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山水旅游黄页 > 旅游资讯 > 地方资讯 > 夏至节气 | 江西:夏梦流莺时一声 非遗旅游焕新生

夏至节气 | 江西:夏梦流莺时一声 非遗旅游焕新生

发布于2023-06-20 11:44:00 | 来源: | 资讯分类:地方资讯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的第10个节气。炎炎夏日,不少选择在环庐山周边景区避暑的游客,常常能与非遗“不期而遇”。

连日来,庐山市举办非遗进景区活动,让古老的非遗突破时空限制,与山水风光融为一体,碰撞出文化传承的绚丽火花。

活动分为展演区、展览区、展示展销区三部分。

在展演区,有全天候的西河戏表演供游客观看,传统剧目《杨七娘战柴明》《王彦章摆渡》,新编剧目《振兴乡村》等轮番上演。九江游客钱女士表示,非遗活动不仅丰富了游玩体验,还让游客感受到庐山市传统文化的魅力,这样的活动应该多举办。

在展览区,来自庐山市文化馆的志愿者热情地为游客讲解非遗知识。展示展销区更是人群熙攘,当地的非遗传承人在各自的展台前,现场制作、展示、表演。游客既能品尝东山糯米酒、庐山东林雨露老枞红茶,又可以观看金星砚制作技艺、庐山镌石制作技艺等,在匠人精雕细琢下一个个精美花纹呈现出来,让游客们赞叹不已。

庐山市文化馆相关负责人表示,庐山市常态化开展西河戏进景区活动,非遗走进了秀峰、观音桥、三石生态园、桃花源、庐山东门等,既有传统剧目表演又有古戏新唱。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文化与旅游相互融合,为庐山市非遗传承保护和旅游发展提供新引擎、新动力。

据悉,在庐山市文化馆整理的“庐山天下悠”非遗主题旅游线路中,游客可领略庐山石磨锻制的粗犷、金星砚的古朴、庐山古法榨油的精致、庐山三石宴的鲜美、庐山碑拓的典雅等,还可以听“天下第一泉的古老传说,在庐山山水人文中体验特色非遗魅力。

近年来,九江市扎实开展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全市四级非遗代表性项目405项,其中被列入人类非遗代表名录的1项,国家级代表性项目16项,省级代表性项目52项。在加大非遗保护传承的同时,九江市文广新旅局深入促进非遗与旅游融合,推出了“自在九江”非遗之旅,让大家在欢乐的氛围中游庐山、欣赏传统西河戏、听湖口青阳腔、体验瑞昌剪纸。

黎川古城景区组织开展“舞白狮”非遗表演活动 黎川县文化馆 供图

黎川古城景区组织开展“舞白狮”非遗表演活动 黎川县文化馆 供图

近日,在江西黎川县第二小学操场上,两名舞狮人撑起一头形态魁梧的银白色狮子,在一颗大红龙珠的引导下,模仿狮子看、站、定、跑、跳、抖毛等动作,惟妙惟肖。掌龙珠人甘文茂一边挥动龙珠杆,一边介绍狮子动作。一大群孩子翘首观看,不停鼓掌。这场热闹的黎川本地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舞白狮”进校园活动,让孩子们欢乐不断。

“近年来,我们高度重视非遗传承保护,大力推动非遗保护传承利用,让黎川非遗‘活’起来,让非遗赋能文旅经济,着力打造文旅融合新优势。”黎川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全安介绍。

多年来,黎川县成立由音乐、舞蹈、文字、摄影等方面专业人员组成的队伍,对全县非遗资源进行普查,开展非遗保护传承课题调研,筛选具有代表性的项目并登记造册、归类建档,进行抢救性保护。截至目前,全县普查涉及项目50个,确认县级及县级以上名录35个,整理文字资料50多万字,登记访问民间艺人300余名。

为了让非遗“活”起来、“动”起来、“用”起来,黎川县文化馆争取非遗保护资金30余万元,在古城老街景区建立了非遗体验馆,不定期在古城景区组织开展“舞白狮”等非遗表演活动,努力营造全社会关注、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同时大力开展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以及非遗展览等活动,进行宣传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