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ere `id`='1128' limit 1**与 父 母 同 游!**_内蒙古呼伦贝尔游记攻略_山水旅游黄页
您的位置:山水旅游黄页 > 旅游攻略 > **与 父 母 同 游!**

**与 父 母 同 游!**

内蒙古敖包相会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海拉尔区分社 | 发布于2006-04-25 10:37:00 | 来源:赛马 | 目的地:呼伦贝尔
九、满洲里与呼伦贝尔
我们昨天实际是从腰部穿过了大兴安岭。从牙克石向西直到边境城市满洲里近三百公里是那片著名的呼伦贝尔大草原。地貌名称可能叫做高原草甸。
本打算三、四个小时到满洲里吃早饭,却被从海拉尔开始的一百五、六十公里的修路工程耽误了。原来的双排柏油路正被改为50米宽的一级路,计划到明年底竣工。现在正进行到桥梁铺设阶段。草原上的低洼处必须保证排水,因而原来的道路隔不远就被挖断一段。我们像走八卦阵似的,隔一会儿就走一段半圆的便道,速度根本起不来。
一辆外地车也没见着。只有施工拉土的太脱拉和牧民们的拖拉机拉着小山似的饲草在“突突突”地晃荡。

将近中午到了满洲里,像新建的城市一样,大街宽敞、明亮、整洁,许多建筑有比较典型的俄罗斯风格:尖顶、圆柱、拱形门廊,色彩鲜艳。
满洲里是中国最大的陆路口岸,享有“欧亚大陆桥”之美誉。
直赴国门,门票每人20元。
国门前那辆“满洲里号”蒸汽机车战功累累,曾在1949年12月9日牵引着毛泽东所乘坐的客车到过莫斯科;往里走不远,是早期共产党人,包括瞿秋白、王明、周恩来等人出境去苏联的秘密通道;一座十几米高的国门上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几个红色大字,对面几十米是同样庄严的俄罗斯国门。
我们在国门旁边的41号界碑前留了影。
有出租望远镜的生意,可以让我们到四层楼高的国门上向对面瞅瞅俄罗斯大地。
不太有必要吧?俄罗斯的小贩子们在满洲里的大街上到处都是,成群结队地在商场、超市门前溜达,斤斤计较地与中国同行们讨价还价,大包小卷地往回背着各种商品。
国门区的外面是中俄商品互贸区,由几个独立的大楼组成,看来并不太热闹。
我们到一个专售俄罗斯纪念品的大厅里看看。摊位不少,却几乎没有顾客。摊主们闲得都在那甩扑克、唠嗑、打瞌睡。没有什么可值得购买,商品流通得全国哪个地方也没有紧俏货。
何况,这些俄罗斯纪念品还不知道是在中国的哪个偏僻的胡同里生产出来的。

满洲里另一个著名的可去之处是呼伦湖,当地人叫做“达莱诺尔湖”。汉族人逐渐多了起来,感到绕嘴,就简称“达赉湖”了。
是草原上一个巨大的淡水湖,地图上看,南北长大约八、九十公里,东西宽三十多公里。距满洲里三十来公里,完全在中国境内。它的南面还有一个贝尔湖,小一些,但为中、蒙两国共有。
“呼伦”湖与“贝尔”湖中间以及周围广大的高原草甸就叫做呼伦贝尔大草原。
驱车到湖边,有栏杆挡住,要收门票。说那里是著名景点,可骑马、划船、餐饮、住宿等等——当然要另外收费。
我们是生活在海边的人,浩瀚的大海终日与我们为伴。到呼伦湖来,不过是表示我们曾到此一游,水边骑马和划船会破坏我们的游兴。
到一个较高的地方,留下了呼伦湖的倩影。

以呼伦贝尔大草原的名气,周围的一批县市组成了一个新的城市,就叫做“呼伦贝尔市”。
市中心就在原来的海拉尔市(海拉尔现在是呼伦贝尔市的一个区)。所辖地面为26万平方公里,几乎有辽宁省的两个大。

秋高气爽,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的马儿却跑不起来了。
牧民们用铁丝网把草地分隔成许多方块,牧人们剽悍的体格正在慢慢衰弱,他们大概快拿不动套马杆了,许多外地民工在替他们管理着草场;草场里的马匹养得膘肥体壮、毛色发亮,但却不能疾驰——冰冷的铁丝网限制了一切生灵的自由;慵懒的牛羊适逢其地,封闭的草场成就着这批“杀才”;逐水草而居的蒙古包已经很少见了,代之以新式的固定住宅。路边用水泥红砖建造的蒙古包徒具其表,那是招徕游客的道具。
我们想拍张辽阔的画面都不太容易,水泥杆、电话线、铁丝网总要掺乎进来。只有天空还没有被承包,那就多拍几张飘忽不定的云彩吧。

回到满洲里的扎赉诺尔区(简称“扎区”)找到一家干净的旅社,碰巧是大连人开的。
这条街上大概有上百家大大小小的旅馆。当地人告诉我们,每年夏天是这里的黄金季节,哈尔滨、长春等地的人们拉家带口地到达赉湖避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