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山水旅游黄页 > 城市旅游 > 山东 > 菏泽 > 菏泽市 > 菏泽市介绍
菏泽市旅游
【 返回菏泽】曹县成武县单县定陶县东明县菏泽市巨野县郓城县鄄城县

菏泽市简介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祖国文明的象征。地处黄河冲积平原的菏泽,是我国古代经济、政治、文化发达最早的地区之一。大平原的肥田沃土养育了这里勤劳勇敢的人民,也孕育了这里古老灿烂的文化艺术。 
     我市地处黄河下游,远古时代,南有菏山、菏水,北有雷泽,故名菏泽。西周时期,这里曾是曹国领地,后故名曹州。相传尧、舜、禹三位著名的氏族部落首领主要活动在这一地区。据史书记载,“尧葬于谷林”、“舜耕于历山,钓于雷泽,陶于河滨”,“谷林”、“历山”、“雷泽”分别在我市境内的鄄城县和牡丹区。尧根据这一带气候变化规律创立的历法沿用至今。定陶县被史学家称为“天下之中”,曾是齐、秦、赵三国长期激战争夺的目标。在春秋以后的漫长历史中,菏泽数度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越国大夫范蠡弃国离越,复国后携西施到定陶定居经商,称“陶朱公”,被历代商人尊奉为“商界鼻祖”;汉高祖灭楚霸王后在定陶登基做了皇帝;东汉末年,曹操屯兵于鄄(今鄄城县旧城镇),以此为根据地,形成了统一北方的大业。灿烂的古代文化哺育了一大批卓越的历史名人,医圣伊尹、军事家孙膑、思想家庄子、农学家汜胜之、经济学家刘晏、文学家温子升、晁补之、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宋江等大批圣贤,都出生在这片土地上,至今境内仍保留着尧王墓、陈王台、百狮坊、范蠡湖、秦王避暑洞、仿山遗址、孙膑旅游城等100多处名胜古迹。 
     丰厚的文化积淀,造就灿烂的菏泽文化、艺术。菏泽市素有“牡丹之乡”、“戏曲之乡”、“武术之乡”、“书画之乡”的美称,由其而衍生出的文化成为菏泽文化内涵的主体。 
历史上的菏泽菏泽市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南北长180公里,东西宽140公里,面积为12238平方公里,人口849万。南、西、北与苏、皖、豫3省接壤,北、东同山东省的聊城、泰安、济宁等市相邻,辖牡丹区、定陶、曹县、单县、成武、巨野、郓城、东明、鄄城1区8县,另有省级技术开发区。
     菏泽旧称曹州。西周建立之初,武王封弟振铎于今定陶,号曹国。578年(北周武帝宣政元年),“改西兖州为曹州,取曹国为名”。从此,“曹州”作为一处地方政区的专名,继续使用到中华民国初期。1735年(清雍正十三年),曹州“升为府,设附郭县,疆域仍州之旧,赐名菏泽。”自此,“菏泽”作为一个县(市)的专名一直沿用至今。
     黄河自河南入境,流经东明、牡丹区、鄄城、郓城4县区,境内长157公里。
     菏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的古代文化。早在四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就在这里渔猎耕种,繁衍生息。《史记·五帝本纪》中就有“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的记载。春秋、战国时濒临济水的陶邑是中原地区水上交通网的枢纽和商业中心。《史记》称“定陶”为“天下之中,诸侯四通,货物之所交易也”。境内发达的商业,吸引了无数的巨商大贾。范蠡帮助越王勾践灭吴后,定居于陶(今定陶)19年间,三致千金。时人凡论天下富豪,无不首推陶朱公。境内经济、文化的繁荣历经汉唐而延至北宋,到金、元时由于经济文化中心南迁,黄河泛滥而日渐衰落。明初从山西绛、潞等州,大量向境内移民,随着运河的通航,引种棉花的成功,手工机织业的发展,形成了经济的第二个繁荣期。至清朝后期,由于黄河改道,运河航运中断,加之沿海建成铁路,经济中心东移,与东部地区差距日益加大。
     菏泽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历史上名人辈出,如军事家孙膑、道学家庄周、改革家吴起、农学家汜胜之、文学家王禹 、晁补之,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宋江等。
    在近代,菏泽人民英勇反抗封建王朝的压迫和外来侵略,“巨野教案”、“捻军大捷”等重大事件曾发生在这里。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曾为革命根据地,为全国解放做出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