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网
当前位置:山水旅游黄页 > 海口琼山达成商旅服务中心 > 新闻资讯 > 新闻内容
站内搜索: 类别:
>> 新闻内容

琼北民间多文物,只可惜久藏“深闺”人不知

发布时间:2007-05-18  点击:



古石磨


  海南经济报(张钺)报道:
  
  我国是历史上四大文明古代之一,历史渊源久长,馆藏文物也是最丰富的。但就海南省来说,因历史和地理上的原因,真正在全国叫得响的文物并不多。但记者在日常采访中发现,在海南省琼北农村,年代久远颇有文物价值的东西却不少,只可惜是久藏深闺人不识,有不少颇有历史价值的文物正在逐步消失。
  
   四百年古井曾养育二十几代人
  
  几天前,家住海口长流文盛下村71岁的吴多胜老人给记者打来电话,声称他们村有二口近四百年的古井,目前还是井水清澈,甘甜可口,但已有二三十年再没有用它了,长此下去,又没有保护,古井就要荒废了,想想真叫人可惜。
  
  5月17日,记者见到了吴多胜老人所指的一口古井。只见古井全由火山石雕凿而成,井口为四眼平口,井水清澈照人。再前行数十米,在一棵高达十米丈冠如伞盖的百年榄仁树下,另一口古井呈现在记者眼前,该井为二眼平口井,井口为8字形,全系青花石构建,井台四周都是用巨石磊彻而成。古井古色古香,未遭人为改动和破坏。离这口古井数米远处,还躺有一个上刻“境主常住”的石牌,但上面所记载的文字已模糊,已无法辨认。
  
  吴多胜老人告诉记者,他们村子的人都是姓吴,只有二户外来姓。其祖上是明朝万历年间公元1605年从琼山灵山镇大林村迁来的,至今已有四百年左右,根据老辈人相传,古井是在明代天启年间(公元1621-1627年)打的,养育了二十几代子孙,从未干涸过。八九年村中建了水塔,村民用上自来水,古井开始弃之不用,但靠近农田边那口四眼古井,在天气干旱时,村民还不时打水灌田。
  
  吴老汉说,近年来吴姓子孙陆续外迁,村中古民居开始破败,房倒墙坍的现象经常发生,他担心古井也将随之烟灭,数百年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就要毁了。
  
   琼北文物石器多抛弃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海南虽地处偏远,但在琼北地区民间古代石器却不少,但时至今日,这些石器大都弃之道边,有些则成了村民们建筑材料,实在可惜。
  
  记者在长流康安村等村庄看到,有不少保存完好的古石器大多成了无主的弃儿,任凭风吹日晒。唐熙朝舂来石鼓,乾隆年间的石磨都成了无用的石头。只有长流传桂村,村民们将村中有代表意义的石器物品,安置在村前文化公园里,颇有一番景象。传桂村村民告诉记者,经常有人到他们村参观,游人纷纷在陈列的石器前拍照留影。虽然村民们也不知这些东西算不算文物,但令外地人对它们感兴趣,村民们就心满意足了。
  
  记者想,海南岛各地都在大力建设文明生态村,如果能将这些已失去功效的民间古迹,加以开发利用,做到物尽其用,也不失是个好办法,对开发乡村旅游是有帮助的。因为原汁原味的东西最吸引人,这也是文物古迹魅力所在。
  
联系方式

旅游咨询 0898-66516668

酒店订房 0898-66516866

航空售票 0898-66516166

自驾租车 0898-66516299

一 号 通 0898-66669229

QQ 363613551

Email liao-bb@163.com

金竹园航空售票处 

达成商旅 

商旅管家 

私人订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