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网
当前位置:山水旅游黄页 > 远安三鼎旅游实业开发有限公司 > 新闻资讯 > 新闻内容
站内搜索: 类别:
>> 新闻内容

宜昌:挖掘资源兴旅游 指点江山入画来

发布时间:2006-12-28  点击:

 新闻发布日期:2006-11-30   

      两岸青山,云缠雾绕;高峡平湖,浪遏飞舟。
  金色三峡,令人神往;绿色宜昌,游人如梭。
  尽占“天时、地利、人和”的宜昌市,紧紧围绕创建世界水电旅游名城目标,智举三峡旗,巧打名人牌,把旅游产业当作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来抓,借助三峡兴旅游,挖掘资源兴旅游,立足城市兴旅游。短短几年间,宜昌旅游从一个旅游过境地,发展成为三峡旅游中心和目的地城市。

  挖掘资源兴旅游 指点江山入画来
  宜昌是三峡工程所在地,旅游景点闻名遐迩,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全市拥有各类旅游资源747处,其中世界级3处、国家级30处,景点的密度居全国前列。宜昌又是一个文化城市,是“长阳人”和巴楚文化的发祥地,是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屈原和民族团结使者王昭君的故乡,是三国时期长坂坡之战、夷陵之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宜昌还是一个生物多样性的城市,中华鲟是与恐龙同时代的动物,柴埠溪、大老岭、后河、清江被列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宜昌更是一个旅游资源富集的城市,资源之多,品位之高,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有很高的知名度。
  如何利用长江三峡山水画廊和三峡工程机遇发展宜昌旅游业?市三次党代会提出了“把宜昌建成世界水电旅游名城”的战略目标,为415万宜昌人民描绘了一幅宏伟蓝图。两年多来,全市上下围绕这一目标,充分挖掘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开展了创建世界水电旅游名城建设的伟大实践。市委、市政府还专门制定了《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决定》,出台了支持旅游业发展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加大了对旅游业的投入,有力地调动了多种经济成分投资旅游业的积极性。
  在良好的发展环境中,旅游企业加快了投资力度和改革步伐。以长江三峡为代表的自然风光和以三峡工程为代表的人文景观奠定了宜昌在国际国内旅游行业的战略地位,以诗人屈原、美人王昭君、武圣关公、学者杨守敬为代表的古名人文化;以巴人遗风、土家风情为代表的民俗文化;以三游洞、三国古战场为代表的历史遗迹和以神农架、柴埠溪、清江画廊、大老岭等为代表的生态旅游胜地,构成了“金色三峡、银色大坝、绿色宜昌”的旅游城市形象。
  目前,全市已建成了三峡大坝旅游区、三峡车溪民俗旅游区、三峡人家旅游区、三峡观坝旅游区、柴埠溪大峡谷旅游区、长江西陵峡旅游名胜区等一批国家级4A景区,新建了一大批高品质的旅游新景区,对外开放的重点景区已达到49处。
  三峡工程蓄水通航发电后,宜昌在新三峡旅游格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全市推出了高峡平湖精华游、环坝双神游、两坝一峡游、清江风情游、三国遗迹游、屈原昭君神农游、宜昌都市游等7条新干线,形成了生态旅游、观光旅游、度假旅游、商务旅游等丰富多彩的旅游特色产品。密集的景点集群,使宜昌旅游流光溢彩,正在成为三峡旅游最佳目的地城市。今年1至9月,宜昌累计接待入境游客20多万人次,同比增长53.8%,入境游客人数和旅游创汇在全省均居各市州之首。

  借助三峡兴旅游  集合宣传创品牌
  如果说承东启西的交通枢纽,水路、铁路、公路和航空立体交通网为宜昌奠定了旅游发展基础,那么,长江三峡工程在宜昌的兴建,则为宜昌旅游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而三峡国际旅游节的连年成功举办,更是为宜昌打造旅游品牌,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市三次党代会以来,为放大宜昌旅游的宣传效应,我市坚持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宣传促销,打造了新三峡旅游城市品牌。自2004年3月1日起,全年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天气预报“天天播报”中播出“三峡工程在宜昌”的形象广告。在《中国旅游报》刊登“金色三峡、银色大坝、绿色宜昌”的城市形象宣传专版。连续两年组织全市100多家旅游企事业单位,参加华中旅游博览会,大力推介新三峡旅游的七条新干线;组织旅游企业参加杭州国内旅游交易会和上海国际旅游交易会等全国客源城市的宣传;市政府率团在香港、欧美开展新三峡宜昌旅游推介活动,进一步开拓了港澳和欧美旅游市场。
  近两年,市委、市政府像抓经济工作一样抓旅游节庆活动,成功举办了第六届、第七届三峡国际旅游节,在海内外产生了良好影响。节庆活动采取首都和宜昌合作办节,宜昌节庆与国际节庆接轨,三峡旅游节的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扩大。刚刚举办的第七届三峡国际旅游节,共有来自55个国家的650多名外宾参加了开幕式和欢乐大巡游。焰火晚会吸引了数十万市民观看。宜昌三峡国际旅游节被评为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节庆活动,国际节庆协会成为三峡国际旅游节支持单位。
  每年的旅游节,都要吸引全国100多家旅行批发商来宜昌考察,吸引数百名世界各地商人到宜昌进行商业洽淡。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还吸引了中外媒体的广泛关注,每年的旅游节都有国内外的百家媒体参与,刊发新闻稿件数以千计,使“金色三峡、银色大坝、绿色宜昌”的城市形传遍全世界。

  立足城市兴旅游 世界崛起水电城      
  宜昌是长江中上游的重要城市,上控巴蜀,下引荆襄,素以“三峡门户”、“川鄂咽喉”著称。随着三峡工程在宜昌的兴建,宜昌作为“世界水电之都”、“中国动力心脏”,三峡旅游的中心城市和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形象日益凸显。[Page]
  为实现创建世界水电旅游名城的目标,两年来,在国家旅游局和省委、省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宜昌把旅游业当作城市发展的动力产业和支柱打造,努力实现从旅游资源大市向旅游经济强市的跨越,基本形成了以宜昌中心城区和三峡大坝为中心的环城环坝旅游集群。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市近年启动的旅游开发项目有57个,投资总金额36亿元,争取国债资金6900万元,有力促进了三峡大坝旅游区、三峡人家旅游区、长江清江画廊生态旅游区、九畹溪旅游综合开发和柴埠溪风景区等重点项目的开发。
  随着重点旅游项目建设的加快,宜昌旅游服务功能也日趋完善,旅游六要素逐步健全,全市已拥有旅行社125家,接近欧美发达国家水平,有星级宾馆73家,在全国同类城市位居前茅;有星级游轮8艘,豪华旅游车辆400多台;有持证导游1610人,旅游从业人员25万多人。为丰富城市夜生活,旅游企业打造了《盛世峡江》、《梦三峡》、《楚水巴山》、《列牙毕兹卡》等大型旅游文艺精品节目4台。位于中心城区的三峡游客中心已建成开放,成为三峡区域最大的游客旅游咨询和购物中心。
  宜昌旅游由城市“空心化”转向了城市“中心化”,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和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家六部委编制的《长江三峡区域旅游发展规划》把宜昌定位为三峡旅游的重要增长极。国家旅游局表示要支持宜昌建设国际性旅游城市,努力把长江三峡打造成国际知名旅游品牌。宜昌在三峡旅游乃至国内外的地位明显增强,城市品牌快速提升,三峡大坝成为三峡旅游的龙头景区,今年前10个月就实现了游客突破百万;两坝一峡成为三峡旅游的核心产品,“宜奉宜”长江三峡精华游、环坝双神游成为来宜游客的首选线路。“金色三峡、银色大坝、绿色宜昌”的城市形象成为中国知名的旅游品牌,宜昌的旅游实力不断增强。2005年,全市接等国内游客880万人次、境外游客1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7亿元,相当全市GDP的9.4%。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对交通、通信、餐饮、娱乐等相关产业产生了极大的带动作用,旅游业已经成为扩大就业和带动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短评:围绕城市兴旅游

  三峡捧出宜昌市,世界崛起水电城。市三次党代会以来,经过全市人民的艰苦努力,宜昌旅游业呈现出如日中天的发展势头,一个让世人瞩目的世界水电旅游名城正在成长壮大。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三峡旅游的战略调整期,也是宜昌旅游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因此,我们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紧紧依托三峡这一核心品牌,围绕水电旅游名城建设,实施综合开发、区域联动和协调发展,正确处理旅游发展与城市建设,旅游产业与相关产业,旅游开发与资源环境保护的关系,科学规划产业,优化旅游布局,深度开发景点,打造旅游精品,完善景区功能,增强服务能力,扩大对外宣传,提升旅游形象,规范行业管理,优化旅游环境。只有这样,宜昌的旅游才能更快更好发展,只有这样,宜昌才能早日跨入世界水电旅游名城行列。

         ■百姓评说

  五峰长乐坪镇柴埠溪村农民、山歌王陆知明:我已经85岁高龄了,丧失了劳动能力,但没想到柴埠溪大峡谷的旅游开发,让我派上了用场。我会唱几百首山歌,景区让我在路边卖山歌,旺季每天收入千余元,是旅游让我这个“泥腿子”也吃上了“艺术饭”,让南来北往的客人认识了我这个山里人。
  长阳龙舟坪镇“在水一方”农家乐店主向玉兰:我们住在清江边,清江美景养活了一方人。近年来,清江画廊在全国叫响,来长阳旅游的人也多了起来,农家乐的生意也好了起来,我们一定要把服务做好,让客人吃得放心,玩得开心。
  宜昌大三峡艺术团演员、导游李拉萨:导游是城市流动的窗口,也是城市形象的名片。因此,作为导游,不仅要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嘴,更要有良好的个人品质,要用自己的行为感动中外游客,让他们在宜昌旅游中,体验到宜昌人的热情与好客,感受宜昌人的高品位高素质。
  宜昌城区环城南路“都好吃”酒家个体户狄元平:旅游是人气产业,宜昌有了人气,我们才有财气,宜昌每年举办三峡国际旅游节,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来宜昌游玩,我们的生意才红火。


联系方式

移动电话: 013487286662

移动电话2 013872532975

联系电话: 0717-3751789

图文传真: 0717-3751199

汉办电话: 027-82793613

电子邮件: anling888@yahoo.com.cn

邮政编码: 444200

通讯地址: 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荷花镇望家

林海 

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