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网
当前位置:山水旅游黄页 > 龙南县富业大酒店 > 新闻资讯 > 新闻内容
站内搜索: 类别:
>> 新闻内容

龙南县富业大酒店

发布时间:2008-11-26  点击:

 

龙南县富业大酒店

联系电话:小姐15079783777 0797-3575620 QQ115711635 传真:0797-3575666

龙南县富业大酒店位于风景秀丽的素有赣粤边陲一颗璀璨的明珠之誉的江西省龙南县金水大道500号,本酒店是一家集商务、旅游、会议接待、住宿、餐饮、娱乐、休闲、健身为一体的按准四星级标准建造的酒店,总体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热忱欢迎前往龙南旅游出差、长途旅行路过龙南的八方来客下榻本酒店,我们将以热情周到的服务回报你家一样的舒适与温馨。

酒店客房

客房揉合时尚的设计风格,富业大酒店精心打造了129间不同类型的舒适客房,包括标准单双人房、豪华客房、行政客房、行政套房及总统套房。所有客房均精心设计,设施齐全,配备精细,装潢典雅不凡,让您尽享舒适的个人空间。豪华的商务客房和行政客房哪个专为顶级商务、行政人士设计,更有热忱细致个性化的服务。客房内拥有中央空调及新风系统,室内温度可随意调节;卧具超宽设计,温馨舒适,配有国际、国内直波电话及迷你酒吧和各种饮品,液晶电视可收看国内外45个电视频道节目,房间配备高速上网端口。酒店心谙待客之道,推行一站式服务理念,提高免费自助早餐服务,13层高的大楼建筑别致,龙南美景尽手眼底 秀丽风光一览无遗留,无论你是商务逗留还是旅游度假,居停于富业大酒店均会使你感到舒心、惬意。                             

富业大酒店中餐厅

豪华、大气的装修,营造出酒店二楼中餐厅既充满贵气又不失温暖的就餐感受,拥有容纳百人同时就餐的豪华大厅及13装饰豪华、风格各异的独立包房,置身其中让您领略皇庭御宴的风采!餐厅主理赣菜及其他特色名菜,以做工精细、健康营养为主题,吸引各家食客流连忘返。优雅而华美的装饰,清幽而舒适的环境,营造出用餐的绝佳氛围,带给您完美的用餐体验

酒店KTV

富业大酒店KTV拥有专业的服务队伍,以别具一格的独特管理模式,使之成为一流的休闲娱乐场所,引导时尚新潮流。拥有20间各具风格和装饰各异的卡拉OK包房,其中更有三间超豪华的VIP包房。由名师整体装修设计,场内设备引入名牌灯光音响器材,所有包房采用现时最顶级的液晶电视,并一律配备液晶显示点歌系统及严格遵照专业环绕声场模式设置的音响效果,将彻底震撼您的感官神经,使您不知不觉中完全置身于音乐的世界中。

 

 

酒店会议厅

富业大酒店装饰豪华、宽敞明亮,是进行商务洽谈,举办各种会议和培训班的理想场所,有可容200人的大型会议厅一个,可容70人的中型会议厅及可容40人的小型会议厅一个,会议厅配有电脑宽带接口、多媒体投影仪及音响、更衣室、贵宾休息室、吸烟室等。

酒店棋牌室

富业大酒店棋牌室位于酒店四楼,拥有15间豪华包房,包房内均配置中央空调全自动麻将机及各类棋牌工具,幽雅的环境,陈设典雅的藤式家具给您赏心悦目的感觉。如果您来此娱乐,我们将为您泡上茗茶一壶,您可在品茗棋牌中畅享欢乐,放松心情。

龙南旅游景点介绍

渔仔潭酒堡

与广东省相邻的赣南龙南县,是客家围屋最多的地方。在距县城10公里的里仁乡地界,有一座围屋,它叫渔仔潭围。它背靠翠绿的青山,只见远处一条常年丰水的清溪娓娓流来,到了围屋旁又突然转弯,落差增大,使下游形成一处硕大的深水潭。这座围屋坐落在绿水青山之中,风景特别优美,犹如神话传说中的世外桃园。清朝嘉庆年年间,李姓先人在此种植和加工一种染布的植物,发家致富后就建起这个围屋,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这是一座典型的防御型的方形客家围屋,南北长55米,东西宽45米,占地2475平方米。围内建有三层结构民房,共有房屋160间,炮楼四座,围墙布满枪眼,围内常年储藏可供二三个月的生活所需食品,以防土匪围攻,也能坚守。
   
清朝道光至光绪年间,这里先后有三人考取进士,据说都有喜好饮酒作赋的性格。他们文采飞扬豪爽侠义,倍受族人尊重。后人祖祖辈辈相传,遗传下制酒、藏酒、品酒深厚的文化底蕴。传说,围屋制酒的酒渣、下水流入河水中,深水潭的鱼儿爱吃,吃了又会醉,于是昏昏晕晕浮上水面,人们很容易就能把鱼捞上,当地客家人采用各种烹饪手法做成美味佳肴,用于下酒。美酒佳肴让渔仔潭的名气越来越大。
   
19届世界客家恳亲大会在赣州举办,客家摇篮在海内外享名,近年,形成客家旅游热,龙南客家围屋的浓郁风情吸引了大批的游客。龙南县政府利用渔仔潭围的原生态环境优良条件,传承客家酒文化,以客家人热情好客的淳朴精神招来了外地客商在围内藏酒3369种国内外名酒,一举获得藏酒品种的吉尼斯世界之最,从而提升了围屋的文化价值。渔仔潭围更是名声大噪,闻名遐尔。
   
如今的渔仔潭围屋建起文人墨客艺术创作基地,书画家来到这里写生,拨墨挥毫;作家诗人来到这幽静的地方创作,灵感易发;摄影家的照相机,永远也拍不够这美丽风景和风土人情。村民们正在开发酿造、赏酒的农家乐餐饮业、旅馆业。把渔仔潭围打造成为别具特色的客家酒堡,成为中国客家围屋的一颗璀璨明珠。

关西新围

关西新围,建造于清嘉庆年间,已有180多年的历史。始建于清嘉庆三年(公元1798),竣工于道光七年(公元1827),历时29年。因规模宏大、保存完整,是迄今国内外发现保存最为完好、赣南现存500多座客家围屋中面积规模最大的一座结构功能最为齐全的一处围屋。20007月,被江西省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7月,与燕翼围一起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被江西省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历史记载关西新围,是关西名绅徐名钧所建。徐名钧在兄弟中排行第四,故又称老四。徐老四曾经营木材生意发了大财,后又开药铺、当铺,资产越滚越大,成为一方富豪。因为子女增多,原居家围屋日显拥挤,于是耗资百万,费时十多年建造了这幢围屋,因未正式命名,与老围西昌围相对映,俗称为新围。关于关西新围,有下面这样一个故事。历史传说清朝嘉庆十二年春,龙南关西人徐名钧带十几个排工将一批木材扎成排放运到了南昌码头。有人掉进水里了!突然不远处有人大声喊道。徐名钧闻声举目四顾,看见离自己木排数十米处有一少年在水中挣扎呼救,但因水深浪大竟无一个下水相救。他心想:古语云,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见死不救非君子所为。便急忙叫几个水性好的排工下水救人,自己操起排上的长篙相助。很快便将落水少年救上排上来了。由于排上无合适的衣服换,徐名钧问知少年家住不远,便上岸雇了辆马车送他回家。到了少年家,徐名钧方知救的是巡抚大人的公子。巡抚见徐名钧救了自己的儿子,感激不已,立即下令摆酒席相谢,并频频敬酒以示谢意。酒过二巡,巡抚问及徐名钧经营木材的情况。承蒙巡抚大人如此关心,徐某感激不尽。不敢有瞒大人,这放运木排本大利薄,再加上数百里赣江上关卡多,赋税重,辛苦一年也赚不到多少银两。徐名钧受宠若惊,恭恭敬敬地回答。巡抚听了手捻长须沉吟不语,半晌方徐徐开口说:恩公冒死救犬子之命,如同再造。下官无以为报,今给恩公文书一道,凡恩公西昌号木排在赣江之内免税三年,聊表下官的一点心意。徐名钧闻言喜出望外,千恩万谢拿着文书出了巡抚衙门。没有多久,西昌号木排免锐的消息不胫而走。附近领县精明的木材商们纷纷找到徐名钧,要求将木排都打西冒名号,省下的赋税分一半给他,徐铭钧因此收入大增。到了第三年春季,上千条木排在赣江遇洪水都被冲散了架,分不清是谁的木材了。但由于木材上都烙有西昌名号,后来全部木材归了徐名钧,使他平白多得了十几万两银子,发了一笔大大的洪财。徐名钧发财后,延请名匠设计建造了一座规模宏大的围屋,就是关西围。建筑特点关西新围占地总面积7700多平方米。依山傍水,绿竹、池塘、农田、蓝天交相辉映。新围呈正方形,长宽均为88米。围墙高约9米,墙厚2米,围屋四角各建有一座15米高的炮楼。俯瞰关西新围,其整体结构像个巨大的字,中间的字部位,是围屋的祠堂。这祠堂是围屋居民的圣殿,是围内建筑档次最高、装饰最华丽的地方,以其作为中轴线,将围内建筑对称布局。祠堂,分上、中、下三厅,主房结构是客家民居三进三开特征基础上扩大为三进六开,而形成九幢十八厅的典型建筑,共有主房124间。高大的空间和华丽的装饰营造出一种庄严的氛围,围内围屋工艺精细考究,并有大量的木雕石刻,是围内人们过年节、赶集、祭祀等举行各项集体活动的公共场所。


  围内通道贯穿各列建筑,百余间房屋布局科学、结构严谨。其采光、通风、排污都考虑十分周到。它不仅具有安全防卫、防风抗震、调节阴阳、冬暖夏凉等功能,而且有丰富的客家文化内涵,每幢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每一厅都有一个美好的传说。主体建筑五组排列,前后三进,十四个天井,对称分置十八厅,三进即从大门进来为下厅,往上走则依次为中厅、上厅,层层递进,层层增高;而六开则是以正厅为中轴线往左右均衡延伸,两边院落、房屋对称、门窗对称。而以中轴线往左右延伸的结构又使正厅成为整座围屋的核心,体现着一种极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其间以廊、墙、甬道相连,交通复杂,但序列分明,空间、院落组织非常丰富。关西围不仅处处体现着巧妙构思的建筑美,而且绘画、装馆之美也令人赞叹不已。其正厅大门前有一对雕刻精美栩栩如生的石狮,左边的公狮昂首张口凶猛威武,右边的母狮雍容大度端庄肃穆,显示出工匠精湛的雕刻技艺;大门框上八卦中乾、坤两卦的圆柱形石雕,厅内十多根大木柱下的石墩上都雕刻着各种各样的图案或文字。厅堂偏院以及厢房都镶嵌有许多龙、虎、麒麟、凤凰等动物木雕,造型生动,雕刻精美。整座围屋不仅具有安全防卫、防风抗震、调节阴阳、冬暖夏凉等功能,而且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客家人传颂的九幢十八厅宫廷式民居在此可得到充分的印证。在新围的西门外,另辟有一处占地1600平方米供人休闲的场所,名曰:小花洲,洲内亭台楼榭,居中开挖一口680平方米的湖泊,湖中建一小岛,岛上设有假山、塔石、石桌、石椅,两座小桥连接小岛。岛上鸟语花香,湖内鱼虾嬉戏,是休闲、品茗的好去处。由于年代已久,岛上建筑早已被毁。 功能特点围屋规格有大有小,大的建成九厅十八井,建造时间少则几年,多则十数年,里边有几十乃至几百个生活单元。围屋内部空间之美在于它层层叠叠的院落、大大小小的天井形成内部空间丰富的变化,构成不同的私密性层次,形成多层次的内部空间。一跨进围屋大门,里面一个个房间紧紧相连,有些天井地面铺上鹅卵石,整齐而有规律地排列。大门前有晒坪、池塘、照壁,围屋前低后高,多层次的天井,有利于通风、采光和排水,大门前的晒坪供晾晒和活动,池塘蓄水以供防旱、防火、洗涤、饮用以及净化污水,是自然生态的小循环。围龙屋具有坚固封闭的外围和严密的防御体系,对于天灾、人祸有着极其周密、精细的应对之道和防备手段。关起门来也可以维持相当时日的生存。一个大屋就是自给自足的小社会,不仅保证了他们在深入蛮荒之地后的生存和发展,而且因其具有封闭性、独立性,较少受到当地社会文化、习俗、语言的影响和同化,因此虽历经沧桑巨变,仍保持了固有的社会生态。围屋之美客家围龙屋的美在于围屋与环境的完美结合,充分体现了建筑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围屋建筑材料多为土、泥、砖、石、木材,墙脚为块石干砌,外墙为夯土墙或泥砖,不管是夯土或预制好的泥砖都在里面掺进纸浆、黄糖、柔杆等,以增强其牵引力。木材多用于屋架门窗,屋顶采用散热快的瓦片在屋顶重叠,以达到遮风挡雨、躲避阳光的功能。这些材料就地取材,天然、透气性好,对人体和周围环境都不会产生危害,从而创造了与自然融合的原生态环境。围屋内的房梁雕饰别具一格,大致利用谐音造型和形象寓意手法,表达多子、多福、富贵、如意、繁衍昌盛一类内容,主要造型有蝙蝠(与福谐音)、龙、凤、石榴(寓意多子)、牡丹(富贵)、桃子(长寿),另有一些房梁上直接写上文字配以纹样,如:百子千孙、平安富贵、财丁兴旺等。色彩多以红色、赭石、黄色为主,给人以富贵堂皇之感。在从每一装饰的立意取向和造型结构概括中显示出继承中原传统文化的同时,又对本地文化及异域文化兼容并蓄,其高雅精美,堪称民居建筑的奇观。围屋一般建在依山傍水之地,坐北朝南,冬暖夏凉。围屋屋顶构成的线条与一些现代建筑顶部的流线型有异曲同工之妙。有些大的五六围的围屋,俯视犹如音乐的五线谱一样,一垄垄黑色的瓦片、瓦片上的绿苔和白色的墙壁,形成强烈的对比。围屋依山势起伏,蔚蓝色天空下,层层白墙与梯田遥相呼应,小溪从门前蜿蜒流过,穿梭其中,优美、秀丽的围屋景致,令人陶醉。

栗园围

里仁栗园围建于明代弘治年间,迄今已有五百多年历史。整座围屋占地近5万平方米,是众多客家围屋面积最大的一座。与其他围屋不同的是栗园围的正厅和房屋建在东半边,西半边是水井、池塘、晒场和少量的房屋,整座围屋分东南西北方位开有四座围门。围屋正厅纪缙祖祠宽15米,径深39.5米,开有三座大门,正中大门两边立有雕刻精美的一对祥云石鼓。围内房屋以正厅为中心向后及左右两边伸展,取势定向,接龙脉、定穴位、合阴阳,按照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卦相生相克的规律演绎成八八六十四条巷道,若是相生的巷道为生门,可通往正厅至外坪,若是相克的巷道为死门,四面碰壁路不通。如不懂周易奥秘,不谙八卦奇巧,进入围内则很容易迷路。

龙南燕翼围

在赣粤边境九连山下的龙南县杨村镇,遍布客家围屋,其中有座建造奇特高大雄伟的燕翼围,如鹤立鸡群。相传明末清初,粤赣边境战火纷飞,其时杨村常常烽烟滚滚,举村皆惊。家道殷厚的赖福之和弟弟上赠、上球,奉祖敬溪公和父郁华外出避难,原想到黄塘高围亲戚家一躲,岂料对方无义,杀了探问的孝古子,于是改奔黄牛石避乱。待事息返回,只见庐舍已为灰烬,闾井萧索,鸡犬不闻。赖福之饮恨思痛,念及高筑墙,广积粮古训,萌生建造高守围的构想,禀父告准。于顺治七年(公元1650年)延请丰城名师工匠购料始筑。据说,起基用去大花边一大谷斗(收割水稻工具)。因工程浩繁,耗资巨大,费尽二十七年工夫,历经三代,其长孙济斯三岁时,庞然大物的燕翼围才矗立起来,因其高大固守,俗称高守围。燕翼围坐落于龙南县杨村镇圩镇中心鲤鱼寨下,门向东,是座四层楼高、层层环通的砖木结构方形围。高14.3米,长41.5米,宽31.8米。对角四边有守阁炮楼,占地面积1367.58平方米,内空面积334.17平方米。全围以大门和厅堂为中轴,每层对称建房34间,共136间房,建筑面积3741.12平方米,四面高墙是封闭建筑,只留底层一条大门出入。檐高12.8米,砖石结构,上下八尺为长方体花冈石(麻条石),即基墙地下深8尺(2.67米),宽8尺,地面部分高8尺,厚4.35尺(1.45米),其上砌火砖,围边墙周长173.68米,共砌花冈石1910.55立方米,坚不可摧。第二、第三两层墙厚1.45米,面砌火砖,中间夹砌泥砖,有汲潮保温作用。第四层以面壁火砖墙(厚0.6米)升高1.9米为檐墙,余0.85米墙顶为过道路面。瓦背为小块阴阳瓦,剪角瓦面,可防风。栋高14.3米,瓦角不露檐,顶端衔接火砖,以防火攻。正扇和檐扇内墙厚0.35米,顶层内侧檐扇以木板屏风代之。大门顶上有阴刻燕翼围三字,门设三道,进深2.25米。第一道拱形石框对开铁门,高2.47米,宽1.26米,铁门板厚0.1米,石门框宽0.38米、厚0.18米;第二道活动栏门,两壁留有宽0.15米,深0.18米的壁槽,必要时插上拦门板,形成厚0.1米的大门拦板;第三道对开坚厚木门,板厚7厘米关后上大木黄闩,两边有壁洞固闩。第二道门顶有一漏斗水池,可防火攻。

乌石围

杨村乌石围座落在杨村镇东水河边的乌石围,因大门前左侧卧有一块很大的乌石头,所以围屋取名为乌石围,又名盘石围。200124日,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现场直播了乌石围全貌和详细情况。
  这块高1.5米,长2.5米的乌石,有其不凡的来历。相传在几千年前,东水河有一只乌龟,经千年修炼成精后,经常在东水河一带兴风作浪,吞噬人畜,扰得一方百姓不得安宁。后来这事惊动了天上的观音娘娘,派善财童子下到东水河去降妖。童子经过一场恶战打败了乌龟精,后又施展法力使爬上岸边想逃走的乌龟精变成了一块硕大的乌石。
  建于明代万历年间迄今已390多年的乌石围,前方后半圆形,在众从风格迥异的客家围屋当中,可以说是独具特色,特别珍贵。乌石围占地约4500平方米,围屋正面长约60米,至后围圆形底部约70米,围墙高约8米,分2—3层楼。围屋正面左右两角对称,建有高达15米的方形炮楼,炮楼的四面墙上分布许多枪眼和炮洞,围屋坚固异常,具有较强的防御能力。
  围屋共有3道门。大门设在围屋正面的中间,大门两边分别立有一只雕刻精美的石鼓,石鼓上边各刻有一只石狮,表示围屋内曾是官宦之家。走进大门是三进三厅的大厅堂,这是围内客家人活动的公共场所。大厅两侧是由6间两层房屋组成的6个四合院、六六三十六间偏房和3个宽敞的大厅组成的蔚为壮观的方形建筑体,这是乌石围的核心建筑。环抱着方形大厅群体建筑的是62间房屋构成的半圆形外围屋,朝大厅内的二楼用木板做成走马廊,形成U形通道,以便相互呼应,而朝外的墙上则从上至下分布着许多深邃幽暗的枪眼和炮洞,与围屋前面两边的炮楼一起,形成抵御外敌入侵的火力网。
  在乌石围后半圆左侧设置有一口水井,供围内生活之用。三百多年来,清澈凉爽的井水滋养着一代又一代围屋里的客家子孙,人们至今仍然是饮用这口古井里的水。乌石围建筑用料考究,做工精细,围屋内到处有雕琢精美的装饰物,有色泽艳丽的廊图壁画,显示出客家人高超的建筑工艺,漾溢着浓郁的客家文化韵味。

龙光围

在龙南众多的围屋的当中,桃江有一座奇特的麻石围,当地老百姓称之为石围,又名龙光围。龙光围位于县城西北角15公里的上左坑,周围群山环抱,建于同治咸丰年间。据传,建龙光围的是上左坑的吴生,靠经营竹木和桐油积攒了一笔钱财,欲在当地建一座围屋。由于上左坑周围没有河石,吴生打算请师傅烧制青砖建围,当地的土质又不行,再加上当时到县城圩镇都只有山区小路,交通极为不便,建围材料成了让吴生十分头疼的事情。吴生与几个朋友在家中喝酒,席上谈起自己建围的打算以及建筑材料难办的事,好友陈宏借着几分酒意指着远处的后山戏说何不到山上办个采石场,将山石锯凿成条石建围,不但可省去到外地运装砖石的许多麻烦,而且建起的石围坚固无比。第二天吴生便派人联系石匠到后山采石。经过近十年的努力,一座用材奇特坚固无比的石围在上左坑的山窝中崛起了。由于龙光围外围全部用大块条石砌成,给人以固若金汤的震撼力,风格独特。围内除建有三进三开客家民居特有的正厅偏院结构外,沿围墙也建起一圈两层的房子,整座围屋共有120间可居住使用的房屋。在装饰上大量使用木雕图案,围屋正厅上配以镏金木雕,显得富丽堂皇;在围内的门窗上也采用木雕装饰,镶以大量花草图案,还有就是用青石凿成外圆内方古钱模式以及用卵石铺地成阴阳八卦图案,充分显示出客家文化艺术的深厚精湛以及客家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龙南太平桥

在杨村街北面三里许的太平江上,有座建造奇特的两孔三墩、四拱双层重叠组合石拱桥,它紧联岚岭嶂和水口岭,这就是龙南县重点保护的文物之一太平桥
   
古今两座,古桥即上桥,始建于明正德年间,在现桥的上游百余米处,今仅存蚀空斑驳的桥址。下桥重建于清嘉庆至道光年间,主体桥身完好,这就是现在的太平桥。
   
始建与王守仁(阳明)平三氵利有关。明正德元年(1506年),粤赣边境有支农民起义队伍,以池大鬓、池大升为首领,驻营于距杨村约四十华里的氵利头(今广东省和平县氵利源乡)。在其影响下,正德七年(1512)年,龙南县境内边有小股农民起义事发,以黄秀魁、赖振禄、徐永富、钟万光、蓝斌等为首领,在龙南各处迂回活动。后来两支部队合并,扩大到五千余人,常夹攻信丰、安远、龙南等县,力击封建统治,威震朝廷官吏。皇上勒令官军进剿多次,终难扑灭。正德十二年(1517年)三月,都察院左佥都御史王守仁奉旨任南赣巡抚,调遣兵力,坐镇龙南等地指挥进剿,于次年正月,连破上中下三氵利,斩首两千多级,残部逃奔九连山,也被追击擒斩无遗,于是在氵利建和平县。太平境内赖振禄、徐永富等部,同被剿灭。王守仁为纪念胜利,在太平江水口处建太平桥。太平者,以示天下之升平也,这是古太平桥的由来。
   
下十余米处的江中,显现出一块巨大的奇石,形同卧伏的水牛,乡民视为神牛。传说它能随着洪水涨落而浮沉,夜间还会到广东省连平县的上坪寻食禾麦。当地流传着一首咏石水牛诗,诗云:可惜江边一瘦牛,迄今不知几春秋。洪水滔滔推不动,细雨霏霏作汉流。纵多嫩草难下口,铁鞭任打不回头,过往君者牵不起,天地为栏夜不收。经人赋诗,神牛更神奇了,可是,后来广东一位行家(风先生)又惬恻评说:牛要在栏内,怎可在栏外?神牛在桥下,必往外地爬,神牛在桥上,保得太平旺。神迷心窍的乡民,便几经酝酿,于是在清朝嘉庆至道光年间(1796—1850)年,以族正赖懋杰为督理,广为集资,兴师动众,鸠工建筑,在石水牛下游100余米处,重建一座太平桥。据说,还为这只石水牛配对,又精凿细雕一只石水牛牯,至今仍放置在杨村镇车田村老围门口。
   
平桥,造型奇特,用工精细,四拱重叠组合,分砖木和砖石双层结构,全长50米,面宽4米,通身高17.2米。下层两孔三墩,以精磨花岗石为料,桐油、石灰、红糖、糯米浆为灰浆,精工砌筑而成。拱跨分别为11.9米和12.9米,拱高6.2米。上层有砖木结构的四通凉亭,资以览胜和憩息。侧面大拱砖8.4米,高8米,拱肩落于下层两拱的拱顶之上,正面小拱跨2米,墙厚1米,小拱之上有赖懋杰手书刚劲有力的太平桥三字。亭顶四周以三耙飞檐相衬,桥中专两岸,宛如长虹,气势磅礴,蔚为壮观。
  
费来自通堡缘款,经办者必须廉洁自律,不得私吞分文,吞则誓将绝后。大桥落成后的余款,兑换成金条,窖藏桥体,意即留给后人修桥之用。有句窖语三箕柴撒烧千年即喻金条。据传此窖于八十年代间被人秘密取走,未遂古人心愿。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