜利。

        老乔还算健谈,谈起往事也是滔滔不绝。他的摆渡生涯,从70年代开始,据他回忆,当时的渭河一点都没有污染,可以清晰的看到水下的鱼虾,“馒头掉到水里捞出来继续吃”。现在由于上游沿岸的工业污染严重,河水很难看到清澈的时候。老乔还告诉说,渭水曾三次改道,原本的南岸就在汉城乡六村堡一带,由于垮堤,他们曾搬过三次家,最近的一次是建国后。渭河大堤修好以后,几十年来河床再没有出现意外。70年代由于河床改道,村里的土地在南岸也有很多,生产需要摆渡。当时是集体经济,村里规定,八个自然村每户每年给船工三元钱,后来涨到10元,然后经过这么多年,每次五元一直涨到50元。1989年后则改为全部收现金,本村人一个往返一元,外村人两元。老张说,如果不下雨不涨水,每月大概收入800元左右。主要是方便到西安打工的老乡,

            绕道咸阳,一是路途遥远,二来也要贵好多票价。摆渡又近又便宜。打工的乡亲可以早出晚归。
说话间,对面有人招呼老乔要摆渡。看了半天才注意到,一根树枝就是渡口的标志。

不是当地人,不是经常摆渡的人,还真难发现。渡船到达南岸,村民还要淌水上船,

 
由于滩涂边上水较浅,渡船容易搁浅,有时村民还要先把搁浅的船推出浅滩。

但是无论是撑船的还是推船的,大家都开心融洽,其乐融融,让人感到乡风的淳朴。

两位老船工的人缘很好,也经常为一些困难的的人免去船费。得到了乡亲们的一致认可和赞扬。老乔有句口头禅“人生三大苦——撑船、打铁、卖豆腐”,其中便道出了多年的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