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山水旅游黄页 > 旅游常识 > 自驾常识 > 梵净山西线旅游攻略

梵净山西线旅游攻略

贵州神州旅行社有限公司铜仁分公司 | 发布于2011-10-25 15:36:57 | 来源:网络 | 常识分类:自驾常识

梵净山导游图


一、(印江县情简介)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地处贵州东北部、铜仁地区西部,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和四川盆地过渡的大斜坡地带。 
    印江,古称邛江。唐代初期在这片土地上建立了“思王县”、“思邛县”,明弘治七年改设“印江县”,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相传从“邛江”改为“印江”,是个有趣的故事,据说当年地方官员向皇帝呈报印江政况,皇帝一时没注意,把“邛”字认做“印”字,脱口而出。天子发话,金口玉言,于是中国历史写进了一个“印江”。 
    全县总面积1969平方公里。“八山一水一分田”,为典型的山区农业县。位于县境东部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梵净山,是世界人与生物圈网成员,是中国五大佛教名山之一,是唯一的弥勒佛道场,是地球北回归线上唯一的绿洲。 
    全县总人口42万,土家族苗族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七十。土家族自称“毕滋卡”,有“土家赶年”、“六月六”、“土家女儿会”等民族节庆,有土家摆手舞、土家金钱竿、土家红棺葬等独特的民俗活动。 
    印江是著名的书法之乡。有题写北京颐和园的严寅亮,风菲两广的周以湘等。 
    印江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县之一,1934年贺龙元帅率领红三军在这片土地上(涵盖印江、沿河、德江等地)创建了云贵高原上的第一块红色根据地—黔东苏区,与红六军在印江木黄实现了伟大的红二·六军团胜利会师。以农民运动的神兵为班底,组建了黔东独立师。红军在这土地上,洒下了热血、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独特的地理与悠久的历史,赋予印江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绿色的生态文化、悠久的佛教文化、红色的革命文化、多彩的民俗文化交相辉映而使这里成了一个高品位的综合旅游区。这里有“书法之乡”、“佛教圣地”、“土家族风情园”、“长号唢呐之乡”、“花灯之乡”、“傩戏之乡”、“生态休闲圣地”等众多美誉。
二、(旅游线路 
    从印江县城到梵净山,是历史最悠久的朝山道路,可追溯至唐宋以前;也是梵净山西部黄金旅游线,十里有古迹、一步一景点。从这里上梵净山,旅游公路直达山顶棉絮岭,沿途道路平缓、视野开阔、风光旖旎。 
    印江河古称思邛水,于是我们从古思邛县出发,沿古思邛水,上古思邛山(梵净山)。 
    沿途将经过亚洲第一垮之称的“天下奇观”、土司王朝治所的朗溪古镇、传承古四大发明的合水古法造纸村、世界紫薇王保护园、盛产贡茶的团龙民俗文化村、西南第一庙宇的护国禅寺、世界第一天然佛像的万米睡佛,以及进入梵净山核心区,看梵净山生态王国的万千林像、观梵净山古老的地质奇观、拜今生与未来的释迦弥勒佛主。

三、漫游旅途景点 
    线路走法:印江县城—天下奇观—郎溪古镇—合水古法造纸村—紫薇王保护园—团龙民俗村—护国寺—棉絮岭—十里生态画廊—接引佛——滴水崖—蘑菇石群—金顶等。 
    1、印江县城(睡美人拥抱的土家山城) 


    印江县城四面群山拥抱,三面临河。山环水饶,构筑了这座美丽的小县城。 
    县城边有高大山峰被称为大圣墩,它三面悬崖、高耸入云如宝塔冲天。细看它却像最柔情的女子——“睡美人”,她仰天安详,长长的眼睫毛与高高的鼻梁,飘着一头秀发,沉醉在山上,与印江县城相依相伴。 
    这是一座古老的县城,从唐开元四年(公元716年)印江建县以来,近1300年风雨,这里是土家族人民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土司王朝的治所。 
    这是个由古老的建筑与民族风情,还有山水交融的风情小城。 
    文昌阁——位于县城西面,一座四方八棱七层,高达12丈的古塔。明朝嘉靖年间,印江知县有感于文化的重要,始建该塔,以“文化”而“昌兴”该地。文昌阁的兴建后,印江文化同时也兴旺发达起来,出了不少名人,古往今来,有书法大家,科学家等,也使印江成了闻名的“书法之乡”。文昌阁是印江文化的图腾! 
    严氏宗祠——位于县城振兴路,建于清光绪年间,为封闭式建筑。四周围墙,中有天井、前厅、厢房等,门窗石刻造型优美,浮雕细腻入微。这里是一个石木雕刻的博物馆。严家在清代还出了个大书法家“严寅亮”,题写“颐和园”而名振海内外。 
    穿城大堰(粑粑堰)——修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由当时的治水专家,时任河南治水驿丞的印江人陈友儒,以其官禄、变卖家产所得银两,昌导修建全长660余丈,灌溉2000多某良田,穿越印江县城的大堰。当时为了加快修建速度,工人抱一个石头,奖励一个糍粑,所以又叫“粑粑堰”。这条大堰今天仍然造福于印江人民,它体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也展现印江官员的为民情怀。 
    乌杨古树——位于东门桥头河堤上,两树同根,一脉双叉,这棵古树能在县城人烟密集地方长存至今天,本身就是一个奇迹。它是传说中两姐妹的化身。 
    还有武圣宫、依仁书院、惜字塔等古老的建筑,都记载着印江的历史。 
    穿越县城的印江河清澈、秀丽,两岸步道清幽、洁净,这里是最佳的休闲之地。还有城郊边上观音沟禅修、金盆滴水、美女跳崖等众多美丽的景点。自古有印江城八景之说:圣墩积雪、双峡飞鸿、虹桥夜月、中洲牧笛、龙津渔火、白水拖兰、金石肝肺、峨岭翠屏。 
    这里也是一块土家族风情乐园。土家人的歌舞不断,可以听一曲土家长号唢呐、看一场土家花灯、喝一碗土家米酒、跳一回土家摆手舞、探一下古老的傩文化、品一杯梵净汞茶。

 2、天下奇观(亚洲第一垮) 


    出得印江县城,顺印江河而上行两公里,进入山谷,忽然眼前横亘着一座大坝,大坝上写“天下奇观”四个大字,这就是有“亚洲第一垮”之称的大自然杰作。 
    在1996年9月中旬,印江地区连续下了几天的大雨,9月18日夜晚的凌晨,大雨更猛烈,一声巨响,这个峡谷地带的南面山崖,几十米的高空下滑一块山体,瞬间填满河谷,严严堵塞印江河,一个夜晚形成了长达10多里,面积3800多万方的湖泊,并且淹没了一个乡镇。下滑的山体270万方,形成最高90米的大坝,据专家考证,为全亚洲最大的山体滑坡,所以称之为“亚洲第一垮”。 
    后来为了安全,由国家水电九局排流泄洪。今天已经被我县列入了开发规划,将在此打造一个集发电、旅游一体的综合项目。将再现当年碧波荡漾、湖光山色、舟楫往来的高峡平湖,不久这里将成为一个著名的水上休闲旅游区。 
    3、朗溪镇(夜郎王与土司政权) 
   “夜郎自大”是汉朝的故事,当时以今天贵州为版土的夜郎国非常强大,所以敢“夜郎自大”。夜郎古国经常跟中原打仗。其中有一个夜郎王的名字叫“兴”,对百姓特别的爱护,百姓也非常的拥戴夜郎王。后来,这个叫“兴”的夜郎王跟朝廷交战,就战死在今天朗溪的这个地方,当年这个地方的百姓为了纪念夜郎王“兴”,把一座山叫作思王山,表示永远思念着夜郎大王。 
    唐武德三年在今天朗溪这个地方建立了“思王县”。思王县是印江土地乃至黔东最早的建制县,后改称“朗溪蛮夷长官司”实行土司政权,由田、任二姓世袭正副长官,管理地方政权。该土司政权存在1000多年,直至清道光年间,才撤消土司政权并入印江县。 
    千年土司留下大量的遗迹,有土司政权的印章、服饰等,更有土司时期留下的土家人的若干桶子屋。但由于96年的亚洲第一垮,该古镇被淹没,很多古迹已经荡然无存。残屋断埂间,我们仍能望见一个土司王朝的背影。 

4、合水镇造纸村(传承蔡伦古法造纸文化) 
    走出朗溪镇,离印江县城20公里就到了合水镇,继续往木黄方向前行2里,有一依山傍水的村庄叫着蔡家坳。这就是有名的“蔡伦古法造纸文化村” 
    东汉蔡伦发明了伟大的造纸术,与火药、指南针、印刷术并称为中国古四大发明。蔡伦是湖南人,蔡家坳村寨蔡氏百姓多从蔡伦老家迁徙至此,带来了蔡伦的古法造纸文化,流传至今。这里的百姓纪念着蔡伦,家供造纸发明家蔡伦纸牌神位,并在每年农历三月十九日蔡伦生日举行纪念蔡伦祖师活动。 
    在村庄的沿河两岸,有传统造纸工具器皿,有古老水车、水槽、烤料窑、一百多个老作坊。从事造纸生产百多户人家,年产白皮纸约三百吨。这个传统的造纸工艺流程复杂,有说法“造纸不轻松,七十二道工,道道需用功,外加一道口吹风”,这个“口吹风”就是最重要的秘诀了。我们现在就可以欣赏这个古造纸工艺。 
    为什么古造纸术能在这里远古流传,原来印江可是出名的“书法之乡”,书法文化的兴盛带动了造纸行业,因为这里造出的纸叫做“白皮纸”,又称作“文章纸”。白皮纸是书法和工业的优质纸,其纸有质地坚韧、细腻、柔和、色泽白、吸墨性强等特点,中国著名大画家徐悲鸿,抗战时期创作的大量国画,不少就用的是这里的白皮纸。白皮纸还可以用在纸伞、窗花、鞭炮引线等许多方面。 
    5、紫薇王保护园(千年神树、灵山奇石) 


    西线上梵净山必经之地的永义乡,在这个位于梵净山脚的小坝子间,生长着一棵神树,它就是千年紫薇王。 
    进入保护园,首先看到的是一块两米多高的大石头,上刻“紫薇王”三个字,紫薇王三字边上,有白色花纹形成中国图腾“龙”,这是一条充满活力向天飞翔的神龙。这块石头我们又叫做神龙石, 
    紫薇,本为灌木,是我们国家特有观赏树种,枝蔓花艳,但生长缓慢,其树一般低矮秀丽。而我们今天看到了这样高大的紫薇树,它是一棵特种紫薇。面前这棵紫薇树它高达10多丈,计30多米,植物专家告诉我们,它是第三纪的残遗物种,经过第四纪冰川而遗留下来,非常稀有的变化为乔木,科学界视为植物活化石,1998年被选入贵州省古、大、珍、稀树名录。专家考证,它已经在此生长了1380多年,很巧合的与我们印江县的成立历史相同。无愧于千年神树之称号。 
    其高大挺拔,悠久古老,世界独一无二,据专家介绍,世界上只有在日本福岗有棵比它小一点的。所以举世皆“稀”。 

紫薇花异常漂亮,盛开时如满树云霞,灿烂无比。唐代诗人白居易夸它“独占芳菲当夏景,不将颜色托春风”,紫薇花开放时间最长,可达半年,宋代诗人杨万里赞它“谁道花无百日红,紫薇长放半年花”。那我们这棵千年紫薇更一年开花三次,花为粉红色、白色,一年还蜕皮一次,树干永远像美少女的肌肤,光滑细腻。枝条特别柔软,只要轻挠一下树干,其叶片和花朵便会颤动不已,如同人的胳肢窝被挠时扭动身体一样,故而又被人称为“怕痒树”、“痒痒树”。所以世人皆叹“奇”。 
    它的种子落地不生长,枝条嫁接不活,无根须繁衍。而树干、树叶、树皮都可以做中药。医治多少当地百姓大小病痛。百姓有感其“神”。 
    神树也保佑着当地百姓和过往游客,当地百姓很多都拜寄神树,尊称神树为“干爹”。神树也有拜必“灵”。 
    集“稀、奇、神、灵”于一体的千年紫薇王,竟然还如此的茂盛,这因为它有一颗最具活力的“紫薇心”。原来紫薇王对面的山型天然形成一颗巨大的心脏,那么的微妙微俏,中间的流水如心脏的血脉,常年奔流不息。这大自然的奇妙,是神奇的树演化了神灵的山?还是神灵的山养育了神奇的树? 
    我们沿着紫薇王的左边一路浏览过去,几步外,一块大石头展示在路边。青石上白色的花纹形成一只美丽的凤凰,正展翅飞向紫薇王。再往前行,在这个亭子边,这是一巨副美丽的摩崖石刻。它是印江籍书法家重庆书法协会主席魏宇平先生书王者香教授(西南政法大学)《咏永义贵州紫薇》摩岩石刻:奇峰天植自洪荒,梵净钟灵毓秀长,莽莽千柯浓荫碧,昂昂十丈劲凌苍,花开红白年三复,皮蜕新陈岁一常,应许中华为国宝,何甘屈作贵州王。先前称贵州紫薇王,其实它应该称世界紫薇王! 
    这里,现在建成保护园,里面的这些小树是紫薇大家庭的晚辈,和紫薇树是同科植物,还有白玉兰等其他的一些观赏植物,他们与紫薇王一起,在这梵净山麓福地,橱壮生长。 
    用这里的美丽景观组合,送给大家12个字的祝福:龙凤呈祥、紫微高照、吉祥如意! 
    6、西山门(梵净山的概述) 
    到达印江县永义乡的张家坝,来到梵净山的西山门,山门上“梵净山”三字由原中国佛协主席赵朴初先生所书。两旁青山如黛,边上小河清澈见底,我们已经进入梵净山区。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梵净山,同时在198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人与生物保护圈网”,它长21公里,宽27公里,总面积567平方公里,位于印江、松桃、江口三县交界地。 
    梵净山是黄河以南地区最古老的地质,距今10—14亿年的历史。这里以前仍然是一片汪洋大海,武陵古陆的不断抬升,梵净山最后成了武陵山脉的主峰,形成了山顶千奇百怪的地形地貌,于是有了神奇的金顶、蘑菇石、万卷书等;同时保留了最原始的古生物群种,有最北纬28度最完备的植被,被称为“北回归线上的唯一绿洲”,有2700多种动植物种类,有珍惜的黔金丝猴、云豹、华南虎、梵净山红豆杉、铁杉、冷杉、珙桐、紫薇等。 
    梵净山最早出现在汉书地理志,称“三山谷”,历史上还称“大佛山”、“思邛山”、“辰山”、“九龙山”、“卓山”、“月镜山”、“饭甑山”。明朝佛教在这里的兴盛,始称“梵净山”,表示这里是佛教的“梵天净土”。 
    因为佛教的兴盛,明《赐敕碑》称它为“天下众名岳之宗”,它是全国五大佛教名山之一的唯一的弥勒佛道场。 
    梵净山雨量丰富,年降雨量最高达2600毫米,是周边大小很多河流的发源地。它变化多端的气候,三里不同天,数秒转阴情,这些恰又构造了梵净山神秘的气候景观,云海、瀑布云、日出、天风等。 
    神奇的梵净山有十奇:奇山、奇石、奇树、奇花、奇兽、奇风、奇云、奇水、奇庙、奇光!又起止十奇!
    人又称梵净山风光有十绝:人传梵净多灵异,我说梵净有十绝;怪石奇树风云泉,异兽珍禽佛光雪;还有一绝是高路,高路入云朝天闭。 
    而我在这里,又一至万来概括梵净山地理历史风光: 
    一、一座弥勒道场。山名来历与佛教历史。 
    二、分两水。乌江水系和沅江水系分水岭。 
    三、地处三县之界。印江、江口、松桃三县交界地。 
    四、四大皇庵。护国寺、天庆寺、天林寺、坝梅寺,佛教之兴盛 
    五、五大佛教道场之一。并立五台山文殊菩萨、峨眉山普贤菩萨、九华山地藏菩萨、普陀山观音菩萨之梵净山弥勒佛道场 
    六、地球绿(谐音)宝石。同纬度绿州,生态状况、 
    七、七千八百九拾六个台阶。从江口上山的道路,又叫万步云梯。                                               八、八条大河。山分九脉,以前也叫九龙山,形成八条大河,流域文化 
    九、九皇妃传奇。佛教与历史皇家的关系,万历帝九皇妃到梵净山出家 
    十、十绝景观。怪石、奇树、天风、云海、妙泉、异兽、珍禽、佛光、雪景、高路 
    百、百米孤峰。神奇的红云金顶,拔地而起,高94米 
   千、千年圣迹。始开发于宋朝,距今逾千年,历史之悠久 
   万、万米睡佛、万卷书。梵净山奇观,地质的古老和神奇    7、团龙民俗文化村(土家民俗与梵净贡茶) 
    进入梵净山西线山门,汽车在山谷穿行,两旁原始的梵净森林茂密,公路傍着发源于梵净山的河流团,河水极其清澈,细心的可看到河底沙石、游鱼嘻戏。团龙村就坐落在这山青水秀的梵净山麓。 
    小河溪两岸的是土家木楼,这里是古朴的“小桥、流水、人家”。晚上可看到土家舞蹈、土家山歌、土家民俗表演,这里是土家族的民俗博物馆,是土家族的风情乐园。 
    土家族是我们这里的世居少数民族,土家族主要居住在武陵山区,有湖北的恩施、湖南的湘西、重庆的酉阳、秀山,以及我们贵州的沿河、印江等主要聚居地。梵净山是武陵山脉的主峰,所以有最古朴的土家山民。在这团龙村,我们就能看到土家人民的淳朴民风与古老的习俗。 
    这里还有一棵600年古贡茶树健活在村旁,盛产梵净山绿茶。据说在明代的时候,当地土司用这里的茶做特产上交朝廷,皇帝一下子喜欢上了,于是要求土司年年敬贡。这里地处梵净山腹地,常年云雾缭绕,原始的生态环境,所以能产出最好的茶叶。这里的茶叶多次获全国奖项,全县有万亩优质茶园。 
    在团龙村,可住一晚土家木楼,品一杯梵净山贡茶,看一场土家民俗表演。品的是梵净山的生态文化、土家原始古朴的民俗文化。 

8、护国禅寺(梵净山佛教文化苑) 


    护国寺位于梵净山西线半山腰,护国寺的后山犹如一匹下山的大象,左右两边山峰形成向它拜辑的两头雄师。佛家把这个地形叫做“双狮拜象”,是风水之宝地。 
    梵净山,其佛教历史悠久,被称为“天下众名岳之宗”。自唐代佛教传入印江以来,先后在梵净山地区兴建了西岩寺、太平寺、天庆寺等,至明万历年间,形成了四大皇庵、四十八脚庵的盛况。护国寺为四大皇庵之首。 
    护国寺最早建于唐代,开始叫“天池院”,兴旺于明代,改称“护国寺”,兴旺时期,两万平方米的建筑而庙宇重重,几百僧人而佛乐声声。但后来若干次兵匪患难,几度重毁重修,到九几年的时候,已经只剩下一片废墟。98年,来自辽宁的得道高僧释佛友方丈慕名云游至此,有感于名山古迹无存,佛法无以宏扬,于是昌导恢复护国寺古庙建筑群。于是有了今天这占地两万平方米的护国寺。 
    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山门,也叫“三门”,中间大两边小,象征佛教“三解脱门”:空门、无相门、无作门。门额上“护国禅寺”蓝底金字匾,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重庆书法协会主席、印江籍贯的魏宇平先生所书。进山门后,第一座建筑为天王殿。天王殿前置四方功德碑,碑置于巨龟之上。天王殿为双檐歇山顶式,长26米,宽8米。殿堂内正中是慈祥的弥勒佛像,两侧是四大天王。弥勒佛像背后是站韦陀,身披盔甲,手持金刚杆,面向大雄宝殿正中的如来佛,是佛的护法神。金刚杆横放表示此寺庙是十方丛林,可以接纳游方和尚和居士在此食宿,并表示欢迎。 
    然后过放生池,,走“T‘型桥,拾台阶而上,到大雄宝殿。此大雄宝殿为西南之最,它面宽36米,进深31米,高20米。大雄宝殿正中供奉释迦牟尼佛、药师佛、阿弥陀佛,四角供奉四大菩萨:文殊菩萨、地藏菩萨、观音菩萨、普贤菩萨。因为这里是林济宗的发源地之一,所以大雄宝殿两边供奉的是24尊天、而不是一般庙宇的18罗汉。大雄宝殿后壁是高10米、宽14米的海岛观音图,该图以南海普陀山为背景,以立体高浮雕的形式展示观音菩萨参佛、得道、慈行普渡、把象征大悲甘露的净水洒向人间的故事,其左右是金童玉女及53参像。据佛教界介绍,这样的观音图全国只有四副,而这是唯一全部用香樟木做成。 
    来到大雄宝殿左边的是文物展厅,玉佛请自缅甸,这些碑碣、药师佛12叉神将等,出土自护国寺修建过程中,这里还有一尊镇寺之宝,佛像背面刻有“万历三年”四字,印证护国寺明代的兴盛。 
    到大雄宝殿右边的书法展厅,我们可以看到名家墨宝。“黔山第一”匾是清代题写“颐和园”大书法家严寅亮所书,原先这块匾就放在护国寺的大门上,寓意护国寺为黔山第一皇庵!还有到梵净山考察的其他的知名人士的手迹。这里还有西藏十一世班禅母亲到梵净山考察留下的照片,和她送给护国寺的班禅照片等珍贵的东西。 
    按规划,还将修建藏经楼、祖师殿、圣水殿,方丈室等。释佛友老方丈力争把护国寺建成西南第一的佛教禅林。 
    2004年9月23日“中国梵净山佛教文化研讨会”在此召开,中国佛协副会长兼秘书长学诚大和尚蔚临,代表中国佛协发表讲话,讲到“梵净山,是全国著名的弥勒菩萨道场,是与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道场、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道场、安徽九华山地藏菩萨道场、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道场齐名的中国佛教名山”。 2005年5月15日,古历四月初八,举办 了首届“中国梵净山护国寺佛诞节”,又名浴佛大法会,纪念释迦牟尼2549岁的生日。 
    千年古庙,佛法显灵,也一定保佑大家一生平安、步步高登而万事如意! 

 9、棉絮岭(观万米睡佛) 


    这里是高山上一块海拔1940米的平地,以前风吹草动,平地上一片箭竹似棉絮翻动而得名“棉絮岭”,现在硬化成西上梵净山的汽车终点站,也是停车场,还可供直升飞机起降。这里距印江县城50公里。 
    站棉絮岭上,已经能看到山顶风光。南面看去就是梵净山的最高海拔—凤凰山,高达2572米,凤凰山往前面的东边过去,突兀的山峰就是红云金顶和新金顶。而它们刚好组成世界上最大的天然佛像——万米睡佛,凤凰山是睡佛的头,而且有三头像,象征佛有三法像:法身、报身、应身,那大肚子也微妙微俏。它仰卧在这梵净山顶,长达万米,为世界之最,因此当地百姓把梵净山又叫“大佛山”,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棉絮岭前方的亭子,叫拜佛台,供人们拜辑万米睡佛和休息休闲。 

10、十里生态画廊(漫行生态画廊,访碑崖古迹) 


    我们从棉絮岭徒步至梵净山顶部,大约12里路,这是条朝山的古道,唐宋时期的香客就已经沿着原始莽岭的山脊,奔向梵净山顶,现在已经在古道上加宽,比我们的古人好走多了。这条道路平缓,两边视野开阔,遥望金顶而前行。在原始森林中穿梭,既可以看到古老的地质与树种,还可以看到碑词古迹。这段路刚好是乌江水系(左边)和元江水系(右边)的分水岭。沿途主要有:  薄刀岭:因为我们在山脊山走,山脊狭仄犹如薄刀仰卧,我们走在刀刃上,似空中走廊。但两边原始树林茂密,所以我们感受不到险峻。 
    迎客松:这长在山脊两旁、高大挺拔、蛐干秀丽而迎风招展,好似欢迎我们到来的就是梵净山的“迎客松”。它的学名叫铁杉,还有一种叫冷杉,为国家保护植物。梵净山的迎客松数量多过黄山、枝干美丽赛过黄山,游人称赞“原知黄山松漂亮,现知梵净松更奇”。 
    梵净山杜鹃花:梵净山的杜鹃品种很多,色彩多样,红、白、粉若干,有大叶杜鹃、绒毛杜鹃等,其中很多是古老的孑遗物种,为梵净山原始森林所特有,梵净山杜鹃数量也广,每年的四、五月间,遍山杜鹃花,这里成了杜鹃花海,步道两旁的很多都是杜鹃树,漫步杜鹃花走廊。 
    黑巷子:这里的高大古树把道路遮盖起来,行成了一条幽幽的巷道,所以叫“黑巷子”。两旁的古树奇形怪状,青苔缠绕,连理成阴,展现着原始的生态,引导我们思索远古的过去,这里也被人们叫做梵净山的“侏罗纪公园”。 


    九树同体:一棵大树上生长着九种植物,有杜鹃、钟萼木等。是自然界的神奇,也是梵净山原始生态部落的象征。中国的传统思想是“多子多福”,所以有百姓烧香求它赐给子孙。 
    拜佛台:我们已经看到前方的金顶,它像一尊打坐的菩萨,双手合十,口中念念有词。这里原先是一块光光的石头,朝山香客从石头上跪地爬过,那正好都会有心无心的给打坐的菩萨磕头!所以就把这叫“拜佛台”。 
    剪刀峡:它像一把朝天的剪刀,从山中剪出道路,从峡谷中我们还可以一眼看到金顶。原中央顾委段书权曾为这里题写“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八个大字, 
    接引佛:这是阿弥陀佛的化身,据说只要口中念着他的名字“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他就到路上迎接真诚的朝山客,现在是欢迎大家到梵净山来旅游! 
    叫化洞:我们把这个洞叫做“叫化洞”,但这却是一个宝洞,这里蕴藏着梵净山的宝贝。大家看到洞壁上那紫色与淡绿色的岩层,那就是“紫袍玉带石”,它一层象征富贵的紫色,一层发光的淡绿色,由梵净山古老的地质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形成,为梵净山特有。紫袍玉带石做出的工艺品非常的漂亮,有笔砚、茶具、屏风等雕刻品。 
    黔山第一石:顺着我们的左上方看去,那一尊立于山头的奇石,大家细看就会发现,它正好像我们赞美人而伸出的大拇指:你是第一!,据说严寅亮书写“黔山第一”也来自它的灵感,我们该叫它“黔山第一石”!它也好象在称赞大家,一路走来,很轻松,了不起!我们已经到了梵净山顶部的高山草甸层了,金顶距我们已经很近了! 
    滴水崖:我们继续前行,一路走过,左边是高高的山崖,这些都是梵净山的古老地层,形成时间大约十多亿年的历史,这光光的石壁,晚上在月光的照耀下,会发出明晃晃的光芒,照出很远的地方。因此,又把梵净山叫做“月镜山”。这高高崖壁,上去百米已经到顶部,而这里却终年滴水,大珠小珠落玉盘,永不间断,正所谓“山有多高,水有多长”,这里是周边大小江流的源头。 
    滴水崖它还凝聚着印江历史上父母官爱民如子的深情。清朝乾隆时期,有一年印江干旱,数月未下雨,当时一名叫李海观的知县。爱民心切,决定亲自到梵净山求雨,他徒步从印江走到这滴水崖,很神奇的是大雨随即降临下来。这位深受百姓爱戴的李海观知县也很有才气,他写了一部小说叫《歧路灯》,共六十多万字,部分题材取自印江,这部小说号称清朝时期《红楼梦》之外的另一部力作。 

 11、老金顶(最古老的庙宇与摩天之地) 


    从滴水崖一路平行,很快的来到山顶中心区域。首先,到达的是老金顶脚下,称它老金顶,因为它的开辟历史最早,古老得山上很多遗迹我们已经无法考证年代,只能推算大约在唐宋已经建有庙宇。现在老金顶脚下建有接待站:蘑菇石旅游接待站,方便游人食宿。在这里,红云金顶、蘑菇石、夫妻石等梵净山顶奇观近在眼前。 
    赐敕碑:梵净山有无数的碑刻,独这块石碑对梵净山的地理位置、山形地貌、名胜古迹、历史传说、佛教兴衰等都作了描绘。此碑建于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奉神宗皇帝(朱翊钧)圣旨而建,共1394字,序文838字,由当时的户部郎中李芝彦撰写。序文中写到梵净山是“古佛道场”,是“天下众名岳之宗”,是“上之穹隆接天、下之厚重住地”、“崔巍不减五岳、灵异足播千秋”,是名震南京、北京,倾动十三地方行省,吸引王公大臣、黎民百姓纷纷涌来朝拜的“极乐天宫”。赐敕碑现在已经作为省级文物,加以重点保护。 
    上老金顶:从〈赐敕碑〉向左,上行20米,可到“万名洞”,在由此过“接引桥”,然后攀铁索直上近90度的石阶,感受步步登高、险中求上的刺激,可以到达“通明殿”遗址,在往上攀登而到达老金顶的颠峰——玉皇顶。 
    玉皇顶:海拔2494米,是目前游览梵净山的最高点,摩天之颠。玉皇大帝是天界最高统治者,于是人们在这里修建了玉皇庙。 
    玉皇顶可一览群山无遗,红云金顶、蘑菇石群等都已经在脚下,山顶也遍布奇峰怪石,穿天石、布道石、仙人石等等,梵净山杜鹃树等古老植物也来到这山颠,形成山颠小花园。 
   傲立这山颠,环顾四野,方圆八百里群山托起我们,直上云霄。山脉与步道在前方脚下延伸,山海、树海、云海归来眼底,如烟如雾的梵净云飘来飘去,我们时而在云中,时而在云端,只当进入太虚圣境!

 12、蘑菇石群:(古老地质、奇石大观园) 


    从老金顶下来,回到《赐敕碑》地方,沿着小道左上,进入梵净山古老地质形成的奇石大观园。梵净山顶是黄河以南地区最古老的地质台地,巨今有10—14亿年的历史,只有这古老的地质才能留给人类无法想象的石头艺术,鬼斧神工、巧夺天功,它们像蘑菇、像老鹰、像人像书、、、、、、 
    夫妻石:从《赐敕碑》地方看去,两块高高的人形石头,相对两无言,就永远的那样彼此相望,长相厮守。其中一块石头另外看去,又像一只凤凰,叫“飞来凤”。 
    万卷书:传说是唐僧西天取经回来,路过梵净山,云雾缭绕,白龙马蹄碰金顶,经书散落,梵净山本是佛教圣地,唐僧认定是佛法显灵,既然这样,那经书就留下吧。 
    梵净山顶由无数的页岩堆积而成,像一堆堆的书籍,满山放置,岂止万卷!有的凌乱堆放、有的整座山崖、有的整齐码放、有的正开卷待读。古人有诗称赞“遍地纵遭秦火劫、名山还有未烧书”。 
    老鹰石:在蘑菇石群的靠北面,一只神态逼真的老鹰,炯炯有神的守护在万卷书旁,是梵净山经书的守护神。 


    九皇洞:在这岩缝间的石穴,供奉着九皇娘娘神像。原先有房子建筑,后来毁于战乱。相传明代万历年间,神宗皇帝的第九个妃子看破红尘,来到梵净山修行,人称九皇娘娘,这里就是九皇娘娘最后修行肉身成圣的地方。九皇妃走时留在宫中的小太子来找他母亲,在山下形成了“太子石”。 
    在九皇洞右侧上方平台,有两个天然形成的圆坑,有水的叫“金盆”,无水的叫“玉炉”,九皇洞四周是万卷经书。九皇娘每天修炼的时候,就在金盆洗手、玉炉焚香,勤读经书,最后而得道飞升。 
    百姓为了纪念九皇娘,在这里给她塑像。而且这里还有一尊裸女佛像,非常少见,不知道是佛教的特有意义,还是历史上百姓朝拜供奉有所典故。 
    蘑菇石:我们终于来到闻名中外的蘑菇石前,很多人未来梵净山,先见蘑菇石。蘑菇石已经成了梵净山的“山标”、“山徽”。它高约10米,似连体又似两方巨石的重叠,它上大下小,比例极不协调,危机四伏、摇摇欲坠,这里又凌云飞渡、八面来风,更险象环生。然而它就是这样屹立梵净山山颠万万年了。 
    蘑菇石上方,这里也是梵净山的最佳观看日出的地方之一,可以看到日出与晚霞沫浴蘑菇石的美丽景象。
    翻天印与土家汉子:我们回头看九皇娘方向,又给我们另外的景象,远看老金顶的梦幻境界,近看万卷经书。而且我们发现了一枚印章与一位汉子。 
    那是一枚向天上盖去的印章,所以叫“翻天印”,它和九皇娘的金盆玉炉一起,是否跟随九皇娘从宫中出来的皇帝玉玺? 
    翻天印和下面的山体组合一起就是一个土家汉子,他头包土家帕子,身穿披风,正张嘴与对面的土家妹子对情歌。 
    悬空观景台:蘑菇石边上凌空而出的平台,三面悬崖,下为穿洞,手护四周栏杆,也让很多人生出几许胆怯。这里前看深谷牛尾河、太子石广褒苍穹,左看蘑菇石奇石大观园,右看红云金顶拔地而起、、、 
    13、承恩寺遗址与镇国寺:承恩寺为梵净山历史上四大皇庵之一(护国寺、天庆寺、承恩寺、太平寺),现为明代遗址,梵净山佛教的历史遗迹,门楣还留有“圣旨承恩寺”几个字。 
    镇国寺在承恩寺的下方,建于清代,80年代恢复建筑。 
    承恩寺右边有明然和尚墓塔与碑刻。 

 


    14、红云金顶(巨龙啸天与佛主圣地) 
    神奇的梵净山,红云金顶是神奇中的神奇,无法想象的它在群山之颠拔地而起。它从底部到顶部直径不过三十几至二十几米,垂直而上高达百米(94M、2336HP),然后在上部有三十多米的一线峡谷,把上半部分均匀地一分为二,由天桥连接两端。两边各建有一庙,一边供奉释迦佛、一边供奉弥勒佛。 
    名称由来:在阳光的照耀下,梵净山时来时往的云雾,红彤彤的绕在金顶四周,如佛家说的“祥云拥护,瑞气回环”,于是人们称它为“红云金顶”,也谐音“鸿运金顶”!金顶也像我们土家人做饭的甑子,云遮雾饶好正似蒸汽腾腾,这是满甑热气腾腾的米饭,自古民以食为天,我们地方百姓因此把梵净山也叫做“饭甑山”。 


    形象比喻:它像一条游龙,昂首向天,与梵净山的最高海拔凤凰山形成“龙凤绝配”。它顶端一分两半,又像佛手高举“二指禅”,也表示胜利的“V”字。然而在一些艺术家看来,它更像人类的图腾,男人之“根”,阳刚之物,尽现阳刚之气。 

 古壁摩崖:攀登红云金顶,四面悬崖峭壁,需攀铁索才能上去。古人有诗云:“两峰高插翠微颠、鬼国名山自古传,舞凤昂头翔蔽日、游龙翘首啸吞烟,金刀劈破佛分殿、铁索牵扶人上天,转眼风云相会处、平空移步作神仙”。先沿着台阶而上,路旁是一丛丛的杜鹃树,到石壁处,可以看到很多金顶摩崖石刻,记载了古人开辟金顶的艰辛和对佛法虔诚,主要有明万历元年的《道院》、清康熙52年的《天桥功德碑》等。 
    观音洞与舍身石:过摩崖石刻后,进入手扶铁链攀登阶段,中途经过灵官殿、龙头石,到达观音洞。观音洞是绝壁上的一处石穴,依山悬空建成石屋,石屋下面是万丈深谷。观音洞外面凭空伸出一块石头,石头上有一块大石板,名叫“舍身石”,上刻有“无德不报”四个大字,舍身石上面有一香炉窝,舍身石悬在空中,如果有人插香对空跪拜,石板会“哐当”一响,身体竖起,石板又“哐当”复原,孤峰半空上,令人惊心动魄。为了安全着想,如今已经不永许有人参拜。 
    金刀峡与定心水:从观音洞往上,整座金顶被分成两半,中间是直径不到一米的峡谷,走进峡谷,两旁峭壁似刀削斧切般整齐,似金刀劈出,所以叫“金刀峡”,前后看去,只见一线光芒,这里又叫“一线天”。峭壁上有一天然泉眼,细流由岩缝渗出,清澈甘甜而仅有一勺,刚好够人饮一口,四季常流,边饮边渗,不紧不慢也不多不少,让人衷心守志之感,所以叫“定心水”。 
    释迦佛与弥勒佛:上得金顶,看到两座寺庙,中间由一桥连接。先进入的庙所供奉的是释迦佛,过桥再拜弥勒佛。传说,当年金顶无中间的峡谷,为一整体,后来释迦佛与弥勒佛同时看中金顶,都到这上面打坐修行,燃灯古佛看在眼中,便手执金刀,从峰顶一刀辟下,从此一峰分成二顶,释迦居左、弥勒居右。按照佛家“竖三世佛”的说法,燃灯代表过去,释迦代表现在,弥勒代表未来,这里可参拜三佛,而且弥勒佛是最后也是最高的佛,这里是弥勒佛的道场。两座庙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后来时毁时建,今天已经按古时恢复,由于疾风吹动,庙宇都盖铁瓦,每块重达8公斤左右。两座庙宇前方立有屏风,后方都有一石台,分别为“说法台”、“晒经台”。连接两庙的桥,凌空飞架,联结现在佛与未来佛,只当天工神将所作,而叫做“天仙桥”。 
    感受山颠:站金顶上,纵目远眺,浩渺苍茫,气象万千。吐气成云,挥袖成风,伸手触天,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天风云海时聚时散,飘来荡去,形成梵净山神奇神秘的气象景观。 
    梵净山云海,变化多端。云卷云舒,有卷云、絮云、滚云,还有壮观的瀑布云,飞流直泻,汹涌澎拜,世界第一瀑! 
    这里看日出,看地平线上太阳升起,像杯、像碗、像炉、、、。 
    只要太阳、游云同在,不管早晨、午时、黄昏,这里就能碰见神秘的“佛光”。在与太阳相对的云雾上,七彩相间的巨大光环笼罩我们自己的身影,人动影动,如梦如幻。 
    15、木黄红色旅游(红二六军团会师纪念地) 


    印江木黄地处梵净山西北山麓,1934年10月24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第六军团在这里胜利会师,策应中央红军长征顺利进入贵州。 
    红军到达印江之前,在印江沙子坡与沿河谯家共在的六井溪一带,农民自发组织的神兵运动轰轰烈烈。神兵,一种以神坛为组织,带有一定封建迷信的农民政权,立神坛、化神符、念咒语,他们反对当时的国民政府,提出“灭兵、灭捐、灭税”的口号,先后与官府征战十多次,最后一次攻打印江县城时惨败。这时贺龙率领的红三军到达沿河,于是神兵首领冉少波前往寻找红军。在神兵的引导下,1934年红三军进入黔东地区,6月16日在印江沙子坡万寿宫召开了神兵为主体的群众大会,发布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湘鄂川黔革命军事委员会至贵州印江、德江、务川、沿河各县神坛诸同志书》号召神兵加入红军。1000多名神兵编入黔东纵队,纵队属红三军领导,冉少波任师长。随后建立了黔东革命根据地。 
    1933年中央红军开始转移,肖克、王震、任弼时率领红六军团作为长征先遣队西征,突出重重围困,终于1934年10月24日与红三军在木黄会师,两军作出重要的战略调整,策应中央红军长征顺利西进,后两军转移,留下黔东独立师战斗在梵净山地区。段书权任独立师政委。 
    现在这里主要有红二六军团会师纪念碑、会师纪念馆、会师柏等,大量的红军实物。这里是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著名的红色旅游景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