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山水旅游黄页 > 旅游常识 > 其他 > 西双版纳

西双版纳

中国旅行社总社西北有限公司(含光路营业部) | 发布于2010-05-10 16:12:52 | 来源:网络 | 常识分类:其他
西双版纳 
地球上,北纬21度10分-22度40分,东经99度55分-101度50分是中国云南西双版纳的所在地。热带雨林和以傣族为主的多民族风情使地处西南边陲的西双版纳成为一块既神奇又独特的土地。那里森林密布,深山重重,生长着珍贵奇特的动物植物,吸引着千百万的海内外游客慕名而来。西双版纳是名誉中外的国家级旅游风光区。 
 
憨厚、爽朗、性野和宽容是雨林和丛山深谷的气质,它弥漫于林间和山谷中,隐伏在山峦和空气里,乃至于人的五脏六腑。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也得到它的滋润,他们的脸上、身体中、灵魂里都透射出这种特别的精神气质。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地处云南省的最南端,与老挝缅甸两国接壤,总面积19700平方公里。境内最高点为猛海县东北桦竹梁子,海拔为2430米;最低点在猛腊县澜沧江与南腊河交汇处,海拔477米。河流均属澜沧江水系,主要有罗梭江、南腊河、小黑江、流沙河、南果河等。 
西双版纳是地球上北回归线沙漠地带上唯一的一片绿洲,被动植物专家称为“物种基因库”和“植物王国皇冠上的绿宝石”。据统计,州内有植物约500O种,约占全国的1/6,珍稀植物341种,经济植物565种,药用植物1074种,动物资源有鸟类427种,分别占全国和全省总数33.8%和52.1%;兽类67种,分别占全国和全省总数的16%和26.5%;两栖动物47种。爬行动物68种;鱼类100种;昆虫1437种。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动物99种,其中一类保护动物20种。 
 
 
 

西双版纳-西双版纳简介-西双版纳概况
西双版纳的名字
  这是一个古老的傣语汉译名字:“西双”意为“十二”,而“版纳”是“千田”。这个名字最早见于明朝穆宗隆庆四年(公元1570年),那时,这个地区的管辖范围比现在大得多,包括现属邻近国家的一些地区。这里的最大头领“召片领”把其辖地划分为12个提供负担和纳税的行政单位——“版纳”。所以,“西双版纳”这个名字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了。
     
西双版纳独特的地理位置
      西双版纳位于云南省东端,处于我国遥远的边疆。西双版纳有996公里的国境线分别与老挝、缅  
甸接壤,与泰国邻近,具有面临南亚的区位口岸优势。现有磨憨、景洪两个国家级口岸和打洛省级口岸。又有澜沧江——湄公河与老、缅、泰、越、柬水路相连,是打开南门、面向南亚的重要通道和基地,也是云南对外开放的窗口。澜沧江——湄公河被美誉为“东方多瑙河”,是一条经济贸易的黄金水道,地理优势、自然优势得天独厚。澜沧江的傣名是“喃咪兰掌”,意为“百万大象之江”,说明这个流域曾经分布有众多的大象。
我国唯一保存着大面积热带雨林的地区
      世界上热带雨林主要分布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流域、非洲的扎伊尔河流域和东南亚地区。西双版纳地处地球北回归线的高压带上,处在此带上的西亚、中亚和北非几乎都是沙漠,而这里却风景独好,有郁郁葱葱的浩瀚林海。这里热带雨林的生物种类十分丰富,在面积仅占我国国土面积1/500的这块土地上,分布有约5000种高等植物,占全国种类的1/6;分布约600种的脊椎动物,占全国种类的1/4。在植物中有高达80米的望天树,有珍贵的野生稻和有闻音乐起舞的跳舞草等;在动物中有我国唯一的大群亚洲象,有体重达一吨半的野牛,有珍稀的绿、蓝孔雀,有会唱“茶花朵朵”的野鸡等。热带雨林中的“绞杀植物”、“独树成林”、“老茎生花”、“空中花园”和“板根现象”等奇观异景更是大自然的神工鬼斧。
西双版纳的沧海桑田
      在地质史上,西双版纳的澜沧江西部曾是海洋,即古地中海的东部,江东则为海岸。由于地球“板块”的漂移,印度板块向欧亚大陆板块插入,发生了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古地中海西退,西双版纳成为内陆,海拔高度也随之升高。如今,在这里的热带雨林中,还可以找到原来生长在海边的红树林之类的植物数十种,它们成了“沧海桑田”的见证者。
多民族聚居、多民族文化融合的地方  
 
      这里是傣、哈尼、瑶、布朗、基诺等十多个兄弟民族聚居的地方。各个民族十分淳朴,他们有着独特的宗教信仰文化、悠久的传统艺术和浓郁的民俗风情。
           
      西双版纳的一些特殊风光,如到处栽有“五(种)树,六(种)花”,有大象和孔雀以及它们的众多艺术形象,也有众多的佛寺与佛塔,这些成了这个边陲地区的重要特征。而在这些特征中,除了佛寺与佛塔外,均与热带雨林密切联系在一起,组成了这个地区独特的民族文化。
      生活在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中的人在其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所需的物质生活,均密切依赖于当地的森林,包括森林中的动植物资源,可以称他们为“森林民族”。他们与森林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各种文化精神生活也反映了当地森林与环境的情况,深深地打上其“烙印”,形成了多样性的、独特的“民族森林文化”,如傣族的古代首领曾说过:“没有森林就没有水,没有水就没有田地,没有田地就没有粮食,没有粮食就无法生存”。
“跟着水走”的傣家民族  
    “泡沫跟着波浪漂,傣家跟着流水走”,临近江河溪流,有水,这是傣族选址建寨的首要条件。古时,傣族先民百越族群大多生活在东南沿海一带江河湖泊密布的地区,先民就与水结下了不解之缘。后来,在傣族先民漫长的西迁南下过程中,时时处处表现了对水的依恋。他们越过高山,穿过森林,爬过峡谷,走过平原,没有水的地方,迁徙队伍的脚步不会停下来,因为他们依恋水,离不开水。公元前五六世纪,有一支队伍终于来到了澜沧江畔的一些河谷平坝定居下来。因为这里有水,这里就是西双版纳。
用树叶写信时代造就“贝叶文化”   
 
      逐水而居的傣族人民就生活在这块神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创造了悠久而独特的“贝叶文化”。贝叶属于棕搁科,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密林中一种贝叶棕的叶子。把贝叶裁剪整齐,压平,用水煮,煮后将它晒干,这时碧绿的叶子就会变成淡黄色,像一片片平整的厚纸片一样,就能在上面刻写文字了。贝叶经上的文字,是铁笔刻写的,刻写好后,涂上植物油,叶片上就会出现清晰的字迹,装订成册后,就是贝叶经。贝叶经是随着佛教传入而出现的。傣族民间传说,一位到天边寻找太阳的小伙子无意中发现能够用来书写并保存书信的贝叶,从那以后,傣族就用贝叶来互通信息。这就是傣族的经书和长诗里经常提到的“用树叶写信的时代”。其实,刻写在上面的也不只是佛经,傣族历史中很多有价值的医药、天文、立法等文献也都记载于贝叶上,并世代相传至今,共计达84000余部。因此,贝叶经被誉为傣族社会的百科全书。这种以贝叶来承载的文化,就被称为“贝叶文化”。
西双版纳的民族森林文化——下面一根桩   顶上枝成林  
    到西双版纳,你一定会在各地见到一种奇观的树木,这种树的形态一般的“下面一根桩,顶上枝成林”,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树呢?原来,在傣族的生活中,不管是衣食住行,无时无刻都离不开植物的滋养。傣族是一个爱水的民族,为了让绿水长流,他们很早就知道了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保住山上常青树,沟底清水年年流”,古老的谚语深入到每个人的心里。水源的地方是龙山,寨旁有龙林,都不能砍伐。那么用柴怎么办呢?种植薪材树,也就是这种烧柴树,学名铁刀木,还有人干脆就喊它“挨刀树”。这种树生长很快,树枝一砍去,就会发出新枝,年年砍,年年发,于是傣家人就用它们来做烧柴树,这样就不会破坏其它的树种了。傣族还种植竹子,建竹楼、编竹箩、煮竹筒饭。
傣家泼水节
 
     
      傣历六月(公历四月中旬)的泼水节,是傣、德昂、阿昌等民族最重要的节日。现在,泼水节主要成了德宏、西双版纳等地傣族送旧迎新、互相以水祝福的传统节日。节日的主要活动是浴佛、泼水、赛龙舟、赶摆等。泼水节期间,差不多所有人都湿淋淋的,到处水花飞溅。年轻人敲着象脚鼓,跳起孔雀舞,互相扔掷香包,传递情谊。
  
这片土地上的宗教信仰文化  
    西双版纳各民族的宗教信仰主要包含了原来在本土产生的世俗原始多神教和后来传入的小乘佛教。在这里,信奉佛教的只有傣族和布朗族。
  作为一类文化现象的宗教信仰都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产生的,是人们对特殊环境的适应与生存的一种策略。以傣族为代表的各民族,尽管他们的先民的生活环境是由“冷森林”迁徙到“热森林”,但都离不开森林,都是森林民族。这样,宗教信仰文化便成为他们与这里的热带雨林以及其中的动、植物和谐相处,走向协调发展的一种重要武器,也使在本世纪50年代以前,西双版纳还保存有50%的森林覆盖率。  
   “五树六花”、大象、孔雀、佛寺和佛塔等构成了西双版纳的重要特征,并成为宗教信仰的民族森林文化的内涵。
佛教与植物
      傣族的佛寺的修建、佛寺里各种木雕菩萨、神兽、神器都是用坚硬的柚木等植物作为材料,小男孩当和尚和僧侣的级别晋升,以及为佛像沐浴均要用一些特定的植物香料如“香樟”等“神木”所煮成或浸出的“圣水”沐浴。赕佛的食物和物品要分别用红木、栀枝花的花果和巴戟天的根所提炼的色素染成红色、黄色和橙色,而僧侣的袈裟则要用巴戟天的色素染成黄色。
    庭院里必种的“五树六花”
  每个佛寺都有一个用矮墙、树篱和竹篱围成的庭院,面积大小不一,其中栽有树十种至上百种的植物,对于佛寺庭院栽植的植物种类虽然可多可少,但佛教规定的“五树六花”是不可少的。“五树”是菩提树、大青树、贝叶棕、槟榔、糖棕或椰子,其中有的是佛树,有的是刻写经文所必备和赕佛所必须的;“六花”是指荷花、文殊兰、黄姜花、黄缅桂、鸡蛋花和地涌金莲等。对于“五树六花”,传说是有一个知识渊博的“阿占”(管理佛事活动的人)提倡的。他告诉人们,景洪之所以美丽,就是有五种树和六种花,也有大象和孔雀。大家很同意他的看法,所以僧侣们带头在佛寺先种了这些树木和花卉,也饲养了孔雀。后来“五树六花”就传遍了西双版纳,加上大象和孔雀,成为了西双版纳的重要特征。
白象之神——傣族象崇拜  
  象崇拜渗透到傣族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象崇拜是贝叶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傣族群众心目中,白神象是最值得崇拜的,因为白神象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和平安宁的象征,据说,白神象和谷魂住在一起,有密切的姻缘关系,所以白神象出现在哪里,哪里就消灾除难、风调雨顺,谷物丰收。
    白象除了消灾除难,带来风调雨顺,谷物丰收外,还是傣族和平安宁的守护神。
傣族的孔雀  
  
    孔雀的故乡在西双版纳,在傣家人的心目中,孔雀不仅象征着美丽,而且象征着美好、吉祥和神圣,无论是泼水节、夏收秋收,或是“赶摆”的日子,傣家人都要聚集在一起,敲起芒锣,打起象脚鼓,跳起优美的孔雀舞。云南的艺术家杨丽萍就是凭借孔雀舞《雀之灵》走向大舞台的,继而又进一步发展云南的民族舞蹈、弘扬民族文化,打造出《云南映象》这样高水平的民族歌舞从而走向世界,享誉全球。
西双版纳的佛寺和佛塔   
    西双版纳佛塔佛寺特别的多,享有“塔乡”的美誉。西双版纳的佛寺由维罕、哄和波苏三个部分组成。维罕(佛殿)是佛寺的主要建筑。雕梁画栋,雄伟壮观的维罕内供着佛祖释迦牟尼的巨型塑像。哄又分为哄坦(藏经室)、哄暖(僧侣卧室)两种。波苏(佛亭)是佛寺的一种外形似塔的附属性建筑,它代表着佛寺等级的高低,凡历史悠久,等级较高的佛寺则建有波苏。波苏还是僧侣议经,推算宗教节日,举行忏悔和晋长佛爷之地。在版纳,每个傣族村寨都建有佛寺,进门是一定要脱鞋的。因为笃信小乘佛教的傣族人认为,佛寺是神圣的洁地,穿鞋进寺就亵渎了佛,是对佛的不尊重。
 
 
 
 
 
 
 
 
 
更多线路请点击:这里>>>
 
信息提供商:
 
陕西中旅假日旅游有限责任公司(陕中旅假日)
联系电话:029—86691106  86691102
QQ
1301086076   505046987  1216408755
E-mail
chinatoworld2009@sohu.com
MSN:chinatoworld2006@hotmail.com
公司网址:www.luw369.com
地址:西安市环城西路78号(西门外人人乐东光大厦1508室)
 
1.电话咨询不作为确保预留名额凭证;
2.网上预定以我公司邮件或传真回执确认为准;
3.季节变化影响价格变动,故不予事先告知;
4.最终价格以交款及签署协议时价格为准;
5.此行程仅供参考,最终行程以出发前我公司确认行程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