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网
当前位置:山水旅游黄页 > 海口琼山达成商旅服务中心 > 新闻资讯 > 新闻内容
站内搜索: 类别:
>> 新闻内容

甘陪菊淡阶梅瘦 唐胄和他的正德《琼台志》

发布时间:2007-08-06  点击:

 

 

  今天的攀丹村,历史痕迹越来越少,唯有明代名臣唐胄挖凿“竹根泉”井,历久不涸。

 

  正德《琼台志》是唯一画出兵器图的海南地方志。图为该书有关兵防兵器条目中所附的兵器草图。


唐胄之墓 

  历时8年编撰,两部大型海南地方文献丛书——《海南地方志丛书》和《海南先贤诗文丛书》,近日由海南出版社出版。其中《海南地方志丛刊》辑录了至今所能搜集到的自宋代《海外四州》至新中国成立前的府志(岛志)、州志、县志、乡土志、采访录,以及南海诸岛的若干历史资料。

  明代正德《琼台志》是海南现存最早的地方志书,也是今人研究海南历史引用最多的史书之一。本期海之南向读者推介该书和它的编纂者唐胄。

  海南第一大河——南渡江,沿岸分布着府城、灵山、龙塘、定城和金江等人文古镇,蕴育了多少风流人物,留下了多少往事。在南渡江的入海口处附近有一个攀丹村,是海南四大文化古村之一。

  古代攀丹村的唐氏家族贤人辈出,名震一方。仅明代,唐姓就有6人考中进士,其中有两对是父子进士,他们分别是唐舟和唐亮、唐胄和唐穆。他们当中,又以明代户部左侍郎唐胄的名气最大,青史留名的他不但在家乡设书院办教育,还编修了今天人们研究海南历史时,查阅得最多,引用得最多的正德《琼台志》。

  8月3日,农历六月廿一,正在修缮的海口攀丹村唐氏大宗祠前人山人海,来自全岛各地的唐姓代表云集到此。当天是“唐真人”唐秩的诞辰日,唐氏宗亲每到这天就要举行祭祀活动。

  唐秩为唐胄次子,据史载,唐秩号“海天孤鹤”,不求功名,致力修道,曾与皇帝同宿宫中,封以“博士”,名噪一时,京师百姓称他为“仙师”。唐胄曾给爱子唐秩起字“存吾”,希望存其风骨之意。那么,唐胄骨子里是怎样的个性和气质呢?

  守孝不归被罢官

  “胄耿介孝友,好学多著述,立朝有执持,为岭南人士之冠。”这是《明史》中《唐胄列传》的最后一句话,后人每每谈及唐胄,大都围绕这句话展开。

  据《广东通志》记载,唐胄幼年聪颖过人,博览经史。在乡试和会试中,唐胄都获“礼经”第一名,成为当时赫赫有名的“经魁”,才名远播。考中进士后,他被任命为户部山西司主事,不久因父亲去世而归琼守孝。

  然而服满孝期之后,唐胄因当时宦官刘瑾专权,称病谢绝回京复职,被刘瑾罢免官职;因内部争权,刘瑾被处死后,朝廷下诏复用唐胄,但他又以母亲年老为由,请求养母送终。

  从这些故事来看,唐胄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孝子,但记者更愿意相信他是为了躲避官场纷争,追求清静的治学人生,所以不愿出仕。因为研究唐胄的古人和今人同时发现,他对南宋道家学者白玉蟾的道家思想极其推崇,一生酷爱白玉蟾的诗文,可见他骨子里是渴望逍遥自在的。

  在家闲居二十年

  嘉靖元年(1522年),已经51岁的唐胄不知出于何故,应召赴京,重新开始他的宦海生涯。从31岁考中进士不久被罢官算起,他已经先后在家“闲居”达20年之久。

  说是“闲居”,其实唐胄根本闲不住,因为当时他在攀丹村创办了“西洲书院”,教育年轻后学,造福乡里;尤其是广泛收集海南的地方文史资料,埋头伏案,笔耕不辍,最后在正德十六年(1521年),正式刊行了洋洋50万言的《琼台志》,详细记载了古代海南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人物和民族等社会历史和自然环境。

  唐胄在琼“闲居”期间,还编选了白玉蟾诗文选集《海琼摘稿》;自己也创作了大量优美诗文,后来收入《西洲存稿》当中。如七律《红鸡冠花》的诗句“甘陪菊淡阶梅瘦,不惹蜂狂与蝶颠”,便是他当时心态的真实表白。其志为甘以淡菊瘦梅行为伍,而不愿像朝中那些趋炎附势的同僚,围着权贵疯狂献媚!

  此外,唐胄诗文也不乏同情百姓疾苦之作。如七言古诗《藤作》言:正德初年,万州官府限期民女编织藤制品,“连年不得休息”,人人惶惶不可终日,有一王姓土官的女儿由于无法按时完成任务,连累父亲被革职,自己便自缢身亡。诗歌纵横捭阖,以古说今,历数自古以来官家徭役害民之苦,“君不见女苦吉贝男苦簦,停车请免崔相公”,悲天悯人之怀,跃然纸上。

  日常生活中,唐胄也很关心乡人的出入起居。攀丹村在府城东门外,出得城门,须经过护城河——美舍河与其支流,才能到达攀丹村。美舍河上官府所修的石桥质量较好,但支流上的小桥却年久失修,正德年间已经坍塌,乡亲们出入城门十分不便。唐胄见此情状,随即出资重修小桥,由于桥边有“青云坊”(官府为明代永乐年间攀丹村进士唐舟所立,唐舟为唐胄祖辈),乡人便称之为“青云桥”,唐胄还在桥头立了一块石碑,题上“青云铺路”。

  8月3日上午,记者慕名到攀丹村观看唐秩诞辰纪念活动时,在唐胄十五世孙唐南伯老人的引路下,找到了“青云桥”的旧迹——府城东门外300米处的一段水利暗沟之上,桥的影子已是荡然无存,牌坊和石碑也早就被毁,400多年前的景致哪里还能寻找得到?物非,人非,世事变迁真的让人百感交集。

  顶撞嘉靖惨遭酷刑

  被嘉靖皇帝起用的唐胄,先后在内地多处担任重要官职,并逐步升迁到南京户部右侍郎,1536年,又进入北京户部,升至左侍郎,可谓官越做越大。但唐胄耿介直言,坚持原则的性情,决定了他在政治上的悲剧命运。

  在北京当官不久,由于安南 (今越南)内乱,久不进贡,嘉靖皇帝准备进行讨伐,唐胄当即上书《谏讨安南疏》,认为发动战争有7个方面的不妥之处,着重指出战争一旦爆发,受害的最终是老百姓。“是忧不在外夷,而在邦域中矣。请停遣勘官,罢一切征调,天下幸甚。”

  但嘉靖皇帝并不纳谏,次年(1537年)四月决计征讨,朝中其他一些官员继续进谏,嘉靖仍然不听,最终还是出兵征抚、招降安南。唐胄力谏一事的下文在史料中并无记载,但想必他的直言定让嘉靖感到“不爽”。

  嘉靖十七年(1538年),皇帝朱厚煾想让其生父献王入祀“明堂”,享受已故皇帝的待遇。原来,正德皇帝朱厚照没有子嗣,死后由堂弟朱厚煾继位,因此,朱厚煾从即位开始,就一直想为父母进行所谓的“正名”,嘉靖三年(1524年),当时有134人由于持反对意见,被抓进了锦衣卫监狱,16人还因受“廷杖”之刑而丧命。这就是嘉靖年间有名的“大礼议”事件。

  事过14年,嘉靖故伎重演,唐胄“力言不可”,认为逾越了朝廷礼节,由于忤逆了圣意,他被捕入狱,遭到严刑拷打,后又被革职还乡。同年冬天赶上皇帝恩赦,唐胄接到了复职的诏书,但他身心倍受折磨之后,此时已经卧病不起,次年(1539年)卒于故里,享年68岁。

  记者心想:《明史》里记载的这两个故事,也许就是对唐胄“立朝有执持”的充分阐释吧,其“耿介”的性格,他的气质和行为,上承丘浚,也势必影响到了后来的海瑞,从而延续了刚正不阿的琼州正气!

  学界推崇的正德《琼台志》

  正德《琼台志》最早刊行于明代正德十六年(1521年),是海南现存最早的地方志书,至今已有486年历史。

  本世纪初,海南省委宣传部牵头整理海南地方志系列丛书时,专家们根据浙江宁波天一阁收藏的残本,重新点校了《琼台志》。2006年初,海南出版社采用横排简体字,正式出版发行了《琼台志》,虽然散佚的卷22、23、43、44至今尚未补全,但对人们查找古代海南的资料,已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新出版的《琼台志》的前言介绍称:由于该书体例完善,文献性强,资料价值高,在方编纂志学、方志文献学、方志史上都有重要价值的缘故,上个世纪60年代,上海古籍书店印行的广东7种明代志书中,《琼台志》是备受推崇的一种。

  海南地方文献丛书执行主编、海南大学教授周伟民说:“正德《琼台志》价值和影响并不局限于本岛,国家级的科研机构研究地方历史、地理时,也常常参照此书;在国外也有影响,研究方志学的加拿大籍华人学者林天蔚教授,在他的专著里也经常征引《琼台志》。”

  此外,对于什么样的人才能入志,什么样的人不能入志,唐胄也有一定的标准,如在任官员只记履历不加褒贬,活人不入志等,这对今人修志也很有参考价值。

  独一无二的文献价值

  “《异物志》云,涨海崎头,水浅而多磁石。徼外大舟锢以铁叶,值之多拔。”这是《琼台志》在《土产·磁石》中对东汉杨孚《异物志》的直接引用。据考证,“涨海崎头,水浅而多磁石”是古时候对南海诸岛地形地貌的描述,说明汉代时中国的船只已经到达那里,杨孚的记载是公元一世纪时有关南海诸岛的第一手材料。

  周伟民教授对这一记载评价颇高:“杨孚的《异物志》已经散佚多时,以上记述只在正德《琼台志》中保存下来,而其它史料则无迹可寻,本身就具有独一无二的文献价值,它侧证了中国是最早发现、开发和记载南海诸岛的国家,为今天维护我国领土主权的完整,提供了最早的可靠证据。”

  允许别人的观点存在

  《汉书·贾捐之传》记载:西汉初元三年(公元前46年),由于海南岛土著居民不断起义,汉元帝接受贾捐之的建议,于是决定罢“珠崖郡”。那么,“汉弃珠崖”之后,是否放弃了对海南岛的统治呢?历代学者对此争执不一。

  明代临高才子王佐在《琼台外纪》中认为,从汉元帝罢珠崖郡到南梁的580年间,海南处于没有政府的状态,并进行了一番详尽的论述;但唐胄的观点是:珠崖弃后仅86年便复设郡县,其依据是历代正史的记载。这段历史公案,至今尚无定论,姑且不去理论。

  难能可贵的是,唐胄在《琼台志》中,大篇幅地援引和保留了王佐的论文和观点,不因对方的异己言论而加以排斥,而是允许别人对立的观点存在,这种坦荡的学术胸怀在今天看来,似乎更加让人钦佩。

  此外,王佐所著的《琼台外纪》也已经失传,但唐胄在《琼台志》里引用该书内容的地方都一一注明,多少让后世看到了《琼台外纪》的模糊身影,为这一失传佳作找回一些记忆。

  人口记载细化到“户”

  在人口统计上,前人修志一般只记载某府、某州或某县的总户数或总人口,唐胄的不同之处是细化到了“户”,即有“民户”,有“黎户”,有“疍户”,还有“军户”、“杂役户”、“马站户”和“各色匠户”等。

  唐胄在《琼台志》卷十《户口》中写道:“非特使牧民者晓其数,均其赋役,或因有感焉,则所以思安养以蕃息之者,自不能已矣。”让管理百姓的官员知道人口数量,以便制定征收赋税的标准或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这应该是唐胄编写《户口》的目的和初衷。

  对于唐胄将人口记载细化到“户”的价值和作用,周伟民教授分析认为:今人可以根据他的记述推断出每个地区的人口密度,进而知道当时的开发先后、开发过程和开发程度。

  有叙有议,别具一格

  “写史不一定是就事写事,也可以加入自己的议论,注入个人的观点,这也使得《琼台志》带上了个性色彩。”海南师范大学刘剑三教授如是说。刘教授说,唐胄撰史,有模仿《史记》之处,如有必要,则在条目结尾处,配发个人的说明或评论,这在海南的其它方志中是看不到的。

  如《沿革考·古迹·旧州》条:“在县东南四十里麻钗都一图。滨大江筑城,引小溪为壕。址迹俱在,呼为旧州,不知何代立。按:海南地立州者,始于梁之崖州。琼山地立州者,始于唐武德崖州,贞观琼州......”“按”文部分是一番考证和议论。

  有感于古代海南官员的耿介

   翻开清代学者张廷玉编修的《明史》可以发现,海南官员中有“列传”的仅丘浚、唐胄、海瑞和廖纪四人,很有代表性。通过阅读记载他们事迹的文字,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明代海南官员的性格特征——耿介。

  耿介是“耿直”、“正直”之意,没有杂念,有话直说,不怕得罪人,只要认定是正确的事情便去做,不会考虑个人得失。

  历经景泰、天顺、成化和弘治四朝皇帝的文渊阁大学士丘浚,71岁时以礼部尚书的身份入阁“参预机务”,最典型的一次进谏是在弘治五年(1492年),列举时弊二十二件,然后建议皇帝对百姓要仁爱,而且要俭约、勤政。所幸当时的皇帝很宽容,竟然全部纳谏。

  与丘浚一样有着耿介秉性的是廖纪、唐胄和海瑞,但他们不如丘浚幸运,为官时碰上了嘉靖皇帝。嘉靖有个毛病,那就是听不进逆耳忠言。

  嘉靖年间的“大礼议”事件,早年的廖纪以辞职抗议,后来的唐胄上书直言,结果入狱受廷杖被削职;嘉靖后期,仅举人出身的海瑞以一折《治安疏》,把皇帝骂得狗血淋头......

  是什么成就了古代海南官员的 “耿介”?有人说是海南气候酷热,岛民性子普遍急躁的缘故;也有人说古代海南本是蛮荒之地,所以,从这里走出去的海南官员血气和勇气都很过人。

  但记者更相信他们可能是受到祖训影响。古代尤其是明清两代的海南官员,他们大多数是历代汉族移民的后代,祖上要么是赴任的官员,要么是被流放的贬臣,要么是避难或逃荒的商贾或贫民,在经历宦海浮沉等政治风波,或天灾人祸等动荡生活后,他们的先人深知落籍天涯、求一隅平静生活的可贵之处。

  因此,先人势必时不时地给后代灌输这样的观念:进则“治国平天下”,退则“修身齐家”,当官也好,落榜也罢,做事不能违背良心,大不了回琼事农桑。有了做人的准则,有了藐视权贵的传统,就有了“耿介”的沃土。

联系方式

旅游咨询 0898-66516668

酒店订房 0898-66516866

航空售票 0898-66516166

自驾租车 0898-66516299

一 号 通 0898-66669229

QQ 363613551

Email liao-bb@163.com

金竹园航空售票处 

达成商旅 

商旅管家 

私人订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