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山水旅游黄页 > 城市旅游 > 甘肃 > 平凉 > 平凉介绍
平凉旅游
【 返回甘肃】平凉市崇信县华亭县静宁县灵台县庄浪县泾川县

平凉简介

  平凉市位于甘肃省东部,陕、甘、宁三省(区)交汇处,地处北纬34°54’--35°43’,东经108°30’--107°45’之间,横跨陇山(关山),东邻陕西咸阳,西连甘肃定西、白银,南接陕西宝鸡和甘肃天水,北与宁夏固原、甘肃庆阳毗邻,是古"丝绸之路"必经重镇,素有陇上"旱码头"之称。全市辖泾川、灵台、崇信、华亭、庄浪、静宁六县和崆峒一区,总土地面积1.1万平方公里,海拔在890--2857米之间。年均气温8.5℃,降水量在450--700毫米之间。全市总人口221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7.3万人,占总人口的12.3%。崆峒区城镇人口18万人,约占全区总人口的40%。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全市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各项社会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目前,全市粮食自给有余,实现了解决温饱这一历史性目标,跨入了致富奔小康的新阶段。
 平凉地区历史悠久,远在2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人类先民就在这块黄土地上繁衍生息。商代,阮、共、密须等方国部落兴起在平凉。周时为周与西戎边境地带,秦代平凉属北地郡,汉三国、晋时属安定郡,南北朝时先后为前赵、后赵、前秦、后秦、夏、北魏、西魏、北周所领有,为陇东郡、长城郡。前秦永兴二年(公元358年),苻坚进攻前凉,取平定凉国之意,于高平置平凉郡,“平凉”之名始见于史册。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朱元璋封其第20子朱松为韩王,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于平凉建韩王府,传10代。1936年至1949年平凉为甘肃省第二行政督察区,1949年7月28日平凉解放,成立平凉专区。
  平凉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人文始祖”伏羲氏降生地——古成纪就在今静宁县治平乡;传说中的西王母降生处——回中山在今泾川县城西。3000多年前,周朝的祖先曾在平凉泾河流域创造了中国最早的农业,成为黄河流域灿烂文化的开端。经考古发掘,全区已发现各个历史时期的古文化遗址465处,古墓葬55处,古城址12处,石窟8处,钟塔5处,拥有文物藏品3万多件。其中西周青铜器(灵台)、银质货币银合子(庄浪)、佛舍利金银棺(泾川)被誉为“中华之最”。 
  平凉是陇东重镇,是古长安西进北上之要冲,加之又“当陇山之口,踞六盘之险”,世为兵家必争之地。周文王征战得胜筑灵台,秦皇汉武巡幸,大将蒙恬征途祭礼,马超据安定城,名将尉迟恭、郭子仪转战泾州,夏主赫连定称帝,北周太祖宇文泰兴起和著名的唐蕃之盟,唐肃宗李亨厉秣马、平叛复国等,都发生在平凉。林则徐、左宗棠、谭嗣同和冯玉祥等近现代史上的爱国志士,也在平凉留下了赫赫业绩。1935年10月,毛泽东率领中国工农红军途经平凉开赴延安革命根据地,为平凉的历史增添了更加辉煌的新篇章。
  平凉地灵人杰,英雄辈出,曾涌现出许多文韬武略、彪炳史册的杰出人物。中国历史上十大名医之一的针灸学鼻祖、东晋著名医学家皇甫谧,公元215年生于灵台县独店乡张鳌坡村,他编著的《针灸甲乙经》集中中国针灸学之大成,是我国针灸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宝贵遗产,在世界上有巨大影响,被国际针灸学会列为医务工作者的基础教材。唐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牛僧孺,在长达40多年的政治生涯中,曾三任节度使、两度出任宰相,他为官清正,刚正不阿,与李德裕形成的“牛李党争”为历史学家所注目。他著的《玄怪录》开中国传奇小说之先河。南宋时期与岳飞齐名的抗金名将吴玠、吴璘、刘錡,明代“嘉靖八才子”之一的赵时春,近代著名画家汪若南、张观雪、曾鲁斋、刘芳铭等也都诞生、成长于平凉,至今仍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漫长的历史岁月,孕育了绚丽多彩的平凉文化艺术,灵台的“灯盏头”、平凉的“笑谈”、崇信的“曲子戏”、静宁的“阿阳调”、庄浪的“影子腔”都是大西北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