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山水旅游黄页 > 旅游常识 > 购物常识 > 洛阳唐三彩

洛阳唐三彩

河南华源会务服务有限公司 | 发布于2006-09-06 11:24:26 | 来源:华源 | 常识分类:购物常识
       迄今为止出土的唐三彩精品多出土于洛阳地区,又因洛阳出产的仿唐三彩器物精美逼真,所以人们又多称其为“洛阳唐三彩”。(因唐三彩最早、最多出土于洛阳,“洛阳唐三彩”)
      唐三彩是中国唐代的艺术精华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它的生产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1400余年前的南北朝时期,极盛于初唐以后。唐三彩是指唐代俑器和陶器上的釉色而言,是唐代的一种低温铅釉的彩釉陶器,盛行于初唐,产于洛阳。因常采用黄、绿、褐等色釉,在器皿上构成花朵、斑点或几何纹等各种色彩斑斓的色釉装饰,故称为三彩。 其制作过程是采用经过精炼的高岭土(白粘土)制作坯体,用含铜、铁、钴、锰、金等矿物作为釉料的着色剂,并在釉中加入适量的炼铅熔渣和铅灰作为助剂。先将素坯入窑焙烧,用1100度左右的高温烧成陶胎,陶坯烧成后,再上釉彩,再次入窑烧至800℃左右而成。因为它用料精细,制作规整,所以不变型,不裂缝,不脱釉。由于铅釉的流动性强,在烧制的过程中釉面向四周扩散流淌,各色釉互相浸润交融,形成自然而又斑驳绚丽的色彩。早期唐三彩也有单色彩如蓝釉、绿釉和双色釉。也有深绿,翠绿、褐色、棕色、蓝色等。釉的着色原理是其中含有铜、铁、钴、锰等金属氧化物。釉中铅质助溶剂使釉汁在烧制中流淌,形成丰富诡丽的变化。所谓三彩泛指釉色的变化多端,并非只有三种颜色。唐时多以红、绿、黄为主,故称“唐三彩”。实际上除以上三种颜色外,还有白、黑、兰、紫等颜色。唐代的这种艺术珍品最早是在洛阳发掘出来的,故有洛阳唐三彩之称。唐三彩釉质的主要成分是硅酸铝。呈色剂是各种不同的金属氧化物,如浅黄为铁或锑,赭黄为铁,绿为铜,蓝为铜或钴,紫为锰。唐三彩的复制与仿制工艺,在洛阳已有百年的历史,清乾隆年间,孟津南石山高氏家开始仿制,经过历代艺人们研制,使制作的工艺技巧与艺术水平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在全国工艺产品评比中,名列前茅。洛阳唐三彩,目前生产厂家很多,产品在市场上供应充足,已成为馈赠国内外亲朋好友的贵重礼品。
       唐三彩是中国唐代的艺术精华,它吸收了中国绘画、石刻、雕塑等工艺美术品的优点,采用印花、堆贴、刻画等形式的装饰图案,造型浑厚丰满、工整细腻,刀法简朴,线条流畅,充分显示了盛唐时期的精神面貌和艺术水平,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唐三彩制品种类繁多,主要可分为陶俑和日常生活用品两大类。
       在以前唐三彩主要用作陪葬明器,有器物类和俑像类。器皿的种类很多,有水器、酒器、饮食器、文具以及建筑模型等,式样新颖,色彩绚丽。人物主要有妇女、文官、武士、伎乐、牵马俑、胡俑、天王等,大体根据其社会地位,刻画出其不同的性格和特征。贵妇则面部胖圆,肌肉丰满,梳各式发髻,着彩缬服装。文官则彬彬有礼,武士则勇猛英俊,胡俑则高鼻深目,天王则怒目凶狠。动物有鸟、狮、骆驼、马、牛等。其中以马的塑造表现最为出色,有的扬足飞奔,有的徘徊伫立,有的引颈嘶鸣,有的俯首舔足,表现出各种生动的姿态。主要产品有粉彩文武佣、唐代仕女、龙头杯、特大型三彩马 等300多种。大家知道唐代对外贸易的发展,商旅频繁,交往活跃,社会生活需要骏马和骆驼。在唐三彩中,这两种动物成为匠人最乐意表现的对象了。唐人爱马也是有名的,许多传世的唐画和唐诗中,描写动物最多的可能要数马了,这同马的用途非常广泛有关,无论是旅行、狩猎、耕作,还是征战,都离不开马。
       唐三彩在初唐时期制作较为简单,品种也较少,多在挂釉后加以彩画。盛唐时期是唐三彩的极盛时期,品种丰富,制作精美,产量很大。天宝以后数量逐渐减少。安史之乱以后,其制作进入后期阶段,逐渐衰落。解放后,洛阳唐三彩恢复了生产,在传统的基础上,改进原料的配方,提高烧成温度,使产品质量更加提高,产品畅销国内外。现代著名艺人有高松茂等。三彩釉工艺对宋三彩及时清三彩釉都有影响。日本也仿制成所谓“奈良三彩”、朝鲜仿制成所谓“新罗三彩”。迄今为止发现烧造唐三彩的窑址有河南巩县县,陕西铜川,河北内邱。
         唐三彩的复制和仿制,在洛阳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洛阳美术陶瓷厂,并设立专门机构研究唐三彩的制作工艺,使“洛阳唐三彩”的工艺技巧和艺术水平达到了一个新高度。目前,“洛阳唐三彩”仍然是中国的传统出口商品,远销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深受国内外人士的喜爱。
  目前,亚洲的印尼、日本、朝鲜、伊拉克、伊朗,非洲的埃及、欧洲的意大利都有中国的唐三彩出土。在中外交流的过程中,唐三彩的烧制工艺也随之传到海外,仿造中国唐三彩的烧制,西亚的波斯烧出了波斯三彩,朝鲜的新罗烧出了新罗三彩,日本的奈良烧出了奈良三彩。唐三彩对世界陶瓷工艺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史籍中关于唐三彩的记载甚少,所以被人们遗忘了一千多年。1928年,陇海铁路修筑到洛阳邙山时,出土了大量唐三彩,古董商们将其运至北京,引起了著名学者王国维、罗振玉等的高度重视和赞赏。之后,洛阳地区不断有唐三彩出土,数量之多、质量之美,令人惊叹。出土地区主要集中在洛阳市北的邙山,市南的关林、龙门和市西的谷水一带,其中洛阳市内出土唐三彩的地点就多达20处以上,所出三彩数量至少500件之多。洛阳出土的唐三彩系本地烧造,一则因为洛阳市北的邙山就有生产唐三彩的原料———白色高岭土,二则因为距离洛阳不远的巩义市大、小黄冶村发现了烧制唐三彩器的窑址,经1976年以来进行的多次调查和考古发掘,发现了丰富的窑具、模具和三彩器等,充分证明了唐代陶器烧造技术方面的先导地位。
  唐三彩在洛阳出土后,吸引大批工匠和艺人为恢复唐三彩烧制工艺而费尽心机。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工艺技术逐步完善,烧制水平不断提高。20世纪八十年代初,洛阳市工艺美术陶瓷公司生产的“九都牌”唐三彩,曾在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的国际旅游会议上被评为优秀旅游产品,得到了外国客商的高度赞赏,被誉为“东方艺术瑰宝”。该公司生产的三彩大马、大驼等曾作为国礼,赠送给50多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现在,唐三彩的恢复生产得到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唐三彩作为洛阳市重要的旅游产品将会得到更好地开发和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