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山水旅游黄页 > 旅游资讯 > 节/展/会 > 上海歌舞团:打造版权精品 传递艺术价值

上海歌舞团:打造版权精品 传递艺术价值

发布于2021-04-23 14:19:00 | 来源: | 资讯分类:节/展/会

上海歌舞团《朱鹮》精华舞段在今年央视春晚上演出后,这出演绎人与大自然相互依存关系的中国原创舞剧再次受到大众关注。

多年来,上海歌舞团始终坚持原创并积极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交流与传播,着力打造版权精品,传递艺术价值。

凝练精髓 突出主题

“《朱鹮》舞剧2018年获得中国版权金奖作品奖,这是对我们原创的肯定和鼓励。”上海歌舞团副团长王菁说。

朱鹮是原栖息于我国陕西洋县的一种珍稀鸟禽,随着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范围的扩大,被誉为“东方圣鸟”的朱鹮曾陷入极度濒危状态。上海歌舞团团长陈飞华在参观2010年上海世博会时,迸发出创作灵感,决定将朱鹮故事搬上舞台。

为了了解朱鹮的生活习性,导演和创作组人员来到陕西洋县山林里面创作采风,近距离观察朱鹮的一举一动。为了捕捉到朱鹮飞翔的姿态,大家挨冻熬夜去仔细观察。一个凌晨,当一只美丽的朱鹮展翅飞回树端的鸟窝时,大家亲眼看到了其漂亮翅膀下的红色羽毛,高兴得手舞足蹈,因为他们从中找到了创作的灵感。

“原创,意味着从无到有的创作过程,过程相当艰苦,我们前后改了22稿,才把最终版本确定下来。”王菁忆述道。

《朱鹮》故事主线沿着人与鸟的千年互动历史展开,用舞蹈场景故事来穿越现实,以达到“为了曾经的失去,呼唤永久的珍惜”的演出目的,呼吁全人类关注环境保护,正视人类在发展过程中遭遇的问题。

这个以国际珍稀保护鸟朱鹮为题材,凝练了中国文化精髓、讲好中国故事的舞剧,深深打动了国内外观众。从2014年正式演出以来,《朱鹮》已经在海内外演出了271场,包括在日本和美国一些主要城市和重要艺术场馆巡演时引发轰动。如在日本巡回演出时,就刮起了朱鹮旋风,不仅场场爆满,而且场场收获感动。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学龄儿童,都纷纷模仿剧中的经典动作,跟随剧情,沉浸其中。

艺术创新 中国表达

《朱鹮》对中国舞蹈艺术语汇进行的创新和凝练,使该剧大获好评。上海舞蹈界业内人士表示,《朱鹮》表现形式新颖,以中国古典舞为主要呈现方式,融入了现当代舞、芭蕾舞等元素,提炼出中国风韵的舞蹈语汇,带给观众情感触动。

舞蹈界专家表示,西方芭蕾的功夫在足尖,中国古典舞的表现着重点在上半身。作为原创舞剧,《朱鹮》对西方芭蕾和中国舞蹈的精华兼收并蓄,实现舞蹈语汇的再创作和艺术的再创新。既注重朱鹮头部和上肢语言的表达,又用心展现朱鹮涉水觅食的下肢语言的运用。因此,让观众耳目一新,触发心底情感,实现了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有机统一。

舞剧巡演每到一地,《朱鹮》俨然成为当地民众热议的话题,一票难求的盛况频现,更是在舞台艺术界掀起了“《朱鹮》现象”。特别是《朱鹮》以蕴含古典东方美学的舞蹈,吸引了更多的人特别是年轻人接受、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重在美育 保护创新

上海歌舞团作为我国一流的文艺院团,创作的包括《朱鹮》在内的舞蹈精品在海内外好评如潮。艺术作品同时具有市场经济价值和社会美育价值,因此,在知识产权保护和社会美育普及推广之间寻求一种平衡,成为上海歌舞团的努力目标。

上海歌舞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无论是享誉国内外的《朱鹮》,还是近年“出圈”的《永不消逝的电波》,在传递环保理念,弘扬红色文化上,都发挥着较好的社会美育功能。因此,在著作权保护领域,上海歌舞团的出发点是,在保护著作权的同时,积极发挥作品的社会效益。对于未经许可擅自侵权、盗版,乃至谋取非法商业利益的行为,坚决予以制止,并积极联系有关机构追究侵权责任人相关法律责任;对于相关方寻求支持和帮助,欲将作品之部分内容用于艺术美育普及等非营利行为,宣传推广社会核心价值,则给予积极回应。

现在,我国有些文艺演出单位对原创舞剧进行著作权全要素保护,以便进一步开发艺术衍生品和拉长艺术产业链,这些做法也引发上海歌舞团的思考。显然,在保护作品原创单位的知识产权上,中国舞蹈艺术界正在经历一场全新的探索。

今年是建党一百周年,上海歌舞团任务满满,全年要演出40场《朱鹮》和120场《永不消逝的电波》。“我们不是在演出、就是在去演出的路上。”王菁说,随着再次开启全国巡演,舞剧《朱鹮》将迎来第300场演出,带给更多观众美与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