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ere `id`='14641' limit 1香港新印象_香港香港香港游记攻略_山水旅游黄页
您的位置:山水旅游黄页 > 旅游攻略 > 香港新印象

香港新印象

广西康辉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 发布于2008-05-27 17:06:00 | 来源:转载 | 目的地:香港

作为自小在香港影视娱乐熏陶下成长的广东人,如我,是很难对香港更深一层的社会人文、民生百态作出些比较明了的描述或概括性评论,只能说是既不陌生却也不熟悉。今年1220日,我与LG作为游客第二次踏入香港,虽然只是仅仅两日的时间,新的印象还是在不知不觉中形成。

与第一次纯粹观光的目的不同,这一次我们希望能够更休闲些,能看到更多其它的不一样的东西。为了节约时间,我们选择了最早的一班从广州到九龙红勘的直通火车,818开,1002到站。而回来也是坐了次日最晚的一班,晚724开,9点多到广州东火车站。可惜,回来的那趟晚点,加上中途滞留,最后将近晚了一个小时。

交通

香港山多地少,人口分布密集,因而如何梳理交通秩序尤为重要。曾有报道:香港政府被评为世界上办事效力最高的政府机构。从香港的良好交通也可窥得一斑。

坐广九直通车到站后,即可在广场内换乘地铁,红勘——尖东站,再换乘尖沙咀——金钟,然后金钟——北角。全程无需出站。而最让人赞赏的是,它的地铁换乘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尖东站与尖沙咀站分处不同的两条地铁线末端,却又同在一站内。而荃湾线换到可到北角的地铁线,只需下车转身走几步到对面即可。就是这么方便,简直不可思议!这让我很感慨地想起了当年在上海上班时在人民广场换线的痛苦情形,不仅要上下挤楼梯,还要走一条很长的走廊。如果当年上海地铁的设计者设计前来过香港,事情会不会变得好些呢?

到达北角预定酒店办理入住后,一走到北角的主干道——英皇道,就看到旁边不远处正有人排队上有轨双层电车。我们也跟着上了去,并到上层挑了最靠前的位置坐。双层电车的上层正好把我们的视线抬高了至少两米,这样我们就可以一览无余地看清徐徐后退的两旁街景。电车看来有些年头了,两旁的巴士站也显得过于陈旧。电车的轨道设在不宽的街道中间,两旁净是密不透风的高楼,愈发显得香港的马路狭窄了。站与站之间距离不长,却没有报站名的服务。还好,凭着记忆,我们还是能够及时在铜锣湾站下来。

香港的电车、公交车基本都是双层巴士,作为观光再合适不过了。除此之外,我们还尝试了它的渡轮。我们入住的酒店旁边就是码头,恰好有到红勘的班次。因而临走前的那个傍晚,我们坐渡轮慢悠悠地晃到对岸的红勘码头,再打的士,一个起步价(HK15)就到了广九直通车站。非常方便。

在香港任一地铁站内都可购买电子支付卡——八达通,可支付交通车费,也可在地铁站内的店铺购买东西。押金50元一张,使用不超过三个月而退还时,需扣7元手续费。另外要注意的是,香港地铁内不但禁止吸烟还禁止吃东西。

逛街购物

香港作为全球知名的零关税的自由贸易港,真的是名副其实的购物天堂。但每每听说多少人在香港如何一掷千金时,我都感到乍舌。相比疯狂购物,我更喜欢逛街购物名义下所看到的香港风土人情。

第一站,我们去了铜锣湾的时代广场和利舞台广场。在这两个广场里,我们也没有穷尽每家店,而是去了几家自己喜欢的品牌门店,看看是否有合适的东西可选。圣诞前夕,打折虽然随处可见,但多数都是七折到五折之间,还没到疯狂甩货的程度。

接着我们又去了尖沙咀海港城,以及油麻地的庙街。一进入尖沙咀的购物圈,气氛一下热烈了起来。身旁说着普通话的人多了,四处可见旅游车和旅游团,熙熙攘攘。LVGUCCI店口确实排起了长龙,场面真让人震惊。海港城没有想象中的大,但是由于两边连接了另外两个购物商厦,走廊迂回和绵长,愈发显得深了。走到二楼时,正好看到楼下大厅巨大圣诞景观摆设旁,一群人在弹唱圣诞歌,歌声悠扬悦耳,场面比较震撼。海港城就像一座航空母舰,购物、餐饮,只要有时间和脚力,逛上一天都没问题。但是很多品牌也是重复了其他如时代广场同样的风格。从海港城相接的海运大厦出来时,已是夜幕降临。但大厦门口挤满了喧哗的人群。原来从大厦门口往外一百米,都用各种灯饰装饰得光彩明亮,由上往下看,就像在上空挂了一条布满星星的璀璨银河,两旁还摆着比人还高的“雪人”。真的感觉,圣诞要到了。灯下的人们也都是满脸洋溢着欢笑。

接着,我们找了辆公交车,直奔庙街。但是由于还是没有报站服务,一不小心,多坐了一站。庙街是香港影片中出现频率比较高的一个地方,也是旅游推荐的热点之一。因此,我们都是抱着神往的心情前去的。在一个叫文明里的街口,我们算是找到了它的末端。于是,逆势而上,一直走到立有庙街两个大字的街口为止。庙街是一条很长的小街,周围的建筑也都经历了相当的岁月。两旁有些做饮食的店铺,都是很平常的煲仔饭和炒田螺之类的宵夜,在街边摆上几张桌椅,都坐满了人。中间就都是卖零碎杂物的摊档,一直延绵至街口。所卖的东西大多不是廉价无奇的生活用品,就是所谓的一眼能看出不值得购买的古董文物,做工较为粗糙,如毛泽东像、文集,西安的马踏飞燕等。旁边还有一条小街,整条都是算命的摊档,大多数里面也没什么人光顾。唯独有一间店面比别的要大,几个老外正在全神贯注地听讲解。我们走过时停下来往里张望了一下,正对着门口的布挂上写了几个醒目大字,大意是精通广东话、英语、普通话。所谓的算命先生也是一位很平常的大婶,一看到我们,急忙朝我们招手示意我们进去。我们见状赶紧离开了。那时已是晚上九点左右,但是整条街都是黯淡的路灯,除了那些小吃店,没什么人在逛,冷冷清清。庙街实在很普通,我能看到的更多的是香港底层老百姓的谋生经营。庙街口旁就是一个地铁口,很方便。

第二天,我们重回尖沙咀,去了传说中出口欧洲服装的集中地、淘货圣地——加连威老道。加连威老道就在弥敦道附近,很长。去的时候,还不到中午,整条街都没什么人。经过龙城药房时,发现自己的判断可能错了。龙城药房里挤满了人,有说上海话的,还有操着普通话正打电话回去确认要买哪些化妆品的,好不热闹。龙城药房同SASA和卓悦都没什么区别,只是多了一个西药部。LG拿了一个日本产的护手霜激动地来找我。那是前不久他在北京给我买的同样商品,这里39块,北京是90元。从龙城药房出来,继续沿着加连威老道一直走到了尽头,始终没有看到什么出口欧洲服装的门店,除了一些大众化的品牌在做打折外。

最大的收获是去了加连威老道附近的美丽华商场。里面的ESPRITIT等熟悉的品牌全场further sale,比较令人振奋。美丽华商场旁是柏丽购物大道。在香港去不完的是这些无穷尽的购物点。

临走前的那个下午,我们重回北角。北角是一个典型的旧城生活区,在香港的右北方向。没什么高大显赫的写字楼,所有的住宅都比别处显得年代更久远。而且有不少护老院和宗教教会设在那里。我们所入住的酒店——世纪轩旁边就一个菜市场。我们也去逛了逛,同广州的西关很相似,只是要狭小得多。但是由于进口的便利性,香港的菜市场上,我们能轻易地看到活的日本带子、加拿大的象牙蚌,海产干货也不贵。我们还去了附近的惠康超市,买了一些内地少见的东南亚调味料。那家惠康超市,位于地下,旁边居然是JUSCO。这家JUSCO已完全不同于我们在广州熟悉的吉之岛了,打着十元店的招牌,里面卖的全是日本进口的日常生活用品,琳琅满目,摆得比较拥挤,更像内地的货仓式超市。不过,如果有时间的话,可以挑到许多物美价廉的小玩意儿。

饮食文化

香港的平均收入以及消费水平比内地的高得多,本地资源匮乏,绝大数物品都依赖进口,鸡鸭鱼肉蔬菜就更不用说了。所以,香港的餐饮之贵都会给不少内地游客留下深刻印象。以美心饼店所售杏仁酥(香港称为杏仁条)为例,在广州(生产也是在广州)一包的价格是人民币9元,而在香港(生产在香港)则是港币24元,根据人民币兑港币93100,则两地的价格比是0.401。饮食方面香港物价是内地2.5倍之多。基于此,再加上港式饮食源自广东饮食之类的心理因素作祟,以往我们都不太在意香港的饮食文化。不过这一次,我们这种颇有点自以为是的想法几乎完全被颠覆,我们的胃也被香港的饮食彻底征服。

这次到香港吃的头一样小吃,是北角书局街的十三座牛杂。这间牛杂铺很小,就像广州随处可见的凉茶铺,没有坐的地方,只能站在店口吃。牛杂小碗25块港币,或者7块港币一串。店铺虽然小,但并不显得破旧或不干净,四处还贴了十三座牛杂的悠久历史由来的广告宣传。不过这些都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味道,非常好,软绵,香甜。与它相比,广东的牛杂的味道就显得要涩很多,八角等药材的味道过于浓重,也不够软滑爽口。回到广州,每到一处食肆,我都再找他们的牛杂来进行比较,结果都是失望。香港的小吃店铺很多,逛着逛着一抬头说不定就碰到一家,而且味道都不错,比如义顺牛奶,比如许留山。不过,广州的双皮奶也毫不逊色。

为了进一步比较,我们后来又去了位于加连威老道附近的一栋写字楼内的日本料理店以及美丽华商场一楼的一家回转寿司店。在这家日本料理店里,我们要了一份神户牛肉火锅套餐。神户牛肉鲜美无比,配菜也同样精彩,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的天妇罗,非常可口和精致。深色的扇形碟上摆放的是点缀着花蕾的梅花树,极美,仔细才能看出是用细面条炸制而成,雅致却一点也不繁杂,同时还有天妇罗虾和蔬菜。以往吃日本料理,我都比较排斥天妇罗,觉得不过就是炸面糊。而这里的天妇罗做得酥而不脆,鲜香可口,完全不同于以往的天妇罗。到了美丽华的这家回转寿司店的时候,我们只能吃得下寿司了。香港的寿司却没有想象的贵,基本都是9块到25块之间,下午三点以后去的话,更有半价优惠。从外形看,两地的寿司没有太多区别,毕竟都是舶来品。我们随便点了几样日常的寿司,但味道都极好,完全不是内地的回转寿司店做的所能比拟的。美味的原因,我们都归结于食材的新鲜以及香港高水准的服务。

此外,我们还去了家看似江浙风味的餐馆,叫翡翠拉面小笼包。虽然只是一家类似于南翔小笼的小店铺,但装修之考究、食物之精美却比后者要高得多。刚坐下来,看着菜单,我开始有点恍惚起来,以为是南翔小笼之类的上海老字号来香港开设的分店,一打听,大为失望,原来这家竟然是由新加坡人开的。听说王家沙也在香港开了分店,真希望它在保持它的蟹粉小笼的高品质的前提下,其他方面也能与他们看齐啊。纵观这两天所尝所食,香港饮食与广东饮食最大的不同可能是在于更注重于追求食物的新鲜、精良,同时更好地与舶来的西方饮食相结合。比如奶茶,我们在北角的一家茶餐厅的菜单里根本找不到奶茶的字眼,一问才明白,红茶即奶茶。

高等法院

参观香港高等法院或许是我们这一趟旅程里最意外的收获。到香港的第二天上午,我们从北角坐公交车出来,原打算在金钟道换乘地铁到尖沙咀的。从公交车下来后,我们顺势就进了太古广场,正准备走过街天桥时,发现旁边指示牌赫然写着高等法院。LG一下来了精神,便顺着走廊找下去。穿过一个政府性质的服务中心,到达走廊尽头后,我们并没有看到我们想象的法院,于是进电梯往下走。随着一批西装革履的人(估计他们是到庭的律师)在某层出来,再在走廊转了几下,终于看到走廊两旁的房间门口都贴着第几号法庭的字样,并贴有相应审讯案件的时间安排表。表上所列内容以中英文两种文字表述,绝大多数都是法官聆讯的安排,出席的双方代表都是相应的律师事务所代表,并同时列明相应案件是否公开审理。对了对时间,我们找了一间法庭,随着几个西装革履的人进了去。进去的人进去后,首先都对着庭首的法官鞠一鞠躬才入座,紧随其后的我们还没反应过来,就被法官身旁的一个办事人员叫了出去问话。听完我们旁听的用意后,这个办事人员才让我们进去。我们挑了比较不起眼的位置坐下,当然我们都很清楚,与他们严肃、恭敬的态度相比,穿着休闲旅游装的我们,一脸的不知所措,显得太另类了。法庭内不大,更像会议室,几排桌椅,法官坐在最前头,只有一对与讼人(内地法律词汇:诉讼参与人)站在法官面前对话,散坐各处的人并没在听,都在翻阅着手里厚厚的卷宗,非常肃穆、宁静,显然他们都不是同一个案件的律师代表。整个法庭内,我们看不到一个委托人,各所代表律师在轮候时,都埋头在看卷宗。几分钟之后,法官旁的办事人员就会喊出新的案件名称,相应律师代表就会谦恭地抱着卷宗快步走到法官跟前,鞠躬,然后开始发言。法官会让他们大致讲一下案由,然后法官会表示是否批准上诉许可申请等等。再几分钟之后,又轮到下一拨。聆讯结束后的律师代表都会立即收拾东西离开法庭,出门前,他们也都会回身对法官行鞠躬礼后才离开。当然,让我们最吃惊的是,法庭内法官与与讼人的交谈全部都是用英文进行,而他们都是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香港司法体制在回归已十年中没有受到过多的干预,至少在此可看到些许印证。

从法庭出来后,我们四处看了看,每一个法庭室旁都设有椅子,走廊靠窗的一旁还摆设了几张桌椅,正有几个人在那小声地交谈着。一切都是那么祥和、安静。从电梯下去,我们终于找到法院的大门出去。所谓的大门其实也没有任何特别之处,没有高高的石阶,没有高大的石柱伫立一旁,甚至连警卫都没有,以至于我们出去返过身来才从旁边挂的牌匾看出,这个普通无奇的门已是高等法院的大门。

从法院出来,我们感慨良多。撇开内地与香港分处两种完全不同的司法体制不说,单从香港高等法院营造的平和、朴实以及井然的法庭秩序来看,内地的司法体制改革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回归十周年

2007年是香港回归十周年。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时间上的五和十都具有里程碑的纪念意味。内地以及香港为此也搞了不少纪念性活动。可是,香港的回归对内地、香港两地的居民影响究竟有多大呢?换句话说,就是两地居民分别从这个事件中得到了什么?在这次旅行过程中,这个疑惑渐渐在我内心升腾起来。

这次到香港,我是头一次坐直通车,算是开了眼界。直通九龙的火车与去深圳的火车一样使用广州东火车站,不同的是前者的候车室完全隔离开来。在这个候车室内,除了设有海关检查,还设有铁路免税商店,里面的烟酒确实比内地的要便宜很多。在从香港回来时,乘客几乎是涌进铁路免税商店进行抢购。不一会儿,货架就开始空了。从候车室到火车的过道上,一抬头,上方仍赫然印着“出境/入境”的字眼。

十年后的今天,在一家占地面积可能不到二十平方米的越式小馆等位时,我能看到一位四十来岁的伙计在用英文与排在我身后的日本人交流。而在一家规模不小的寿寺店里,当LG试图用普通话询问一位店员时,她什么也没说就走开了,而不得不由一位看似级别比她高的店员来回答。香港的服务精神以及市民的友好态度一直都令我十分难忘。只是如果一旦改用普通话同他们交谈时,他们都会变得略为慌张,可能由于慌张,接下来的服务以及友好都会打折扣。十年前,我已从电视新闻上看到香港与内地统一度量衡的宣传,可是,时至今日,我在街头上看到的商店里明码标价的商品仍都是以磅为单位。

十年了,如果是一个小孩,现在应该已经可以随心所欲地用普通话与人交流,并已升入小学四年级。而十年对于一个地区的发展历史又意味着什么呢?

其他印象

除了上述印象,最深刻的可能还是香港空间的狭小了。因为圣诞临近,香港酒店房价高涨,我们不得不选了北角的一家酒店。在上一次我们虽然已领教了酒店房间的狭小,但这一次还是让我们又一次开了眼界。所入住的酒店由一家法国酒店管理集团进行管理,面临大海。我们入住的那间房间也算是海景房了,但小得除了摆一张135cm宽的床就几乎放不下其他什么东西。尽管如此,房间已算是应有尽有了,连电视机也是藏在墙壁中,干净,简洁。在香港所能看到的马路似乎都只是两车道。坐在巴士上层的前方,头顶接连不断掠过的巨大霓虹招牌仿佛触手可及,感觉香港岛已经成为了一个巨大的鸟笼。所到的餐馆,多数也都是使用比较小巧的桌椅,利用了所有可能利用的空间。逛街时我们也会留意香港地产中介的二手楼房广告,不少年代久远的大厦一平方英尺的价格已超过了内地大多数城市新楼一平方米的价格。从这里我们可以想象香港人生活的压力有多大?!

题外

从香港回来,LG不禁伸了伸胳膊,说:哎,感觉在香港这两天一直都没能伸展开来。再看回广州的马路,觉得真宽。

回来没多久就看到电视播香港新闻,提到香港贫富悬殊日趋严重,坚尼指数(Gini coefficient,一种判断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经济学家们通常用该指数来表现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财富分配状况。)已接近中非共和国云云。看来,我们目光所及的不可能是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