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网
当前位置:山水旅游黄页 > 海南国际旅行社 > 新闻资讯 > 新闻内容
站内搜索: 类别:
>> 新闻内容

寻文化之魂 海南“槟榔谷”教训换来成功

发布时间:2010-07-19  点击:

    从“黎苗风情村”到“原住民文化游览区”,从急功近利到尊重传统,这是用事实与教训换来的文化旅游的一次成功转型——

    “槟榔谷”寻找文化之魂的启示 

    作为中国唯一的热带海岛省份,海南从来就不缺自然美景,但过去却一直缺乏融迷人的文化元素、深厚的历史内涵和美丽自然风光于一体的旅游项目。 

    很长一段时间,业内人士(这其中不乏一些投资者、经营者),在事实与教训面前逐渐开始反思:海南的旅游,还经得起种种急功近利的炒作和“短平快”的经营模式吗?那些需要真心培植、精心呵护、真正回归历史本真和自然生态的东西,为什么不好好珍惜呢? 

    在这些反思的对象里,“黎苗风情村”的起伏是最具代表性的,尽管现在类似的项目在海南已近乎落寞,但它留给人们的教训却是深刻的:不尊重真实传统与文化的旅游产品不可能长久! 

槟榔谷“谷主”的醒悟 

    “1990年代兴起黎苗风情村时,大家根本就不懂得真正的黎族苗族文化,简简单单搭几间茅草屋,就告诉游客是黎苗风情村。其实里面就是卖东西的,茅草屋反而成了做生意的道具。”如今想起来,甘什岭槟榔谷海南原住民文化游览区董事长程天富感慨颇多。 

    1995年下岗后,一个偶然的机会,自小生长在黎族地区的程天富在黎苗风情村租了一个摊位做生意。2元钱批发来的东西,在里面甚至可以卖到50元、100元,这样的暴利就连经营者都不敢相信是真的。 

    很快,这个商机被大家发现了,原来赚钱就是这么简单:搭几间茅草屋,挂一块黎苗风情村的牌子,找旅行社、导游,带游客进来,把珍珠、苦丁茶等高价卖出去…… 

    大家蜂拥而上,风情村从五指山,一路往外“搬”到保亭、“搬”到三亚、陵水、万宁……“差一点黎苗风情村就搬到海口了,这还得了!”当距离海口市区不到50公里的居丁也出现了黎苗风情村时,一时舆论哗然。 

    其间,程天富先后做过印尼村、土人部落等民族风情项目,当时都曾引领一时的市场风潮。“我现在都不好意思说土人部落的事了,当初谁都没想到发展到后来成了野人谷项目。”程天富在白石岭的土人部落,兴旺了三个月后,各地群起而仿之,很快就难以为继了。 

    2005年,当选为全国劳动模范的程天富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我觉得再不能这样做下去了,太累了,不管你做什么,别人很快就会模仿。只要回扣比你高,你马上就做不下去了!”10年的从业经验也告诉程天富,游客渐渐对这种急功近利的项目厌倦甚至反感了! 

    2005年,当初从五指山一路风风雨雨走到琼海的程天富,回到了保亭。“我希望自己能够做一个真正的黎苗风情项目,向游客展示海南原生态的黎族苗族文化。” 

从急功近利到传承保护 

    “究竟应该怎么做,当时心里也没底。”2005年,程天富专程到台湾考察当地对原住民文化的挖掘、保护和传承,认定那就是自己今后的发展方向。回来后,程天富把几年前就购买过来的槟榔谷项目正式命名为“槟榔谷海南原住民文化游览区”,希望从名称上就和过去的“黎苗风情村”划清界限。 

    程天富请来了文体、民宗等各个部门的专家学者,和他们一起探讨黎族苗族文化的挖掘和传承。 

    从小生长在黎村、又从事了十年“黎苗风情项目”的程天富这时才发现,自己其实并不了解黎族文化。 

    黎族没有文字,文身和黎锦是其传递文化的两种符号。槟榔谷从这里起步,和专家、学者一起,到民间去收集黎锦、了解文身以及黎族的其他生活习俗。对于槟榔谷的行为,当时甚至有学者说,这个民营企业就是在做秀。 

    但这一次,槟榔谷是认真的。企业投资数十万、上百万收集来的大量实物被分门别类后,分别在景区的传统文化馆、织锦文化馆、黎族文身馆、牛角文化馆等向游客进行展示。景区里保存了海南最大最完整的百年谷仓群,收集了40多幅完整的龙被,拥有全国唯一的文身主题文化馆…… 

    其中,去年落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成为海南省第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地,槟榔谷也被誉为海南唯一“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聚集宝库。 

    不少乡间普通的黎族阿婆来到景区,成为景区里的“国宝级”人物。 

    每天上午8点,72岁的黎族阿婆林玉蕊和三四十个黎族老姐妹们就开始整理织锦工具,开始在景区一天的织锦生活。 

    随后,一批批国内外游客来到她们身边,或是观看她们手工织锦、或是了解阿婆们特殊的“文身”。游客的相机啪啪啪地对着这些阿婆们拍个不停,这时,阿婆们会慈祥地抬起头,笑着竖起大姆指对游客说:“波隆”!“波隆”!这是黎族话槟榔的意思,而槟榔是黎族同胞招待贵宾的东西。 

    每天,阿婆们用这样的方式欢迎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们。作为黎族文化的传承者,阿婆们在这里受到特殊的尊重。 

    和所有的黎苗风情项目一样,过去一直不敢奢望门票收入的槟榔谷,2008年开始试着向旅行社收取10元的门票。在不到两年时间里,槟榔谷又多次调价,目前门票收入甚至高过不少3A、4A级景区,每天仍然平均接待游客超过2000人,节假日更超过5000人。 

文化如何为海南旅游铸“魂” 

    “现在人更轻松了,而且收入反而比过去要高。”坐在槟榔谷景区的办公室,收获了“文化金”的程天富显得从容而淡定,不久前,槟榔谷申报4A级景区刚刚通过省里的验收,目前正在等待国家旅游局的审核。这在过去,是程天富不敢想像的事情。 

    这些年,槟榔谷景区先后接待了中央电视台、俄罗斯电视台、香港及台湾等地的媒体前来拍摄报道,这里集中展示的黎族原生态文化成为这些电视台拍摄海南原住民文化最好的基地。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程天富说,槟榔谷五年的实践再一次证明了这一点。正是因为不断丰富和挖掘黎族苗族文化,才让槟榔谷景区获得了从上到下,从政府到游客的一致认可。 

    和槟榔谷一样,近年来,在海南开始有越来越多的景区、酒店认识到本土文化在旅游业发展中扮演着“点睛之笔”: 

    在离槟榔谷不远的呀诺达热带雨林景区,员工们会微笑着向游客做出一个“V”的手势,并热情地问候一句“呀诺达!”这是海南话“123”的意思,现在已经成为景区里最流行的问候语。 

    在国际品牌酒店三亚万豪度假酒店,员工们都配戴“Lu Ho“标识。这是海南话“你好”的意思,现在,员工用更具本土特色的“Lu Ho”代替简单的“你好”问候客人,让客人更亲切地感受到海南问候……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省长助理、省旅游委主任陆志远说,旅游是一种经济活动,更是一种文化活动。一次难忘的旅游,必定是一次文化之旅、精神之旅。没有文化的旅游没有魅力,没有旅游的文化缺少活力,现在,海南省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旅游企业认识到文化之于旅游的价值,开始从各自不同角度挖掘、丰富和发扬海南特色文化、本土文化。 

    陆志远说,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中,会进一步加强海南旅游文化和氛围的挖掘和营造,将会从最基本的强化本土服饰、本土欢迎语言等方面入手,让游客除了感受海南优美的椰风海韵自然风光,还能更好地体验到不一样的民风民俗和本土特色文化。(记者杨春虹)  
联系方式

公司总机: 0898-66600915 (20线为您服务)

预订热线: 13086092831

出境旅游 

国内旅游 

海南旅游 

三亚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