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ere `id`='18766' limit 1藏族饮食:主食青裸炒面酥油曲拉酥油炒面等_西藏拉萨游记攻略_山水旅游黄页
您的位置:山水旅游黄页 > 旅游攻略 > 藏族饮食:主食青裸炒面酥油曲拉酥油炒面等

藏族饮食:主食青裸炒面酥油曲拉酥油炒面等

西安中国国际旅行社 (莲湖营业部) | 发布于2009-04-30 12:35:00 | 来源:转载 | 目的地:拉萨
〔主食〕玉树藏胞素以牛羊肉、青稞炒面为主食,辅以酥油、酸奶、曲拉等。牧区以食用牛羊肉为主,小块农业区以青稞炒面为主。
    
〔青裸炒面〕藏语称之为“糌粑”。青稞种植地区主要在玉树、称多、囊谦三县河谷地带。炒面做法是:为防止青稞炒糊,在烘热的铁锅内放进一些洁净的干细沙,待细沙烤热,放进适量的青稞,一面添柴加温,一面不断拌搅,等青稞绽花,筛去沙子,青稞另置凉。为了保持新鲜,一般只炒 3~5 天的食用量。用手工小磨磨成炒面,富裕人家还将青稞洗净,除去附在上面的尘土等污物晒干,然后炒熟磨面。
    
〔酥油〕藏语称之为“芒”,色泽金黄或乳白色,是从牛羊奶中提炼的奶油。通常采用两种方法提炼,一是用木桶提炼,一是用牛羊肚提炼。前者将晾温的熟牛奶倾入高约 1.2 米、直径约 0.3 米的小木桶,桶盖中心凿一空眼,长柄搅干套入空眼后盖紧桶盖,底部十字形叶片翻动奶子,不停地上下捣动,经过约 3 个小时,油即从乳汁中分离出来浮在上面,一边用冷水浸过的手捞取,一边挤捏拍压,捏成圆团。二是将晾温的熟奶倒入牛羊肚后吹膨,扎紧口部,置于平地,双手前后摇动,逐渐达到分离油质的目的。由于冬季牧草和气候的差异,暖季的酥油呈金黄色,油质大,香味浓,冬季的酥油里乳白色,油质次,香味淡。酥油营养价值很高,除含有 80%~90% 的脂肪外,还含有蛋白质、钙、磷、铁以及核黄素、维生素A 、尼克酸等成分。几千年来,酥油一直是玉树藏胞吃糌粑的主要佐料。
    
〔曲拉〕即干酪,分三种:脱脂、半脱脂和不脱脂的。前者叫白曲拉,是提取酥油后发酵的酪汁煮沸,待水分蒸发晒干而成的白碎粒,昧香酸;不脱脂的叫奶子曲拉,是纯奶熬成,昧香甜可口,油脂未提净而熬制的叫青曲拉,质地坚硬,细嚼兼有奶子曲拉和白曲拉的味道。曲拉既是吃酥油炒面的极好佐料,又有助消化止泻的功能。
    
〔酥油炒面〕即平时所说的酥油糌粑。通常两种吃法,一是用舌舔;二是用手拌。舔炒面:先在碗中放好炒面,后用手(拇指在碗外,四指在碗内)压贴于碗的一边,再将几片酥油放进碗底,冲入滚茶水,待酥油溶化后,边吹浮油,边喝茶水,边舔炒面,循环往复,舔完为止;或者,先将酥油和炒面拌匀,压贴在碗一边,倒入茶水,边喝边舔。拌炒面先在碗里放上酥油,冲以无茶叶的茶水,待油液盖住茶水,说明酥油已化,如茶水过多,轻轻将油液吹向一边,喝上几口茶水,然后随自己需量依次放炒面,掺曲拉,左手置碗于手心,右手四指曲拢紧贴碗内边,双手配合,边转碗边将炒面逐渐压入碗底,直到炒面、曲拉、酥油和茶水拌匀,捏成一团,腾出空碗倒茶水,边吃可归的酥油炒面,边喝清香的茶水。
    
  由于酥油炒面吃法简单,携带方便,营养价值又高,故为游牧旅行者所常用,他们常随身携带一个装有炒面、酥油和曲拉的小牛皮口袋,只要三块石头支起锅壶,烧开茶水,喷香的酥油炒面即可食用了。
    
〔手抓羊肉〕通常是将羊肉,尤其是肋部,顺肋隙切成条块投入盛有冷水的锅内,放一些青盐旺火煮,待水开血水未尽之机捞出供食,既新鲜又脆嫩,香气四溢。吃手抓时,一手抓肉,一手执刀,割、削、挖、剔,吃肉喝汤,直到手中的肉吃得一干二净。

〔肉汤挂面〕吃了手抓羊肉后,将挂面投进肉汤里,或削一些生肉入锅同煮,或自己切一些熟肉放进盛有熟挂面的碗里。
    
〔酸奶〕藏语称之为“雪”,是一种以鲜奶为原料的半凝固状的发酵乳制品。做法是将煮沸的鲜奶稍晾后倒入专做酸奶的小圆木桶里,加上头天的少许酸奶作酵头,围以羊皮等保暖物,在适宜的温度中,乳酸菌大量繁殖,乳糖分解成乳酸,酶蛋白逐渐沉淀凝结成豆腐状的酸奶。酸奶是玉树藏胞的主要食品之一,而且有很高的保健作用和医疗功能,晚上吃上一二碗芳香的酸奶,不但解暑生津,延年益寿,而且还有良好的消炎、催眠作用,所以吃酸奶一般在饭后或睡觉前。
    
〔藏式面点〕主要原料是鲜奶、酥油、全脂曲拉、藏麻、红白糖、红枣等。将酥油和以曲拉、鲜奶、藏麻、红白糖共熬,盛碗内拌匀定型,上面镶以红枣,待凝固后从碗中扣出,就成为一种半圆形的碗状糕点,藏语称之为“泰”。或作为礼品馈赠亲友,或作为佳肴招待客人,或喜庆佳日自家食用,是一种浓香甜美的食品。

〔肉粥〕肉粥是玉树藏胞普遍喜食的粥类食物,尤其冬令一吃上几碗热乎乎、香喷喷的肉粥,顿时驱散全身寒气。做法简单:将碾碎的青稞放进盛水的锅里,投入切碎的牛羊肉和少许牛羊油,文火烧煮即成。
    
〔油汁蕨麻〕藏语称之为“卓麻麻格”,是玉树藏胞喜庆佳节时的上等膳食。吃法通常分两种,一是炸着吃,二是浇着吃。前者,将煮熟晾干的蕨麻,用酥油微煎成金黄色,佐以少量白糖,食之甘甜香脆。后者,将煮熟的蕨麻盛进碗中,上面浇以酥油汁而食,吃完蕨麻后碗底剩下的酥油可以拌炒面。
    
〔尤蕨麻〕即将炒熟的青稞与煮熟晾干的藏麻混合起来装在小口袋或衣兜内,作为参加喜庆节日期间的零食。它既有青稞的香味,又有蕨麻的甘甜,可以与五香瓜籽媲美。“尤”即藏语炒熟的青稞。
    
〔灌肠〕玉树藏族的又一风味。将肠子洗净后,内灌以肉丁,或灌以少许的肉丁、油脂拌匀的面粉,或灌以碎肝,或将冷却的鲜血,拌以肉丁、油脂灌肠,藏语分别称之为夏吉(肉肠)、卓吉(面肠)、青吉(肝肠)、芸吉(血肠)。主要佐料均为盐。除面肠外,灌肠切忌熟透,有七八成熟就可以吃了。血肠尤忌煮熟,沸水中打几个滚,肠壁待熟之际迅即捞出,边吃边用手指夹住口部,以免血水外溢。煮肠时由于肠内空气膨胀,为防止胀破肠壁,常用针尖在胀部扎数个小孔,以泄空气。灌肠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易消化。

〔枣米粥〕藏语称之为“ 奔者” 。做法是大米和红枣、蕨麻用文火熬煮成浓粥状即成。

〔风冻干肉〕 为冬春贮备的肉食。每年入冬屠宰牛羊后,将鲜肉切成长条风干贮藏,藏语叫“干夏”。待翌年四五月缺肉时拿来就吃,松软可口,是种别具风味的美食。
    
〔冷冻鲜肉〕藏语叫“夏肯”,冻肉之意。做法是割去头蹄后吊起冷冻,或者冷贮。食用时削成薄片,佐以盐、辣面等,味道十分鲜美。下水则熟食。
  
〔腊昧蹄〕藏语叫 “ 尼丝” 宰杀牛羊时,将蹄子集中在一起,选择土质干净的地方挖洞,然后用洁净的牛粪灰埋好蹄子,来年春缺肉时取出,用手轻轻一捋,蹄毛蹄角脱落干净,洗净煮食,腊香味很浓。
    
〔牛血酸奶〕贫寒的牧民吃不起牛羊肉时,往往从健壮的公牛颈部取血(不杀死牛)。吃时将煮熟的血削成条块或方块蘸酸奶,或将血块削好用小勺倒酸奶。对穷困人家也算是一种美餐了。
    
〔饮茶〕饮茶是玉树藏胞的特别嗜好,朝夕相伴。藏谚“好马相随千日,好茶相伴终生”,“宁可三日断粮,不可一日无茶”,说明饮茶与藏族生活的密切关系。玉树藏胞喜饮属热性的获茶(又称砖茶,藏语叫“ 多加”)和竹筒茶(又称大茶,藏语叫“ 甲青”)。玉树藏胞饮茶十分讲究色、香、味,种类繁多。
    
〔清茶〕先将整包整块的茶叶掰松投入盛有冷水的大锅内,调以适量土碱文火熬煮,待水分蒸干,晒透备用。饮清茶时,只将小撮茶叶投入滚水壶内,加适量盐即成红酽醇香的清茶。

〔奶茶〕只需在清茶内倒进鲜奶,调以适量的青盐煮开,即可品尝到风味浓郁的奶茶了。藏语叫“窝加”。

〔酥油茶〕普通人家只是把奶茶倒入放有酥油的碗内即可,富裕人家则专门备有打酥油茶的长圆形小木棍,把茶水倒入木桶,投以酥油,灌进鲜奶,调以青盐,握长柄上下捣动片刻,就做成了色香味俱全的酥油茶了,它能提神解乏,又能启胃健牌,还能解饥充饭。

〔骨汤茶〕藏语叫“柔候”。是平时吃肉后,随时积攒牛羊骨头,到冬令寒气逼人时,砸碎骨头熬煮,等骨腔内的髓质熬融到汤里后,调以青盐,或直饮,或掺入清茶而饮。骨汤茶富含磷脂和钙离子,是病后虚弱、老人和产妇的冬令滋补饮料。
    
〔牛油茶〕藏语叫“贡加” 牛骨髓剁碎熬化,放进少量炒面拌炒均匀,掺入清茶稍煮可饮,亦为冬令祛寒壮身的滋补饮料。

〔核桃茶〕春、秋季困乏时,在专用小木椅内,倒入清茶和捣成泥状的核桃仁,反复捣动至茶、仁溶为一体。既有桃仁的甘甜香味,又有润肺补肾健脑之功能。

〔糌粑茶〕清茶打滚时撮以少量糌粑煮沸,多作为晨饮茶,具有清茶和精祀的香味,既解渴,又解饥。
  
〔达拉〕即提取酥油后已发酵的路汁,喝时味酸,十分清凉可口。

〔青稞酒〕藏胞饮的酒几乎全部是自酿的青稞酒。做法简单:青稞煮后置于坛中,每 2.5 公斤青稞加一块曲子的比例投放搅拌,然后盖紧坛盖,静放7 天左右即成。度数不大,味淡而略酸,类似汉族的 “甜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