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山水旅游黄页 > 城市旅游 > 甘肃 > 定西 > 定西介绍
定西旅游
【 返回甘肃】定西县临洮县陇西县通渭县渭源县漳县岷县

定西简介

    定西市位于甘肃中部,故称“陇中”,东接天水、西靠兰州、北邻白银,南连陇南,并与甘南、临夏接壤,具有承东启西,南连北展的区位优势。气候属温带半湿润和中温带半干旱区,东南暖湿气流受阻,大陆性气候明显,年平均气温5.7—7.7℃,年总降水量400—600mm。土地总面积2033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772.28万亩,人均耕地面积2.61亩。全市现辖7县、162个乡镇。总人口296.15万人,其中乡村人口264.4万人。定西是古“丝绸之路”重镇,素有“甘肃咽喉,兰州门户”之称,现在是东西大通道的必经之地,陇海铁路和310、312、316、212等国道贯通全境,交通十分便利。正在建设中的兰临高速公路、兰渝铁路和已建成的巉柳高速公路和宝兰铁路复线将会进一步改善交通条件。 
    市内人文景观和自然旅游资源丰富,有众多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国家级、省级森林公园贵清山、遮阳山、莲峰山等享誉国内外;新石器时代著名的马家窑、齐家、寺洼等文化遗址,战国秦长城遗址,以及海内外李氏同胞寻根敬祖的陇西“李氏堂”和通渭温泉等极具开发价值。 
    全市已发现的矿产地达162处,花岗岩、大理石、红柱石等矿产开采条件好,储量大;水资源总量62.86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62.24亿立方米,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87.73亿千瓦,可开发量35.2万千瓦;干旱少雨、光照充足、冷凉和无污染的气候条件,赋予定西的马铃薯、中药材、花卉、食用菌等农产品具有独特品质,栽培种植面积已占全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一半以上,尤其是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素有“千年药乡”之称,所产“岷归”驰名中外;全市有天然草场700多万亩,为发展现代畜牧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进一步实施和国家投资力度的加大,全市经济保持了快速健康的发展。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突破50亿元,达到52.13亿元,增长10.5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760元,增长9.18%,特色农业的比重上升,洋芋、药材、蔬菜、畜牧等支柱产业的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73.7%,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2%,来自这些支柱和特色产业,全市农业增加值21.85亿元,增长5.0%。 
    继续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结构进一步优化,效益稳步提高。2002年完成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3.99亿元,增长10.38%。其中轻工业增加值1.35亿元,重工业2.64亿元,分别增长14.89%和8.48%。全市工业实现销售产值12.75亿元,产品产销率93.75%,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63亿元,增长7.95%,邮电业务收入1.22亿元,城乡电话用户14.3万户,增长62.13%,局用电话机交换容量达15万门,增长15.4%,全市报刊发行量1587万份。全社会固定资产完成20.98亿元,增长25.18%。其中:基本建设投资12.11亿元,增长32.06%,更新改造投资4.09亿元,增长48.42%,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1.85亿元,增长9.99%。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年底私营企业920户,个体工商户6.07万户,从业人员达10万元,年底个体私营企业上缴税金8835万元,增长15.14%,占全市税收的51.52%。 
    科教开发与应用取得新进展。全年取得科技成果14项,农业方面:实施主要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及种子产业化开发示范、中药材GAP基地建设、专用马铃薯快繁中心建设、岷山猫尾草、岷山红三叶子基地等重点科技项目,共引进试验品种(系)356个,新建试验示范基地2.8万亩。工业方面:开发科技精品14个,完成产值5505万元,实现销售收入4925万元,出口创汇30万美元。 
    全市有33个乡、520个行政村完成了“村村通”工程,广播覆盖率达到85.88%,电视覆盖率达到86%。教育事业成绩喜人,共为省内外普通高校输送新生7031人,比上年净增290人,录取率达到54.0%,再创历史新高。与此同时,年内新增“普九”乡镇3个,累计达到146个,占全部乡镇的90.0%,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8.1%,初中阶段入学率达到80.7%。群众性体育活动丰富多彩。年内成功举办地区级比赛10次,定西市健儿在省级及以上体育比赛中共获奖牌49枚,其中:金牌9枚、银牌19枚、铜牌21枚,1人破2项全国伤残人田径记录,全市体育人口达111万人,中小学生体育达标率92.1%。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1412元,比上年增净56元,增长4.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15元,比上年净增575元,增长12.95%。年末全市城镇从业人员9.54万人,全年人均劳动报酬9770元,比上年增加1368元,增长16.28%。 
    继续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战略部署,并加大实施力度,当年完成人工造林面积57.18万亩,增长1.14倍;封山育林20.89万亩,比上年净增5.87万亩。全年退耕还林(草)面积33.69万亩,比上年净增20.45万亩。其中:还林24.96万亩,还草8.73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