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网
当前位置:山水旅游黄页 > 秦岭观华山旅游风景区 > 新闻资讯 > 新闻内容
站内搜索: 类别:
>> 新闻内容

依托秦岭生态资源 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发布时间:2009-04-28  点击:

依托秦岭生态资源 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分类: 旅游咨讯

  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同时也是中国旅游业走过的三十年,旅游业在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崛起的大背景下,蓬勃发展,已成为各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载体。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在陕西省旅游业发展中,必须深刻认识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辩证统一关系,积极探索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和谐旅游之路。为进一步贯彻十七大关于建设生态文明的总体部署,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国家旅游局决定,2009年全国主题旅游年确定为“中国生态旅游年”,主题口号为“走进绿色旅游、感受生态文明”。因此,依托秦岭生态资源,加快秦岭旅游发展 ,把秦岭建设成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秦岭山脉东西横贯,蜿蜒于我国中部,涉及我省的六个地市(宝鸡市、西安市、渭南市、商洛市、安康市和汉中市),涵盖了38个县(市、区)级行政区,510个乡镇,总面积约57900平方公里,人口约497万。秦岭作为我国最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物种最为丰富基因库,被誉为“中国人的中央国家公园”。秦岭地区拥有丰富而独特的旅游资源,山形地貌、水域风光、森林植被、珍稀动物、气候环境等举世闻名,民俗风情、宗教文化、历史文化丰厚深邃,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交相辉映,发展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

  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和旅游产业发展,于2007年11月颁布了《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明确保护好秦岭生态环境对于全国乃至世界环境的改善具有重大的意义。按照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的原则,对秦岭旅游开发行为从生态环境保护角度提出了规范性和法律性要求。

  多年来,秦岭区域涉及的相关地市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不断加强旅游基础设施配套、开发建设旅游景区、大力进行市场开拓等方面的工作,极大地促进了秦岭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截止2007年底,秦岭地区已建成自然保护区2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8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8),已建成森林公园39个(国家森林公园18个,省级21个),风景名胜区16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3个,省级风景名胜区13个)。华山、骊山、太白山、金丝峡等景区已成为国内外著名的旅游景区。旅游业已成为秦岭地区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据统计显示,到2007年底,秦岭地区旅游接待人数达到1658万人次,占陕西全省旅游接待人数的20.77%,旅游收入达到135.8亿,占陕西省旅游总收入的27.16%,在陕西省旅游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

  尽管取得较大的发展,但秦岭旅游发展整体水平与所拥有的顶级生态旅游资源是不匹配的,与秦岭所拥有的世界知名度是不相应的。总体来看,与国内其它著名生态旅游目的地相比,无论是游客人数还是旅游收入,无论是知名度还是竞争力,秦岭地区都还有很大的差距。现有旅游项目多以传统的观光游览为主,新兴的度假产品和特种产品较少,特别是精品更少,不能满足高端游客和个性游客的消费需求。而具有地域特色的专题旅游产品、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不足,对人文类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挖掘不够,以致游客参与、体验性的旅游产品项目严重缺乏。同时,缺乏大秦岭旅游观念,各地市在秦岭开发建设的众多景区之间缺乏协调规划。表现出旅游项目雷同化,建设趋同化、开发无序化等问题,导致各区域间存在着明显的竞争,不利于旅游经济的健康发展。

  一、秦岭旅游发展提升策略

  充分尊重旅游经济发展规律,切实把握国际国内旅游业发展的基本趋势,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及陕西省旅游发展规划的总体部署,紧密结合秦岭旅游资源状况和旅游业发展实际,努力促进秦岭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通过品牌景区建设、精品项目带动、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其它配套服务建设,把秦岭打造成“中国人的中央国家公园”,将秦岭旅游区建成可持续发展的世界级生态旅游示范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1.打造大景区:秦岭作为国际性大区域旅游目的地,必须打造若干具有较高旅游产品价值的大景区,需要各景区结合自身品牌效应和优势项目,强强联合、集中优势,构建统一的品牌联合体,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旅游市场上获得更大的份额。

  2.形成大容量:秦岭作为山岳型旅游目的地,受地形条件的限制,旅游活动空间相对有限。在未来的建设中,一方面应加大景区可游面积,有效扩大旅游环境容量,另一方面必须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游客空间流动,以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游览度假,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3.产生大影响:适应时代发展,树立新的营销理念,实施网络营销、绿色营销、品牌营销战略,加大旅游市场营销活动的频次和力度,逐步树立起世界知名的秦岭生态旅游品牌,在国内国际旅游市场上产生大影响,全方位提升秦岭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4.构建大循环:秦岭地域广大,为了便于旅游活动的顺畅进行,必须构建交通大循环,同时打造旅游线路大循环。一方面加强秦岭内部各地市景区之间的相互联系,形成各旅游发展板块之间以及板块内部之间交通循环及线路循环。另一方面加强秦岭与外部的联系,北与关中地区的交通游线循环,南与汉中盆地、四川盆地的交通游线循环,东与河南秦岭余脉的交通线路循环,西与甘肃秦岭起源山脉的交通线路循环。

  5.突出大特色:走特色发展道路是秦岭旅游发展战略自始至终需要遵循的原则。秦岭旅游发展的特色颇多,既有自然特色,又有人文特色,但必须要集中打造鲜明的大特色。对于秦岭旅游来说,生态特色是秦岭旅游的最大特色。因此,秦岭旅游发展必须始终坚持走秦岭生态特色道路。

  二、秦岭旅游发展行动方案

  (一)秦岭旅游生态环境保护

  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形成科学、合理、有重点、有步骤的旅游发展新格局和环境保护新模式,使清溪常流、青山常在,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良好的基础平台。必须明确划定旅游禁止开发区、旅游限制开发区、旅游适度开发区的空间范围,并制定严格的分区保护和开发措施,尤其针对秦岭的山体、水域、生物、文化等核心资源进行有效保护,最大限度的保护秦岭独有的生态景观系统。

  (二)秦岭旅游发展空间布局

  依托现有的行政区划,在保持自然环境和区域文化完整性的基础上,结合现有交通网络和未来交通规划,考虑行政管理体制等方面的因素,将秦岭地区划分为十大旅游发展板块,具体为:华山旅游发展板块、骊山-王顺山旅游发展板块、汉江-丹江旅游发展板块、终南山旅游发展板块、天华山-羊山旅游发展板块、太白山旅游发展板块、长青生态旅游发展板块、天台山旅游发展板块、三国文化旅游发展板块、嘉陵江旅游发展板块。根据已有旅游规划以及旅游发展现状,对各个板块的核心竞争力进行分析研究,确定每一个旅游发展板块的发展重点,实现各个板块的无缝对接,实现陕西秦岭的整体发展。

  (三)秦岭旅游发展产品创新

  在对秦岭地区资源赋存、产品开发、市场潜力等方面的深入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按照以产品开发促进生态保护,以实现秦岭旅游发展“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综合目标,应该着力开发绿色、生态、科普类型高端旅游产品。具体的旅游产品设计应依托各地资源特色,同时考虑旅游资源的稀缺性,做好旅游资源的战略储备。因此需要对产品开发现状进行分析,从产品的类型、开发程度、分布区域到重点支撑逐一分析,避免出现同类产品恶性竞争。

  (四)秦岭旅游中心城镇建设

  旅游中心城镇是区域旅游发展的组织中心,对区域旅游的发展方向、发展规模等作用巨大。秦岭旅游中心城镇建设可以划分为三个等级规模来分批建设,主要有: 一级旅游中心城镇6个,二级旅游中心城镇30个,旅游服务基地30个。秦岭山区地域面积较大,合理布局旅游中心城镇,有助于秦岭各个旅游板块的协调发展,更有利于秦岭大旅游的快速发展。

  (五)秦岭旅游道路交通建设

  充分利用现有的交通设施,通过公路、铁路、航空、水运四种主要交通方式的合理分工和有效衔接,建立设施先进、进出便捷、服务优质的旅游交通网络体系,使之与区域旅游产业的发展阶段相适应,打破“交通瓶颈”,尽快实现秦岭地区旅游交通的现代化。

  秦岭地区一级旅游交通骨架由一条大循环旅游线、一条南坡旅游轴线、一系列旅游交通线路有机联系构成。

  1.一条大循环旅游线:以4条铁路线(陇海兰新线、宝成线、阳安线、宁西线)、3条高速(连霍高速、十天高速、宝鸡到九寨沟旅游专线)、2条国道(G212线、G209线)为骨架,综合利用四川九寨黄龙、汉中、安康机场,形成一条跨陕西、甘肃、四川、湖北、河南五省的西安—宝鸡—陇南—九寨沟—广元—汉中—安康—十堰—三门峡—西安大循环旅游线。

  2.一条南坡旅游轴线:充分利用现有商南—柳家湾—梁家湾—山阳—赛鹤岭—岩屋—镇安—皇冠县级道路,打通皇冠—佛坪—茅坪—留坝通道,形成一条商南—山阳—镇安—佛坪—留坝秦岭南坡旅游轴线。

  3.一系列旅游交通线路:构建以G310线、秦岭北麓旅游公交环线为依托的北麓旅游线路;以6条南北向高速(陇汉高速、京昆高速、包茂高速、福银高速、沪陕高速、榆商高速)、汉江旅游航道为依托,以沿线中心城市及城镇节点为支撑,形成联系各旅游板块的秦岭南麓旅游线路。

  (六)秦岭旅游发展市场开拓

  近期以巩固陕西省和其临近省份(四川、河南、山西、甘肃、重庆、湖北、宁夏等省区市)的基础市场为主,中期拓展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部分市场(主要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亚太市场,以观光旅游、参与性娱乐、休闲度假和科考探险为主要旅游活动;远期形成以我国东部经济发达、人口众多、城市密布的市场主体,构建秦岭旅游核心市场,入境市场拓展以欧美市场为主,形成以观光、度假、科考、探险、体验、运动休闲为主的国内著名、世界知名的旅游品牌,吸引全世界生态旅游爱好者造访“中国人的中央国家公园”。

  三、近期实施的关键工程项目

  按照全省强化一个国际旅游都市(西安),建设六大旅游区和关中八条旅游线路的旅游产品发展布局规划。秦岭地区必须尽快着力打造“秦岭中央国家公园”为品牌的秦岭生态旅游区。因此秦岭地区旅游发展的关键是要在近期(2009~2015),应该集中投资、突出重点、有效突破,对提升秦岭地区整体旅游形象、提高旅游业竞争能力和整体素质和促进区域旅游产业结构调整具有十分重要带动作用的先导项目精心规划和建设。

  1.景区精品开发工程

  根据优位先发和优势先发原则,采用政府推动、政企联动模式,重点建设一批上规模、上档次、有特色、有市场的精品旅游区(点)。到2015年,秦岭地区要在现有景区规模的基础上,争取建成10个年接待游客超过100万人次、经济效益显著、达到国家4A—5A级标准的精品旅游区,初步形成依靠精品旅游区聚集人气、扩大影响、提升效益的建设格局。

  2.基础设施支撑工程

  秦岭旅游的发展瓶颈之一就是其基础设施,尤其是可进入性的限制。因此在建设项目方面要向秦岭倾斜,积极进行秦岭大旅游发展所需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交通设施的建设,这有利于秦岭旅游流所需基础条件的彻底改善,达到流动通畅、进出便捷、沟通高效的目标。

  3.服务体系保障工程

  积极进行秦岭地区旅游集散服务中心(城镇)建设,引导区内外企业投资旅游服务设施,把旅游服务中心建设列入城市建设的重点,加快突破秦岭地区的旅游服务设施瓶颈,建立适应旅游发展需求的服务接待体系。

  4.旅游带动富民工程

  采取政策扶持措施,选择一批毗邻重点景区、具有发展前景的社区,以农家乐和旅游商品入手,以当地社区为主体,建设特色旅游村镇,参与旅游发展,实现旅游富民。

  陕西省委书记赵乐际强调:“对陕西省乃至全国来说,秦岭不可多得、不可替代、不可再生。我们一定要以对历史和人民负责的态度,充分认识加强秦岭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下最大决心、花最大气力搞好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因此,在保护的基础上,旅游工作者应该按照“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绿色产业”的要求,遵循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的原则,大力发展以“回归大自然”为特点的自然观光、休闲度假、科学考察、探险等生态旅游,打造秦岭生态旅游品牌。

  秦岭生态旅游目前还仍属于起步阶段,尽管其旅游发展水平与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还有较大差距,但我们相信,在秦岭旅游发展过程中,政府着力规范市场秩序、建设基础设施、协调各方利益、引导科学开发,必将加快秦岭旅游发展,打造国际生态旅游品牌,确保秦岭旅游业快速、健康、持续发展。秦岭生态旅游是对2009中国生态旅游年主题的最好演绎和宣传,陕西旅游业发展应以“2009中国生态旅游年”为主线,在秦岭生态旅游的产品开发、市场推广、经营管理、消费引导等关键领域和重要环节下功夫,丰富生态内涵、提升生态品质、强化生态关切,切实为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营造出关注、参与、推动陕西省生态旅游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联系方式

咨询电话 0914-7321777

秦岭会展商务网 http://www.chinahzsw.com

秦岭文化艺术网 http://www.7321777.cn

洛南县神州旅行社 0914-7383300

秦岭观华山旅游风景区 13309144021

电子信箱 laojunshan@163.com

秦岭文化会展公司 http://blog.hsw.cn/99949

畅游天下 

秦岭会展商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