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ere `id`='13201' limit 1四川黄龙风景区观览记_四川阿坝九寨沟县游记攻略_山水旅游黄页
您的位置:山水旅游黄页 > 旅游攻略 > 四川黄龙风景区观览记

四川黄龙风景区观览记

西安新旅国旅(总社) | 发布于2008-02-21 23:05:00 | 来源:转载 | 目的地:阿坝
钙化绝尘成新景──四川黄龙风景区观览记


钙化,作为一种化学反应式,能够改变物质的分子结构形式,化生出另外一种新的变异物质。当你置身于黄龙风景区之时,那种历经岁月沧桑钙化而成的景色,仿佛伟大自然力具有无穷变化的神奇魔方,在黄龙这个地方找到了一种释放与附着的特殊之场,以滔滔流水为载体,幻化出了遍布黄龙景区的碳酸钙化沉积,以及雪山、瀑布、原始森林、峡谷和著称于世的岩溶景观,而由地表钙化形成的绝尘风景是整个景区的最大特色。

黄龙风景区是一处有着丰富动植物资源的国家森林公园,从山脚直达山顶,在这个从下至上需要付出勇气和体力的变级海拔高度上,从黄龙沟底部(海拔2000米)到山顶(海拔3800米)依次出现亚热带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针叶阔叶混交林、亚高山针叶林、高山灌丛草甸等景色。国宝级的大熊猫、金丝猴在内的10余种珍贵动物倘佯其间,丰厚着景区的自然魅力。山脚下一眼望不到边的莽莽原始森林,各种针叶林、数目繁多的阔叶林在这里占尽了天时地利,展示和显赫着绿色的价值财富。标直的树身显示出了一种扶摇直上,直指苍穹的非凡气度。中部却是混林地带,植物的种类极其繁多,但占有绝对比例的当数那漫山遍野的杜鹃花木。在上部因高寒缺氧之故,只能看到低矮的灌木丛了。而目力所能及的山顶,则是雪霁缭绕的世界。但在这个随着海拔高度不同,被各种植物覆盖因此成就着不同景致的世界中,都因水流日夜不停冲流击打形成凹陷的宽大沟槽,仿佛一条从天庭下凡来到人间的“黄龙”,那水中富含的各种矿物质堆垒在“龙身”各个部位,形成了从上到下的一片金黄之色,在绿荫覆盖的整个黄龙景区,恒定着金黄多彩,为游人割裂出一片气势磅礴、但局部自成格局的人间绝景。

山脚下,苍天巨树遮天蔽日、戟指苍穹的针叶林、阔叶林,枝桠交错,组成了重峦叠嶂般的绿色屏障,外界尘嚣世界在这里被彻底隔绝,因此,走进林区时除了能听到叮咚如琴声振动的泉水流淌之外,就是各类鸟儿的多情鸣叫,静寂中显出一片和谐。就连那具有穿空裂石非凡功能,从3000多米高海拔聚能直下的飞流瀑布,在如铁桶般环护的林海面前,也发不出原始野性的狂啸,收敛起羁傲不驯的性格,从林海织就的天然格栅间流向远方。

提步攀登,开始爬山,地势稍微缓和的那一段山道,形成了密林与水道互相渗透这样一种犬牙交错的复杂地形。水流挟着从高处直落而下的声威,冲开了山崖石块的阻挡,冲散了密林编织而成的绿色围墙,形成一汪又一汪的山地平滩。可是,不惧水能冲击的各种树林,却在水淹浪打的环境之中,牢牢地固守着自己脚下的阵地,它们紧紧地挽着臂膀,构成一道道相互支撑的绿色堤坝。它们有的成片突入水域中央,把湍急的水流分割成数股;有的隔水相触,又将数股水道聚流归一;有的呈扇面向水域纵深前探,恰如破浪前进的兵舰;有的独木成景,只身挺立水中,用铜枝铁杆和肥大的叶片点缀因水而秀的自然风光。

在这段错综复杂,但又风光无限的地段,富含钙质的水凌空下击,在穿越岁月长河之中,磨出了一条条深深的沟壑水槽。而具有无穷生命力的各种树木,成为与水交相辉映的绿色环护带,屏护着水道沟槽,为金黄色的水流通道涂抹着四季变幻多姿的釉彩。

水中富含着的钙质及各种结晶体,在这里找到了展现自身特质的极佳场所,它们借助于水的流淌输送,慢慢结成硬块,形成了令无数游人拍案称奇的自然景观。这些水中的晶体,在被水推动游走的过程中,有的结成了宽窄不一的堤坝,变成阻挡水流和改变水道的新的屏障;有的生成了形状怪异的钟乳石;有的结成平湖朝天;有的结成了彩色珊瑚岛;有的幻化成了一台连着一台的“七宝莲台”,水流莲台再分而化之,形成了妙不可言的平台流瀑奇观,无论是光茫四射的正午,还是落日辉映的黄昏,诱人的光谱颜色都能映满瞳孔,幻化出了万千色彩,真给人一种进入美妙童话世界之中的感觉。

再向上攀登,随着海拔高度的不断增高,树杆粗壮、叶子肥厚的树木渐显稀疏,沟槽两旁成为低矮灌木和各种藤蔓植物密布的世界。因巨大树木与水抢占地盘的势力在此减弱,日夜奔腾不息的黄龙中部之水,渐渐脱掉了山脚下那种因受森林及地形制约施展不开而淙淙流淌的温柔面纱,性情变得粗暴起来,这就有了无数高度落差有别、流量流速不等、奔腾咆哮不止的瀑布群,成为黄龙中部的主打景观。秀美的山川景色,被声势浩大的瀑布揉进了壮阔的成份,柔顺的水在这里通过复杂的地形地物整理、杂合,变成了一种激情澎湃的力量,它们汇集成股,合流抱团,从悬崖绝壁向下砸落时,有的被突兀于绝壁水道之处的孤石再分开成数股激流直射深潭,溅起无数流雾云霞,有的因为流速迅疾被形成的局部风压挤撞击碎,被气流推拥着冉冉上升,成为飘聚在黄龙上空的雾岚流云,为黄龙披上了一层层变幻多姿而又神秘的漫舞轻纱。

黄龙中部的沟槽河道,因冠盖如云的原始森林其“霸主”地位,渐次退让给了山顶直落而下的水流,原始河床地表被河水冲洗得“筋骨毕现”。但这些原本棱角分明,裸露无余的岩石,历经无以计数的汹涌澎湃之流水浸泡、冲洗,毫无遗漏地被水中富含的钙质及各类矿物质包裹缠绕,渐渐失去了本来面目,构成了因水流冲击而成,状若梯湖而景色蔚为奇特,数以千计的湖泊群,以色彩斑斓的梦幻景观和庞大的数目,登上了联合国《世界遗产名录》的大雅之堂。

登上距雪宝顶山峰尚有数百米之处,传说中夏禹治水之时,黄龙为其负舟导江,后人为祭祀黄龙之功而修建的黄龙寺,掩映在大小不等的碧池之间。香客供奉的香火,从香炉之中冉冉上升,使黄龙寺笼罩在一种神秘的气氛之中。

因山形地貌成为三面收束变小,下山处状如“喇叭”,使得这座建于明朝的寺庙颂经钟磬、木鱼之声传得很远。那从顶峰流淌而下,从山顶地层泉眼之中涌冒而出舒缓流淌的溪水,成为这种钟磬、木鱼的天然节拍,把庙宇四周镶嵌成了一块块绝妙无比的洞天福地。也许正是这种相对缓慢的流速节拍,使得水中的钙质及各种重金属,找到了一种能够有充裕时间重新组合、团聚的机会,相互附着成团、成滩、聚群,以接仙桥为界,形成了玉翠彩池、映日彩池、石塔镇海、五彩池,转花玉池等等规模庞大、形状各异的水彩仙境。大多数食人间烟火的游客身临其景,七窍灵台观寺庙里的颂经之声,眼睛收束着这迷幻般的潺潺色彩流水,对充斥于人生旅途的七情六欲,生发出了一种新的顿悟,对大自然这枝神奇的画笔钟情于黄龙,画出了黄龙这处不是仙境胜过仙境的江山画卷,更是留恋忘返。

站在高于五彩池20余米山腰部位的观景台处眺望,以黄龙寺为中轴线展开的黄龙山顶准盆地中远台景观,因在高处改变了观看视野之故,只见水到之处,滩池连片,色彩缤纷,穿越千万年时间长隧道堆积起来的水中各种晶体,所筑成的起伏变化、长短不一的天然堤坝,显得非常壮观。这些历日月精华,聚色彩本质之大成的天然彩池,有的金黄一片,有的碧绿如玉,有的洁白似珍珠,有的赤红如火烧人眼,其色彩的丰富,其光斑之绚烂,任何华丽的词汇在这里都会显得是那样的相形见绌。

再把视线顺着水流山下的方向前移,起伏变化的黄龙群山,只因苍茫无涯的原始森林覆盖,就好象一幅舒目的巨幅图画挂在天地之间,无论是时间刻刀的打錾,还是一年四季的风雨轮回,无论是风和日丽的睛天,还是雨后初霁的时刻,看起来都能给人一种赏心悦目之感。

由于黄龙景区处于一个海拔落差很大的环境之中,导致了这里的气象条件复杂多变。晴空如洗,正当艰辛攀登注入身心的疲惫,被山顶景色淘洗得清爽无比时,突然间风云突变,层次清晰,色彩迷人的崇山峻岭,被厚厚的云雾笼罩得严严实实,眼前变得一片混沌。那些选准有利地形,支好三脚架,根据景物远近不断调整焦距,贪婪地摄录美景的游人,极不情愿地收拾家伙准备下山之时,刚才把整个景区和大山变得模糊一片的飞云浓雾,仿佛被异人施了魔法,以一种极快的速度集束,变成了密度极大的条块状,在半山之中飘移环绕,好象一条缠绕在黄龙身上的银色玉带,给黄龙增添了另外的风威。我不知道这种奇特现象气象学上的准确定位名词,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这就是原始森林所具有的调节气候的功能,使黄龙有了一种高山流水、森林蓄水、自然蒸发再聚雾落雨的生态循环,才有了黄龙如今令人吧为观止的钙化绝景。


(黄龙雾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