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山水旅游黄页 > 旅游资讯 > 地方资讯 > 旅游业专题讲座心得体会

旅游业专题讲座心得体会

陕西海外旅游有限责任公司西安未央路南段门市部 | 发布于2014-03-11 22:33:18 | 来源:陕西省旅游局 | 资讯分类:地方资讯

旅行游览活动是一种将物质生活消费和文化生活消费有机地结合起来的社会消费形式,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交通条件的改善,旅游消费逐渐成为中等以上收入群体生活的重要内容。世界旅游组织研究表明,当人均GDP超过6000美元时,社会就步入了旅游消费增长期。2012年我国人均GDP已达6100美元,预示着我国旅游业将进入黄金增长期,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因此,我省应抓住机遇,以优化旅游产品开发为抓手,将旅游业打造成新的支柱产业,推进陕西旅游迈向新阶段。

一、旅游产业的特征

(一)劳动密集型产业。旅游产业的发展包括旅游开发、要素保障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行业部门,大多以服务为主,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因此能为当地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

(二)高投入产出型产业。旅游业是投入产出效益好的产业,对相关行业具有极强的辐射带动作用,据“世界旅游组织”资料显示,旅游业直接收入每增加1元,能带动相关行业收入增加4.3元。

(三)环境友好型产业。由于旅游业不需要生产性的原材料、燃料及动力的投入,旅游活动本身也不产生或很少产生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因此旅游业一直被认为是无污染、低消耗的绿色产业。

二、陕西旅游资源现状

(一)历史文化资源丰富

我省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数量大、种类多、品位高,具有大量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遗存(见表一)。

表一:我省历史文化资源统计情况

 

项目名称
 
世界文化遗产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各类文物点
 
博物馆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数量
 
1处
 
6座
 
8座
 
4.9万处
 
210座
 
140处
 


(二)自然风景独特

我省纵跨温带、暖温带、北亚热带三个气候带,自北向南形成了三大自然景观区,有秦岭、黄河等世界级的秀丽山川,有古朴浑厚的黄土高原,有一望无际的八百里秦川,有婀娜清秀的陕南秦巴山地等。(见表二)

表二:我省自然风景资源统计情况

 

项目名称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国家森林公园
 
地质公园
 
数量
 
5处
 
19处
 
31处
 
7处

 

(三)红色旅游文化资源丰富

党中央在陕北前后13年,历经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间最长、历史时期最完整,发展红色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三、加强旅游产品开发,迈向旅游发展新阶段

旅游产业已逐渐成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然而,与所拥有旅游资源相比,我省旅游业发展水平还比较滞后,与全国相似省份相比,我省旅游业依然有很大发展空间。因此,要以加强旅游产品开发为抓手,合理发挥旅游资源最大价值,加快推动我省旅游业发展。

(一)积极开发旅游新产品,创新现代旅游模式

要以游客新需求为导向,依托我省丰富的自然、文化资源,不断推出与现代生活方式紧密相关的,具有地方特色、资源特色、文化特色的旅游新产品,开发森林生态游、温泉度假游、历史考古旅游、航空航天体验游等新型的、更具吸引力的旅游新项目,创新现代休闲旅游模式,促进旅游业态向更高层次发展。

(二)实施旅游精品战略,提升旅游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要积极推进旅游精品战略,挖掘旅游产品更深层次的价值和特色,在关中历史文化游、陕南生态休闲游和陕北红色旅游传统品牌基础上,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品牌,特别是对于垄断性资源的旅游产品,要坚持大区域开发,大集团引领,大资金投入,科学化管理,争取建成一个旅游产品就是一个有重要影响的旅游精品。

(三)加快旅游产品网络体系建设,优化旅游产品空间结构

要在我省原有“一点多线(西安为中心,建设东线、东北线、北线、西北线、西线、西南线、南线、东南线)”的经典旅游路线基础上,尽快建立融合更多景点的旅游产品网络,打破按地理区位编排的线状模式,通过精品景区带动和辐射其他旅游产品发展,以促进区域旅游的整体发展,形成具有我省特色的旅游产品网络体系,进一步优化全省旅游产业发展的空间结构。

(四)完善旅游交通基础设施,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水平

要以旅游为主要服务对象为重点,着力建设我省与国外、省外重点旅游市场相衔接的快速交通干线;大力建设省内大区域之间、城市与景区之间、景区与景区之间、交通主干线之间的各类公路连接线。同时,要加强景区服务管理工作,促使服务和管理水平规范化、品质化发展,提升游客服务、信息咨询、紧急救援、旅游标识、餐饮住宿等公共服务水平。

(五)拓展旅游营销渠道,加大旅游形象宣传

要不断创新形式、丰富内容,进一步加强常规媒体的宣传力度,并切实采取措施大力推进旅游宣传网络建设,利用博客、微博、社交网站、互联网移动终端等新兴媒体进行旅游营销,扩大宣传效果,拓展旅游市场,增强陕西旅游影响力。


省发展改革委主任  方玮峰

我省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拥有厚重多彩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具有先天优势。习近平主席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为我省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我省要充分发挥区位、资源、文化等综合优势,把旅游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和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打造陕西旅游产业升级版。

一、积极推进沿带国家全方位合作

一是积极推进文化旅游西进战略,把文化旅游交流作为带动沿路国家合作的桥梁和纽带,建设丝绸之路文化基地合作平台,打造西安丝绸之路文化城,加快建设丝绸之路博览园、欧亚文化博物馆群等项目。二是大力推动我省同沿线国家旅游、文化等领域的全方位合作,吸引沿带国家、地区来陕或我省企业走出去投资建设特色文化旅游体验示范园、产业园,开发丝路风情系列旅游精品。三是积极推进欧洲精品旅游线路向东延伸,联合沿线国家共同开发古丝路文化旅游、大漠生态旅游、民俗风情旅游、探险科考旅游等旅游项目。四是打造连接古城、烽燧、文物古迹历史文化旅游走廊,形成集遗址公园建设、古历史文化观瞻、旅游文化精品创制、休闲度假功能于一体的丝路风情旅游带。

二、着力建设丝绸之路旅游目的地

一是构建以西安为起点的丝绸之路风情体验旅游走廊,深入打造以古都西安、兵马俑、法门寺、黄帝陵等为代表的中国历史文化精华游板块,以秦岭、华山、黄河、汉江等为代表的山水生态度假旅游板块,进一步完善提升临潼国家旅游休闲度假区。二是充分挖掘和利用丝绸之路文化,发展“丝绸之路”旅游精品线路,做精做深人文旅游产品,策划包装和实施一批丝绸之路起点旅游重点项目,精心打造丝路申遗七个重点景区,争取尽早形成有较高知名度和支撑力的产品体系。三是加快推动丝绸之路国际旅游经济带建设的相关工作,加快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康体养生旅游等新旅游业态的发展,开发历史舞台剧、古乐演艺、高端旅游工艺品等系列丝路文化产品。四是加大旅游标准化建设力度,锤炼陕西旅游服务品质,努力使陕西成为引领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行业标准的典范。五是加强丝绸之路起点旅游品牌的宣传推广,打响陕西旅游的产品品牌、线路品牌、服务品牌、营销品牌,提高宣传促销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加快建设丝绸之路旅游经济带

一是打造“空中丝绸之路”,拓展西安直飞中亚、西亚、欧洲各国主要城市的国际客运、货运航线,尽早开通西安至罗马、阿姆斯特丹、阿斯塔纳、阿拉木图、撒马尔罕等城市的国际直达航线,逐步开通定期货运航班,完善及航空、高铁、轻轨和高速公路为一体的复合式交通网络,尽快开通“西新欧”国际运输大通道。二是积极参与沿带国家和地区旅游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星级酒店、快捷酒店和汽车旅馆配建工作,完善旅游信息服务网络。三是创新跨区域国际化旅游合作模式,推动成立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合作组织,形成与沿带各国各地区旅行社、旅游景区、旅游主管部门全方位的合作机制。四是推动建立丝绸之路国际旅游产业发展对话机制,努力在研究国际区域旅游发展政策、建立旅游空中走廊、联手打造精品线路和开展联合促销、加强信息交流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五是积极推动与中亚、西亚、欧洲等国家简化旅游签证手续,力争实现免签、落地签和过境签。六是加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人力资源培训和教育,打造一批能在丝绸之路文化旅游经济带建设中发挥作用的专业人力资源队伍。

两千多年前,陕西人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打通了连接中亚、西亚、欧洲的古丝绸之路。今天我省作为西北大开发的第一阶梯、向西开放的重要区域,要紧紧抓住和用好机遇,努力把陕西建设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新起点和桥头堡,把我省打造成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旅游目的地,不断为建设富裕陕西、和谐陕西、美丽陕西作出更大贡献。


 

省科技厅厅长  李明远

2012年8月,国家旅游局提出争取用10年时间,在我国初步实现“智慧旅游”,建成一批“智慧城市”、“智慧景区”、“智慧饭店”,启动建设“国家智慧旅游服务中心”,以有效应对旅游业爆发性增长给旅游景区资源环境带来的巨大压力。智慧旅游就是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通过(移动)互联网,借助便携的终端上网设备,主动感知旅游资源、经济、活动和旅游者等方面的信息并及时发布,让人们能够及时了解这些信息,及时安排和调整工作与旅游计划,从而达到对各类旅游信息的智能感知、方便利用的效果。

智慧旅游具有以下四个特点:一是全面物联。智能传感设备将旅游景点、文物古迹、城市公共设施等信息物联成网,对旅游产业链上下游运行的核心系统实时感测。二是充分整合。实现全市景区、景点、酒店、交通等设施的物联网与互联网系统完全连接和融合,将数据整合为旅游资源核心数据库,提供智慧的旅游服务基础设施。三是协同运作。基于智慧的旅游服务基础设施,实现旅游产业链上下游各个关键系统和谐高效地协作,达成城市旅游系统运行的最佳状态。四是激励创新。鼓励政府、旅游企业和旅游者在智慧的旅游服务基础设施之上进行科技、业务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应用,为城市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近几年,智慧旅游和旅游资源物联网提出并兴起,一方面是旅游信息化已经进行到一定的程度,旅游行业各个领域的信息采集与存储具备了相当的规模,通过新技术的应用,积累的信息资源有可能集中发挥优势。另一方面,泛在网络与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RFID技术、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使得未来信息化呈现出新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模式,旅游信息的精确采集、旅游信息资源化应用成为可能。

我国的旅游信息化建设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专业化阶段。这个阶段所有的景区和旅游主管部门都在建网站、建数据库,实现了统一管理的基础数据和专题数据,从单一的功能转变到专题的综合应用。第二阶段是建设数字旅游和数字景区的阶段。这个阶段已经实现了一些分布式的数据集成管理功能,并建立了一定的数据共享和服务机制,构建了城市/区域性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实现了数据和业务的共通和共享。第三阶段就是智慧旅游的阶段。这个阶段旅游信息化建设更加面向应用、面向用户、面向整个旅游产业升级,通过将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到旅游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中,将感应的芯片集成到旅游资源中,将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通信网络整合在一起,实现人与人、人与物及物与物的通信,达到更加精细、动态地管理景区和旅游资源的目的,实现旅游全过程的智慧状态。

传统旅游信息化的点菜模式,正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的带动转变为一种贴身服务、位置服务。主动发现旅游者的需求,根据旅游者所在位置,根据旅游者的个性需求,通过便利的手段实现更加优质的服务,这就是智慧旅游的应用前景。充分发挥我省科技、旅游资源的优势,推动科技与旅游资源有效融合,必将带来陕西旅游业的跨越发展。

以科技项目为依托,加大宽带网络和电子技术、物联网技术、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多元数据库技术、数据挖掘和数据融合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多媒体技术等智慧旅游关键技术的科研攻关力度,突破智慧旅游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加强包括旅游非空间信息管理系统、旅游空间信息管理系统等在内的各类旅游应用信息系统的建设。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  蒋 跃

一、工业旅游是打造陕西旅游升级版不可或缺的一个板块

工业旅游发端于工业革命的发源地英国,迄今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的工业旅游已经颇为成熟。在这些国家著名的旅游景点中,不乏工业科技博物馆、知名企业的展览馆和现代工业生产线。工业旅游通过讲述工业文明发展的故事,丰富了旅游的知识内涵,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资源,拓宽了旅游的空间,逐步发展成为旅游产业中的一个极具增长活力的新模式。与传统旅游相比,工业旅游能够满足游客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更具现场感和参与性,成为游客观光体验、增长知识、了解文化的新旅游业态。我国工业旅游正在起步发展阶段。近年来,在上海、北京、山东等地,一批知名企业如首钢、张裕葡萄酒、海尔等企业通过开放自己的生产线和建造展览馆等方式,开展与主业相关联的工业旅游项目,不仅吸引了消费者的眼球,宣传了品牌,而且拓宽了当地旅游业范畴,取得了旅游经济和企业发展的双赢。

当今世界旅游已经进入大众时代,人们对旅游呈现出多元化的需求,这为工业旅游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游客到陕西旅游不仅要领略中华文明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体验陕西丰富多彩的山水林木景观,而且还应当感受到陕西的现代感。工业旅游正是展示现代工业文明发展、科学技术进步以及现代城市变迁的旅游业态。打造陕西旅游升级版,工业旅游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二、打造特色工业旅游产品是发展陕西工业旅游的关键

陕西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重点建设的老工业基地,又是当代国家新型战略性产业如航空、航天、汽车等现代高端装备制造业和国家能源重化工基地。无论传统工业还是现代高科技产业,都具有丰富的可开发的工业旅游资源。这里初步提出两项工业旅游产品: 

1、规划建设纺织工业博物馆。现代城市的发展与工业息息相关,工业旅游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展示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和城市历史沿革的文化内涵。西安和咸阳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重点建设的纺织工业基地。纺织工业作为传统支柱产业和民生产业,其历史贡献和精神积淀与城市的发展息息相关。在西安、咸阳纺织工业整体退城进园时应保留部分工业遗产,建立纺织博物馆,让游客通过参观,增强对工业的感性认识和对纺织新产品的了解,同时也是对城市发展和工业化历史的了解。

2、打造阎良“飞机城”航空科技特色旅游。陕西是我国航空工业第一大省,阎良有亚洲最大的集飞机设计、研究、制造、试飞、教学五位一体 的“飞机 城 ”。通过打造阎良“飞机城”航空科技旅游,使游客了解和感受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历史,零距离接触多种飞机模型,观摩航模飞行表演,体验模拟飞行的感觉,是游客了解航空知识,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激发培养科学兴趣的航空科技特色之旅。

三、根据工业特点开发更多的工业旅游新产品

各市可以根据工业旅游资源开发各具特色的工业旅游产品。如宝鸡的西凤酒厂可以开辟一条旅游生产线, 让游客了解美酒是怎么酿造的;铜川可以开发耀州瓷旅游生产线;陕南可以开发从采茶、制茶到品茶一条龙的旅游参观;陕北可以开发能源重化工循环经济博物馆等等。一些知名的食品企业还可以通过推出“透明工厂游”,让游客直观地了解产品从原材料到成品的生产全过程。工业旅游除了提供新奇的体验,还能够增加参观者对产品的信任感,扩大品牌的影响力,延伸企业价值链。

打造我省旅游经济升级版应树立大产业、大融合的理念,把工业旅游作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统筹规划,设立工业旅游专项资金,在工业旅游项目开发和市场开拓方面加大投入。同时,要利用我省先进的信息化基础,全方位实施旅游景点和衣食住行的网站建设,提升旅游管理服务水平。通过工业旅游,把我省的知名工业企业变成旅游景点,把部分工业名牌产品变成旅游纪念品,把一些工业生产线变成游客参观线,以制造业拓展旅游业空间,以旅游业促进制造业发展,把工业旅游打造成展示陕西现代魅力和形象的新名片。


 

省财政厅厅长  张社年

旅游业是市场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巨大、综合带动力强的朝阳产业。当人们物质生活达到一定水平,就会追求精神生活,社会就步入旅游消费增长期。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为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把旅游业作为全省的战略性产业,2012年,省政府出台了《关于突出重点提档升级推动旅游业大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我省旅游业发展的思路、目标和主要任务,为陕西旅游业快速发展提供了政策保证。省财政紧紧围绕加快我省旅游业发展的大局,不断加大支持力度,2012—2013年,省财政安排旅游专项资金近4亿元,重点支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宣传推广等,积极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2013年,全省接待境内外旅游人数、旅游总收入大幅增长,旅游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和全省经济增长速度。

目前在经济全球化的带动下,旅游跨国界、跨领域、跨产业、跨部门融合发展趋势日益明显,旅游业发展极具竞争性,成为区域经济的重要引擎。我省是旅游资源大省,但还不是旅游产业强省,旅游业发展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和差距,主要体现在一些景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滞后;旅游产品结构比较单一;旅游产业规模不大,旅游总收入占GDP比重较低;旅游接待人数和游客消费人均水平存在差距;一些旅游产品开发层次不高、大同小异,缺乏创意和个性化,很难吸引游客等。如何做大做强我省旅游产业、建设旅游经济强省,为全省调结构、转方式、惠民生作出贡献,是政府各个部门的共同职责和任务。各级财政部门要积极发挥职能,运用多种财政政策手段,促进我省旅游业健康、快速发展。

一是抓好旅游规划引领。旅游开发,规划先行。旅游规划是旅游资源有序、合理、规范开发的前提,可以避免旅游景区盲目建设、重复建设、低档次建设和不规范建设。在旅游规划上一定要高起点、高标准、体现特色、展示品位,突出旅游规划的科学性、创新性、可行性和权威性,要用高质量的旅游规划保证高质量的旅游产品。 

二是支持旅游项目建设。首先是支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旅游基础设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旅游景区的接待能力、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财政部门要进一步支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不断加大景区内道路、人行步道、水电、公共卫生等投入。通过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进一步改善我省重点旅游景区的环境质量,为游客创造舒适、便利的旅游条件。其次是支持旅游宣传促销项目。“酒香也怕巷子深”,要进一步完善省、市、县“三位一体”旅游宣传体系,紧紧围绕“山水人文·大美陕西”宣传品牌,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多形式宣传陕西旅游。同时,要积极探索旅游宣传的新思路,突出营销创新,突出宣传实效,提高旅游宣传的质量和效果。通过加强旅游宣传力度,进一步扩大我省旅游市场占有率,提高陕西旅游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增加来陕游客人数和旅游总收入。

三是拓宽旅游业融资渠道。一方面加大政府引导性资金的投入,另一方面,应加大市场运作力度,拓宽融资渠道,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渠道、投资方式多样化的旅游投入新格局,鼓励、引导国内外大型企业以参股、控股的方式投资重点旅游建设项目,积极吸引社会资金投资我省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

四是强化财政资金绩效评价。随着财政加大对我省旅游产业的投入力度,资金规模不断扩大,今后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宣传促销等项目安排上,要突出重点项目,突出资金整合,实行项目库管理。强化对旅游业支持资金使用情况的检查监督,建立财政资金使用效果的绩效评价,使资金使用发挥最大效益,全力推进我省旅游业的发展。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厅长  翟四虎

旅游业被称为劳动力“吸纳器”,与之相关的行业多达100余个;旅游业每收入1元,可带动相关产业增加收入4元;每增加一个旅游从业者,就可带动相关行业4.2个人就业。我省拥有的一流人文山水旅游资源,必将为扩大就业、改善民生提供更多的源泉和动力。

一、对现代旅游业概念的新认识

1、现代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现代旅游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龙头,是扩内需、保增长的朝阳产业,是缓解就业压力、解放劳动力的拉动产业。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明确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从而使旅游业成长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2、现代旅游业是地方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旅游产业与地方综合实力相互关联并相辅相成,旅游产业发展与区域综合实力成正比,现代旅游业成为地方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

二、对开发旅游产品的新思路

1、要重视人文历史的厚重。我省被誉为“中国天然人文历史博物馆”。有华夏的根脉——从半坡到周、秦、汉、唐的历史文明,有中国的符号——兵马俑、丝绸之路起点,有“中国梦”的精神家园——延安,有世界级山水——秦岭、黄河。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厚重始终是陕西旅游的核心价值和金字招牌,更是旅游业得天独厚、无可替代的天然优势。

2、要打造有地域特点的设施。我省自北向南形成了三大自然景观区,要依托陕北、关中、陕南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利用其迥然不同的旅游资源禀赋,不断推出具有地方特色、文化特色的旅游休闲产品。大力开发寻根旅游、森林旅游、乡村旅游、养生健身旅游、温泉旅游等项目。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设施,突出特点培育地域旅游品牌,形成旅游产品百花齐放、百舸争流的良好局面。

3、要加强和优化服务管理。加快旅游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扩大旅游公共信息服务的覆盖面,提高服务水平;加快旅游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强化旅游安全风险防范宣传教育与培训,强化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加快旅游惠民便民服务体系建设,鼓励推出更多优惠和便民措施等优惠政策;加快旅游行政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信息服务、交通便捷服务、安全保障服务等方面的区域间和境内外的协作。

三、对提升旅游品质的新举措

1、提升旅游品质,应以人才为本

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人才工作综合管理职能,健全旅游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岗位技能,积极做好职业能力水平评价工作,加强职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建设。为第三产业提供技能型人才。要重点建立健全促进人才培养、流动、引进的机制体制和政策体系,健全人才评价体系,培养一大批高层次高技能人才,为我省发展旅游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2、提升旅游品质,带动就业创业

旅游业涵盖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这不仅带来直接就业机会,而且可以创造更多间接就业机会,尤其在解决边远地区、贫困山区和农村劳动力就地就业等方面有着突出作用。旅游业的就业层次对学历、年龄、性别的限制少,日益发展壮大的旅游产业在吸收大学生、妇女、社会其他成员等群体就业、再就业和创业方面具有突出作用。

3、提升旅游品质,有效改善民生。

发展旅游业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发挥旅游业惠民、富民的功能,让普通群众享受到旅游的快乐。把旅游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从而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把旅游产业做成带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优势产业,成为无污染、可持续发展的扶贫工程、富民工程和生态工程。使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生态发展目标融为一体,做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共赢”,为建设“三个陕西”注入更多的生机与活力。


 

省国土资源厅厅长  王卫华

旅游业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产业关联大,带动能力强,被誉为“无烟的生态工业”,是全球竞相发展的主要产业之一。陕西旅游资源富集,发展优势明显,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不断提升旅游业发展的层次和水平,对推动全省经济转型,构建具有陕西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经济升级版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一、充分认识陕西旅游业发展现状和问题

近年来,陕西的旅游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为全省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目前,全省已开发的A级旅游景区达到254家,其中5A级5家、4A级48家、3A级144家。2013年,全省接待境内外旅游人数2.85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13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5%、24.6%,有力支持了全省经济的快速增长。但客观讲,我省旅游业发展水平与丰富的旅游资源还不相称,同其他旅游大省相比差距明显。一是规模偏小。2013年全省旅游总收入不到广东的1/4、江苏的1/3、浙江的1/2;与同在西部的四川相比也仍有不小的差距。二是旅游产品单一。人文旅游“一枝独秀”, 全省A级景区中,历史文化类占49.6%、休闲度假类占37%、其他类占13.4%。三是服务水平不高。旅行社、宾馆饭店、景区等旅游企业服务标准化水平不高,旅游市场主体散、弱、小状况明显,留不住客人的问题突出。

二、努力提升陕西旅游业发展层次和水平

充分发挥陕西人文历史资源丰富性、完整性和至高性的优势,依托陕南、陕北、关中各具特色的自然风光,立足于全省现代服务业的全局,以全新的理念审视和挖掘资源内涵,全面提升旅游产业整体实力。一是策划精品线路。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拥有独一无二、品质卓绝的旅游精品。陕西有千年帝都、千年佛都、千里秦岭、千曲黄河、千水汉江,历史文化积淀深厚、自然资源得天独厚,要通过实施旅游精品工程,着力抓好优势旅游资源的整合、提升和转化,在旅游核心板块和精品线路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全面提升旅游景区的品位和档次。二是打造旅游品牌。强化品牌带动战略,对各类人文景观、自然景观进行科学定位、深度开发,着力打造以古都西安、兵马俑、法门寺、黄帝陵等为代表的中国历史文化精华游品牌,以千里秦岭、千曲黄河、千水汉江为代表的山水生态度假旅游品牌,以圣地延安为代表的红色旅游品牌。形成优势旅游品牌集群,使陕西旅游叫响全国,走向世界,进一步提升陕西旅游的知名度和吸引力。三是提升服务水平。牢固树立游客为本的理念,把满足游客需求、维护游客权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游客活动的各个环节,建立全方位、多层次、人性化服务体系,依靠增强服务能力推动旅游业发展,通过提升服务水准形成核心竞争力。要让到陕西的旅游者真真切切走进历史,实实在在感受人文,舒舒心心体验生活。

三、全面加大陕西旅游产业发展扶持力度

一是要完善规划。把陕西旅游放在全国旅游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中,着眼于旅游产业发展趋势,深入发掘资源内涵,高起点、高标准地制定和完善旅游规划,明确发展定位,分步抓好实施。二是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按照进得来、出得去、走得通、行得好的原则,搞好交通建设,提高通达率。同时,还要加快完善城市旅游配套服务设施,进一步提高接待能力和水平。三是加大体质创新力度。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推进旅游产业化、市场化和社会化步伐,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大力推进旅游景区(点)企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催生一批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经营实体和市场主体。四是加大金融支持。运用“政府推动、市场运作”模式,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方式参与旅游景区的开发和重大旅游项目的建设,拓宽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渠道。五是加大旅游宣传。强化政府引导性投入,将旅游宣传推广经费纳入年度预算,并根据财力增长情况逐年增加,提升陕西旅游整体形象。


 

省环保厅厅长  王成文

旅游是人类社会进化到注重追求精神享受阶段后逐渐出现的社会事物。旅游带给人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丰富细腻了人的情感世界,升华了人对自然的感悟。旅游产业是随着旅游经济的不断发展而逐渐兴起的。时至今日,随着旅游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精神需求,旅游消费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旅游产业受重视程度史无前例,甚至成为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单一支柱产业。我省历史文化厚重,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基础较为雄厚,一些独特的历史遗存和人文经典享誉世界,每年吸引众多境内外游客前来参观。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旅游产业,取得了长足进展,社会各界已经形成广泛共识。今后需要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在现有基础上,以改革为统领,以需求为导向,丰富产品体系,改善终端体验,把我省旅游产业不断推向深入。

一、旅游业的属性决定了发展旅游产业的广阔前景

旅游具有文化内涵浓厚、资源消耗低、辐射带动广等众多特点,是传承文明、促进交融、倡导博爱、净化心灵的重要载体,能够开阔人的眼界、丰富人的情感、提高人的素质,是非常美好的事情。旅游产业是对以旅游为核心的产业的统称,这也是旅游随着社会发展繁荣到特定阶段的产物。旅游产业除了具有旅游的多数特点之外,本身还有一些显著特点,突出表现在轻资产、重内涵、对周边产业粘性强、经营模式多样等。旅游产业的属性契合了当前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绿色低碳发展、提高发展质量的战略部署,有效支撑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诉求丰富的旅游需求,对拉动经济发展、增加就业、繁荣文化、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现在,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正当其时、正当其势,产业前景极为广阔,综合效益不可衡量。

二、我省具有发展旅游产业的先天优势

灿烂辉煌的历史、具有代表性的地理地貌、以及长久以来形成的特色文化造就了我省旅游资源极为丰富且特色鲜明。陕西的黄土成就了如此丰富多彩且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符号,令世人叹为观止和倍感震撼。这是最珍贵最核心的东西,也是最具竞争力的优势,是难以复制和模仿的。陕西有从北到南、从东到西遍布的历史遗存、革命故址和名山大川,有恢宏壮观的佛道名刹和传诵千古的典故传说,还有根在民间的许许多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千千万万反映现代农业、工商业、文化科教等进步变迁的新景点。陕西还有一大批钟情于文化旅游的人才,他们中的一些人为旅游产业发展贡献了大半生、甚至毕生的精力、心血和智慧,他们深谙旅游产业的品格秉性与运作规律。陕西还有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各级党委政府对旅游产业健康发展倾注了很多的心血。可以说,陕西继续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已经具备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关键是如何抓住机遇、乘势而上。

三、革新旅游理念与视角,打破我省旅游产业“天花板”

毋庸置疑,我省这些年的旅游产业搞得不错,收入不断增长,效益显著提高,影响力继续加大,产业链有效延伸,角色更加重要。但是,我们也需要认识到,我省旅游产业在经历较快发展之后,增长速度趋缓,疲态征兆显露,剔除国内外宏观经济下行的负效应,当前旅游产业缺乏统筹规划、资源利用效率不甚理想、只吃“鱼中段”现象突出、对文物旅游资源保护不足、产品同质化严重等问题日渐突出,产业发展面临增长“天花板”。突破卡脖子的瓶颈问题,关系到我省旅游产业的长远发展和健康发展,必须一叶知秋而未雨绸缪。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些突出问题,一要靠改革,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精神,以改革为统领,用更大的决心和勇气革除积弊、破旧立新,建立起符合旅游产业发展需要的体制机制。二要靠创新,不断用新思想武装头脑,用新理念开展工作,用新目标挑战自我,敢于对陈规旧俗开战,摒弃小富即安思想,用好先进科技和电子商务,在发展路径、商业模式、投融资、产品设计、整合推广等方面打开思路与时代接轨。三要靠管理,善于运用多种手段,大力提升管理水平,在整体上实现精细化、差异化管理,逐渐形成高效管用、特色鲜明的企业文化。


 

省统计局局长  丁云祥

一、陕西旅游资源禀赋与旅游业发展现状

陕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蕴藏着丰富的人文和自然旅游资源。陕西旅游资源类型众多,级别不等,关中地区、陕北地区和陕南地区构成了大量的、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是全国旅游资源大省之一。得益于旅游资源优势,陕西旅游业步入了快速发展期。

经过“十一五”以来对旅游产业的不断投入,特别是近两年的旅游大项目带动,我省旅游呈现大幅快速增长态势,并呈现出大众化、散客化、休闲化、品质化等特点。2005年以来,全省国内旅游人数以年均19.1%的速度增长,国内旅游收入更是以23.4%的年均增长速度大幅度攀升。2013年末,国内旅游人数达28161.3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2031.1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22.8%和26.2%,增速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旅游总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也由2005年的9.0%上升到2013年的13.3%。旅游业已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并且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陕西旅游发展瓶颈及建议

从发展瓶颈来看:一是陕西旅游收入总量和人均消费偏低。2012年,全省旅游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11.8%,比毗邻的四川、山西低1.9和3.1个百分点。2012年四川、山西两省旅游总收入分别为3280.3亿元和1813.01亿元,我省与之差距从2005年的368亿元、-61亿元扩大到1567.3亿元和100.01亿元。同时,在陕境内旅游人均消费水平低,增长缓慢。2012年,我省国内旅游者人均消费仅为703.1元,比2010年仅增长10.2%,。

二是旅游业带动作用有待提高。2006年以来,我省旅游总收入与其他旅游省份相比增长较快,而旅游相关行业,如零售业,住宿业和餐饮业销售额(营业额)等的增长速度比其他省份的增长优势并不明显。同时,全省旅游相关行业零售业、住宿业和餐饮业销售额(营业额)16.7%、16.4%、16.4%的年均增速,也远低于旅游业收入增速,显示出旅游业对经济的整体带动作用有待加强。

三是旅游收入各要素发展不均衡。2006-2010年,全国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收入之比约为3.4∶1,而我省在此期间为12.3∶1,2013年末则高达19.5:1,国际旅游“短腿”情况日趋严重。同时,全省区域旅游发展不平衡,2013年,仅西安市旅游总收入就占全省的38.0%,接待海内外游客占全省的36.2%。区域旅游发展不平衡。

四是旅游规划和项目策划总体水平有待提升。与旅游发达省、市相比,与陕西在全国的经济地位相比,我省旅游企业的经营能力、管理水平、服务质量、旅游人力资源教育水平等都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完善。

建议:一是注重整合与创新,确立区域组团发展模式。加强旅游项目规划,形成景区、景点和线路“三位一体”的区域组团发展模式,建立以西安为中心,以宝鸡、咸阳、渭南、汉中、延安、榆林为区域发展中心,通过有重点,分层次分阶段发展,最终形成陕西省域范围内的大区域旅游发展体系。

二是加快培育旅游业成陕西战略性支柱产业,为打造陕西经济升级版提供强力支持。一是积极推动旅游与各行业融合发展,构建综合旅游产业集群;二是延长旅游产业链,不断壮大市场主体;三是推进关中、陕北和陕南三大旅游板块协调发展。

三是以创建区域综合旅游电子商务平台为抓手,推进“智慧旅游”战略落地。利用网络“快捷、便利、覆盖面广且收效良好”的优势,将全省景区、度假酒店、旅行社和其他旅游服务机构等旅游资源,共同进行开发、运作,形成旅游业以电子商务模式发展,以创建区域综合旅游电子商务平台为抓手,将智慧旅游的建设与发展最终体现在旅游管理、旅游服务和旅游营销的三个层面。

四是加快建立旅游产业统计监测体系。从完善旅游统计制度入手,积极探索旅游业增加值核算方法,建立旅游产业统计监测体系,促进陕西旅游业大发展。

五是加强旅游宣传,打造陕西旅游品牌。紧紧围绕以“山水人文·大美陕西”旅游形象为中心,大力加强旅游品牌形象宣传,进一步拓展陕西国际国内旅游市场。


 

省政府研究室主任   钱远刚

一、旅游业是陕西现代服务业的重点

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升级,旅游业已成为满足人们生活需要和精神需要的重要方面,加快发展旅游业已成为提高服务业在三次产业比重的重要途径之一。2009年12月,我国第一次把发展旅游业纳入国家战略,并赋予其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地位。

当前旅游业发展呈现出四个新特点:一是大众化,旅游逐渐成为中等以上收入群体生活的重要内容。人均GDP达到6000美元时,精神满足取代物质追求,社会就步入旅游消费高增长期。2012年我省人均GDP超过6100美元,预示着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旅游休闲。二是散客化,自由行迅速兴起。2012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达到29.6亿人次,其中散客旅游占出游总人数的96.9%。三是休闲化,旅游从欣赏美景走向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四是品质化,游客更多追求差异化、特色化、多元化的旅游产品和人性化、标准化、精致化的旅游服务,更加讲究品质和性价比。

二、我省旅游业发展成绩和问题

陕西历史悠久,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拥有世界一流的旅游资源。一是华夏根脉,十四朝古都,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成就了汉唐盛世雄风。二是名山大川,拥有世界级山水秦岭黄河,孕育了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民俗风情。三是中国符号,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和兵马俑的故乡。四是精神家园,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培育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

近年来,我省旅游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品体系逐步完善,综合实力和贡献份额日益提高。全省拥有A级旅游景区254家,旅行社716家,星级饭店377家,农家乐经营户1.7万多个。2013年接待境内外旅游人数2.85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13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5%和24.6%。旅游经济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和全省经济增长速度,带动相关行业就业超过200万人。

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但还存在同质化现象突出、门票收入占比过高、高A景区数量不多、国际直航线路过少和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问题。

三、加快我省旅游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1、把人文旅游做大做强。做大做强陕西旅游业,始终不能割断历史人文这个根脉,周秦汉唐历史文化始终是陕西旅游的金字招牌。要积极探索有效的途径和模式,搞好历史文化的活化和深度开发。要从“地下走出来”,做精人文旅游产品,打造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高地。

2、加强旅游与金融业融合。积极推动旅游与文化、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发展文化创意、影视制作、演艺娱乐等产业,使文化融入旅游,繁荣旅游。举办具有国际影响的大型展会和节庆活动,使旅游和会展在更大的平台结合起来。发展旅游体育娱乐项目,开发旅游装备制造。

3、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把方便游客放在突出位置,建立旅游功能区,建设旅游综合体。加快高速公路与景区连接线建设,推进城市公交网络向郊区旅游景点、乡村旅游点延伸。加快建立全省统一的旅游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开展网络营销、网上预订、网上支付等智慧旅游服务。

4、开发特色旅游产品。依托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不断推出具有地方特色、资源特色、文化特色的旅游休闲产品,大力开发森林旅游、乡村旅游、养生健身旅游、温泉旅游、航空旅游、特种旅游等项目,把陕西打造成为国际知名的休闲度假胜地。

5、抓好旅游项目建设。像重视工业项目一样重视文化旅游项目建设。一是建好31个省级文化旅游名镇,按照古色古香、生态良好的标准,打造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二是以30个重大文化旅游项目为抓手,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为加快旅游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宝鸡市市长   钱引安

宝鸡文化积淀深厚,人文景观荟萃,自然风光秀丽,是文化旅游资源大市。近年来,我们以建设“旅游名市”为目标,坚持政府主导、规划先行,突出项目带动、重点突破,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呈现出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截至2013年底,全市共有A级旅游景区31家,其中4A级景区6家,占全省的八分之一。2013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62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36.4亿元。但是,宝鸡文化旅游产业缺乏龙头景区引领,宣传推介力度不大,配套服务体系不全,支撑带动作用不强的问题依然存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水平与文化旅游资源大市的地位不相符,与关天经济区副中心城市的定位不协调。

如何推动宝鸡文化旅游产业提质增效,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中发挥更大作用?结合这次学习思考,我认为,宝鸡的文化旅游产业必须以打造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基地和建设国内一流旅游目的地为目标,积极实施培育大秦岭人文生态旅游度假圈、构建丝绸之路风情体验旅游走廊和打造高A级景区“三大战略”,精心打造炎帝故里、东方佛都、秦岭中央公园、西部城市天堂“四大品牌”,强力推动法门寺太白山综合旅游区、秦岭都市旅游区、周公庙五丈原钓鱼台历史古迹旅游区、关山草原风光旅游区、岭南山水旅游区“五大板块”,延长产业链条,健全服务体系,加速产业融合,真正把文化旅游产业培育成为宝鸡转型突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一要做强龙头。积极引进一批有实力的企业集团,以资源、规划、管理、营销一体化为方向,突出抓好法门寺佛文化景区和太白山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建设,把法门寺佛文化景区打造成为丝绸之路风情体验旅游走廊的关键节点,把太白山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打造成为大秦岭人文生态旅游度假圈的重要支撑,力争年内建成国家5A级景区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景点,打造引领宝鸡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双引擎”。

二要做精景区。抢抓岐山西周文化景区被列为全省重点建设的十大景区机遇,启动凤凰山遗址公园、周原国际考古研究基地建设。借势央视大戏《英雄时代》,加速茵香河区域开发,打造宝鸡城市文化“会客厅”。持续推进关山草原、黄柏塬、凤县古羌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坚持把规划放在景区建设的首位,力争把每一个景区打造成为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精品。

三要做活文化。按照人文景点演绎文化,自然景点注入文化的思路,进一步改造提升北首岭、炎帝陵、金台观等历史人文景点。在嘉陵江源头、通天河森林公园、千湖湿地公园等自然景观开发中,融入文化内涵,使之与山色水景相映成趣。借鉴《长恨歌》成功经验,打造一批展示宝鸡文化魅力的演艺产品,让宝鸡文化“活”起来,山水“动”起来,以宝鸡周秦文化与西安汉唐文化遥相呼应,共同演绎西安——宝鸡大旅游的“双城记”。

四要做优服务。紧跟特色独有、生态健身、文化传承、参与体验、购物收藏等当前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加快文化旅游与三产服务业的融合,牢固树立全域旅游概念,全面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建设品位,加快特色名镇建设,持续优化生态环境。变单级突破为融合发展,变初级消费为综合消费,不断提升宝鸡旅游配套服务的档次和水平。

五要做大宣传。强化关联景区的整合包装和品牌塑造,聘请专业团队完成宝鸡旅游宣传整体形象定位。精心办好省十五届运动会、第27届世界佛教徒联谊会和两岸四地道文化论坛等活动,进一步加强与关天经济区内兄弟地市间的合作,打造区域间的文化旅游联盟,不断扩大宝鸡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打造关天副中心,建设和谐新宝鸡,走在建设“三个陕西”前列发挥新的更大作用。



 

 

咸阳市市长  卫 华

旅游业是天然的绿色产业,具有“一业兴、百业旺”的乘数效应,在促进最终消费、加快经济转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全国其他地级城市相比,咸阳文物旅游资源具有唯一性、独特性、至高性的特点,尤其是独具魅力的帝陵遗址、历史文化遗存和休闲养生资源开发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省市共建大西安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部署的提出,给咸阳加快文物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我们将把发展壮大旅游产业作为转方式、调结构、促增收的重大举措,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板块启动、项目支撑”,加快旅游资源整合开发,加强旅游景区和精品线路建设,完善配套设施和服务功能,努力提升旅游资源产业化经营水平,把咸阳建设成国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

一是坚持规划引领,明晰旅游产业发展路径。按照“一城两区三带”的旅游产业发展格局,把旅游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调整产业结构、改善民生结合起来,着眼长远,一体开发,高起点编制和完善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及专项规划,明确咸阳旅游产业发展的战略定位和基本思路,在主城区着力打造休闲养生旅游品牌,在五陵原和关中环线着力打造秦汉文化聚集区和盛唐文化聚集区,在沿咸旬高速、福银高速和西宝高速沿线着力打造秦直道生态民俗旅游观光带、丝绸之路历史文化旅游观光带和农耕文明旅游观光带。

二是依托资源优势,着力打造特色旅游品牌。以五陵原西汉帝王陵墓群和旱腰带区域的盛唐帝陵为主打品牌,通过建设唐十八陵沿线观光公路,把西汉帝王陵墓群与唐代墓群连接起来,着力打响帝陵文化旅游品牌。发挥“中华养生文化名城”、“中国地热城”的品牌优势,加快实施一批温泉洗浴、娱乐、理疗及种养殖项目,开发一批药疗、食疗、水疗等特色养生保健产品,提升中华养生名城、中国第一帝都的美誉度和吸引力。依托北部地区特殊地貌、生态环境、红色旅游资源和民俗风情,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广袁家村、马嵬驿发展模式,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把咸阳建设成大西安休闲避暑的后花园。

三是实施项目带动,增强旅游产业发展活力。把项目建设作为优化旅游结构、提升产业档次的关键,重点抓好秦咸阳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高科技历史文化产业园、咸阳博物院、乾陵唐文化大景区、五陵原西汉帝陵历史文化廊道、郑国渠国家水利风景区等项目建设。继续加强与陕旅、陕文投、西旅等大企业的合作,拓宽融资渠道,鼓励引导有实力的大企业以参股、兼并的形式取得旅游景区经营权,加快开发精品旅游景区。

四是推进互动融合,不断延伸旅游产业链条。促进旅游与现代服务业融合,规划建设一批五星级酒店、城市综合体和专业商品市场、特色商业街区,推动旅游业与金融、信息咨询、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互动发展。促进旅游与文化融合,依托咸阳市独有的历史文化、养生保健和民俗文化资源,开发一批文物复仿制品、医药保健品、民间工艺品等特色旅游商品,建设旅游商品、纪念品专业批发零售市场,走出一条具有咸阳特色的“文商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子。促进旅游与现代农业融合,大力发展都市农业、观光农业,实现特色农业与旅游产业的良性互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五是树立开放理念,促进区域旅游一体发展。打破行政区域界限,与西安共建国际化大都市旅游圈,互相推介旅游产品,整合营销圈内旅游资源,实现旅游市场同开发、旅游产品同体系、旅游环境同整治、旅游服务同网络,着力推进西咸旅游一体化发展。积极融入大关中旅游圈,加强与关中五市一区的联系,通过整合旅游资源、联合开发专题产品、包装主题线路、遗产共营等手段建立营销联合体,实现资源互享、共赢发展。加强与丝绸之路沿线城市交流,建立健全旅游产业合作机制,加快大唐丝路风情小镇和泾阳茯茶古镇建设,着力打造“大丝路、大旅游”的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