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山水旅游黄页 > 旅游常识 > 其他 > 土家妇女的装饰及风俗习惯

土家妇女的装饰及风俗习惯

宜昌康辉国际旅行社 | 发布于2010-11-20 16:26:01 | 来源:网络 | 常识分类:其他
   长期聚居在湘、鄂、川、黔边界一带的土家族,自称“毕兹卡”,是一个勤劳勇敢,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土家族和全国其他少数民族一样,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特别是妇女用的首饰、头帕、服装、鞋袜、手巾、被面、床单、枕头、帐沿、窗帘、乃至定情的荷包、花带等东西,都很讲究色彩、构图的美观。每一件装饰品就是一件艺术品,处处显示出土家妇女的勤劳、智慧和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土家族妇女很注意头发的装饰。有句俗话:“头发一枝花。”民歌唱道:“阿妹头发二尺八,梳个盘龙插鲜花。”姑娘没出嫁前,喜欢将头发梳成一条独辫子,辫梢扎着彩色布条,吊在背上,随风飘动,显示出少女健美、活泼的丰韵;出嫁后,将辫子梳成一个粑粑髻,别上银簪,套着青丝网子,显得端庄、大方。头上,插银梳,瓜子针,茉莉针,芭蕉扇,莲蓬花等银质首饰,洁白如雪,闪光放亮,配着散发清香的青丝头帕,给人以美的感受。  
  土家女子到12岁后必须穿耳朵,便于以后戴耳环、耳坠等装饰品。穿耳朵的日子一般在农历二月的花朝节。据传说,这天穿耳朵不化脓,因为有花神保护。耳环、耳坠式样很多,有银质的“瓜子”、“灯笼”、“鼓锤”、“单环”、“连环”等等。一般是当地匠人所做,戴金戴银,往往决定于家庭经济。有的穷人女子买不起耳饰,往往找来几根彩丝扎成小圈戴上,在耳边摆去摆来,具有一种朴素、清新的风味。  
  至于土家妇女的服装,据《永顺县志》记载:“土司时,男女服饰不分,皆为一式,头裹刺花头帕,衣裙尽绣花边。”样式主要有以下三种:一种叫外托肩,无领,向右开襟,随衣襟和袖口滚两道不同的青边,不贴花条,显得素净朴实,经久耐用;一种叫银钩,有矮领,衣襟袖口上缀一条宽青边,青边后面再按等距离贴三条五色梅花条,衣襟前用五彩丝线钩花,色彩艳丽,构图美观;一种是青、兰布衣,都用色竹布滚边,两色配合,互相映衬,显得和谐大方,穿起来舒适,看起来顺眼。  
  古时候土家妇女穿裙子,绚丽多彩,式样独特。“改土归流”时,官方禁止土家妇女穿裙子,从此后和男人一样穿裙子。女裤喜欢青、蓝、绿各色,加上白色裤腰,裤脚蓝底加青边,后边再贴三条宽度不同的梅花条,显示出山区妇女特有的健美丰姿。  
  土家妇女的手、脚也注意装饰美。手腕上喜欢戴银质或玉石手圈,把红润的皮肤衬托得更漂亮;手指上戴的“一颗印”,“三镶戒”,“单股子”等银戒指;胸前挂的“牙线”,“扣花”,上系银链、银牌、银珠子等一大串,行走时发出叮当响声。妇女穿的鞋子很讲究,除了鞋口滚书边挑“狗牙齿”鞋面全用青、蓝、粉红绸子。鞋尖正面用五色丝线绣各种花草、动物的图案,什么“梅花吐艳”,“秋菊放彩”,“桃李争春”,“蝴蝶腾空”,“蜜蜂展翅”,“蜻蜓戏水”等等,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以上说的是土家妇女从头到脚的装饰风俗。  
  土家妇女还善于精工编织,历代以来都有自己的峒布、溪布、丝布、麻布等家织品种,自产自销,遍布城乡。特别是织土花铺盖,土家话又叫“西兰卡普”,是土家妇女特有的手工工艺品。织出的“西兰卡普”,图案美丽,质地结实,美观耐用,是驰名中外的手工艺珍品。“西兰卡普”的图案较广,一般是由三幅拼成一床被面,其他可作枕巾、脚被、盖裙茶几垫、桌垫等等,一床“西兰卡普”如注意保护,可用两三代人。  
  此外,“挑花”、“装花”、“绣花”也是土家妇女擅长的手工劳动。挑花图案强调分组对称:从花木、鱼虫、鸟禽等单一的动植物组成各种图案,发展到人物图案。有“狮子滚绣球”、“二龙戏珠”、“猛虎下山”等,生动活泼,栩栩如生。挑花的用途,主要装饰手巾、帽沿、门帘、窗帘、桌面和小孩的衣裤、兜兜、口水夹、袖边、裤边,成人用的褡裢、包袱也挑各种图案的花。土家妇女的袋花,又叫扯花或牵花,其用途、色彩与挑花略同,只是在制作方法上有所区别。土家妇女绣花,保留古时的刺绣风格,先画后绣,不用色线,多绣白底黑花或黑底白花,飞针走线,朴素大方。  
  土家姑娘还编织各种花带,小巧精致,妙趣横生,多系定情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