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网
当前位置:山水旅游黄页 > 敦煌西部漫游旅行社 > 新闻资讯 > 新闻内容
站内搜索: 类别:
>> 新闻内容

拯救敦煌绿洲

发布时间:2008-04-30  点击:

总投资19.33亿元、由20个项目组成的《敦煌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保护近期工作方案》得到了甘肃省政府批准,方案将针对风沙威胁莫高窟、月牙泉水位下降、湿地萎缩,以及库姆塔格沙漠逼近敦煌等生态环境治理和文化遗产保护等工作从而展开。由此,拯救敦煌绿洲的生态“战役”拉开了帷幕。

    据历史记载,敦煌早在距今约4000多年前的舜禹上古时期就有人类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夏、商、周时期的羌戎居此从事耕牧养殖。在汉唐时期,敦煌森林茂密,林草资源丰富,东、西、北湖及南山一带都有数百公里胡杨、红柳和芦苇,“风吹草低见牛羊”即是当时的真实写照;祁连山雪水丰富,大小河流纵横,湖泊遍布,疏勒河和党河是敦煌的生命线,设立玉门关即是因为其北凭疏勒河,南接阳关的缘故。

    又据史料记载,清雍正七年(1729年),陕甘总督、抚西大将岳忠琪用兵新疆哈密,率兵卒开拓疏勒河上游之水,加大水量后,通行舟船而运送军粮。西汉至唐代时期的敦煌郡曾管辖29县,人口最多时达10万余人,而且因丝绸之路形成了华戎交汇的大都会和中西文化交流的中心,足见当时敦煌经济繁荣,生态环境优良,五谷丰登,人民安居乐业……

    然而据敦煌市有关部门统计,全市目前现有水资源总量为4.55亿立方米,水资源年净补给量为1.99亿立方米,年消耗量为2.04亿立方米,补排均衡差为-500万立方米。之前的26年间,敦煌地下水位共下降了10.77米,平均每年下降0.414米。

    地下水位的持续下降,带来了众多生态问题: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敦煌境内的东湖、西湖、北湖一带分布着354万亩天然植被,红柳、胡杨等乔灌木生长极为茂盛;绿洲农区面积为114万亩。自疏勒河断流后,敦煌西部绿洲的植被大量死亡,乔灌木面积近50年来由219万亩下降到130多万亩。原来分布于农区的22个较大湖泊,现在已见不着踪迹了。

    统计资料进一步显示,敦煌市生态环境恶化还具体表现在:草场退化严重,以前敦煌可利用的草场总面积576万亩,而现在只有135万亩,减少了77%,现存的草场均已成为沙化和盐渍化草场;湿地不断萎缩,建国初期敦煌共有湿地375万亩,现存只有270万亩,面积减少了28%,平均每年减少2万亩;土地沙化严重,由于森林植被减少,湿地萎缩,湖泽消失,全市现有50余万亩土地出现沙化;地下水位持续下降,上世纪60年代初期,月牙泉水域面积22亩,水深7米,后经淘泉清淤,目前水域面积也只有8.5亩……

    国内一些生态专家在敦煌西部考察后断言,如果这一地区再没有地表径流,地下水再没有补给来源,再过50年,敦煌西部河西走廊最大的湿地草场湾腰墩草场将变成干滩。

    来自省发改委的消息显示,《方案》主要从推行节水措施入手,着力提高水的利用率。在农业节水上,关闭机井167眼,压减耕地2.48万亩,遏制了提取地下水的势头;在城市节水上,引进推广节水器具,全市1/3的宾馆饭店完成节水器具改造,完成居民水表出户改造8000多户;在工业节水上,督促新上马生产加工企业全部采用了先进的水循环利用技术,降低了水资源的消耗。在绿洲内部,地下水位的持续下降已经遏制;在绿洲外部,12处大型风沙口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治理。

    同时,“引哈济党”是拯救敦煌生态的治本之策,该工程环境评价大纲已通过国家环保总局评审,目前,项目建议书、工程可调水量等5个专题报告已通过省级评审,《甘肃省引哈济党跨流域调水水资源配置任务书》已得到水利部批复,项目已列入全省“十一五”规划。此项工程实施后,可从根本上解决敦煌地区地下水位及月牙泉水位下降的问题。

  注:“引哈济党”工程是指将发源于青海省野牛背山及夭果吐乌兰山脉的大哈尔腾河的水引入敦煌的“母亲河”———党河。该工程实施后,每年可从大哈尔腾河向党河引水1.2亿立方米,以保持敦煌周边地区生态平衡,提高敦煌域内的地下水位。

联系方式

西部漫游 0937-8858288

敦煌旅游 13909372020

西部漫游 

敦煌西部漫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