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ere `id`='16046' limit 1新疆喀纳斯探秘游 目击可怕的湖怪_新疆阿勒泰游记攻略_山水旅游黄页
您的位置:山水旅游黄页 > 旅游攻略 > 新疆喀纳斯探秘游 目击可怕的湖怪

新疆喀纳斯探秘游 目击可怕的湖怪

新疆乌鲁木齐西部飞扬旅行社 | 发布于2008-08-07 14:49:00 | 来源:转载 | 目的地:阿勒泰
  一、当地人的传说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牧民把十几匹马赶到喀纳斯湖边放牧。天气非常好,太阳暖洋洋地照着,牧人躺在离湖边较远的一片草地上,草香醉人,渐渐地不可抗拒的睡意把他带入了梦乡。十几匹马或香甜地嚼着青草,或跑到湖边饮水。等牧人醒来时,马群不见了。牧人的心里紧张了,他急忙奔到湖边一看,立刻惊呆了。只见湖边的水被染成一片血红色,岸边还遗留着一些杂乱的马蹄印。惊恐中,牧人没敢在湖边久留,急慌慌跑回家去了。

    这类传说在湖区还很多。据说,那喀纳斯湖怪硕大无比,出没无常,一口就能吞掉一头牛犊。它时常在湖边偷袭吞食牛马。到了1931年,有一位牧民正在湖旁放牧,突然听到湖中发出“隆隆”的声响。牧民一惊,忙放眼向湖中望去,刚才还平静的湖面上骤然掀起了巨大的波浪,浪花飞腾翻滚,在阳光下闪耀着刺眼的红光。只见十几条巨大的红色鱼形怪物在水面上翻腾跳跃,搅得湖水汹涌澎湃,十分雄奇壮观。

    二、图瓦人的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成吉思汗西征,途经喀纳斯湖,见到这样一个美丽的地方,决定在这里暂住时日,休整人马。成吉思汗喝了湖水,觉得特别解渴,就问手下将领这是什么水。有一位聪明的将领答道:“这是喀纳乌斯(蒙古语是可汗之水的意思)。”众将士便齐声答道:“这是可汗之水。”成吉思汗说:“那就把这个湖叫做喀纳乌斯。”于是在图瓦人的传说里,他们是成吉思汗的后代。成吉思汗驾崩之后,遗体就沉在喀纳斯湖中,图瓦人作为当年成吉思汗的亲兵,留在喀纳斯湖中,世代守卫王陵。“湖怪”就是保卫成吉思汗亡灵不受侵犯的“湖圣”。

  图瓦人说,其祖辈曾组织过两次猎捕湖怪的大行动。一次制作了一只大铁钩,以牛头为饵,牛皮为绳,将绳的另一头用20匹马拉着。等了一天,湖怪上钩了,他们便赶着马拉动,走了没多远,20匹马累得口吐白沫,他们只好将皮绳绕在几棵大树上,刚系好,绳子便断了,第一次行动失败。另一次是宰杀了十多头牛,用牛皮制成一张大网,用五只小船拖着大网绕湖而行,结果船沉网破,此次行动又以失败而告终。

    三、神秘的传说

    据说在很久之前,喀纳斯湖两旁的大山闹起了矛盾,原来紧挨在一起的大山各自离去,大山的这一举动,给当地人带来了很大的灾难。于是,喀纳斯湖底的“湖圣”出现了,阻止了大山的运动,于是人们又可安居乐业,自由快乐地生活了。

    四、老人的说法

  当地的一位蒙古族的老校长说,据老人们讲,有一年,一头小牛犊在湖边吃草,不料被大红鱼吞食了。他年轻时,湖里的鱼特别多,而且很大,他见过近两米的大红鱼。冬天在湖面上,打开一个冰洞,就会有鱼从洞口跳出来。上世纪70年代一个初冬,3个牧民赶着生产队的一群马,准备从结冰的喀纳斯湖的下游通过湖面,不料冰冻得不结实,哗啦一声巨响,冰塌下去,一群马都掉进了湖里。过了几天湖水又结冰,冰下面有几匹马清晰可见。

  牧民们砸开冰,打捞上来几匹死马。其余的马连尸骨都不见了。到了来年开春时湖冰解冻,河水又流淌着,但掉进湖里的马,连一块骨头都没有浮出水面,在河的下游也没有出现。

    五、俄罗斯人的传说

  在19世纪末,一群从俄罗斯过来的白俄人住在喀纳斯湖畔的一个小村落中,有个强悍的俄罗斯汉子下湖捕到一条“大红鱼”,竟有好几吨重!他在茫茫的雪地里牵着十几匹马驮运,运了三天三夜,还没能运完。于是他不得不忍痛丢下不少鱼肉。

    六、狗头鱼的传说

  2001年夏天,一些摄影家到喀纳斯采风。一天,专心于艺术创作的摄影家们听到有人喊,扭头一看,湖怪正从水中探出巨大的头颅。由于事情来得太突然,未及拍下精彩的画面,但有一位摄影家还是回忆说:“像个狗头,有尾巴露出水面的,绝对不是鱼头。”2004年春节过后,这位摄影家从山上拍冬景下山,遇到当地的宣传干部,一再肯定当时他看到的水中怪物“绝对不是鱼头”。
喀纳斯湖里到底有没有“湖怪”?有的话,它究竟是什么生物?随着冬季来临,这个谜又要延续到明年去破解了。


  每年5月至10月,数十万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蜂拥到新疆北部阿勒泰山区原始森林深处的喀纳斯湖畔。

  除了争睹变色湖、云海佛光、枯木长堤、水下森林等奇景,探访蒙古族原始部落图瓦人之外,来客都会攀上喀纳斯湖西岸海拔2030米的观鱼亭举目眺望,希望能有足够好的运气在喀纳斯湖面上看见神秘的喀纳斯“湖怪”。

  不久前,一支喀纳斯湖联合探险队欲下湖探秘,最终却遭遇禁潜令,这更使得喀纳斯“湖怪”成为炙手可热的话题。

  经过漫长的冰川期,在阿勒泰山西北部的峡谷中,留下了一弯月牙形的湖泊——喀纳斯。20万年以来,喀纳斯一直笼罩在与世隔绝的迷雾之中,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一批护林员来到了这里,一个隐匿已久的秘密才公之于世。

  喀纳斯湖呈月牙形,人们习惯把湖区划分为一道湾、二道湾、三道湾和四道湾,湖的最北端又叫湖头,这也是人迹罕至的地方。有一次,一名叫金刚的护林员到湖头的林区去巡视,当时他把船拴在岸边,从山上下来的时候,突然在湖面上看见了一个漂浮的物体,这个物体和船的距离约有四五百米远,初步判断长度有船的两倍。

  仝保明是喀纳斯湖上最早的汽艇驾驶员之一,一次驾船在湖面上巡视,突然一个巨浪打来,船猛烈颠簸起来,在惊慌失措之中他看见一个黑色的物体在巨浪下摆动着,迅速消失了。

  据说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有两个勇敢的猎人决定去捕捉一个湖怪。然而,他们却在湖怪最常出没的地方消失了。

  1980年,由自治区政府牵头,多家科研单位组成的喀纳斯综合考察队成立,虽然寻找湖怪并没有写进日程安排,但这正是每一个考察队员心中的渴望。

  负责陆地动植物调研的队员们,陆续发现了一些罕见的动物品种,比如阿勒泰林蛙、胎生蜥蜴、白化熊。

  白化熊并不是人们熟知的北极熊,而是一种特殊的变异品种。这突然给考察队员们一个启示:在喀纳斯湖底是否也有一种普通的水生动物,经过特殊环境的异化,而变得巨大凶猛了呢?

  考察队员们为寻找到湖怪,便在湖面上布置了一个上百米长的大网,可到了第二天早晨,大网消失得无影无踪。考察队员们第一个怀疑的是,是不是水流把它冲走了?就顺着湖水往下游寻找,结果找了两天一无所获。是不是湖区的牧民把网偷走了?但牧民对他们都很友好,这种可能性似乎也很小。

  三天后,在撒网处上游两公里的地方,有人无意间发现了这张鱼网,拖上来后已被搅成了一团,还撕开了一个大口子。

  这是不是就是传说中的湖怪所为?遗憾的是,经过1980年3个多月的考察,这个谜底一直没有揭开。时间一晃到了1985年,为在喀纳斯成立自然保护区,一次大型的综合性考察再次成行。

  当时新疆大学考察队的总指挥是生物系的向礼陔教授。一天早晨,他发现平静的湖面上突然涌起一个巨大的浪花,而浪花下面,渐渐显露出一条巨型红鱼的影子!那条鱼估计有10米长,很快就又沉入了水中。

  向礼陔回到营地后,立刻发布了这个消息,大家纷纷跑到喀纳斯湖西侧山顶上一个叫观鱼亭的位置上去观看,果然发现湖面上有大大小小几十个红色的斑点,专家们还拍摄了照片。

  借助于望远镜,考察队员们基本上都肯定那些红色斑点就是大红鱼。事后,人们对照片进行了分析,将水面上的斑点和岸边的树木做了比较,发现最大的斑点长度约有树高的2/3,而湖边主要生长着西伯利亚落叶松和桦树,它们大多高15米以上,照这样估算,湖中的大鱼可能有10米长。

  专家们认为这种估算方法并不科学,而且水中的物体通过光线折射也会造成误差,最好的办法就是捕捉到一个实物。

  发现大红鱼后的第三天,他们用一个特大号鱼钩挂上一只大羊腿作诱饵,一根长约2。8米的原木作浮漂去钓鱼。

  没过多久,他们就看到水面下影影绰绰有鱼游过来,但没有一个咬钩,只是看见有一条大鱼经过浮漂旁边并排游过去,长度大约是浮漂的三倍,也就是说那条鱼将近9米长。

  2003年9月27日下午7点左右,赛力克和同事坐着汽艇去湖面巡视,汽艇行至二道湾,轰然一声掀起了一个巨浪,一个巨大的黑色物体跃出水面约20米左右……

  去年以来,喀纳斯湖区的工作人员和游客中不断有亲眼目睹“湖怪”的报告。今年6月7日下午,在湖区旅游观光的7名北京游客乘坐游艇行至三道湾附近停船拍照的时候,游客们突然发现离游船200米左右的水面激起1米多高的浪花,两个不明黑色大物跃出水面,一前一后,鱼跃前行,随后由西向东向湖心方向快速游去,湖面留下如快艇行驶的水线,约2分钟后便隐身水下,湖面很快恢复平静。

这7名北京游客称,黑色“湖怪”单个长度目测约10米左右。他们说,当天下午喀纳斯湖游湖的游人很少,湖上只有他们乘坐的一艘游艇。见此异状后当即用随身所带的摄像机捕捉了这一珍贵的景象。目前,布尔津县有关部门已与获得影像资料者协商,欲将资料予以复制保存。该物体是否就是传说中的“湖怪”还有待于进一步考证。


  这至少说明,如果喀纳斯湖里真有一个庞然大物,虽然几十年过去了,它却并没有停止兴风作浪……

  根据1980年和1985年考察队两次捕捞情况,喀纳斯湖中大致有8种鱼类,除去小型的食草性鱼类,专家们把注意力集中在以下4种鱼身上,它们分别是江鳕、北极茴鱼、细鳞鲑、哲罗鲑,通过反复比较和研究,大家一致把焦点投向了哲罗鲑。

  首先,哲罗鲑在繁殖季节,皮肤呈红褐色,其次哲罗鲑也是以上四种鱼中最凶猛、体型最大的。从已经捕捞上来的一条长约1。45米的哲罗鲑标本来看,这种鱼体型狭长,头部扁平,满嘴都是锋利的牙齿,即使在上下腭和舌头上也布满倒刺,咬住食物,食物很难逃脱。

  但到目前为止,人们对这种珍奇的巨型哲罗鲑了解甚少。科学家们曾根据有关资料对巨型哲罗鱼的体长、体重、寿命做过推算,但喀纳斯湖中到底有多少巨型哲罗鱼;最大的哲罗鱼有多大;它们在喀纳斯湖里已生存了多少年;它们是如何繁衍生存的;千百年来,在喀纳斯湖畔失踪的牛、马、羊是否真的被哲罗鱼吞食了?真正答案尚未找到。喀纳斯“湖怪”之谜反而更加神秘莫测了。

  在和诸多“湖怪”目击者求证后,他们大多认为看到的东西很可能是大鱼,水中的黑色影像正是鱼的脊背。

  不过,即使是把喀纳斯水怪认定为哲罗鲑大鱼后,仍有一些疑问难以解释。首先,迄今为止从喀纳斯湖中捕捉到的哲罗鲑长度还没有超过3米的,无法证明湖中会有10米长的大鱼。另外,喀纳斯湖是否有供巨型鱼存在的生态条件?哲罗鲑属于鲑科鱼类,鲑科鱼类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繁殖季节的洄游,而喀纳斯湖是一个过江湖泊,它的上下游河道都比较狭窄,尤其是和湖区相连的部分,大多是一些乱石浅滩,大鱼是如何通过的呢?

  新疆大学生物系的黄人鑫教授,是最早关注喀纳斯水怪的专家之一,他认为喀纳斯水怪很可能是对自然现象的一种误判,比如说水面上的浪花、浮游生物和漂浮的枯木等等。如果说目击者看到的的确是某种水生动物,黄人鑫认为最有可能的就是鱼,一种体型非常巨大的鱼。但排除以上所有假设,喀纳斯水怪有没有可能就是人类还没有发现的一种怪兽,一种类似史前巨鳄或恐龙的庞然大物呢?

  新疆环境保护科研所的专家袁国映,查证过新疆的古生物种群,在喀纳斯附近并没有找到恐龙遗迹,况且恐龙在6500万年前就已经灭绝,而喀纳斯湖只有20万年的历史,这无论从空间还是时间上都毫无联系。当然袁国映也不排除一种极小的可能性,是否有远古的某些遗留物种经过迁徙,在喀纳斯这种特殊的环境中生存下来了呢?

  正在参加中俄贝加尔湖综合科学考察的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所教授陈毅峰说,按传闻中的描述,“湖怪”是指湖泊地区不为人类所知的大型哺乳动物。实际上,很多河流和湖泊中的确生活着一些哺乳动物,其中比较知名的有长江的白鳍豚、江豚和俄罗斯贝加尔湖的环斑海豹等。但是,相对陆地而言,淡水水系中这类动物种类是非常少的。

陈毅峰教授说,同一区域内,动物的体积越庞大,它们对生存环境的要求就越高。湖泊中的大型哺乳动物位于金字塔食物链的最顶层,需要大量鱼虾等食物。目前,人类对水生生物研究在总体上已达到很高的水平,科学家的足迹几乎遍布地球上的主要湖泊,并掌握了它们的基本特征,包括当地生物的食物链等等。

  中俄科学家联合考察的贝加尔湖是世界最深的湖泊,它的面积在世界的湖泊中居第8位,形成于距今2000万至2500万年前,这里也曾有过“湖怪”的传闻。据猜测,这个传说大概来源于自然科学极不发达的古代。当对各种鱼类已经熟视无睹的当地渔民平生第一次在湖中见到环斑海豹时,他们会惊呼:“啊!这次我真的看到了可怕的怪物!”

  2004年7月,曾有潜水队在喀纳斯湖进行过潜水试验,但由于湖水大多为接近深海水温的冰雪融水,人体难以承受,下潜20米后潜水人员被迫上岸。

  差不多同时,中国潜水运动协会、中央电视台、喀纳斯自然保护区共同组织了一支联合科考队原本打算在喀纳斯湖进行为期10天的“湖怪”揭秘活动。

  探险队由胡京玉、张玉军、苏岩和高速四名队员组成,他们都具有丰富的潜水经验。胡京玉在2004年5月曾潜下了秦岭之巅的大爷海,创下了海拔3590米冰川湖泊冰潜世界纪录。但最后因为负责策划该活动的公司没有筹集到足够的资金,这项预计耗资150万元的计划不得不搁浅。

  今年,胡京玉率探险队再次前来,却遭到了管理局的拒绝。喀纳斯环境与旅游管理局资源整治科科长史文军透露,管理局确实发出邀请函,请胡京玉带潜水队来喀纳斯潜水,但合约中只要求潜水队对喀纳斯湖的水下森林等水下生态情况进行考察,并拍成资料片,从未提及探秘“湖怪”。史文军说:“按照合约下水,就应该由管理局发布消息。现在搞得这么大,潜水队还没到喀纳斯,网上已铺天盖地都是探秘‘湖怪’的消息。这有悖我们的初衷,我们管理局很被动。”

  史文军认为“潜水队探秘‘湖怪’”的说法是在炒作。他说:“我们喀纳斯整个湖面就有45平方公里,一个潜水员下去,那是多么渺小啊!碰上‘湖怪’的可能比中彩票还小。”

  新疆生态协会理事潘先纲称:“潜水队在去喀纳斯之前,曾来找我们咨询过关于‘湖怪’的事情。我看过他们的设备,他们的设备也就能下潜二三十米吧,但喀纳斯湖平均水深都在90米左右。虽然‘湖怪’曾多次现身湖面,但从来没有伤人的记录,可以说它应该是非常狡猾的。它不会因为有人下潜,而主动游到你身边让你看的。我个人认为他们潜水碰到‘湖怪’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不过,带着遗憾离开喀纳斯的胡京玉和喀纳斯环境与旅游管理局签了一份新的“文件”——《关于水下科考活动推迟原因的说明》。说明中说:“由于喀纳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近日来连降暴雨,引起山洪暴发,致使湖水能见度很低,不利于水下科考活动的正常进行,故双方决定将本次潜水调查推迟至2006年开春时,能见度最好,各方面条件成熟,按照《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对保护区内科考科研活动的有关规定,继续由胡京玉教练带领的潜水调查队作喀纳斯水下科考调查活动,其他与此相左的消息皆为不实。”

  事实上,此次管理局对于水下探险活动的犹豫态度,一个重要的背景是,在喀纳斯“湖怪”探险热潮沸沸扬扬的同时,也响起了与之对立的另一种声音。喀纳斯环境与旅游管理局担心大张旗鼓地宣传湖怪探秘,会引起当地环保人士对喀纳斯湖环保的质疑。

  当地职工也表示,其实他们很多人都不赞成搞“湖怪”探秘活动。如果真要搞清楚“湖怪”是什么,那喀纳斯湖就没有神秘性了,对这里的旅游没有什么好处。据了解,仅今年上半年,喀纳斯接待中外游客已突破22万人次,同比增长23%。相对于变色湖、云海佛光、枯木长堤、水下森林、图瓦人等景点而言,“湖怪”更是排在吸引中外游客前来喀纳斯旅游观光之首。

  推迟至2006年开春的这项活动根本与“湖怪”无关,而是“水下科考调查活动”。喀纳斯环境与旅游管理局的这一做法不失为一种缓兵之计。

  如此看来,尽管人类探求喀纳斯“湖怪”真相的渴望总是非常强烈,仍须天时、地利、人和,这往往需要一个等待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