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ere `id`='17307' limit 1佛教名山 地藏菩萨道场--九华山_山东济南游记攻略_山水旅游黄页
您的位置:山水旅游黄页 > 旅游攻略 > 佛教名山 地藏菩萨道场--九华山

佛教名山 地藏菩萨道场--九华山

好客旅游网 | 发布于2008-12-18 12:55:00 | 来源:转载 | 目的地:济南

<a九华山 src="https://lvyou1.xiluweb.com/member/3085/UploadFile/20081218124924809.jpg" border=0>

华山历史悠久,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
    九华山,因其九大主峰形似莲花,又是佛教圣地,自古又被誉为“莲花佛国”,是国际重要的佛教道场。
    公元前110年,九华山就有道家活动,曾被道家视为“第三十九福地”。
    公元719年,唐新罗国王子金乔觉渡海来到中国,在寻访名山以后,选择了九华山,苦心修行75载,99岁圆寂,肉身不腐,被后人尊为地藏菩萨“应化”,九华山遂被辟为地藏菩萨道场。其后,僧众云集,寺庙日增,明清以来,“香火之盛甲于天下”。

九华山

自唐至今,九华山自然形成的僧人肉身达15尊,现可供观瞻的有5尊,其中一尊仁义师太肉身是当今世界惟一的比丘尼肉身。在气候常年湿润的条件下,肉身不腐已经成为生命科学之谜,更为九华山增添了一分庄严神秘的色彩。

海玉和尚

海玉和尚字无暇,明代高僧,顺天宛平(今北京市)人,于五台出家,万历年间来九华山,结茅摩天岭,住摘星庵,禅修期间,以黄精、丹生、百合等野生植物为食,并刺舌血拌金粉,抄写81卷《大方广佛华严经》。明崇宗三年敕封海玉为“应身菩萨”。

在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中,九华山以寺庙最多、僧尼最多、地藏菩萨确有其人其事、肉身菩萨最多而独具特色。

肉身之谜

九华山除了风景秀丽,还存在奇特的肉身现象。肉身,原意是父母所生血肉之躯。佛门所谓的“肉身(亦称真身,全身舍利,肉身菩萨)”是指“即生证得菩萨境界,具足大智慧,大悲心者。” 《玄应音义》卷六载:“舍利有全身、碎身之别。全身舍利即是高僧或大善知识示寂后,其身体虽经年代久远,时空变迁,却未腐朽溃烂,常保原形而栩栩如生。碎身舍利指荼毗后之遗骨”。《金光明经》:“舍利者,是戒定慧之所熏修,甚难可得,最上福田。” 只有修到非常高深境界的僧尼,才可以形成肉身。

肉身不同于“木乃伊”。在埃及前王朝朝代,殡葬简单,人死了在沙漠上挖个掩埋,由于沙漠气候炎热,尸体便很快脱水,而得以长久保存下来。但即使在干燥的沙漠地区,保存到现在的干尸也是十分罕见的。

九华山地处长江南岸,山中四季湿润,空气湿度大,年降雨量2300毫米,没有形成“木乃伊”的自然条件,肉身也未经过任何药物处理。这种奇特的肉身现象,至今没有得到科学的解释。

九华山的僧尼圆寂后,将其遗体擦洗干净,盘成跏趺坐式装殓于特制的陶缸中,在遗体的周围塞满木炭,直至颈项,头脑部位放置石灰包,再合上缸盖涂以黄泥密封,置阴凉通风处存放。坐缸只是形成真身的外部条件,其内因取决于他们生前的修行道涵。常年食素不沾荤腥,注重修炼持久坐禅,必然气脉贯通,筋骨干练,加上坐化前知其大限来临,一般都是十天半月食不沾、水不进,使体内脂肪和水分极少,这为死后坐缸变为真身奠定了基础。但即便如此,能成为不腐之身的寥寥可数,只有极少数的僧尼一直保存着肉身,这样3年后开缸,肉身不腐,先是妆漆,3年后再妆金。

九华山最早的一尊肉身是唐朝的金地藏(俗名金乔觉)。唐贞元十年夏,地藏大师无疾而逝,弟子们遵其所嘱,将大师遗体装敛于石函(石头凿造的棺材)里,三年后开启,颜面如生,遂认定他是地藏菩萨降世,敷金供奉。此后,凡九华山的和尚圆寂,都要将遗体保存一定时期(最短的七天,最长的三年),看能否成为真身。自唐以来九华山共出现了15尊肉身,目前可供观瞻的有5尊,其中仁义师太肉身是世界上唯一的比丘尼肉身。在气候常年湿润的条件下,肉身不腐已经成为生命科学之谜,更为九华山增添了一份庄严神秘的色彩。
九华山的肉身不仅享受旺盛的香火,深为佛教徒崇拜,而且肉身的存在,也对气功、医学和防腐研究具有相当高的价值。

金地藏

即金乔觉。唐贞元十年(794),大师春秋九十九,夏末的一天忽召徒众告别,跏趺示寂。当时山鸣石陨,扣钟嘶嘎,群鸟唉啼。其肉身趺坐石函,经三年开启,颜状如生,摇撼骨节,发出金锁般声音。《藏经》说:“菩萨钩锁,百骸鸣矣,知其为圣人降世也。”僧徒据此视其瑞相为菩萨灵迹示现。于是在大师晏坐的南台之上立小石塔安奉其肉身。因其地上空曾现“圆光”如火,人们称之“神光岭”,又在岭头建肉身殿,以护石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