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ere `id`='13716' limit 1张家界游记系列——这里叫武陵园_湖南张家界游记攻略_山水旅游黄页
您的位置:山水旅游黄页 > 旅游攻略 > 张家界游记系列——这里叫武陵园

张家界游记系列——这里叫武陵园

湖南(张家界)中国国际旅行社 | 发布于2008-03-20 17:02:00 | 来源:转载 | 目的地:张家界
张家界 style="WIDTH: 686px; HEIGHT: 463px" height=541 hspace=2 src="https://lvyou1.xiluweb.com/member/4854/UploadFile/200832017154775.jpg" width=686 vspace=2 border=0>
(张家界)

在家里出门前,前一批去张家界的朋友一再告戒,要多带衣服,因为他们上次到来,冰天雪地,冷得直往商店买衣服去,回来后,有些同事还开玩笑说“不要告诉后一批的人,让他们也尝尝这滋味”。   我不太相信,但又不可不防,于是就带了件有里子的外套,可来到景区,刚开始是有点寒,不至于穿大衣,从索道下来,那里见什么冰雪,是一片艳阳天呢。   百份之九十以上的游客都是初级游客,为什么这样说呢,你看,大家来到景点,最关心的不是去了解,去欣赏,而是冲着去挤最佳点拍照片,全然就象花千多块钱就为了留一个影,我也不能脱俗,但会花多点心思去听导游的讲解,时而静下心来,去观赏,解读眼前的影至。看看,想想,边走边想,思绪有时并不就围着解说中的故事,有时想开了,飞九天去了,也许是思想的原故,低头边走,同事问我,“走累了?”我说不是,只是在思想。同事投来不太相信的眼光。   这里叫武陵园,小时候听的戏文中有“无奈武陵人远”的句子,读了陶渊明的《桃花园记》后,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同事问“武陵就是这里吗?”我答不出来,顾盼左右而言它,因为在感觉中好象不是,极力地回忆着那篇文章,总不完全。忙买了一本当地的旅游书恶补一下,再次证实自已的感觉是对的,桃花园中的武陵是在贵洲一带,但在一段历史中,武陵郡也包括这里。   也许对于风景来说,这里堪称世外桃园,但于人的生存环境来说,则不然,因为桃花园中是“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那应是一个十分适宜耕种的地方,可这里,只应是适宜游山玩水,靠这布片大的地耕作,不知要饿死多少人。   山上景至太壮观了,壁立千刃,循导游的讲错解望去,只要不太弱智,一个个人物、动物活现眼前。导游还一再强调当年这里拍过《西游记》。   石山当然产石,这里出品的工艺品中,有用石头做成的龟,这石头也叫龟纹石,石上磨光了,一圈圈如同是龟壳上的纹理整齐别至,看看书,原来这是一种海洋生物――珊瑚的化石,足以证明,这里曾经是海洋,真是沧海桑田了。在龟纹石边,还放了些据说是古生物“三叶虫的化石”,可这化石过于完美,每块都是两只虫子,交头接耳的,纹理十分清楚,也正是太完美了,让人不敢相信它是真的,后来去了几家店,“三叶虫化石”一模一模,如果是真的,那么,当年这些虫子都是双双对对配了对,以标准姿势就义的,所以说,假得太完美,不是件聪明事。想要买一个石龟回去,可发现他们都是以蜡来打光的,不是真正的打磨好,不经放,蜡化了,就完全失了光泽。想找真正打磨好的石头,没找着,下山时间到了,打算下到山去再买,可没机会了,一下缆车就上汽车,根本没时间停留,再过后来的景点,没有再见到过这石头了。有点遗憾。   下山来,要走一条长廊,导游说是十里,没有机械化的车辆乘座。   道上别出心裁地做了些梅花桩,都是清一色的石头,张家界以石为主,于是,到处都是石头,无论梯道,小径,还是平台,就连垃圾箱都是用石头做的,我喜欢石头。总认为中国这么多的历史建筑,就是因为大量用了土木结构,消失在历史中,太多的遗憾了,倘若象罗马古城、印加古城那样,是用石头做的,那么,留给后人的会有更多的遗存。   走在石桩上,低头挑战自已,已忘了看身边的景色了。   按理说,路边的应是一条涓美的溪流,可眼前的溪流水少得可怜,大小不一的乱石冲积在河床上,就好象河里流的不是水,而是石头,一路上遇到很多的旅游团,说广东话的却占了大多数,这里的收益,我想,来自广东的占一个很大的比例。   路上上个厕所,厕所边有几档买工艺品和干磨菇、草药之类的地滩,一个女滩主看到我们的高明中旅的帽子,问我们是不是佛山高明的,我们说是,她说她曾在高明工作,在毛纺厂,是好多年前的事了。   是的,现在我的记忆中都好象没有毛纺厂了。   我走在最后,拿起草药看看,闻闻,那档主用她们的方言与另一档主说话,她以为我听不懂,可我可以听懂百分之九十。女档主说:   “高明啊,是个很偏僻的地方,从广州到佛山,再往里走,还要走老远老远的路,在一个没什么人到的地方,很穷”。   气死我,但他说的是实情,几年前,高明桥不通,路不平,是偏僻。   但也不至于比她们这地方穷。这婆娘,本想帮你买点东西济济贫,可现在宁愿扔了。   走不远处,有个深水潭,水很清,潭低布满钱币,我也拿出几个扔,不买人家的东西,而在这扔钱,其实,钱还落在湖南,还是笨……   张家界(三)猴子看人   前面的游人哗声一片,跑过去,原来小溪边一只老猴子呆在那里,游人看它,它也在观察着游人。   看到猴子,第一想做的事就是看看自已的口袋里有没有食物,可惜为了轻装上阵,除了相机和必要的钱外,什么都没带,附近又没有滩档,只好以一种愧疚的眼神望着它。一位总是语不惊人逝不休的同事跑过去,欲渡过小溪,与猴子来个零距离接触,猴子虽是被人饲养着,但还是不会相信人类。敌进,它退了,消失在林间石丛。看样子这是只雄猴,而且样子还算威武,本来猴子是群居的,为什么这老猴子独来独往,曾看过新晋猴王大战的报道,被夺权的老猴王只好孤独地终老山林,我认为这是其中的一只。   一路上轿夫很多,幸而它们也不太热情,不至于扰民,山民本纯朴,但利益驱动也具奸商的特质,你欲乘轿子,他开价两百,还价一百五,成交,可到了终点,他就要三百,理由是每个轿夫一百五,一台轿子总不能一个人抬。做冤大头的时有人在。   当然,坐轿子的都以老弱居多,轿夫行进速度惊人,一边呦喝着让路一边小跑,坐轿的人死命的紧抓扶手,如同坐过山车,那里有看风景的闲心。偶有一两个看样子还年青力壮的坐轿子走过,我们一帮人就戏笑说“地主老爷来了……”不知它们听了是羞愧还是开心,我想三十年前一定是羞愧,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现在,地主老爷又吃香了。   张家界(五)壮阳草   现在旅游点的滩档,买药材的占了好大比例,而大部份药材的功效,都与壮腰键肾,增强性功能拉上关系,好象全世界的男仕都缺乏这东西。   在张家界,野生菇可壮阳,一种带壳的莲子一样的黑硬果,可以壮阳,还有一种我小时候都认识的叫“还魂草”的东西,从前是用来治胃病的草药,现在每棵一个独立包装,改名为“壮阳草”。附了一张纸,把功效说得如同伟哥。这种草我从小玩过,还魂草,故名诗意,它有还魂的特征,不是人还魂,是草还魂,本来一棵晒干了的,如一整棵苏铁一样的草,一寸长短,把它放到水里,一天一夜,竟能重新活了起来,叶色碧绿,长出根须,找些苔藓培着根,草儿还会长起来,买的人当时说会开花,一张彩色照片上,拍了开了红花的还魂草,可好象不太自然,想必是移花接木的效果。不过就一根草,也玩了好久时间,后来记不得下场如何了。   不知为什么在张家界还魂草摇身一变,成了壮阳草了。   旅游要到指定购物点,这已成了行规,事实上,这也是旅行社拿回购收益的一个重要来源,指定购物点中,不是珠宝店,就是药店了,第一天在张家界,就去了一家药店。导游没有太多推介,也许他也觉得说得太多,反而适得其反,这家药店有免费洗脚,导游希望大家都去洗一下,买多买少不重要,只要洗了脚他就有了交代。   世上那里有免费的午餐,洗个脚还要听他推销一堆的药品,其中有灵芝,店员把外面卖的灵芝贬得一文不值。而这里卖的一种灵芝饮片,却要一百八十块。   有老中医坐堂,闲来无事,把手递过去,看他说什么,老中医把我两只手都把过,说的都是些不关皮毛的事,然后推销它的灵芝茶,我是吃过太多亏了,那里会上当,全团的人也聪明多了,一团五十人,绝少人上当,洗完脚,都借尿踲了。导游上车,有点苦笑。   第二天的购物点是珠宝店,前两批同一路线,已摸清了底细,可怜的老板还在做秀,第一批时他说自已是富湾人,第二批说是更楼人,我们这批,又说是人和人,可怜他妈,到处都是老公,瞥脚的秀,就象已经公开了迷底的魔术一样,观众成了冷眼旁观者。玉器的价格因为是“老乡”降成了一折,一个二万六千八的玉鐲,只售八百,团友只是一笑置之,到头来,一团的人,只有一位买了一个二十块钱的挂件,去哄无知少女。   又要到一家茶叶店去喝茶,茶妹的台词,与几年前的西湖问茶一模一样,大家都会背出来了。还是把市面卖的茶叶贬得一文不值,更可笑的是有一道茶,明明是人参乌龙,却冠以其它的名字。上当的也是很少,大家都说,我们都是在茶叶产区出来的。气死商家,导游可没什么,因为前一晚的晚会,每人八十元,四十八人,他的回购也不是个少数目。   张家界(六)南方长城   张家界之行最后一站是凤凰,民间有龙凤呈祥之说,于是,不少人就不加思索地认为,雄为龙,雌为凤,小时我总觉得一种是禽一种是兽本来是两种东西,怎么会成夫妻的呢,父亲说,他小时候,家族祭祖时,是龙香凤烛,从来不会把龙与风杂在一起用。小时在剧团里玩,看到常排演一出叫“三凤求凰”的戏,我问,凤是女孩子啊,可戏里明明是三个男孩子追求一个女孩子的嘛,剧团的老头说,笨小孩,男为凤,女为凰。   凤凰这个词与这个图腾简直是用滥了。真正的从文字上认识凤凰,还是:郭沫若的《凤凰涅磐》:   天方国古有神鸟名“菲尼克司”(phoenix),满五百岁后,集香木自焚,复从死灰中更生,鲜美异常,不再死。   然后是《宋玉对楚王问》:   凤凰上击九千里,绝云霓,负苍天,翱翔乎杳冥之上;   对凤凰古城,却没多大认识,也没心思作个课前预习,就边走边看罢了。   从张家界到凤凰,路不好走,两面山岩壁立,一夫当关,确实是个好土匪窝,同事们在车上谈论着现在还有没有当年的土匪活着,如有,叫他们现身说法,那肯定更有意思。   途中,路过一个小镇,正好赶上圩期,一路上,村民们攀扶着各种车辆往小镇集合。这是真实的生活,妇女们大多是苗家的服饰,当然没有照片中的隆重的头饰,因为那只是婚嫁或向人炫耀时所戴的。镇子上,交易的大多数是生姜,这些生姜个头比我们的稍小,稍黄。还有桔子,还有从小道上赶来的山羊。一个老头挑着一担货物,一头是半箩白米,一头是一只五花大绑的大公鸡。真想下车去赶一倘真正的苗家圩集,可惜这不在旅游节目之内。   凤凰是两个景点,一个是古城,一个是南方长城。南方长城的资料如下:   中国南方长城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54年)竣工于明天启三年(公元1622年)长城南起与铜仁交界的亭子关,北到吉首的喜鹊营,全长三百八十二里,被称为“苗疆万里墙”,是中国历史上工程浩大的古建筑之一。   南长城沿城墙每三五里便设有边关、营盘和哨卡,以防苗民起义。如:亭子关、乌巢关、阿拉关、靖边关等,如今这一线还依稀可见碉堡、炮台和边墙。它把湘西苗疆南北隔离开,以北为“化外之民”的“生界”规定“苗不出境,汉不入峒”,禁止了苗、汉的贸易和文化交往。   历史已成过去,南方长城将撩起人们对历史的回忆……   南方长城与北方长城最大的不同,就是整体都用石头,就地取材,这样的材料,如果没有人为的破坏,恐怕再过一千年,它依然不倒。   长城也就是如此,好象没什么太大特点,爬上墙头,作几个惊险动作,拍几张照,就无所事事了,一帮苗装少女等待着拍照的生意,一帮提着篮子,篮子里装了两三瓶矿泉水、几包花生、红薯之类的小孩子,采用的是穷追不舍战术,令人不胜其烦。工艺品档上多了些苗族的银饰,一问价钱,便宜得不可相信,问卖者,“是银的吗”答道:“是苗家银”。鬼知道苗家银的定义如何,但可以肯定的是,绝不会是我们心目中的银。   长城很长,也很高,大部份游客只停留在城楼的那一层,对山顶上的那段,是望而却步,我们自由组合的一队人有七八个,公主少爷居多,只有我和另一女孩子,坚决要欲穷千里目。   我开始跑得很快,把女孩子拉在后面,可慢慢的就气喘如牛了,坐在石头上拉风箱。女孩子一步一个脚印,终于乌龟赢了兔子。   山顶上的景至是可以想象得出来,但真实的感觉才最好,一览众山小,长城在脚下,大地我为主,光天化日之下,突然来了秦始皇的气概。   山顶的人不多,零零丁丁,风很大,几个老太太抱着一堆苗装讨生意,真佩服这些老人家每天能上这么高的山,老人家也很实在,每租一套苗服才一块钱,而山下是五块钱,同事靓女与另一位早到的男同事各租了一套,还邀请租服装的老太太合影,老太太欣然答应。也没要求额外报筹。也许就因为对方少了山下的势利,两位同事拍完,都十分乐意的送老人家两块钱。   下山的路上,一位在山下做成了我们一瓶矿泉水生意的女孩子,提着保温瓶上来,说是给山上的奶奶送饭来了。小女孩嘴巴很甜,问候语,祝贺语如连珠炮发,走得远远了,还挥手祝好,物极必反,让人感觉过于虚伪。   张家界(七)凤凰古城   到现在为止,我看过三座长城了,一是北京的明长城,二是山东的海上长城,三是湘西的南方长城。   看完南方长城,又回到路过的凤凰了。在凤凰县委招待所吃午饭,同事们说,来湘西最合口味就是这一餐了。凤凰是个县城,老城名气大,保存得完好,新城却不怎么,没特色,路不直,房不靓,从招待所到古城的路面,如同回到八十年代初。   在去南方长城路过凤凰的车上,已欣赏到凤凰古城的韵味,黑色的瓦,黄永玉说是“黛瓦”,平实无奇,没有岭南一带的龙船脊、瓦烧,也没有江浙一带的马鞍墙,一片片黑瓦如鱼鳞般拼成一块块屋顶,一块块屋顶亦如鱼鳞般拼成一大片屋顶,两大片屋顶参差在清澈的沱江两岸。想起了刘禹锡的“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的句子。   导游带我们参观古城有两个名人故宅,一是熊希龄。一是沈从文。   说实在的,在这以前我是没听说过熊希龄这名字的,更别说民国第一总理的事了。   毕竟是湘西,这里山多路阻,历来交通,乃至意识上,没有天子脚下的大气,没有天堂江浙的细腻,没有领南交趾的奢华,一代总理的家乡,也就是那一座小院,几间小房,两个月前还到江浙去,在乌镇,就欣赏那墙上的砖雕,石雕,木雕也入迷了,可熊希龄的家里,砖是砖,瓦是瓦,绝少装饰,一切只为实用,与我家祖屋差不多,我家还是三代贫农呢。   导游说了一通熊希龄的介绍,只大概记得他是进士出身,当过官,然后在袁世凯那做过事,大家最有兴趣的也只是他取的几个老婆.我脑里只多了一个似曾听说过的“香山慈幼院”的名字。   不识沈从文那可会见笑于大方之家的了,说实在的,其实,沈从文的书我看得不多,不是独不看他的作品,而是不太喜欢看自已不太了解的那个时代的作品,那是个浑乱的时代,不同背境的历史书,有捷然不同的解说,当朝认为正统的看了不敢苟同,异端的接触的机会又不多,于是索性不看。   沈从文的家不奢华、不大气这并不觉得意外,虽然他家也是商贾之家,但沈从文毕境是文人,文人叫儒,习惯上加上个寒字,叫寒儒,寒儒寒碜点正常之极,沈从文年青时的照片倜傥风流,可中老年后就没有独树一帜了,有一张穿着中山装,那个心恶的时代的标准造形,还是走吧,走出这孕育一代文豪的房子。   路上一座木头房子引起我的兴趣,房子突出巷道三分之一,两层纯木结构,已觉破败了,也许它太有特色了,即使占道,也听之任之,房子一层有俩老人在卖小吃,设备简到无法再简,卖得是一种草饼,可惜没时间吃。正欲更多欣赏这木楼,又被导游赶走。   张家界(八)沱江两岸   看罢名人故居,来到沱江边上,一座旧城楼的两边延伸着两断旧城墙,这城楼在黄永玉专访的电视中见过,只可惜大门紧闭,从门缝里看去,里面一堆木料,几台木工用具,这成了一个修复建筑的工场。   城墙两边的店铺刻意的修复过,古色古香,当然,只是古董外壳,现代的内俚。   城墙上望去,沱江水有点绿,现在是枯水期,水很浅,江上有船,但看样子是特别为旅游而设的船只,船有篷,尾巴翘很高,象平放着的鱼尾。   乘船游沱江是这次之行的一个项目,一船七人,在船上要穿救生衣,但救生衣很脏,一位女同事宁愿冒生命的危险,坚决不穿,穿上的也是应付式地挂在身上,不敢系带子。   两岸有苗妹唱情歌,使用扬声器,但也听不到她在唱什么,在来的车上,导游教我们唱段山歌,很有意思:   韭菜开花细蓉蓉,妹爱哥来不怕穷,   只要两人情义好,冷水泡茶慢慢浓。   导游本是苗人,样子长得不怎么样,但山歌唱得还可以,好多人都关心他们的计划生育问题,导游说他合法的生了两个孩子,让不少人羡慕不已。   在船上可以亲近江水了,江水很清,江底下长满水草,水草绿得可人,水波下,飘飘扬扬,听说水草是圣洁的,皇宫殿堂的内顶,叫藻井,我还看过“萍藻荐春秋”的对子。   这里的江面保护得还算好,有专门船只清理水上的杂物。江边有座砖塔,不知叫什么名字,反正是照相的好背景。   船走了几百米,就回头了,在一个小码头上岸,导游说,有两个多小时的自由活动时间。   岸上的店铺在列队欢迎着游客,好多蜡染,其实真正是染的不多,大多是画在布上的,我们的全陪导游谭ser说,这不正宗,云南的才好。同团的几个老团友以几块钱的价格,买个蜡染袋子,象女式袋的挎着,很滑稽的样子。我不太喜欢蜡染,几年前买过一张蜡染画,挂在墙上,总觉得它色调过沉,给房子带来太多的老气。   凤凰很出名的有一种食品――姜糖,也许这些地方山多,嶂气大,水气重,当地以吃姜糖来辟这些嶂气。这里有数不尽的姜糖老店,导游在来的时说,看到做糖的过程也许会觉不太卫生。我想,再不卫生的食品制作我也见过,手做糖又何足挂齿。   买糖的人很大方,只要你过来,他就任你先尝,反正也吃不了多少。这里几呼每家店都卖姜糖,但只有边做边卖,单独经营的店最好生意。路过一家店子,一家几口,老的在拉糖,年青的在剪糖,五块一斤,买了一斤,再逛半个多小进,见几个同事围着另一个店子,把本来五块一斤的市价讲成了四块一斤,便宜了一块钱,我又再买了一斤,同事们专挑不太辣的买,我可专挑最辣的,姜糖嘛,不辣的也叫姜牵?   在家里父亲说他小时候也有这种小吃,而且邻居周伯就是以做姜糖为生,每逢周伯做糖,父亲就走到周伯身边流口水,等周伯做完,总获一大块的馈赠。   张家界(九)风雨桥与闹市古寺   乘船游沱江时,要从一座风雨桥下穿过,桥下湾了只小船,一个苗妹在船上与所有的过客唱同一首情歌。当然,不能因此而挑掦,毕竟是旅游嘛,只当在远远处没听到过,只走近了才第一回听到,直把自已当成苗妹心怡的对象。   穿过桥底,船行几百米,往回看,发现这桥原来很美,不知叫什么名字,但这种建筑模式常在旅游杂志上看到,好象叫风雨桥,或廊桥。侗族常有这建筑。   风雨桥横跨沱江,有盖,有窗,这种建筑主要是供人行走,不能行车。上岸后,走过一条商业街,黑黑暗暗,回来看了照片才想起,那原来就在风雨桥上面,从外面看去,风雨桥很有特色,本可以慢步桥上,欣赏独特建筑之余,还可以欣赏两岸景色,成了商业街,实在是煮鹤焚琴。   凤凰的老街上,有一座天王庙,牌坊设在街上,一行楼梯直指小山上,正殿建在山上,门前冷清,我与两同事拾级而上,闹市寻古寺。   庙宇不太辉煌,几个在庙前闲聊的道士见有客来,精神百倍,各就各位去了,庙里供着三尊神像,彩衣立姿,不知是那位神祇。   几位就位的道士一个坐回香油簿的桌后,一个在神坛边,另一位没穿道服的中年人煞有介事地招呼我们到殿后去,说有良言相赠,我笑而推却,这一定是算命问卦的吧,故弄玄虚的,还不是看着来者的钱包,向来自已不喜欢算命,已经是命了,就让自已在人生中边走边看吧。   细看两侧侍立的神像,神态麻木,却满身浓彩,摸摸觉得是水泥做的,也许色彩的丰富,是以弥补底气的不足罢,看来这庙的历史是有限的了,问了句道长神庙的历史,答应说始于明代,那个年份连他也不清楚。庙里只有我们三个客人,道士们太“热情”了,避之则吉。

文章来源:www.citsvi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