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乡农具博物馆

水乡农具博物馆

中国农具之发展,从刀耕火种的原始农具,到铜铁木竹的配合,从而发展到小手工业生产的农具,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地处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的吴地...[查看详情]

景点类型:其它 

开放时间:全天开放

景点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甪直镇南市下塘街62号 查看地图

免费

立即预订

门票/旅行社
支付方式
票面价格
山水价
操作

暂无旅行社提供此门票的预订
景点介绍

中国农具之发展,从刀耕火种的原始农具,到铜铁木竹的配合,从而发展到小手工业生产的农具,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  地处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的吴地(整个吴方言区)是我国最早使用农具的地区之一,为著名的鱼米之乡。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自古有“苏湖熟,天下足”之美称。从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发掘出的稻谷遗存和石、骨器农具来看,充分证实吴地早在7000多年前,已经跨入了耜耕农业阶段。用石斧砍树辟地,用石锛挖土,用石镰收割谷物,原始农业从渔猎时代转变为耕作时代,是一个质的飞跃。

苏州草鞋山等地,先后发现50000多年前的马家浜——崧泽——良诸文化遗址中,挖掘出大批带木柄的石刀、石镰,有肩穿孔的石铲和犁形器、耘田器。

到了良诸文化的晚期,随着冶炼技术的发明,产生了从开垦、翻耕、中耕、管理到收割等一系列的青铜农具,农具改革从此揭开了新的一页,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六朝以后,吴地农具又有了重大进步,不断由粗放走向精细,并产生了我国最早的一部农具专著,即唐代著名诗人——(甪直)陆龟蒙撰写的《耒耜经》。它详细记载了江东犁,一直沿用至今,标志着唐代农具的高度成就。

一部农具史,就是一部农业发展史和一部社会发展史。吴地农具悠远流长,是灿烂的吴文化中一笔宝贵财富!

交通指南

相关线路

景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