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网
当前位置:山水旅游黄页 > 海口琼山达成商旅服务中心 > 新闻资讯 > 新闻内容
站内搜索: 类别:
>> 新闻内容

海南保亭县黎族用"见血封喉"树做衣服

发布时间:2007-06-05  点击:


  在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有一个勇敢的民族,用世界上所有木本植物中最毒的一种、人称“鬼树”的“见血封喉”树加工衣服,这个不仅勇敢而且智慧的民族,“绩木皮为布”,开了纺织的先河。
  
  在神奇的海南岛,我们寻访到了最为古老服饰的硕果仅存的乡民,得以重现4000年前先民们制作衣服的技艺。
  
  一条比丝绸之路更加古老的道路,从中国南方的沿海地带出发,在延伸过东南亚岛屿后,穿越太平洋直达中美洲,把以树皮为衣的技艺传出了中国……
  
  根据若隐若现的线索,科学家们连缀起了一条文化迁徙路线:那时的人们以树皮为衣,这种古老的技艺发源于中国,然后向世界其他地方传播。
  
  令人惊奇的是,在古老的树皮布文化迁徙路线上,仍然有一个地方,至今还保留着这一古老的文化遗存和树皮布的制作工艺,这就是今天的海南岛。
  
  海南省群众艺术馆艺术研究部的民族专家王海昌介绍说,有一件海南地方博物馆收藏的文物,是用树皮做成的树皮布。据说有300多年的历史了。黎族先民用它来制作遮羞、暖体以及防身的衣裳。
  
  海南大学文学院的周伟民教授介绍说,《史记》里的《货殖列传》就记载着海南当时有一种布叫葛布。元代的马端临的《文献通考》说,海南的黎峒,“妇人服缌缏,积木皮为布,陶土为釜”,“积木皮为布”指的就是《史记》里的葛布和榻布,也就是树皮布。
  
  最新的考古发现甚至证实,海南岛树皮布的历史至少可以上溯至4000年前。
  
  周伟民所收藏的树皮衣所使用的原料竟然是“见血封喉”树,而“见血封喉”树是世界上所有木本植物中最毒的一种,人称“鬼树”。
  
  周伟民认为,黎族地区常用三种纺织原料:树皮、麻和木棉,树皮用于制作衣服以及被褥的历史远在麻和木棉之前,从时间顺序以及制作工艺上说,是树皮布的加工制作开启了人类纺织的智慧。
  
  在20多年的研究工作中,他发现了一个更加让人惊讶的事实,今天的海南岛还有人会用树皮制作衣服。周伟民10年前特意请人制作了一件树皮衣。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树皮布逐渐远离人们的生活,传承千年的制作技艺已慢慢淡出人们的视线,掌握树皮布制作技艺的人现在大概只有两三人了。
  
  时至今日,一棵树是如何变成一件衣服的,已经变得有些神秘和离奇了。而周伟民所收藏的这件树皮衣,它所使用的原料竟然是木本植物中最毒的一种“见血封喉”树,让人感到惊讶。
  
  保亭县民族博物馆副馆长黄惠江带我们找到了当地唯一一位会用世界上最毒的树制作树皮布的老人黄运英。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位于海南岛中部五指山南麓,黎族织锦是当地最有名的特色产品。黎锦在黎语中被称为“吉贝”,是黎族传统的棉纺织手工艺品,它是在树皮布应用1000多年后,进入黎家百姓日常生活的,至今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
  
  黄运英老人穿起一块样似围裙的纯麻布片,便为我们演示起加工树皮布的方法。老人说,纯麻布片是可以防毒的。但除了这块纯麻布片,加工树皮布的工具就是一把砍刀和一个装砍刀的兜笼,它们显然不具有任何防毒功能。
  
  老人解释说,其实只要在砍树的过程中多加小心,身体又没有外伤的话,通常是不会中毒的。即使中毒,只要抢救及时,方法得当,也无大碍。
  
  海南岛地处热带,光热充足,雨量充沛,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黎族先民为什么非要选择这种有“鬼树”之称的“见血封喉”树来制作树皮布呢?
  
  用这种世界上最毒的树制成的树皮布,不仅经久耐洗,而且柔软、白净,因此被黎族先民当成制作树皮布的首选树种。
  
  仅仅是因为这样的原因,黎族先民就要冒着随时可能中毒的风险用它来制作树皮衣吗?
  
  专家告诉我们,大约在新石器时代中期,黎族的远古祖先就从大陆的两广地区陆续迁入海南岛,他们起初居住在交通便利的沿海地区。后来,由于战乱和历代封建王朝的征剿,大部分黎族人被迫退居内地深山。
  
  五指山腹地的热带丛林里,毒虫蛇兽随处可见,而“见血封喉”树的毒性,使得用它的树皮做出来的衣服具有一定的防虫功能,而古人竟然摸索出了一套防毒解毒的方法,于是世界上最危险的树木就这样变成了护卫身体最好的衣服。
  
  通过对加工工具的分析,专家们从这些散乱的信息里发现了一个重要的历史事实:树皮布作为一种文化,流传得很广泛。人们研究最早的就是从珠江三角洲开始,到海南是距今4000年,到越南是距今3000年,到台湾大概是2000年,到马来西亚大概也是2000年。这个文化带一直传到美洲,树皮布变成了造纸的工具。有了造纸后,美洲文化的传播就变得非常宽泛了,树皮布对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很广泛的影响。
  
  由于“见血封喉”树现在是国家濒危树种,我们取消了砍树制作树皮布的计划。黄运英老人说,在加工树皮布的树种中,构树仅次于“见血封喉”树。
  
  按照黄运英老人的指点,我们赶往白沙黎族自治县元门乡道顺村,找到了会用构树加工树皮布的王政记老人。
  
  王政记就是根据老辈的讲述,自己摸索出了一套树皮布的制作方法,在上个世纪的某段困难时期,老人还凭借这套手艺解决了一家人的穿衣问题,也许正因为如此,老人对树皮布有着特殊的感情。
  
   3年前,当老人意识到自己的身体已经不允许他再亲力亲为树皮布的制作时,便开始有意识地向儿子王成传教授这门手艺。
  
  在有关部门的批准和配合下,我们最终在有海南母亲河之誉的南渡江源头的原始山林里找到了构树。
  
  如果说“见血封喉”树可能是因为其毒性吸引了黎族先民,那么黎族先民最初是怎样从万树丛中,挑选出构树作为加工树皮布的树种的,实在让人费解——在热带丛林中,构树实在是太普通了。
  
  但事实证明,先民们的智慧的确让人叹服:构树具有速生的特性,在世界各地的分布一度十分广泛,它和“见血封喉”树一样,长长的纤维,韧性极强。
  
  相传,蔡伦发明造纸术就是受到黎族先民用构树制作树皮布的启发,在此后的造纸工业中,构树也确实是运用最多的树种。
  
  制作树皮布的构树要求树干粗大,而且表面光滑,我们终于目睹到树皮布传人王成传制作树皮布的全过程……
  
  加工树皮布的第一个步骤是扒树皮。王成传就地取材,做了一根小木棒,这是用来拍打树干的工具,早期的黎族先民所使用的是一种叫石拍的工具。通过拍打拉松树皮与树干的结构,如此反复,直至剥下整张树皮。
  
   20分钟后,拍打完成,王成传在树皮上自上而下拉出一道口子,树皮立刻轻而易举地被剥离了下来,露出了白生生的树干。
  
  树皮布制作的第二个步骤——修整,修整要边清洗边进行。把刚扒下来的树皮压平,削掉疤节,进行第二次拍打,这样可以使表皮与树皮纤维结构松动。
  
  洗好的树皮纤维含有大量的水分,还要晒干控去水分。然后还要对树皮进行第三次的捶打。如果树皮布不平整,还要去厚补薄,使纤维分布得均匀一些,最后拍打成片状。这样一块洁白的树皮布就做好了。
  
  相比于以上四道工序,缝制是最简单的一步了。
  
  虽然年仅20多岁的王成传不能完全理解树皮布的历史和命运,但是这项即将消失的技艺却使他拥有了一段非同寻常的经历。2006年3月12日,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盛大开幕,一件刚被王成传制作完毕的树皮衣,成了人们最关注的对象。
  
  透过这件树皮衣,我们似乎能够看到祖先们的身影,他们用最原始的工具,把最司空见惯的材料树皮,加工成了衣服,遮羞、暖体、防身。他们在风雨中徘徊了难以计数的岁月,在实践中磨砺出数不胜数的智慧,终于艰难地跨进了文明时代的门槛。
  
  这一史前发明,开启了纺织业的源头,启迪了造纸业的发展,也影响了大洋彼岸的文明进程。
  
联系方式

旅游咨询 0898-66516668

酒店订房 0898-66516866

航空售票 0898-66516166

自驾租车 0898-66516299

一 号 通 0898-66669229

QQ 363613551

Email liao-bb@163.com

金竹园航空售票处 

达成商旅 

商旅管家 

私人订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