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网
当前位置:山水旅游黄页 > 秦岭观华山旅游风景区 > 新闻资讯 > 新闻内容
站内搜索: 类别:
>> 新闻内容

科学把握和谐文化 努力建设县域文化强县

发布时间:2008-07-18  点击:

 

    洛南县委、县政府对旅游事业十分关心和支持,特别是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对旅游工作高度重视,对广大旅游工作者给予亲切关怀,我县旅游产业发展迅速,方兴未艾。今年七月,从中国生态旅游大县推介活动组委会传来喜讯,经过一个多月的全国“海选”,洛南县入闱“中国生态旅游大县”200强候选名单,陕西省仅有9个县入闱。
  据悉,本次评选活动由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中国生态学会旅游生态专业委员会、中国县域旅游网和影响力传媒机构主办,大道自然(北京)文化发展中心承办,是一次县域旅游核心竞争力的最高展演,对提升县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和壮大其县域经济规模等方面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此次评选自今年6月开始在全国所有的县级市、区、旗、特区中评选产生200个候选旅游县市。再经过广大群众的短信投票和网上投票,从中产生66个“中国生态旅游大县”。最后评选出10佳中国“最具原生态的旅游大县”、“最具魅力的生态旅游大县”、“最具民俗风情的旅游大县”及“最具发展潜力的旅游大县”等多项大奖。
  评选活动结束后,活动组委会还将举行一系列的推介活动。9月下旬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盛大颁奖仪式,召开“中国县域旅游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向国内外游客宣传推广。
    洛南作为全国生态旅游“海选”产生的200个候选旅游县市之一,充分展示了洛南生态旅游的发展成就,是洛南县委、县政府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生动见证,对于促进我县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加快我县旅游产业发展,具有划时代的积极意义,现结合我县旅游开发的实践,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敬请指导。
    一、洛南旅游的发展现状
    1、洛南旅游的区位优势
    洛南北接华山,雄视八百里秦川;南瞰秦蟒,扼中原进出秦巴之要道,洛河横贯其中,素有“陕西东南门户”之称,气候温和,土质肥沃,享有“商洛山中小关中”的美誉。想当年,驿路蜿蜒、集市繁华、商贾云集、马帮往来,绘尽了多少历史风云。
    洛南东与河南卢氏、灵宝毗邻,南与丹凤、商州接壤,西与华县、蓝田交界,北与华阴、潼关为邻,是商洛市唯一的黄河流域县。该地平均海拔1200米,年降水量754.8毫米,无霜期195天,平均气温11.1度,属暖温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山青水秀,物产丰富;生物资源得天独厚,种类繁多,是天然的避暑休闲乐土,堪称“西安的后花园”。洛南不仅是陕西商品粮、商品猪、商品牛和高香型优质烤烟生产基地县,也是全国速生丰产林、油松种子和核桃基地县,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名特优经济林——核桃之乡。
    “洛南花石浪龙牙洞洞穴遗址”,被评为1997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首。洛南盆地旧石器时代地点群的发现不但填补了秦岭山区旧石器时代考古的空白,而且为研究我国南方砾石石器工业和北方石片工业二者的关系,提供了十分重要的资料。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史官仓颉登阳虚之山,临于元扈洛之水,灵龟负书,丹甲青文,仓帝受之,遂穷天地之变,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迹、山川、指掌而创文字。境内之扈山相传曾为仓颉造字处,所造28个“兽蹄鸟迹”文字现藏于县博物馆,为稀世珍宝。洛南文庙古建筑群气势恢宏,上有花脊飞檐,龙飞凤舞,内有金壁辉煌,画栋雕梁,轮廓清秀,气象雄浑,比西安钟楼还早18年。老君山、玉虚洞、香山溶洞、页山古柏、馒头山生态园等景点倍受青睐,全县现有文物227处,古建筑群30余处,古遗址24处,古墓葬5处,近现代史迹22处,将是洛南旅游发展的重要资源,洛南正在全力打造秦岭南麓百里生态文化旅游长廊。
  古来,人们就因秦岭割断了关中与蜀和楚的往来,而在秦岭的崇山峻岭中修建了众多的栈道,连接洛南的潼关古道,就是最负盛名商贸大通道。这里山高林密,生态保持完整。从关中出发,经潼关古道,进入洛南,穿越秦岭,横跨中国气候南北分界线,走过中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群,踏着羚牛、孤狼的足迹步入无人的苍原……这些都是洛南的地理区位优势。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曾撰文指出:中国有许多名川大山,但陕西的秦岭和渭河最为重要和独特。
  中国许多山虽然有名,但大多数山假如从不存在,对中国也没什么,可是假如没有秦岭,中国将不成其为中国。地理学家认为秦岭和淮河把中国分成南方与北方,但站在淮河边上,你很难看出两岸景观有南北之分,因为淮河作为分界线是中国南北过渡带之间的一条虚拟线,但秦岭就不同了,在中国的中心和中部,秦岭这座大山东西这么一横,山南山北的景观就骤然变了。其实南北景观的分界,并不是从秦岭山顶的脊线开始的,因为高山能使气温降低,因此北方的植被等景观在秦岭南坡的某一海拔高度就开始出现了,因此有的地理学家主张中国的南北分界线不应划在秦岭的山脊上,而应划在秦岭南坡的某一自然带上,当然这是地理学家之间争论的事,作为非专业者,笼统地把秦岭看作南北分界线也就可以了。因此,可以说,到了洛南,你就知道了中国的天南地北。
    2、洛南旅游与洛南文化
    旅游的本质是一种文化体验,洛南旅游只有洛南文化紧密的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成为洛南名片,让更多的人认识洛南、关注洛南、喜爱洛南、支持洛南、建设洛南。我们耳熟能详的仓颉文化、洛南文庙、花石浪猿人遗址、华严寺、洛河源头,是我们洛南文化的瑰宝,是洛南人民勤劳、创新、智慧的结晶,同样老子文化与其衍生出的老君山旅游,随着国际《道德经》论坛在陕西的成功举办,已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的理论渊源,也是我们借船下海,冲浪全球旅游市场的大好机遇。
    老君山和太上老君联系在一起,就有了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太上老君的学名叫“老子”,他的著述叫《道德经》,是道教始祖和中国的哲学之父。
    黑格尔把老子的思想和欧洲人的老祖宗的哲学相比,认为有着重要的共同之处,“有点像我们在西方哲学开始时那样的情形”。黑格尔尊崇老子哲学,把它同希腊哲学一样看成人类哲学的源头。黑格尔是十九世纪德国古典哲学的最伟大的代表,他的宏大的思辨哲学体系的建构终结传统的古典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在批判和继承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哲学中诞生的。
    老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第60章)这就是说,治理一个大国就像煎一条小鱼,要慢慢地将它煎熟,要自然而然,不要多翻动,否则就使鱼破碎得不成样子了。美国前总统里根很欣赏老子的这一智慧,深知其三味,他在1987年国情咨文中引用了老子的这句话,用这一理念来指导其经济政策,引起强烈反响,《老子》一书畅销美国,一时“纽约纸贵”。
    现在,我们可以看出老子的这一团紫气,是飘到哪里就给哪里带来祥瑞,带来智慧的,这一团紫气不仅在中国飘了几千年,又飘出了国门,给世界带去了智慧的芳香。
    因此,当老君山生态旅游与老子文化密切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洛南老君山就成了世界顶级的旅游资源,我们又成功地在旅游服务领域注册了“老君山”商标,开创了我国旅游业知识产权保护的先河。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太上老君灵光照耀下的老君山生态旅游,让我们攀附在中国文化巨人的肩膀上,形成了旅游与文化的完美结合,得到各级旅游管理部门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
    3、洛南旅游与自然山水
    洛南上有蓝天白云,中有群山仙洞,下有河川涌泉,群峰俊秀,怪石嶙峋,苍松劲树,四季常青。春季山花烂漫,馨香四溢;夏季翠绿可餐,清爽宜人;秋季红叶似火,热情奔放;冬季银装素裹,分外妖娆。鬼斧神工般雕成的溶柱奇观,与天然、原始的自然地貌融为一体,成为洛南旅游开发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4、洛南旅游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洛南旅游的指导思想:注重保护和适度开发利用,在充分认识洛南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价值和特点的基础上,合理安排景点观赏的组织和游览线路的引导,改善必要的道路交通设施,适度建设布局合理的旅游服务设施,以科学的规划设计和高标准的旅游服务,建设以生态旅游为主要内容,适应洛南旅游业发展需要,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符合秦岭自然环境保护要求的风景旅游景区。
    中央自2004年以来,连续第四个以“三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强调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任务,即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条件等等。
    因此,洛南旅游开发的重要职能就是为我县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产业支撑。“农家乐旅游让商洛农民人人有事做”已成为全国旅游业的一大亮点,可以这样说,特色独特的农家乐不仅为旅游业注入新鲜血液,同时也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要用高度的热情支持、引导农民朋友积极从事农家乐旅游,让他们在农家乐旅游中增长见识、得到实惠,共同投入旅游业建设。
    二、洛南旅游市场的科学定位
    在传统旅游向现代旅游过渡阶段中,洛南旅游具有三个鲜明的特征。即“文化古迹游”、“生态旅游”、“度假休闲游”三张牌同时存在,都占有一定的市场。三个品牌日趋融合,正处于从定位转换到品牌延伸的过渡期。旅游产品日趋成熟,无论是文化古迹游、生态旅游,还是度假休闲游,已在陕西地区有不小的影响力。旅游各要素日趋完善,但发展不平衡,购物没有上档次,上水平,娱乐项目老化,急需新型娱乐项目。
    在品牌推广和促销中,以三个品牌结合为主,在不同时期各有不同的重点,又相互紧密联系,互为补充。如在老君山庙会中,突出宗教文化;在五一、十一假日黄金周突出生态旅游;在新兴服务业中突出度假休闲游。综合来看,感受自然,度假休闲游是贯穿于常年活动项目的主线和覆盖全年活动项目的主题,包含各个时期和不同年龄段的游客的需求。
三、强化认识,提高发展生态旅游的科学性,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生态旅游要持续发展,应是一种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旅游,必须把握适度的开发速度,控制接待人数,增强环境意识,否则,太多的游客会对目的地的环境造成过大的压力,破坏了生态旅游赖以生存的环境,生态旅游也就不可能持续发展。
主要措施:
1、 加强森林公园建设,保护森林资源
自然环境是由大大小小的生态系统组成的,必须保持相对平衡。森林是陆地最大的生态系统,是自然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枢纽,对于地上、地面、地下环境有多方面的影响,如果把森林看做单纯的木材生产基地去砍伐,而且是掠夺式的经营,不顾植被具有极为重要的防止环境恶化功能(涵养水源、保护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维护生态平衡等等),那么最终破坏森林的恶果将是人类自身的灾难。从古巴比伦王国的消失到全球性的温室效应,无不证明了一这点。
森林公园则是在社会文明的发展中形成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生态经济系统,是以人类、生物和环境的协同发展为原则,以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改善为宗旨,它们所追求的目标是:即满足当代人的生活需求,且自身得到发展,又要保护生态环境,不对后人的发展构成危害。这就为在此基础上开展各项生态旅游活动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区域环境。1982年,我国建立了第一个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她以神奇的地貌和优美的环境向世人一展森林公园的风姿,为中国的生态旅游开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截至1996年底,全国已建立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森林公园811处,年吸引游客达5000多万人次。随着森林公园旅游人数的增加,旅游活动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必然产生矛盾,引起诸如土壤、植被、水质和野生动植物的环境问题。另外我国森林公园大都是在国有林场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因经营方式的转变,这就带来了一个更新观念和提高对森林价值和生态环境的再认识问题。因此,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加强森林公园建设是保证生态旅游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中国资源的保护应注意以下两方面:
(1) 加强生态管理,使之持久协调发展
森林是一个整体,森林除木头外,还有许多其它物种,它是一个由许多成份构成的复杂系统。如果把森林看做单纯的木材生产基地去砍伐,而且是掠夺式的经营,那么我们采了木头,却恶化甚至是毁灭了其它资源的生存环境,得不偿失。当然也不能发挥森林资源的全部效益。但我们保护森林,并不是完全任其自然。自然森林也会自然枯萎,如不砍伐,任其自生自灭,也是浪费资源。所以在不过度改变森林结构的前提下,进行采大留小有计划、有选择的开采,以实现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的可持续发展。
(2) 严厉打击森林犯罪
1998年10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家林业局、公安部、监察部联合发出《关于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活动专项斗争的通知》,经过全国各级森林公安机关和各部门的艰苦努力,打击处理了一批违法犯罪分子,收回了一批被毁坏和被长期占用的林地。截至1998年12月底,全国森林公安机关共查处各类森林和野生动物案件26369起,打击处理违法犯罪人员28131人,其中刑事拘留791人、逮捕681人,为国家挽回了直接经济损失2928万元,收缴木材46351立方米、野生动物209365头(只),收回林地58305亩,取得显著成绩。但是,林区治安的几个突出问题仍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一些基层单位、干部法制观念淡薄,毁林开荒、乱占林地的现象仍时有发生;犯罪分子在严打斗争开展后仍顶风作案,如云南省昆明市现每月从市区运往外省的保护动物仍在1吨左右;盗伐、哄抢国有林木、非法运输、销售木材在一些地区仍很严重;有些地区地方保护主义严重,打击森林犯罪力度不够。因此针对上述情况,要加强森林立法工作,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依法保护森林。只要我们按照法律严格执行,加大打击力度,森林建设就有了根本的保障。
2、统一规化、有序开发
做好旅游开发规划,贯彻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思想,这不仅是使开发取得成功的保障,也是预防资源和环境遭到破坏的重要措施。因此,在编制旅游区总体规划时,必须对旅游区的地质资源、生物资源和涉及到环境质量的各类资源进行认真的调查,以便针对开展旅游活动所带来的环境损害进行足够的准备,并采取积极措施,消除或减少污染源,加强对环境质量的监测。为保证生态旅游的环境质量的高品位,旅游区的有关建设必须遵循适度地有序地分层次开发的原则,不允许任何形式的有损自然的开发行动。每个项目都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估,要从生态角度严格控制服务设施的规模、数量、色彩、用料、造型和风格,提倡以自然景观为主,就地取材,依景就势,体现自然之美,对那些高投入、高污染、高消费等刺激经济增长的项目坚决制止。经济开发可以在风景区以外的广大土地上进行。即使是配合风景区的旅游,其主要服务设施也完全可以在风景区外围建设。古今中外名山、风景区和国家公园都是精神活动的场所而非经济场所。我国古代,五岳山下都设有"镇","镇"就是专门提供服务设施的。宋代规定泰山的外围7里内"禁樵采"。元代规定40里外的徂徕山禁止砍柴,都是为了保护泰山。美国规定商业开发要在国家公园以外的地方,其黄石国家公园自被发现建立后,不仅禁猎、禁伐,而且陆续迁走了居住其中的印第安土著。德国阿尔卑斯山国家公园的面积达300多平方公里,公园内并无一条索道,若干条索道都是设在公园之外的。这些发挥功能区分、区内观景、区外经商的优良传统,我们可以借鉴。如将旅游设施建在山脚下,山上不修索道,这样游 人势必在山脚下的宾馆住宿,当地赚取住宿费和餐饮费肯定高于索道费,而且游人分散于各处,大大缓解了因乘索道造成的山顶过分拥挤。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指导下,现有的生态技术,资金条件以及人们的环保意识还达不到维护生态平衡要求的情况下,必须将宝贵的生态资源留给子孙后代,而不是开发殆尽。旅游区的环境容量问题,应加强研究,在旅游区的环境容量未确定之前,必须控制旅游业的发展速度。对一些重点保护的景区,必须防止太多的游人进入,即使是一般旅游区,也应严格控制超容量吸引游人。因为,环境容量是有限的,破坏容易修复难,一旦旅游超过了环境容量,造成了巨大的环境破坏,再来治理就十分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
3、 增强环保意识,强化法制观念
鉴于旅游作为一种产业对环境的特殊影响和累计性的破坏,生态旅游一定要加强环境立法和管理。严格执法和遵守我国的《环境保护法》、《森林法》、《文物保护法》、《野生动植物保护法》等与旅游密切相关的环境保护法律和法规,并针对旅游业对环境影响有潜在性、持续性和累计性的特点,增加补充规定。如增加对旅游的环境保护税收,用于修复被损环境的管理。地方政府和旅游有关部门应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有关的法律、法规,增强法制观念,例如对生态保护区的开发,要根据环境法律,规定哪些部分严禁开发,哪些部分可以开发以及开发的规模、开放的季节和可接待的人数等等。又如规定哪些地区禁止带火种,禁止狩猎和毁坏林木,禁止遗弃垃圾和生活用品。对违法侵害自然资源者,加大执法力度,使其承担相应的民事和刑事责任。
思想意识比法规更重要。我国在生态旅游的生态规划和生态教育方面都很薄弱,旅游业主要以盈利创收为目的,不少旅游区根本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就开始营业。在旅游景点,很少设立宣传生态意识的宣传栏,导游们的导游词中也很少触及生态道德教育的问题。而且,旅游业的干部及导游中大多数人也未接受过系统的生态教育和生态道德教育。因此,我们在倡导生态旅游时,必须树立生态保护第一的思想,加强宣传教育,转变全民观念。具体做法一是要通过立法,把对旅游区的环境影响评价及对策真正落实到每一个景点,并要求所有的旅游管理人员、导游都必须经过系统的生态教育,改变那种认为“旅游业是无烟工业”、“旅游资源可再生”的观念以及对旅游开发的环境效应评估认识不足的现象,切实把旅游环境当成旅游业的生命和形象。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眼光,把发展旅游业的目标与立足点建立在保证当代和几代、几十代人的旅游需要上,并以这种思想观念为指导,做好环境保护的各项具体工作。二是把生态教育和生态道德教育纳入国家教育计划,在小学、中学和大学国情教育中增设这方面的教育内容。使我们的子孙后代从小就开始重视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爱护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保护野生动物和植物,理解大自然、热爱大自然,使生态善恶观、生态良心、生态正义、生态义务成为青年的自觉行为和道德规范。三是充分利用旅游这一生动活泼的大学校,使生态旅游的全过程,成为生态教育和生态道德教育的全过程。使旅游者在大自然中唤起绿色的激情,绿色的愉悦、绿色的思考,体验大自然的谐、有序,体现“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达到热爱自然、师法自然,启迪人生的目的。在大自然中接受生态教育和生态道德教育,使每一个人旅游者从自己做起,从每一件保护自然的小事做起。
    四、发展洛南生态旅游的相关措施
    洛南独特的自然山林资源和巨大的发展潜力,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加大促销经费投入,广开宣传渠道,运用报纸、电视、网络、旅游活动,全方位,多角度,长期进行普及宣传,一步步向外界灌输洛南绿色休闲文化特色,逐年积累,形成洛南强大的绿色休闲文化园林品牌吸引力,吸引广大热爱山林、热爱生命的人士来洛南,进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洛南旅游最终要通过市场营销来变成现实的经济效益,必须将重心向旅游营销转移,将其摆到旅游工作的第一位,以更多的精力、人力、财力投入宣传促销中去,要建立科学的营销体系,实行捆帮式促销。以老君山为主体,联合洛南文庙、仓颉园、城区水上乐园、抚龙湖、玉虚洞、香山溶洞、罗汉洞、馒头山、九龙山、石龙庙、翁沟、云架山景区等旅游企业和有关单位,组建旅游促销联合体,打造秦岭南麓百里旅游文化长廊,将客源地的营销和旅游组织紧密结合起来,以销促游,以游带销。
    展示秦岭南麓百里旅游文化长廊的新形象,要站在全局的高度,以绿色休闲文化带动洛南旅游产业发展;以依托华山的知名度为起点,进而提高洛南旅游的知名度;以提高旅游效益带动综合效益。因此,要加强对秦岭南麓百里旅游文化长廊的可行性研究,争取上级更多的支持,通过榆商高速公路的建设,拉近我县与华山的距离,完成全县旅游整体规划,以全新的旅游思路,打造洛南生态旅游品牌。
    旅游品牌是旅游业的发展导向,是旅游产业项目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我们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务实的作风,审慎的思考,严谨的运作,准确地把握旅游产业项目操作的客观规律,让旅游产业真正成为强县富民的支柱产业。
    总之,旅游产业是一个知识经济,必须实行集约化经营,以严格的管理、冷静的思维、科学的态度、务实的作风,扎实、细致地运作,不然,我们的辛勤努力将会功亏一篑,徒劳无益。
    洛南县旅游形象的优化需要生态旅游的加盟,洛南县旅游的长足发展更离不开生态旅游的参与。随着市场的呼唤和人们旧观念的改善,依托具有秦岭自然生态风光与休闲度假等具有洛南县特色的王牌资源,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作指导,洛南县的生态旅游一定能走出深闺,展现其闪烁的光芒。


洛南旅游服务网站:http://www.lnly777.net.cn

 作者:费宏伟

陕西省洛南县文物旅游局

通讯地址:陕西省洛南县中街西段39#

邮政编码:726100

电话:0914-7321777

传真:0914-7322273

业务QQ:386070933

网络实名:中国陕西洛南旅游

E-mail: laojunshan@163.com

联系方式

咨询电话 0914-7321777

秦岭会展商务网 http://www.chinahzsw.com

秦岭文化艺术网 http://www.7321777.cn

洛南县神州旅行社 0914-7383300

秦岭观华山旅游风景区 13309144021

电子信箱 laojunshan@163.com

秦岭文化会展公司 http://blog.hsw.cn/99949

畅游天下 

秦岭会展商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