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ere `id`='1152' limit 1走巷_安徽黄山游记攻略_山水旅游黄页
您的位置:山水旅游黄页 > 旅游攻略 > 走巷

走巷

黄山市春秋旅行社有限公司 | 发布于2006-04-27 10:34:00 | 来源:许定安 | 目的地:黄山
有古巷就有老屋,在我写这篇稿子时,时令已近冬至,我仍然坚持每天走巷。枯藤爬满的老屋显得更加苍凉,我踩着飘落的藤叶走进一座老屋。青石门楼的砖雕已经部分损坏,屋梁两侧的雀替和斗拱蛛网密布,嵌着几何图形的木制窗棂上布满灰尘。从门里走出一位老人,他问我找谁?我说不找谁,随便看看。老人告诉我,每年都有很多人来看,看过就走了。接着他历数了这老屋过去几代主人的兴衰,“他们的后代都在外面做大事呢……”

    古巷是一部部藏书垒成的,老屋是一本本家谱续成的,它们如今像穷困潦倒而又内心丰富的老翁,心灵深处容纳着多少典故?五脏六腑里珍藏着几多历史?文昌坊是一条不过几十米的小巷,400多年前,中国版画艺术的杰出人物胡正言就诞生在这条巷的一幢老屋里。胡正言自幼博学多才,除从父学医外,又受同时代且均在海阳城的书画家詹景凤、丁云鹏、篆刻家何震的影响,胡正言多才多艺的智慧脱颖而出,二十岁后,胡正言走出文昌巷,随父兄行医至皖西,十年后到金陵,开始学篆刻,后又研究制墨与造纸。而最终使胡正言声誉鹊起和青史留名的是他首先采用“饾版”与“拱花”印刷特技,将中国雕版印刷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后来,胡正言又把“饾版”与“拱花”结合起来,编印了《十竹斋笺谱》和《十竹斋画谱》,从而使胡正言成为中国版画史和印刷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在育才巷口的西街一家老屋前, 我不由得止住脚步。两百多年前,13岁的少年胡天注踏进了这家门槛,拜绩溪人汪启茂为师学习制墨。胡天注干活勤快,为人厚道,深得汪启茂喜欢,他是先当伙计后为婿。汪启茂后来的经营日趋衰落,就在其债台高筑的时刻,胡天注挺身而出盘下墨店,由伙计变成了老板,当了“法人”的胡天注潜心钻研,刻意创新,广罗人才,将书画墨与珍藏墨的制作结合起来,逐渐为徽墨市场上崭露头角。若干年后,胡天注取“天开文运”中的“开文”两字,将墨店定为“胡开文”。出外谋生的少年胡天注走进休宁,而走出休宁的却是中国墨坛的一代大师,休宁的古街古巷记下了这位“墨痴”之魂。老街老巷老屋的老人们告诉我很多这里走出的才俊。里仁巷附近的老人告诉我,这里还出现过一位医学奇才,他叫汪昂。清初年间,汪昂学业不济,“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其实是落第书生另辟蹊径,对仕宦之途望而却步时,就步入弃儒从医悬壶济世的生涯。汪昂后来迷上了从医之道,他在望闻问切的过程中写成了《医方集注》三卷,后进一步将其三卷浓缩成《汤头歌诀》,成为中医入门的必备课本……

    休宁的古巷老屋很多,古巷的掌故,老屋的逸闻,经居住在这里的人们代代相传,已成为经久不衰的街巷文学。当你走进一家老屋的院落,一不小心会踩在明朝的残碑上,或碰到一只清代的瓦罐。虎死威不倒,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映入眼帘的这些残存的碎片似乎在告诉人们,古巷老屋虽然没了昔日的繁华和喧闹声音,但它们面对现代建筑器械铁齿钢牙的步步逼近,但仍以老朽之躯在苦苦支撑在街头巷尾,“泰山石敢当”是旧时家门口或街衢巷口立的一小石碑,意喻安定稳固和禁压不祥,它似乎仍倔强地佑护着流淌在古巷老屋的古风遗韵……

    那天,我走完县城所有古巷,最后来到西街242号,这是县城最长一条街的最后一个门牌,然后由西向东往回走,这条由很多老巷构成的老街,现在也只能称为巷了,因为它与南北大街相比,显得太窄了。我漫步在红麻石铺就的路面上,与当年比较,它显然过于萧条,但仍然回荡着昔日的影子,南北大街上买不到东西可以在这里买到。货郎担上有针头线脑顶针箍,寿衣、刻章、剃头、修钟表、打制铁皮器皿、弹棉花等民间百业仍飘荡着商业气息,而这条街上经营的小馄饨、锅贴饺、豆腐乳、米馃极富特色,我是这些业主的常客,也曾劝他们何不把摊子摆在闹市街口。他们都说,就摆在眼下这穷街陋巷,东西还不够卖呢!一副“货”好不怕巷子深的神态使我封了嘴。

    走罢西街,从培廊头走上北街,灯火辉煌,闪烁的霓虹灯使人眼花缭乱,灯箱广告以“色”迷人,大功率音响则用“声”刺耳。北街如一本时尚杂志的封面,用五彩缤纷将自己涂抹得毫无特色,这就是现代商业的魅力。而古巷老屋的魂魄只能镌刻在人们记忆里,留存在书画家的丹青妙笔下,珍藏在摄影家的胶卷底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