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网
当前位置:山水旅游黄页 > 洛阳中国青年旅行社 > 新闻资讯 > 新闻内容
站内搜索: 类别:
>> 新闻内容

旅游安全事故频发带来的警示

发布时间:2012-12-25  点击: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旅游消费能力快速增长。然而,旅游事故也时有发生:游船意外、旅游大巴车祸、驴友被困……
       旅游安全包括游客游玩、交通、住宿、饮食等。接二连三发生的安全事故引起公众对旅游安全的思考。痛定思痛,频频发生的安全事故警示了什么?
       警示一:景区旅游安全设施和应急机制建设成“短板”
       一些专家认为,目前我国不少景区存在重服务、轻安全现象,针对旅游安全事故的预警和救援机制建设有待提高。
      “举例来说,山崖栈道上的栏杆高度是否合适?景区内的医务室覆盖程度是否够高?深山老林中是否有求救电话?游船上的救生衣是否够用?”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教授李灵资说,现在不少游客过分注重服务质量,对安全问题不太在意,使得旅游部门和景区对安全设施的可靠度存有侥幸心理。
       没有一套标准化的安全设施建设标准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李灵资认为,缺乏标准使一些景区,尤其是一些民族、高山等景区的安全设施建设较为滞后。
       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吴忠军说,一些景区安全设施建设跟不上旅游规模的扩张。“景区总是希望游客越多越好,但不少景区瞬间容量比较小,人一多就容易出现安全隐患,安全设施建设要快速跟进。”
“大多数旅游景区解说系统建设滞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系主任厉新建说,科学、有效的解说系统有助于旅游者对景区管理制度、措施的认同,增强旅游景区的安全管理效果。
       警示二:理顺多部门间协作迫在眉睫
       当下出现的旅游安全问题已不局限于景点本身,游客不购物被导游恐吓、游客随团就餐后呕吐腹泻住院、旅游大巴司机疲劳驾驶导致安全事故……各种旅游安全问题背后折射出的是旅游安全管理问题的复杂。“旅游安全问题的解决需要多个部门的共同努力。”华侨大学旅游学院院长郑向敏说,“旅游安全包括的游玩、交通、住宿、饮食分属于不同部门监督管理,单靠旅游管理部门难度很大。”
       郑向敏说,例如旅游安全事故很多与交通密切相关。但检测司机是否疲劳驾驶,加强对旅游运营车辆的实时管控,对重要路段运行车速的实时监控等有效加强旅游安全的手段,需要旅游管理部门和交管部门共同合作。
       然而,旅游市场一直存在多头管理现象。一位旅游部门的官员告诉记者,一些景区内的管理涉及十几个部门,因而管理分散、职能交叉,责、权、利不一致,增大了安全隐患。“没问题谁都管,有问题谁都不会承担主要责任。”
       专家认为,应在涉及旅游安全问题部门之间建立一种常态化的合作沟通监管机制。
       警示三:摆脱低价竞争,加强景区信息透明度
       不少专家表示,目前,我国旅游还处于大众旅游的初级阶段,一部分消费者还不能较好地树立旅游服务质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客观上存在贪图便宜的现象,给许多打“低价牌”的旅行社提供了可乘之机,也让散客拼团、低价城市一日游成了游客受骗重灾区。
      “这种现象与外地旅游者与本地旅游经营者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有关。”吴忠军说,由于旅游往往是一次性消费行为,这种消费特征激发一些当地经营者铤而走险,罔顾游客安全,形成做“一锤子买卖”的想法。
       与此同时,随着旅行社数量的不断增加,价格战的恶性竞争也威胁到安全保障。李灵资说,一边是游客希望低价出行,一边是旅行社为控制成本,将旅行业务外包给存在安全隐患的汽车公司、餐饮企业等,由此形成恶性循环。
      “解决这个现象的主要措施是通过当地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来增加信息透明度,为外来旅游者进行旅游服务供应商的筛选。”厉新建说,目前各地加快推进的旅行社资质等级评定将有助此类现象的缓解。但仍应通过加大宣传等方式,提高游客对旅行社资质的甄别能力,引导游客选择有实力的旅行社。

联系方式

客服微信/姚姚 13007559217

出境客服/李庆 1300755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