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网
当前位置:山水旅游黄页 > 秦皇岛北戴河鼎诚国际旅行社 > 新闻资讯 > 新闻内容
站内搜索: 类别:
>> 新闻内容

明长城8851.8千米的背后:如何测量出来的?

发布时间:2009-05-23  点击:

明长城8851.8千米的背后

  -手记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文化遗产报道的记者,我有幸一次次走近长城。山海关的雄壮、迁安“水下长城”的凄美、固阳秦长城的古朴、抚宁明长城的险要……向我呈现了长城的不同风貌。观看地图上的长城,感到长城像一束敏感的神经,从历史记忆深处蜿蜒着伸向当代。

  很少有文物像长城这样承载了如此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解读长城,不仅要从观念的层面入手,也离不开物质层面的探究。但是长城太大,以至于我们无法把它看清楚。“你知道长城有多长?”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就把我们问得张口结舌。所幸的是,这个类似“斯芬克斯之谜”的谜底得以在我们这个时代揭示。2006年底,国家文物局联合国家测绘局开展长城资源调查。今年4月18日,两部门共同发布“明长城长度为8851.8千米”。这个一目了然的数字其实凝聚了众多人的心血与汗水。

  -文物部门定性测绘部门定量

  -明长城东起辽宁丹东虎山而不是山海关

  -测量发现,明长城比文献记载长出2000多公里

  -明长城测量之后还要测量秦汉长城和其他时代的长城

  -网上数字长城建立之后,人们就可以一日“看”遍长城花

  重新认识长城

  -受访者: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 董耀会

  -整理/李艳

  明长城的东端起点是辽宁丹东的虎山:《明史》记载明长城“东起鸭绿,西抵嘉峪”,也就是说在山海关外面还有一段长城。这段长城到后期主要是防御后金的,满族入关后就不再提这一段长城了,特别是修造了柳条边后,开始采用“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的说法,而且那段长城在修柳条边的时候也被破坏了。长期以来,人们已经形成了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的认识。1990年,考古工作者经过踏勘、考证,最终确定明长城东部起点在辽宁省丹东市虎山乡虎山,但这个认识在社会公众中还不普遍。这次明长城测量是从鸭绿江边的虎山长城开始的,以国家行为明确了长城的东端起点。

  明长城比文献记载长了2000多千米:这次测量的明长城总长度为8851.8千米,比明代文献记录的12700多里长出2000多千米。为什么多出2000多千米?我想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这次测量把山险墙的长度也纳入了。山险墙是否是长城的一个组成部分过去有很大争议。很多专家学者提出长城首先应该是人工建造的,按照这个定义,山险墙就不算长城了。历史文献记载的长城实际也不包括山险墙。为什么其他地方修墙这儿却不修墙呢?因为这里地势陡峭,人们利用了这些山险,所以山险墙应该属于长城防御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果不纳入长城的范围,长城的整体面貌就反映不出。另外,这次普查把青海的一段300多公里的明长城也纳入了。这段长城是明嘉靖年间修建的,也是为了防御蒙古族,它虽然不属于九边(明朝将长城沿线划分为九个防区进行防御,即九边重镇)防御体系,其修建时期和防御对象却是一样的,但是明朝的文献都没有把它纳入12700多里的明长城中。这次普查首次把它纳入明长城中。

  长城是一个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长期以来人们说起长城都认为墙体才是长城,实际上与长城相关的很多设施,比如关隘、城堡、烽燧、壕堑都是长城防御体系的组成部分。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过去仅停留在研究者的范围内,并没有被更多人认知。很多人没有把长城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明长城调查不仅调查了墙体,还对长城的相关设施进行调查,这就以国家行为向社会宣示长城是一个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今后我们的保护也将是全面、整体的保护。

  长城有了新内涵:长城到现在还没有一个明确、统一的定义,专家学者对此各有说法。随着调查、研究工作的逐步开展,我们离长城的最终定义将会越来越近。这次明长城调查把山险墙也纳入其中,就明确地向社会表明山险墙是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山险、河险是修建长城的一种重要方式。这将对长城的定义产生很大影响。今后对长城的定义应该不仅以“人工构造的建筑物”为标准,也包括人们对自然条件的利用。

60万公里的“丈量”

  ◎杨招君

  2006年,国家文物局开始实施“长城保护工程(2005-2014年)”,力求全面、准确掌握全国历代长城的规模、分布、构成、走向及时代、自然与人文环境、保护与管理现状等,在此基础上将建立长城文物档案,编制《长城保护总体规划》,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对长城重点地段进行抢救保护。长城资源调查是“长城保护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施基础,计划分为明长城调查、秦汉长城调查、其他时代长城调查三个阶段,将于2010年完成。

  2007年至2008年,明长城资源调查先后在北京等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面展开。通过调查,获得了包括文字、照片、录像以及测绘等大量第一手资料,取得了丰硕成果,突出体现在以下两点:

  一是第一次全面掌握了明长城作为一个庞大的军事防御体系的现存状况,调查内容实现了全方位的、系统的、综合性调查要求。

  二是精确量测出明长城的具体位置和长度,人们有史以来首次知道了明长城的精确长度。明长城东端起点位于东经124°30′56.70″,北纬40°13′19.10″,明代隶属于辽东镇,现位于辽宁省丹东市振安区虎山乡。西端起点位于东经98°12′1.1″,北纬39°44′36.32″,明代隶属甘肃镇肃州卫,现位于嘉峪关市。从东向西行经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山西、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十个省(自治区)的156个县域,总长度为8851.8千米。其中,人工墙体的长度为6259.6千米,壕堑的长度为359.7千米,天然险的长度为2232.5千米。

  已调查认定关堡1176座,烽火台5723座,马面3357座,敌台7062座,其他相关遗存1026处。

  另外,通过本次调查还新发现了一批长城遗迹,据初步统计新发现达498处,纠正了过去一些错误认识,进一步加深了对长城建筑及其历史沿革的认识。

  明长城资源调查建立了文物部门为主、文物与测绘部门跨学科合作的工作模式,成立了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两级组织领导机构。以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为专业技术工作平台,组建了长城保护工程项目管理小组和长城资源调查工作项目组。

  文物和测绘部门跨学科合作采取“文物部门定性、测绘部门定量”的工作方法,并实行标准化操作。文物部门将相关的规范标准编印成《明长城资源调查手册》,测绘部门制定了《明长城测量项目技术规定》等技术规范文件,指导明长城测量。

  明长城沿线10省(区、市)坚持“省级组队、全员培训”的原则,共组建了51个调查队,配备专业技术人员448名。调查工作开始前,以河北、甘肃作为调查试点,摸索经验;举办了国家级和省级培训,培训将室内授课和野外实习相结合。各调查队克服了调查中遇到的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调查总行程超过60万公里,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明长城资源田野调查的结束及其长度量测完成后,仍有大量工作需要开展,如调查资料的整理与汇总;建立明长城“四有”档案;编辑、出版明长城资源调查报告;建立明长城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全面启动秦汉以及其他时代长城资源田野调查工作。

  (作者为国家长城资源调查工作项目副组长)

  明长城长度是如何测量出来的?

  ◎赵有松

  4月18日,国家测绘局与国家文物局联合发布了明长城的长度为8851.8千米,这是我国首次精确测量出明长城的长度。

  这个长度是如何测量出来的呢?

  明长城测量主要采用航空影像、明长城田野调查资料与成果、长城调绘成果、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地形图、文献资料等。其主要的技术特点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一是影像为基、二是立体量测。

  -影像为基:将长城搬到“家里”

  由于明长城测量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想精确地测量明长城的长度,首先必须明确哪些长城是明长城,只有“定性”准确,才能够“量测”准确。其次,必须弄清楚长城的基本走向与分布,即哪些地区有长城以及长城的基本空间分布,并概略地采集这些长城的起点、止点、拐点、性质变化点等基本定位点信息。

  怎样科学记录这些田野调查的宝贵数据?最科学的方法是在影像上标注主要的长城定位点以及相关的属性信息。因为影像是长城实地的真实反映,在影像上直接标注这些信息,一是确保了长城调查要素标注信息的准确性与一致性;二是保证了这些信息的可重复使用性;三是这些标注过的信息与影像本身就是很好的有关长城的重要档案,可为以后开展类似工作提供借鉴与帮助。

  -立体量测:建网上数字长城

  通过对长城区域一定范围进行的高精度外业控制测量,我们就实现了将实地的长城搬到了“家里”,能够按照1:1万的测图精度,参照影像上的长城资源调查成果如主要起点、止点、拐点、性质变化点,在室内的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下沿长城的上表面立体量测长城的三维坐标(x\y\z),通过空间欧氏距离计算公式,得到了长城的各分段的长度。

  测绘队员完成了长城各分段的立体量测以后,将由该段长城文物的实地调查人员进行检核,确保长度量测的科学与正确,通过签字的方式,共同对长度测量成果进行确认。

  明长城测量的整个过程实行统一的标准,在统一的技术指标与技术工作流程下,明长城沿线10省区按照统一的技术标准测量了明长城的长度,得出了各省的长城长度,在通过分省的检查验收后,通过统计的方法就得出了长城的全国长度。

  国家测绘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在出具的明长城长度测量成果检验结论中写道:“长度复核较差最大差不大于1‰,符合设计要求。”这是迄今为止最精确的量测结果。

  最终,将建立网上数字长城,在互联网上用三维图像再现长城原貌,人们用上一两天时间,便可以把明长城从头到尾“走”一遍。

  (作者为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遥感部高级工程师)

一个明长城资源调查队员的手记

  ◎张守义

  东峪位于河北抚宁县和青龙县交界处的燕山山脉腹地,为东西方向的一条峡谷,全长约40余公里,峡谷两侧山峰壁立,山谷之中林木葱茏,人迹罕至,方圆近百平方公里内无现代村庄。其主峰背牛顶海拔956米,一峰兀立、傲视群山。明代长城蜿蜒于山脊之上,多以陡峭的山峰和险峻山脊为天险,山峰和山脊上建有砖石结构的敌台或少量的石砌墙体,其海拔高度多在750-1150米之间,其艰险程度应该说是长城沿线最困难的,要想完成调查任务,就必须在山中宿营。但是,全体队员没有一个人有过野外宿营的经验,陌生的环境,潜在的危险,对于我们这些来自其他地方的调查者来讲,其艰险困难程度可想而知。说实话,如何对这里的长城实施调查我心里很没底。

  -留下3名后援以备险情

  为了保证此次调查任务的顺利进行,我们仔细研究了背牛顶至乌龙殿段的地形,并于2006年6月22日到抚宁县文保所对该段长城具体情况进行了解,还走访了护林站老职工刘庆金,了解东峪林场情况。

  在此基础上,我们对这次调查的每一个过程和细节均作了充分周密的计划和安排,并将方案上报河北省文物局。同时,按照5天的周期,对上山宿营期间所需设备及物资给养作了充分的准备——主要设备有帐篷、睡袋、防潮垫、头灯、水袋、雨衣、打火机、登山绳等;主要给养有压缩饼干、方便面、火腿肠、袋装咸菜、辣椒酱、红星二锅头等;为保证进山队员的人身安全,我们在驻地留下3名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同志为后援,准备一旦遇到险情,立即组织援助。

  -进驻东峪当天即被浇了个透湿

  2006年6月23日早晨6点半,进驻东峪的计划开始实施,张守义、刘绍辉、张鹏明、张世标、冯琰五人作为头批进山队员乘车向东峪进发,开始了这次未知结果的调查行程。

  汽车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行程,将我们送到了此行的起点——抚宁县红亮寺林场护林站。在林场同志的帮助下,我们在距林场十多里的大石窟村请了一位有多年登山经验的老乡为向导。在与留守队员们告别时,大家眼里含着泪花紧紧地拥抱在一起。这情景不由让人心底生出一丝悲壮,毕竟谁也没有在山里宿过营,此行前景如何,茫然不知。

  我们在向导老李的带领下,每人背着20多公斤的行囊,沿一条南北方向的山谷进入茂林之中,山谷中原有的人行小道已经被树木和杂灌完全遮盖,大部分时间我们是在山沟的乱石间行进。大约三个小时后,我们终于到达了密林之中山脊上,在这里见到了我们要找的目标之一——边豁子长城。这是一段块石砌筑的长城,虽然年久失修,但是大部分墙体依然保存得不错,自然坍塌得并不严重,但作为墙体设施的马面和敌台已经坍塌。据向导讲,墙体和墙上设施的破坏均是由1976年唐山大地震造成的。

  进入东峪的小路从长城中间穿过,路边的一棵山杏树上结满了绿色的果实,这个发现让大家忘记了疲惫,围着杏树开吃。山杏的苦涩,让大家直咧嘴,但是却缓解了大家的疲劳。简单休整之后,我们立即投入了工作,其中刘绍辉、张世标、冯琰三人对该段石砌长城的墙体、马面、敌台按照规定进行测绘、定位、记录、拍照;张守义、张鹏明二人则在向导的带领下,沿长城向东北方向的密林中进发,寻找长城走向。

  下午四点多,该段长城的调查任务将要结束时,天空中突然阴云密布,山谷内雨雾浓浓,远山中传来阵阵雷声,细密的雨珠开始落下,眼见一场“天浴”就要到来。大家迅速冒雨完成任务,返回汇合点,收拾好行李,顶着细雨几乎是一路小跑奔向东峪林场。幸运的是,雨并未下多大,但还是把我们浇了个透湿,这也使刚进山的我们领教了深山老峪中多变的天气。

  -小溪边篝火旁夜宿东峪林场

  东峪林场位于山谷间的一块平地上,但是护林站早已经搬迁至十余公里之外,原来林场的房屋已经坍塌,大家只好在东峪护林站废墟北侧的一块平地上扎营。支好帐篷后,大家心中才感到一丝踏实。营地东侧约50米处有一条山间小溪,溪水清澈甘甜,大家尽情地畅饮了一番,用溪水洗了一天的疲惫后,开始准备晚餐。向导老李在溪边用石块搭起一个灶膛,升起篝火,大家围坐在篝火边先烤干了湿透的衣裳。就餐后,张鹏鸣、冯琰早早钻进帐篷休息了,剩下我们四个人,用饭盒煮上山溪水,泡上张世标带的龙井茶,在小溪边伴着篝火,细细地品着。我们都说,这是平生喝过的最香的茶。

  山里的夜晚幽静而深沉,但篝火依然旺盛,不时有被我们惊扰的不知名的夜鸟在周围发出古怪的叫声,时而在我们头上低空飞过,让人感觉走进了聊斋题材的电影。面对漆黑的夜、满天的星、黝黑的山峰,大家心中都很忐忑,只是谁也不谈这个话题。虽然很疲惫,但这一夜我们几乎都没有安稳入睡,而是在恐惧、紧张、不安中迎来了进驻东峪的第一个早晨。

  (作者为河北省长城资源调查队队员)

  长城有了新内涵:长城到现在还没有一个明确、统一的定义,专家学者对此各有说法。随着调查、研究工作的逐步开展,我们离长城的最终定义将会越来越近。这次明长城调查把山险墙也纳入其中,就明确地向社会表明山险墙是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山险、河险是修建长城的一种重要方式。这将对长城的定义产生很大影响。今后对长城的定义应该不仅以“人工构造的建筑物”为标准,也包括人们对自然条件的利用。

  (李艳 组稿)

联系方式

免费电话 400—0335—766

团队计调 0335-5921501 5921502

订房电话 0335-5921502 5921501

短信咨询 13780584028

24小时咨询: 13833550779

北戴河旅游顾问1 

北戴河旅游顾问2 

北戴河旅游顾问3 

北戴旅游酒店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