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山水旅游黄页 > 旅游常识 > 购物常识 > 西安旅游购物指南

西安旅游购物指南

西安凯莱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 发布于2010-01-21 21:47:08 | 来源:西安凯莱旅行社 | 常识分类:购物常识

陶埙

埙是我国最古老的一种吹奏乐器。从考古发现证明:在距今约六、七千年前后,已出现了埙的初形,如半坡、河姆渡等古文化遗址中均有发现。陶埙在历史上的出现很早,而且为数不少,并从新石器时代一直沿用至今。最早的埙只有一个吹孔,经过了很长时间,埙体上才出现了音孔。如山西万荣县荆村遗址出土的管形一音孔埙,距今有六千七百多年的历史;山东龙山文化遗址出土的二音孔埙,距今有四千多年的历史;甘肃玉门火烧沟遗址出土的鱼形四音孔陶埙,这一时期在陶埙下端已出现带有悬挂装饰物的小孔,距今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河南安阳殷墟侯家庄1001号墓出土的骨制纺锤形六音孔陶埙,距今有三千二百多年的历史。埙从一孔演变到六孔经历了约三千年,即新石器时代到殷代。埙自商代以后的一千多年中,一直保持在五、六个音孔的水平上。陶埙的形状逐渐定形,从笔管形、珠形、帽形、鬼脸形、动物形转向梨形、下平上尖的卵形。解放后诸多专家对古埙经过了多年的研制,在古埙的基础上研制出八孔陶埙、九孔陶埙、十孔陶埙等。使这一沉睡了多年的古老乐器重新回到乐坛上,扩展了埙的音域,增大了埙的音量,可以任意转调等。

《世本》有"辛公造埙"之论。《拾遗记卷》载“庖牺灼土为埙”陶埙为庖牺氏所发明,其说难以考据。埙都为陶制,用泥土捏制成形,凉干后再用火烧成。在制作的材料上也有出现过:骨、象牙、木等。我国古代把乐器分为:金、石、土、木、革、丝、竹、匏八音,其埙为“土”的代表性乐器,是一种音色柔合的旋律乐器。在整个乐队中起到填充中音、和谐高低音的作用。古人说:“正五音、调六律、刚柔必中、轻奇迷失,将以金石以同恭,启笙、竽而启批极。”《诗经·小雅》中就有“伯氏吹埙,伯氏吹箎”的文字记载。在西汉时期曾出现过木制埙,“笙以木刻其本而不匏,埙亦木为之”。到宋时,木质埙逐渐盛行,并大有用木埙代替陶埙之势,故统治者认为:有违八音古制,因而被其明令禁止使用。

在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中,埙一直为皇都九五至尊独享。以作雅乐之用。埙的演奏大到宫廷庆典、祠宗庙、敬天地鬼神,小到房中乐(相当于现在的室内乐),无处不在,可见其在中华民族古代音乐史的地位。

埙的音色幽深、悲凄、哀婉、绵绵不绝,具有一种独特的音乐品质。也许正是埙这种特殊音色,古人在长期的艺术感受与比较中,就赋予了埙和埙的演奏一种神圣、典雅、神秘、高贵的精神气质。《乐书》说:“埙之为器,立秋之音也。平底六孔,水之数也。中虚上锐,火之形也。埙以水火相和而后成器,亦以水火相和而后成声。故大者声合黄钟大吕,小者声合太簇夹钟,要皆中声之和而已”。

古人将埙的声音形容为立秋之音,更使我们体会到一幅朦胧而另人神往的艺术画面:秋天是金黄色的,是冷静的,是另人深思的,时光流逝,又有一种淡淡的悲凄和感伤。秋风扫落叶的现实,又使人平添几分愁绪。这就是埙的声音,这就是立秋之音。

中国古人吹埙,吹了几千年,其声浊而喧喧然,寄托了古代文人雅士面对时光长河流逝如斯的失落感,但时光仍在无情地推进;中国古人吹埙,吹了几千年,其声悲而幽幽然,融汇了古代墨客骚人们对封闭而沉重的中国历史无可奈何的批判精神,但历史仍然在按中国既定的轨迹运行。从某种意义上说,埙,不是一般用来把玩的乐器,埙是一件沉思的乐器,怀古的乐器,这就难怪它?“质厚之德,圣人贵焉”了。

陶埙乐器结构简单,携带方便,音色具有神秘、空灵,沧桑的特点尤如天籁之音,有非常显鲜明的古朴风格,使人产生强烈的返朴意识。以致近年来深受现代人的喜欢,涌现出大批学习、演奏、研究陶埙的爱好者、专家,使埙这一中国文化瑰宝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得以继承和发展。

肚兜

肚兜是关中和陕北传统的贴身服饰,形状像背心的前襟,上面用布带系在脖颈上,下面两边有带子系于腰间。它的实用价值是避免肚子着凉。成年人有肚兜贴身不外露,小孩在热天露在外面显得天真烂漫。肚兜里外两层,两边有开口处,可以贴身放钱物。

小孩肚兜的外面用料多为红布,成人多为黑布,里子多用白布。向外的面料上绣有无颜六色的各种图案,如小孩肚兜上绣有虎头像、“五毒”图案,新婚夫妇肚兜上绣有鸳鸯戏水,象征夫妻恩爱。临潼地区肚兜图案多用蛤蟆,成为女娲氏后代子孙的护身符,同时是生殖崇拜的象征。在西府大荔、合阳地区,肚兜呈葫芦状。葫芦、南瓜曾是农耕选民的主食之一,加之多籽,象征多子多福

碑林碑石拓片

西安碑林收藏了汉、魏、唐、宋、元、明、清诸朝代碑碣2300余件,是我国手法名碑的荟萃之地。现碑石拓片有颜真卿的《唐多宝塔感应碑》、柳公权的《唐玄秘塔碑》等。还有欧阳询等大手法家的作品摹本。

唐壁画摹本

乾陵出土的唐壁画,是现存唐人墓室绘画中的精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现壁画摹本有永泰公主墓壁上的《侍女图》、章怀太子墓壁上的《狩猎出行图》、《打马球图》,懿德太子墓壁上的《依仗图》等。

唐三彩

唐三彩是指唐代生产的由酱黄、草绿和蓝色三种彩釉装饰烧制的陶瓷。西安作为唐代的都城,从唐墓中出土了大量的三彩陶俑、陶马和陶骆驼。仿制的唐三彩包括三彩俑、三彩马、三彩骆驼和器皿。工艺师们以高超的技艺,制作纯依古法,形象逼于原本,生动优美、富有个性,且有造型很大小不同的规格。西安地区的主要旅游景点、旅游涉外商店和旅游商场均有出售。古长安是唐代的都城。唐墓中出土了大量的三彩陶俑陶马和陶制骆驼等。现代仿制的唐三彩形象生动、风格独特,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被海内外游客视为瑰宝而收藏。

铜车马

铜马是秦始皇陵西侧发掘出土的国宝。两组大型彩绘铜车马,每辆车由四匹马引架,并各配一个铜御俑。车子车箱上撑有一柄伞的称“ 车”,车子车箱上筑有薄壳顶的方型屋子的叫“安车”。彩绘铜车马制作技艺精悍,车前架马造型准确,体魄健壮。车、马、俑通体彩绘,装饰精致华丽,与金银饰件相配,显得华贵肃穆。为了满足中外旅游者购买精巧、高档旅游纪念品的需要,陕西工艺美术师们精心研制,仿制成功驷马铜安车工艺品。尤以黄河机器制造厂研制的铜车马工艺精致造型生动准确,成为馈赠国宾的珍贵礼品,并在全国旅游产品评比中获奖。现复仿制的铜车马有各种不同规格,有与原车马大小相同的,也有1:2,1:4和1:8及袖珍式的,可供选购。

工艺美术家仿制成功的秦始皇陵出土的一、二号铜车马有大小不同的各种规格。人马形态栩栩如生,充实了我国的工艺美术宝库。

秦兵马俑复制品

秦兵马俑的发掘和展出轰动世界,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出土的数千件陶兵马俑与真人真马一般大小,造型生动,栩栩如生,排列成规模宏大的地下军阵,吸引了数千万中外游人前往观赏。秦兵马俑复制品也越来越成为游人渴望得到的纪念品,同时日渐成为一些涉外企业和高雅华贵的公共场所提高声誉的一种装饰品。为了满足中外人士的需求,文物和工艺美术部门通力协作,集中优秀工艺大师,设计和复仿制出了各种造型和规格不同的陶兵俑和马俑。其品种有博物馆、美术馆和涉外旅游饭店、商店陈列的与原兵马俑规格相同的大型俑;有可供会客场所和办公室、家庭摆设装饰的1:2、1:4规格的陶俑;有便于携带、适宜于馈赠亲友的袖珍礼品俑等。中外旅游者来西安都不忘购买秦兵马俑纪念品,许多国际旅游博览会和国内旅游交易会也将秦兵马俑复仿制品作为重要展品。

文物美术部门为了满足游客的需求,复制出了部分比例不等的秦兵马俑,有陶俑、礼品俑等。现仿制的兵马俑有各种不同规格,有与原物大小相同的,也有1:2、1:4和1:8及袖珍式的,可供选购。

榆林地毯

榆林地毯是陕西传统工艺品。所织地毯多用富有变化的几何图案,色泽清雅,组织严密,驰名中外,被视为珍品。

蓝田玉

蓝田玉的名称初见于《汉书。地理志》美玉产自京北(今西安东北)蓝田山(亦称辋川)远在秦汉时期,陕西玉雕工艺就十分发达。从咸阳出土的“汉白玉马”、渭南发现的“玉牛”、以及西安市何家村出土的“唐镶金玛瑙牛首杯”、“镶金手镯”等都可以看出陕西玉雕工艺的精悍。被世界誉为东方艺术瑰宝。蓝田玉雕选料考究,人物作品形神兼备,突出个性;花卉作品形象逼真,突出了中国玉雕“巧、俏、绝”的艺术特色。蓝田玉雕工艺品,特别是玉碗、玉镯、酒具等,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体现了秦艺特色。

现在的蓝田玉雕,更达到了“俏色”的境地,突出了中国玉雕的艺术的特色。

青瓷器

耀州青瓷器再现了宋代耀州青瓷的釉色,纹饰富于变化,图案以动植为主,绘画丰富多彩、新颖雅致,品种有餐具、茶具、酒具和家庭装饰用品等,深受中外人士喜爱,为我国传统工艺制品。

仿唐三彩

西安美术陶瓷厂、乾县工艺美术厂等单位,利用西安得天独厚的条件,仿制了唐三彩。他们以高超技艺,纯依古法的制作工艺,使所制唐三彩形象逼真、人物富有个性,马和骆驼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和独特风格,被视为瑰宝。

秦腔脸谱

秦腔脸谱是以秦腔戏剧中的人物为依据而制作的,如今也形成了一套规范化的艺术表现手法,如色彩运用上讲究红忠、黑直、粉奸、金神的人物特征。秦腔脸谱不仅是一种小巧精致的工艺品,还是研究秦腔艺术、民俗风情的珍贵资料。

拥有一千五百年历史的木勺脸谱深受海内外人士的喜爱,这里有挂件系列、社火系列、还有古老的吉祥物系列。近300幅作品,让您大饱眼福。

陕西省关中地区与陕南地区,历史上曾经流行过用悬挂绘有彩色善面图形的木马勺来镇宅辟邪的习俗。凡家中遇到不顺心的事,诸如人丁不旺,意外灾难发生,就请社火艺人在平日的舀水木马勺上画一善面图形,挂在门框上或房廊下,据说可以镇宅辟邪。今天看来这是一件滑稽的举动,但在科学不发达的当时,人们采取这种方式,把希望寄托在这么一把木马勺上,有时可能会起到一定精神慰籍作用的,这与我们祖国其它民俗如春节贴春联换桃符,端午节插菖蒲剑、悬挂钟馗象等有着同一的道理。

几千年来,我们的先民们正是从这众多的纷繁民俗中生活过来的。为什么用木马勺来绘蚩尤象呢?

据社火艺人讲,理由有三:

一、木马勺家家有之,也就是说材料可信手拈来;

二、木马勺极象人头,便于表现蚩尤形象;

三、我国古代有桃、柳辟邪之说,木马勺多为柳木所为,本身已可辟邪,为什么过去关中地区曾盛行过此俗呢?这与历史有关。关中为西周、秦、汉发祥之地,且外来影响较少。西周、秦、汉遗风至今尚有存余祭蚩尤等事不能不留下痕迹

麦杆画

麦杆直体画是中国悠久文化艺术中一颗灿烂耀眼的明珠。在出土文物中就有麦杆画,已有两千余年历史。利用高科技手段和民间传统工艺对麦杆进行一系列无公害处理后,巧夺天工的镶嵌成具有观赏性、装饰性及收藏价值的堪称“画乡一绝”的麦杆立体画。

布绣

陕西民间刺绣,出自于农村妇女之手,尤其以姑娘为最多。

“正月里来闹元宵,给郎绣个花荷包。荷包带在哥身上,哥哥把我放心上”,这是过去未婚女子在绣花时常唱的曲子。可以说,陕西民间刺绣是妇女们表达感情时创造的艺术品。过去结婚时,女方要 绣花枕头套子、鞋垫、门帘送给男方,同时还要准备一些香包、针扎 送给男方的亲戚朋友,让大家品评自己是否心灵手巧;小孩满月时,姑姑、姨姨要给娃娃送虎头鞋、虎头帽、虎头枕、肚兜、布者虎,为孩子消灭灭难,保佑孩子长命百岁。姑娘给心上人的绣品更是精细入微,寓意深刻。鞋底上用细绳子纳上勾云图案,愿出门的亲人走得快,早会早回。鞋垫绣上“月儿圆”、“正月十五”等组字图案,寄托团圆之情。现在,一些农村姑娘在对象当兵走时,送上几双鞋 垫、有的上面还绣有“保家卫国”,有的上面则绣“思、爱、想”等字样,倾注爱意,寄托情思。

刺绣不但是美的艺术,而且寓意深刻。过去妇女绣的花枕头“鱼戏莲花”鱼象征男性,莲花象征女性,暗喻男女婚配结合。再如“石榴赛牡丹”,民蹑介石榴赛牡丹,赛下一河滩”。石榴象征男性 多子,牡丹象征女性似花。“一河滩”是指生下很多子女。随着时代的发展,刺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内容也越来越广泛,成为城乡美化生活不可缺少的装饰品。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刺绣品进人 了商品经济领域。妇女们闲时,三个一堆,五个一群,或坐在树下,或坐在热炕头,巧手绣出精美的鞋底、鞋垫、门帘、电视机套、洗衣机套等,成为城里人的抢手货。摆在家里,美观、大方,赏心悦目。在 陕西临潼县,妇女绣的“五毒背心”成了外宾的抢手货。由刺绣进而发展的毛绣,古朴中有纤细,其上用毛线、棉线绣、织、扎而成。工艺精细,美观大方,既有剪纸的效果,又有刺绣的特点,深得人们喜爱。

面花

面花的制作盛行于陕西关中和陕北,当地人称为花馍。每逢婚丧嫁娶,年节庆典,乡亲们制做出各种各样的花馍,造型别致,形态逼真,或摆茶陈列,或馈赠亲朋,即可食用,又是一种独具地方特色的艺术品。制作花馍,和面、蒸馍的火候都有讲究,只有那些技术高超的人才能蒸出形状好、不变形的花馍。

彩绘泥塑

凤翔彩绘泥塑以造型优美、色彩艳丽、生动逼真而享誉海内外。传说明代朱元璋的军队驻扎此地,士兵大都是江西老表,会制陶手艺。落户为农后,他们在农闲时做些玩具和礼物,久而久之,发展成为今天的彩绘泥塑。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这朵古老的民间艺术之花更加繁盛,成为陕西重要的旅游纪念品。

由陕西民间艺人胡深、胡新民大师亲手制作的凤翔泥塑珍品———凤翔泥塑马(2002年生肖邮票)既有收藏价值,又是馈赠亲友的绝好礼品,并给人们带来好运。

农民画

陕西农民画原于民间,所画内容多取材于人物、动物、花鸟等,构图简洁美观,注重色彩数量,追求强烈的直观效果,乡土风情浓厚,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深受国内外游客和专家的好评。陕西农民画主要分布在关中的户县,陕北的安塞和洛川。户县被誉为“农民画之乡”已拥有2000多名土生土长的农民画家,许多优秀作品被国内外艺术馆收藏。

剪纸

在中华民族的摇篮里,孕育发展了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剪纸俗称窗花,是民族文化的内容之一。剪纸作为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民间艺术形式,为中华各民族人民所喜爱,其中陕北剪纸犹为引人注目。陕北剪纸包含秦、汉之风,风格既纤细秀美,又粗犷大方,粗中见巧工,土中观美感,曾连续数年分别在西安、北京等地展出,获得好评。近年来,陕北剪纸艺人多次出访外国献艺,引起轰动。民间剪纸,为聪慧的劳动妇女所创作。陕北民间剪纸艺术形成了独特的风格。这株黄土高原民族艺术之花,是广大剪纸作者怀着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对民间艺术的执着追求,以娴熟的技艺、朴素的手法,把古今人物、吉祥动物、名贵花草等创作出大量造型奇巧、剪工精湛、生活气息浓重的剪纸精品,把人们喜庆,快乐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是极有欣赏价值的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