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ere `id`='2562' limit 1福州游记_福建福州游记攻略_山水旅游黄页
您的位置:山水旅游黄页 > 旅游攻略 > 福州游记

福州游记

yanzi | 发布于2006-07-31 08:53:00 | 来源:转载 | 目的地:福州

 福州,名曰:有福之州。自唐朝开元年间开始第一次起用此名。至于为什么用福州,却无从考究。然而翻翻历史书籍,或许你能从中得到答案。福州地处东南,在古代并不是什么兵家必争之地。偏隅一方,却独享宁静。这里很少出政治家、军事家,却出了很多学者、教育家、佛学家。也许福州人认为安宁的生活就是他们的福气吧。
  正是福州这种宁静的气质,使得她不为人所知,低调。因为像我这样对中国地理近乎痴狂的人,福州所给我的印象却很难搜索到,真正关注、了解她是在认识了一位福州朋友(小晴)后才开始的。俗话说:“有缘千里来相会。”刚毕业我就从郑州到武汉,再到南昌,直至福州,这一过程仅仅用了三个月,我曾对小晴说:“我离你可是越来越近了。”
  五一黄金周,是不放假的,但看着全国人民都走出了家门,我也只得顺应潮流了。于是约好朋友,让她安排行程。5月2日一大早便出发了。
  尽管我们交往已两年多了,但至今还未曾谋面。一路上除了愉快之外,还有些期待和激动,就连发生客车司机为拉客而等了将近半个小时这种情况,我还能哼着小曲耐心等待(要在平时,早暴跳如雷了)。
  我顺利到达约定地点,也顺利找到小红伞。但奇怪了,此时反而平静了,也许是已经很了解她了吧。就像经常见面的老朋友又见面了;哦,不对,本来就是老朋友。
  好象到现在还没有真正游啊,那赶紧出发吧!
  第一站西湖,可别以为去杭州了,杭州的西湖我没去过,她承载的美誉太多了。若说杭州西湖是闪光灯下的明星美女,那福州西湖就是一位害羞的邻家小妹。尽管她有高贵的出身(曾为闽国御花园),但现在看来,却少了分高贵,多了写宁静。辛弃疾有诗:“烟雨偏宜晴更好,约略西施未嫁。”虽然前一天天气预报说有雨,但我去过那么多地方,就福州的天气预报是最不准确的,兴许是福州人的幽默神经在做崇吧!
  穿越湖面,栈桥下的鱼儿、乌龟对每个游人都相当热情,争当欢迎的使者。未嫁的西施是矜持的、害羞的,只有走近了才能发现她的美。于是往小岛的中心寻去,一条条幽幽小道不知伸向何处,那就随便拎一条吧。走了几步,便听到水流的声音,还有女孩儿银铃般的笑声,莫非是场音乐的盛会?靠近了,一条袖珍瀑布从一堆怪石中泄下,水花四溅,桀骜不逊,但一投入小溪的怀抱,马上又变得温顺了,只有潺潺的流水声。本想顺着水流找到源头,但被密密的草丛挡住了去路,可能不愿被人打搅吧,于是绕道走。
  突然天空好象变暗了,抬头一看,原来是被一棵巨大的榕树遮住了阳光。又长又密的胡须像一位长者庇护着我们,估计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全国可能没有任何一个地方能像福人州这样爱惜榕树,小何说有时候修路为了避让榕树而绕道,难怪有这么多参天大树能保留至今。榕树是福州的名片,据说北宋年间福州太守张伯玉号召全城人民种植榕树,福州人继承了这一传统。到现在,整个福州市区都被榕树包围着。如果福州不是国家园林城市那应该属评委的失误了。
  出西湖,叫辆车,一灰溜儿来到西禅寺门前,我是不信佛的,但来到这种地方,马上又变得虔诚了。据说在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也有它的三个分院。寺院内最高的建筑——报恩塔,共16层,只有登到最高处,你才能确切感受到西禅寺的规模宏大,36座建筑错落有致,青黑瓦与黄色琉璃瓦映衬在一起,一幅绝好的映像派作品。
  尽管小晴是土生土长的福州人,但用她的话讲,“迷路可别怪我啊”。这句话让我很后悔没把地图带上。出西禅寺往右走,心情稍微放松了点。我问她下一步去哪儿,“金牛山公园,然后看闽江”。走到一个三叉路口,她突然来了句“好象走这边吧!”“完了”心里想,“十有八九走错了”,赶紧逮住个人问路,才知道走反了,只好有打车往回走,还暗自庆幸,“现在交通真是发达啊!”
  平时人们难得有这么长休息时间,所以到处人多也就不足为奇了。告别人熙熙攘攘的金牛山公园,来到闽江旁边。我惊讶的发现竟然还有沙滩,在这种内陆河应该是少见的,而闽江的清澈也是我感叹的。踩在松软的沙滩上,用清凉的江水洗把脸,尽管烈日当头,但惬意之情油然而起。你要是想了解福州的历史,就应该来闽江,不仅能感受到她承载福州无数轮回的沧桑,而且能看到她一代代儿女自强不息的奋斗历程。
  “不爬鼓山,你就白来福州了”这是网友给我的忠告。因为鼓山福州人是幸运的,锻炼身体的人去、游览观光的人也去、善男信女们更应该去了……这种地方我自然也不能错过。小晴表面看上去文静,好象弱不禁风,但骨子里却很要强。陪我转了大半天,没有说过累,也许是出于礼貌?去往鼓山的公交车上,很想帮她找个座位,但无奈人实在太多了。
  鼓山海拔2000余米,树林茂密,也许还没有到季节,所以水很少。人们都说:山没有水也就没有了灵气。但鼓山例外,因为它有寺,位于白云峰麓的涌泉寺就完美融入到鼓山的层峦碟翠之中,给人“进山不见寺,进寺不见山”的感觉。
  20路公交车的终点站就在鼓山脚下,挤出爆满的车,远远望去,除了众多游人之外,一块很显目的石碑抢入我眼帘——“石崖磨刻”,小晴马上开始跟我讲她那知道的并不多的历史。原来爬山的途中,会有很多刻在石头上的词句诗篇,至于为什么会有这些字句,她却不得而知。
  好了,闲话少说,也顾不上疲劳,蹬山吧!
  果真,没走几步,就陆续看到旁边石崖上的刻字,“国货救国”“抵制日货”等等,很多还是当年国民党政府官员的题刻。朱红的字入石三分,即便现在,我还能感受到当年福州人民抗日救亡那轰轰烈烈的场景。
  在山下刚开始还能感觉到一阵阵凉意袭来,很惬意,但越往上爬,除体力下降外,好象天也变热了。尽管朋友看上去还精力充沛,但我还是主动要求歇会儿。试想,连我都觉得累了,更何况一个女孩子呢!于是找块大石头坐下,这一歇反而觉得更热,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很简单,周围全被茂密的树林包围着,“风不止,却树不动”,这风哪儿还能钻进来哦。
  下山图凉快去,我们谁也不会答应,那只有“高处不胜寒”了。蹬山不仅仅锻炼身体,更能锻炼人的意志,在达到体力极限时还能否靠意志来突破自我。“闻瀑亭到了,已经爬完一半的路程了。”可瀑布的声音我没听到,却听到了悦耳的歌声,走进亭内,原来是一个卖艺的年轻人,驻足欣赏的人还真不少,我不愿打搅这儿的平静,悄悄侧身而过。
  终于爬到1800米了,“哇,好多人啊呐”,俨然一个休闲广场。如果你是来游玩的,那在这你只需做一件事——远眺。整个福州都在脚下,闽江、乌龙江像母亲的两只胳膊,福州不正是母亲怀里的孩子吗?福州三面环山,东面临海,这样的地理条件其实对环境是很不利的,但福州并不是座工业城市,再加上人们的环抱意识,所以并没有出现其他城市那样环境严重恶化的现象。
  已经爬上鼓山了,即便已经很累了,那涌泉寺我还是非去不可的。一者去往那的路很平坦,二者“闽刹之冠”的美誉。
  由于对路并不是很熟悉,所以只能跟着其他人走了。路过放生池时,突然发现一座古朴的建筑,匾额上题着“素食斋”,小晴说里面的素食相当可口,但我没有去,因为她要带我去另外一个更别致的地方—— 一个茶屋,“至于在哪儿嘛,到时就知道!”不过在这我还是建议其他的朋友要是到了涌泉寺,别忘了代我尝尝那里的素食。
  穿过几道石门,上了许多台阶,又下了许多台阶,来到一个山涧里。我感觉这应该已经是鼓山了吧,但小晴却说“喝水岩题刻”也是涌泉寺一景。这才明白,原来我还在寺里。“喝”应该念“hè”,而且是有原因的。这山涧没有水可不是因为季节,而是一位神仙在这大喝了一声,结果水流就断了;也不知道是哪路大仙,水又没招惹您,倒使我们有些遗憾了。
  绕过一段盘山小路,终于又听到哗哗水流声了,从一间小屋里传出来的。“喝茶的地方到了!”我们进了茶屋,地方不大,几张桌椅,是倚山而建的,颇有空中楼阁的意味。而最有特色的莫过于这一汪清泉,使整个小屋变得欢快、清凉。找个靠窗的位置坐定,要了壶茶,一边品着清茶,一边赏着窗外的美景,一边听着茶道讲解,真想就住这儿了。福建人喝茶可能是全国最乐此不疲,就沏茶的动作、时间都有很多讲究,难怪要称“工夫茶”了,一招一式把茶道演绎的精彩绝伦。一闻二尝三品,一杯下肚,整个心平静的像水一样。
  我们边喝边聊,不知不觉已将近5点了,感觉有些凉意,当然最关键的还是肚子也饿了,要不是这样还走不了。出茶屋,神清气爽,连步履都变的轻快了,下山自然不在话下。
  既然是要了解福州,“吃”肯定是不能少的。小晴还选了条颇有意思的路线,途经她现在的学校福建师大,师大附中,还有师大附小。我开玩笑着说:“你岂不是在师大的‘阴影’下成长的?”
  坐了一个多小时的车到了南街,与景区有了天壤之别了,熙熙攘攘,灯红酒绿。要想了解福州的特色文化、民俗文化,就应该去逛“三坊七巷”,是我国各城市内少见的古建筑群,里面现存有林觉民、严复、谢冰心、邓拓等革命烈士和文化名人的旧居。历史是如歌的行板,今天当我们走过他们的旧居时,依然能感受到他们的博大胸襟和忧国忧民的一生。林觉民一封《与妻书》,不仅写出了对妻子忠贞的爱情,更写出了对国家兴亡的责任。
  刚缅怀完仁人志士,目的地就到了——三坊七巷酒楼,其实更应该称快餐店吧。刚上几步楼梯,各式糕点的香味扑鼻而来,若真是好地方,人气肯定很旺,这会我们来的就不是时候。朋友告诉我要等一会儿,可我这肚子不争气啊,想想,把一个饿的剩半条命的人放在各式美味佳肴面前又不能吃,这不是要我的命吗?于是赶紧跑出来,往八一七路上走去,可这心里越想快点到,这地方就越不到。在忍受了巨大折磨之后,终于到了一家鱼丸店,虽然人也是很多,但顾不了那些了。没一会儿,一碗热腾腾的鱼丸汤端上来了,说实话,前四个没吃出什么味儿,只是到最后一个才是细细品尝的,外面的鱼肉很有弹性,够劲道,但不够鲜美,这不要紧,里面的肉馅儿弥补了这点不足,加上鲜汤,哎呀,估计再来四、五碗都没问题。但在女孩子面前还是要收敛一点的。
出来一看表,已经晚上七点多了,两个人都筋疲力尽。在站台上快要到别的时候,反到没什么话说了,本来想先送她回家,她却说:“我怕反过来又要送你回住处!”我们相视一笑。
  公交车来了,我告别了小晴。第二天又告别了福州。
  这些年很少执笔的我,仅以此篇,感谢热情的小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