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ere `id`='18670' limit 1蒙古族民俗_内蒙古呼伦贝尔游记攻略_山水旅游黄页
您的位置:山水旅游黄页 > 旅游攻略 > 蒙古族民俗

蒙古族民俗

呼伦贝尔阳光会议会展公司 | 发布于2009-04-22 09:48:00 | 来源:转载 | 目的地:呼伦贝尔
祭敖包——
敖包蒙语又称"鄂博"、"脑包"、"堆子"、"石堆"、"鼓包"。即用石头堆起的圆形堆,敖包,在蒙古牧人看来是神圣之所在,是草原的保护神。在古代蒙古人的观念里,天和地是浑然一体的,他们祟拜山岳、河流,认为这一切都是由神灵掌管着,他们把一切万物都看作神灵来崇拜,从而也崇拜山川及土地的其他各部分或掌握这部分的神灵,这种圣地可以分成共同的和个别的两类。这个别的圣地就是所说的敖包,所以祭敖包不是单一的祭天或祭地,祭敖包是祭各种神灵,是个综合概念。
    敖包的兴建一般要选择水草丰美的高山丘陵,传统的祭敖包分为酒祭、火祭、玉祭、血祭四种形式。敖包文化中的藏传佛教文化也是比较浓厚的,只是因为受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影响特别浓,祭祀时有喇嘛诵经、摆供,甚至于祭祀活动由喇嘛来主持,拜祭者除了绕敖包泼洒奶食,还要向喇嘛叩头,接受灌顶礼,都有着浓厚的佛教文化内容。
那达幕——
蒙古语意为“娱乐”。是蒙古族人民喜爱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浓郁地区特点的传统活动,是蒙古族草原上一年一度传统的盛大娱乐集会,也是蒙古族人民欢乐的节日。“那达慕”有久远的历史,据铭刻在石崖上的《成吉思汗石文》载,早在1225年成吉思汗西征战败花刺子模后,就在布哈苏齐海地方,举行过盛大的那达慕大会。那达慕的前身是蒙古族“祭敖包”,是蒙古民族在长期的游牧生活中,创造和流传下来的具有独特民族色彩的竞技项目和游艺、体育项目。在每年牧羊繁茂、牛羊肥壮的七八月间举行,现在除原有被称为蒙古族“男儿三艺”的赛马、摔跤、射箭活动项目外,还有文化娱乐、物质交流、科技传播、表彰劳模等活动项目。那达慕大会1992年被国家旅游局列为中国友好观光年项目。
摔跤——
蒙古语称为“博克”。产生于原始部落时期,蒙古人在出征前或凯旋归来时,在重大喜庆节日和祭祀活动中,把摔跤作为不可缺少的内容进行比赛。比赛分大、中、小三种类型,比赛人数必须是2的某次乘方数,大型比赛人数为512或1024,中型人数为128或256,小型为32或64。比赛的胜负采取单淘汰制,无时间限制,参赛者的任何一个部位触地为负,一跤定胜负。摔跤手的脖子上常戴有“景嘎”,景嘎是摔跤手在比赛中获得多少名次的标志,是著名摔跤手的标志,每对摔跤手摔跤的时间不加限制。赛出名次大约用三天时间。冠军要过几关。 发奖范围有冠军、亚军、第三、第四,上八名、下八名以及16、32、64名等不同规格。 布魁的服装为结实而全体的“昭都克”( 熟牛皮坎肩)、蒙古靴、阔裆裤、祥云图案的套裤等。 还要系花腰带子,项戴缨圈。比赛前,将列成为左右两队的布魁、首尾交叉配对子。布魁入场时,各方的指挥和四位歌手唱歌,唱到第三遍时,以特殊的舞步入场。这时,大会主持人宣布布魁的姓名和家乡。布魁到赛台前躬身行礼,绕场地右转一圈,同各自的对手交手。由老布魁和懂得摔跤规则的人当裁判。分出名次之后发奖品之前,有两位年迈并且跳跃姿式好看的布魁,也以常规进行表演赛,但不等摔出结果就被人拉开,让他俩分别坐于红布魁两边,同样授予奖品。  在全旗比赛中多次夺魁的布魁得到“健将”称号,成为荣誉布魁,享受食禄。旗级那达慕授予冠军“九九奖”。亚军、第三名等分别发奖。 候赛布魁按次序坐在各自位置上。得胜者到赛台前行礼,然后跑到对手前向对手行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