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山水旅游黄页 > 旅游常识 > 其他 > 2015年3月份合肥旅游常识必读

2015年3月份合肥旅游常识必读

海洋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北京羊坊店门市 | 发布于2015-03-26 14:25:33 | 来源: | 常识分类:其他

    合肥历史悠久,可追溯至公元前八世纪,下面和海洋国旅一起看一下吧。

环境

合肥市位于江淮之间,处于中纬度地带,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合肥具有“淮右襟喉、江南唇齿”的战略地位,常为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魏将张辽大败孙权十万大军的逍遥津战役,即发生在这里。两千多年前,这里就已开始形成商业都会。秦、汉在此设郡县,明、清为庐州府治,1949年定为安徽省省会。

年平均气温在15℃~16℃之间,极端最低气温-20.6℃,极端最高气温38℃以上。年平均降水量在900-1001毫米之间。全年气温变化的特点是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春温多变、秋高气爽、梅雨显著、夏雨集中,总之气候条件优越,气候资源丰富。

历史

公元前八世纪至公元前六世纪,合肥地区分布着诸多小国,后成为楚国的一部分。许多考古发现都可追溯至这一时期。公元前二世纪,汉朝在此置县,首次给予合肥之称,名曰合肥县。公元四至六世纪,这个位于南北国交界处的兵家重地陷入延绵不休的争战之中,屡次更改名字和行政辖区。隋(581—618)唐(618—907)年间,合肥一带改称庐州——这一名号一直保留至十五世纪庐州升为庐州府。公元三世纪,三国历史上著名的张辽威震逍遥津一战在如今的合肥逍遥津拉开战幕。魏国统帅张辽率800名精锐骑兵一举击溃吴国21万大军。

艺术

【合肥庐剧】

庐剧为安徽省著名地方剧种,以大别山和淮河一带的山歌、民歌、门歌、花鼓灯等民间歌舞为基础发展起来,因其创作、演出活动中心在皖中一带,古属庐州管辖,故称“庐剧”,已有近200年历史。

庐剧分东、中、西三路且各具特色和浓郁的乡土气息,表演生动活泼,传统剧目分为小戏、折戏、本戏三类近300出,庐剧唱腔分主调、花腔两大类,主调有“二凉”、“寒腔”、“三七”、“正调”、“衰调”、“丑调”等,花腔多为民间小调,有四十多种,庐剧唱腔板式丰富,落板常有帮腔,满台齐唱,称为“吆台”。

建国后,庐剧在艺术上进行了较大的改革创新,音乐由单纯的锣鼓伴奏增加了丝弦伴奏,并吸收了管弦乐器,尝试了电声伴奏。唱腔和表演融歌、舞、说、唱为一炉,继承传统,又有创新,即可表演古装戏,也适合表演现代戏,不少剧目经过整理有的成为保留剧目,有的拍成电影和电视,深受广大观众喜爱。小贴士:旅游合肥,观赏庐剧成为合肥娱乐最大乐趣,似乎不可不看。庐剧剧种的主要演出团体是合肥市庐剧团,主要演员有凌艳惠、黄冰、张国英、胡拥军、张乘胜、孙小妹等。该剧团成立四十八年来,整理创作和演出现代戏147台,古装戏138台,出版发行了大量的庐剧音、像盒带,代表剧目有《双丝带》、《借罗衣》、《讨学钱》、《打芦花》、《休丁香》、《秦雪梅》等,《双锁柜》、《情仇》(“半把剪刀”改编)拍摄成电视剧,由中央、上海、安徽电视台对全国播放,《借罗衣》拍成电影艺术片在全国放映。


 


旅游线路推荐
暂无内容
酒店预订推荐
暂无内容
旅游景点推荐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