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山水旅游黄页 > 旅游资讯 > 地方资讯 > 秦皇岛财政“给力”美丽港城建设

秦皇岛财政“给力”美丽港城建设

秦皇岛天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 发布于2013-05-08 09:22:00 | 来源:网络 | 资讯分类:地方资讯
秦皇岛是一座因港而兴的美丽海滨城市,历史悠久、生态良好、经济繁荣、充满活力,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华北与东北两大板块之间沿渤海的中心位置。近年来,随着城市经济发展,秦皇岛财政部门积极落实各级党委政府决策,着眼于解决经济环境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大城市环境投入,聚力打造美丽港城,提高全市人民的幸福指数。

  打造环保之城 保持天蓝水净

  “蓝天、碧海、金沙是秦皇岛的金字招牌。为了更好地保护好这块招牌,该市逐年加大环保投入,2008年以来的5年间,全市累计投入环保资金7.68亿元,推动实施生态经济体系建设。实施蓝天工程,统筹工业企业污染治理资金,引导重点排污企业实施治理改造,先后实施了秦皇岛煤港防风网及煤尘治理工程,秦皇岛发电有限公司燃煤脱硫工程,淘汰水泥机立窑生产线38条,取缔城市区内燃煤锅炉719台,有效改善了大气环境。2012年全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以上天数为354天,优良天数比例97%,位居全省之首。

  推进碧水工程,2009年到2010年投资11.3亿元,加大县域“七河”污染综合治理力度, 2012年以来,启动了总投资约117亿元的北戴河近岸海域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对县域“七河”和城市区“六河”进行了重点深度治理,规划了污水处理及管网建设、工业污染源治理、农业面源治理和河流生态治理4大类工程、66个治理项目,关闭和停产整治各类违法违规排污企业207家,完成各项治理工程57项,在全省率先实现县区污水处理厂全覆盖,城市生活垃圾全部实现无害化处理。伴随着项目实施,一座生态水城渐渐浮出水面,漫步城区河道,河面碧波荡漾,昔日的“龙须沟”变成了亲水生态景观长廊,徜徉其间,怡然自乐。

  构建生态之城 绘就地绿山青

  优良的生态环境是秦皇岛的生命线。按照“绿化+文化”特色生态城市定位,把生态城市建设作为财政投入重点,5年来,全市累计投入造林绿化资金5.55亿元,以国家三北防护林、沿海防护林等重点林业工程为依托,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建设,实施河系绿化、通道绿化、村镇周围绿化、荒山荒地绿化、沿海林场低质林改造等五大工程,目前全市森林面积达到491万亩,森林覆盖率41.98 %。以城市区生态建设为突破口,实施生态绿化工程。投资14亿元,重点实施了新世纪(002280)公园、汤河公园森林公园滨海大道等绿化工程,先后改造了50余条道路绿化带和100余个街头游园景观,增加改造绿地面积963万平方米,全市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9.9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9.9平方米,推动了城市园林化、城郊森林化、社区花园化,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称号。大汤河二期工程“绿荫中的红飘带”获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综合设计荣誉奖,被英国知名国际旅游杂志《康德纳特斯旅行家》评为“世界建筑新七大奇迹”之一。

  发展旅游之城 实现宜居宜业

  旅游业是秦皇岛的重要支柱产业。按照“整体打造5A级景区”要求,以“旅游兴市”为城市发展定位,统筹整合资金,突出支持重点,发展“旅游 生态 文化”为内涵的现代旅游业,把秦皇岛打造成为宜居福地、宜业宝地、旅游胜地。

  该市财政每年安排旅游发展引导资金3000万元,用于规划编制、旅游项目建设、旅游宣传促销、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项目招商等工作。投资800余万元,在重点公共区域、重要交通节点设置统一、规范的旅游标识、公共信息图形符号,构建起符合国际惯例的城市公共标识系统。投资130亿元,实施北戴河火车站改造、森林湿地公园扩建、海域环境综合整治等21项改造提升项目,整体上优化了全市的旅游生态环境。黄金海岸体育休闲滑沙公园、北戴河森林湿地公园等一批重大旅游项目建成投入使用。支持旅游与文化融合,一批文化场馆、专题博物馆、社区文化活动室相继建成,《海誓.南戴河》、《天下.山海关》等特色大型演艺活动深受游客青睐。针对不同游客,搭建起多元化、系列化、适应不同层次需求的旅游产品体系,打响“长城滨海画廊、四季休闲天堂”品牌,先后荣膺“中国生态旅游百强市”、“中国最美的十大海滨城市”等荣誉称号。2012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34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01亿元,同比增长17%。秦皇岛以港兴城、旅游兴市,通过聚力打造美丽港城,成为闪耀在渤海湾畔的一颗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