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风情 [上一篇]

[ 2013-10-17 23:34:00 | 作者:贺州博物馆 | 出处:原创 | 天气:晴 ] 字体:

贺州是一个多民族的聚集区,现在,贺州主要有汉,瑶,壮等民族,整个贺州表现出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
民族风情
彭众

贺州是一个多民族的聚集区,现在,贺州主要有汉,瑶,壮等民族,整个贺州表现出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
至迟在隋唐时,贺州已有瑶族居住,因此,贺州沉淀的民族文化中,瑶族文化更悠久,更绚丽多彩。以下从瑶族服饰,日常生活生产工具,宗教信仰三个种类的文物分别表述贺州瑶族文化。
民族服饰: 时帝有畜犬名曰盘瓠,衔吴将军之首而至,帝乃以女配之,盘瓠得女,负走入于南山(在国之南郡,今五溪中山也)止石穴中,所处险绝,生六男六女,因自相夫妻,织绩木皮,染以草实,好五色衣服,裁制皆有尾形,衣裳斑斓,语言侏俚,其后滋蔓,号曰蛮夷,有邑君长名渠帅日精夫,相号为姎徒(鸟郎反,说文曰姎,女人称我也)。所居皆深山重阻,人迹罕到,今长沙、黔中、五溪蛮皆是也。(一曰辰溪,二曰酉溪,三曰巫溪,四曰武溪,五曰□溪)。(〔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178)。现根据贺州瑶族分布的区域和服装上的差别,把贺州瑶族分为十二个支系,各瑶族支系服装各不尽相同。由于各瑶支的男装趋于简约,为了方便比较,仅用女瑶服做例介绍。
东山瑶主要分布在贺州八步区黄洞乡一带。东山瑶女婚装,帽呈金字塔形,帽尖略向前倾。帽子用黑色土布条围成数圈裹成圆形布帽,布条上绣有白、紫、青、黄色的狗耳朵纹、水波纹及白色黑色红色布条包边装饰。帽顶端凸起内空,帽身用红色、白色、黑色花布条装饰。帽背用方形黑色土布围住半边帽,土布上绣有白、紫、黄、红色狗耳朵纹、水波纹图案及白、红、黑、黄、青色布条包边装饰。帽前贴有二排太阳纹银牌装饰,帽沿无数根五彩串珠丝线、银币围住,挂在帽沿作装饰品,尽显华丽富贵。黑色土布长上衣,无领,开胸,胸前有一字形对称铜珠钮扣,扣下两衣角边绣有白色、紫色、狗耳朵纹、几何纹图案装饰。 方形黑色土布包帕巾,两头绣有白色、红色、青色、狗耳朵纹、水波纹、弦纹图案和白色、黑色、红色、青色、黄色、花布条包边装饰,帽带为长条形黑色土布条,布条裹成数圈围成圆形布帽,布条两边绣有白色、紫色、青色、黄色、狗耳朵纹、水波纹、雪花纹、弦纹等图案和白色、黑色、红色、黄色、青色布条包边装饰。长形细条女腰带,腰带绣有红色、黄色、白色弦纹、米花纹图案,带两头用黑色布条装饰,布条上绣有五色几何纹图案,布条上系有五色串珠及无数根彩色丝线装饰。
西山瑶主要分布在步头一带,其女婚装,帽呈金字塔形状,帽子用红色土布、花布裹成12圈围成一尖顶布帽,帽两边以白色黑色布条装饰,布条下还系着无数根五彩串珠和五彩丝线装饰,帽尖下用绣有红色、白色、黄色、青色、蓝色的狗耳朵纹、水波纹图案及红、白、蓝色的布条包边围成数圈作装饰,尽显帽子的华丽、端庄、富贵。黑色无领上衣。衣前以五彩丝线绣着几何纹一些图案,衣袖用白色、黑色、红色、蓝色布条包边装饰。长条形黑色土布腰带,腰带上绣满红、白、黄、青色狗耳朵纹、水波纹、几何纹一些图案,腰带中间有白色、黑色布条装饰,腰带两头以白色、黑色、紫色花布条包边装饰和系有无数根黑色毛线装饰。黑色直筒长裤,裤头较宽松,裤脚以白色、蓝色、红色布条包边装饰。女挂袋,正方形黑色土布,以白、黑、橙、紫、青色布条装饰正面,袋中间绣有白、紫、青色狗耳朵纹、水波纹等正方形图案。袋正面上部凸出重叠一小块橙色、青色、紫色花卉纹布条装饰。袋上端两头系长条形挂带,挂带以红色弦纹布条包边中间绣有白色几何纹图案。黑色方形土布围裙。围裙中间绣有橙色、青色、白色、六根似孔雀羽毛纹图案及橙色、红色、白色、青色狗耳朵纹水波纹弦纹图案。围裙两侧边及下部用白色、黑色、红色、青色、蓝色布条包边装饰。
八步区桂岭镇天堂村,分布有天堂瑶,些瑶支人数和分布区域面积都较小,天堂瑶女装,长方条形土布头巾,头巾两边绣有橙色,硃红色、白色、雪花纹、狗耳朵纹、水波纹、几何纹图案及无数根黑色棉线装饰。黑色女肚兜,上窄下宽,饰有蓝色布边,胸上角和胸前两侧角饰有扣耳。黑色开胸妇上衣,无扣,领边绣有彩色几何纹图案,衣袖边衣角边及两侧饰白、蓝色、黄色、红色布条包边装饰。正方形黑色土布,分上下二块,上块小下块大,上块土布绣有白色狗耳朵纺边框,和硃红色、白色、狗耳朵纹弦纹图案及两行白色细珠和无数根红色棉线装饰。下块土布上绣满白色、橙色、褐色、雪花纹、水波纹、狗耳纹、万佛纹图案装饰。半截黑色衣袖,袖边饰有白色、红色、黄色花布边装饰。黑色直筒女长裤,裤脚较宽松。长条形、灰白色、条纹裹脚带。
开山瑶主要分布在贺州市八步区的开山镇和里松镇,开山瑶女装,半圆形红白色相间格子纹帽,帽顶帽身饰红色绒毛,绒毛大部分脱落。长条形黑色土布头带。带两边绣有五色狗耳朵纹、弦纹、水波纹、雪花纹和白色、黑色、青色、黄色花布条包边装饰,带两头系有无数根黑色毛线装饰。长条形土布胸饰,胸饰分上下两种颜色,上层以白色、红色、黄色布条装饰,在白色布条纹处用似太阳纹银饰头饰,下层蓝土布上绣有白色、红色几何纹狗耳朵纹图案,胸饰两边系有耳扣,耳扣下系穿孔铜钱和白色黑色串珠及粉红色无数根丝毛线装饰。半截黑色衣袖,袖边饰有白色、红色、黄色花布边装饰。正方形黑色土布围裙。围裙上系着一根红色、黄色、白绣有几何纹图案的细绑带装饰,围裙中部绣有白色、青色、黄色、红色狗耳朵纹、弦纹、水波纹树木纹等图案。围裙三边用白色、红色、黄色、青色、蓝色花布条包边装饰。
贺州市平桂区公会镇的公会瑶,公会瑶女胸巾,红色,方块胸巾。黑色土布围裙,裙边绣有几何纹、动物纹、水波纹等一些图案及白、黑、红、蓝色的布边装饰。黑色土布长裤。黑色土布平底鞋,鞋头稍向上翘。
贺州市平桂区太平乡,水口乡,和昭平县富罗镇一带,分布有大平瑶,也称包帕瑶,黑色土布条裹成的圆形的帽子。可以裹成四层或六层布条,两端绣有红色、白色雪花纹、狗耳朵纹、水波纹图案装饰。帽顶中间用一方形黑色头帕盖住装饰,天冷时帽子可防寒,也可当作枕头用。新娘头帕为正方形黑色土布方巾,方巾上四边绣满红色、白色、狗耳朵纹、弦纹,方巾内绣满白色、红色山羊纹正方图案,每层以弦纹、狗耳朵纹作间隔,共九层,方巾中心点绣满山羊纹、方格纹与几何纹、正方形格纹图案装饰。方巾四角边各系有红色、白色毛线吊球装饰。黑色土布长袖上衣,衣为对襟开,无领,无扣,衣襟两边绣有白色红色狗耳朵纹、几何纹图案。黑色土布长裤,裤头较宽松,裤脚下绣满白色红色、几何纹、弦纹、树木花样纹图案。黑色土布正方形围裙。裙上系有一长条白色几何纹布条带。围裙四边绣有白色经、红色、青色、狗耳朵纹树木纹、弦纹、米花纹图案装饰。蓝色、平底、土布鞋,鞋头略向上翘,鞋头及鞋口边饰白色、红色布边,鞋底较结实耐磨。
土瑶,主要分布在贺州市平桂区的鹅塘镇,沙田镇一带,是全球范围内,贺州独有的一个瑶支,是一个原始,封闭,至今仍有小部落痕迹的民系。土瑶女装共6件,平顶木帽1件(包括头巾、木帽、五彩丝线)。长衣1件,短上衣1件,短裤1件,鞋子1对,彩色细腰带1条。平顶木帽形状为圆形平顶,顶上盖一条白色条状毛巾,用彩色丝线固定。短上衣呈蓝色,长衣为黑色,短裤呈黑色,裤角边为红色丝线装饰,细腰带呈五彩色。鞋子呈黑色平底,鞋面有红色蝴蝶结装饰。椭圆形白色丝线网袋。用白色棉线编织,袋口两边用五彩丝线系着可作背时用。

日常工具
木质织布机。织布机体形较大,用木头作成,织布机上体略倾斜,下体平,织布机上缠着纱线用作织布。
木质纺纱机。纺纱机体形较大,用木头作成,似风车。纺纱机体呈圆形,机体上附着一根木柄可手摇纺轮。纺纱机有一木质底坐,底坐一头凸起可放纱线进行纺纱。
浴桶,木质,圆形体,直口,直身,平底,内空。桶体积较大,内可盛水用作沐浴。在寒冷的冬天,确实是较好的洗浴工具,因其有科学性和实用性,现在被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城市居民使用。

宗教信仰;瑶族宗教信仰虽然有迷信的色彩,但它有教育瑶胞为人处事的作用,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土瑶过山榜,白色棉布,长方形体,竖读,隶书,布上用毛笔写着瑶族同胞迁徙的经历和全过程。
西山瑶师公帽,纸质师公神额。神额似唐僧帽,帽边沿呈红色,帽内绘画着彩色的七位神像人物图,其中一位神像图脱落,余下六位神像图,帽下角两侧各系有一根红色丝线。
西山瑶师公上衣,粉红色棉绸段,长袖上衣。衣对襟开,无领,无扣,衣襟边绣有五彩几何纹、狗耳朵纹图案及红色白布条包边。
东山瑶盘王印,木质,褐色,正方形盘王印,印面刻有篆体,印背饰桥形钮,是师公作法或度戎时用的印章。
东山瑶长命牌和小三什,银质, 长方形长命富貴牌,牌下用银链系着一只银蝙蝠牌,蝙蝠牌下系着一枚银币和五件长条形银质小法器,法器形状为:带柄大刀形、长条针形、带柄佛像形、穿孔长条汤匙形、长条扁体勾针形,这些都是师公作法时用的法器。
东山瑶阴阳法筶,木质,小牛角形状,褐色质地分阴阳两面。阴面平微内凹,阳面背凸略成弧形,是师公作法占卜时用的法器。
东山瑶牙简,黑色,木质,长条扁形牙简,牙简上头小而尖,下头略大而平,牙简正面平,背面微微凸起呈半弧形。牙简正面漆红色,底并绘画着站立的师公神像,并且手握牙简,牙简背面无纹饰。还愿,度戒,做丧事时与铜铃配套用,是师公跳舞右手持铃左手持简主要用途是请神.
虽然贺州瑶族分为十二个支系,除了贺州北面富川县的瑶胞被汉化较为严重操平话外,大都有共同的语言—勉语。贺州所有瑶族都自称为是盘瓠的子孙,每家每户都供着盘王。有共同的宗教信仰,都信盘王。因此,贺州瑶族又统称为盘瑶。《瑶族通史》对有关盘瓠的古籍史料作了周密的考析:“盘瓠传说最早见于载籍可能是东汉应劭《风俗通》。宋罗泌《路史•发挥二》说:“应劭书遂以高辛氏槃犬瓠妻帝之女,乃生六男六女,自相夫妻,是为南蛮”。但今本《风俗通》未见此文。现能见于较早载籍的,是东晋郭璞注《山海经•海内北经》“犬封国”条:“昔盘瓠杀戎王,高辛以美女妻之,不可以训,乃浮之会稽东海中,得三百里封之,生男为狗,女为美人,是为狗封之国也。”郭璞还在《玄中记》中补叙:“昔高辛氏犬戎为乱,帝言日,有讨之妻以美女,封三百户。帝之狗名盘瓠,亡三月而杀犬戎以其首来。帝以女妻之于会稽东南,得海中土三百里而封,生男为狗,生女为美人,封为狗民国。”(《瑶族通史》72页-73页),由史载之考析可见,瑶族同胞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贺州瑶族同胞经过与壮,汉等民族相处共同发展,已经团结融合为亲密的兄弟姐妹了。瑶族同胞美丽的服饰,精巧的日用工具,独特的宗教信仰,为我们贺州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增添了重要的一笔,为贺州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分类:默认分类 | 评论:1 | 引用通告 | 阅读次数(189)

Tag:贺州瑶族风情

暂时没有回复

验 证:  

标 题:

内 容:

导航

归档

我的简历

  • 昵称:贺州博物馆
  • 注册日期:2013年01月08日
  • 城市:贺州

公告

富川麦岭兵营
彭众
五岭是长江与珠江水系的分界线,也是我国重要的一条自然和人文分界线。舜帝“南巡狩,崩於苍梧之野。葬於江南九疑,是为零陵。”(卷一 五帝本纪第一)虽然南岭阻挡南北,但在秦前,人们早已利用山脉间形成的山涧径道交通往来。舜帝走过的应当就是山涧径道。《史记•苏秦列传》记载,战国后期楚国“南有洞庭、苍梧”,苍梧的范围,一般认为已达五岭山脉的九嶷山附近。《史记•甘茂列传》载,公元前305年,楚灭越国,“故楚南塞厉门而郡江东”。厉门,《史记集解》引徐广曰:“一作濑湖”;《史记正义》引刘伯庄云:“厉门,度岭南之要路。”《读史方舆纪要•江西南安府横浦关》“或曰即楚之厉门”,并认为徐广注释“似误”。实际上,楚之厉门不在粤赣交界的横浦关,而在离(漓)水支流濑水(荔江),即今广西荔浦南,《中国历史地图集》第1册相关图页也标绘于此。以上证明,自古以来,岭南岭北就已经有了通道,富川麦岭“犬牙壤错,峻岭崇山绵亘于外”,正处于南岭古道的重要关口。现存建于麦岭两山隘口处的红岩城墙遗址,隘口古道为青石块铺筑,隘口城墙长约40米,高约2米,底宽5米,截面呈梯形状。
洪武二十二年(1389),广西都指挥使韩观,镇压富川民族起义后,为巩固其统治,经奏准,于洪武二十三年(1390),由桂林等卫盈余军士拨设置千户所,即富川守御所。守御所设正千户、副千户、百户共16人,吏目1人,原领武装兵力(军士)1 249人,后剩200人,除留40人分守县城四门外,其余160空派守教场等15个防堡。守御所驻防富川灵亭乡霭石。洪武二十九年(1396),迁徙到县治(今富川县城)东北隅,守卫县衙和其他边界要隘处,麦岭营得到进一步加强。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平乐协统辖麦岭营和富贺营。原富川营归并贺县,改称富贺营,该营设都司1员,千总1员,把总2员。兵额初有309名,到乾隆中期267人;嘉庆初年269人。雍正八年六月初三(1730年7月17日),富贺营添设开山洞(尾)汛,设外委把总1员,领兵20名驻守。富贺营驻地在今八步区贺街镇。兼管富、贺两县。麦岭营设都司1员,千总1员,把总2员。兵额,乾隆中期234人,嘉庆初年236人。分别在小水峡、白沙、牛岩设防汛。驻地在今富川瑶族自治县麦岭乡。麦岭营管辖地方之小,竟与管辖地为富贺二县的富贺营从级别和人数上近平起平坐,由此可见,麦岭的军事地位是相当重要的。
雍正四年(1726),鄂尔泰任云贵两省总督(兼辖广西),他考察富川后认为,麦岭是军事要塞,于是上书雍正帝,建议在麦岭设同知职都司府,添设守备、千总、营汛,重兵驻守。雍正帝批准了鄂尔泰的建议。雍正八年(1730)增设麦岭专营,营本部驻防设守备1人,都司佥书1人,千总1人,外委把总1人。初增设的专营守备为四川人魏文举。雍正九年守备(1731)为正黄旗人张应科。雍正十年(1732年)春,雍正帝批准麦岭专营升格为都司,始建都司署衙头门1座3间,仪门1座3间,大堂1座3间,左右6房6间,二堂1座3间,寝室1座3间,内使并厨房共5间,书房1座3间,茶房3间,箭亭1座,军器库3间等设施;千总署建头门1座,大堂3间,二堂3间,内房3间,兵房150间等设施。把总署建头门1座,大堂1座3间,内堂1座3间,书房1间,盘结亭1座,兵房50间,望楼1座等设施;外委把总衙署有头门1座,官厅2座,每座3间,盘结亭1座,兵房50间等设施,同时于富川县之牛岩、小水峡、长圳、龙窝、于贺县之开山洞(尾)分建营舍,设兵汎防。雍正十一年(1733)夏建成后,麦岭正式设都司暑衙、麦岭营守备署衙、千总署衙等。麦岭营兵额设310名,建有骑讯、兵库和粮栈。麦岭成为当时清政府扼守桂东的军事要塞。署衙旧房现由麦岭中学使用。
道光十四年(1834),富川县增设钟山汛千总1人,原领武装兵力(以制兵)310人,其中马战兵15人,步战兵78人,守兵217人。后抽拨战守兵44人,给义守协,尚存守兵266人。驻防麦岭营本部129人,其余137人,采用按季度轮换办法,分别调拨牛岩等4个分防汛和麦岭塘等17个要隘处驻守。至咸丰四年(1854)麦岭营马步战守兵减至234人。同治四年(1865),麦岭营奉令裁减马战兵3人,步战兵19人,守兵112人,全部兵力仅剩下100人。驻防富川与湖南交界接壤的麦岭区域,以加强边界防御。
解放后的196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某团开始驻守富川麦岭。1988年9月,驻麦岭的四一军某团最后一个连队全部撤走。现遗存有麦岭部队营地旧址,营地东西长1500米,南北宽1000米,占地面积约1.5平方公里,现存营房104座。
由于麦岭处于特殊的地理位置,至迟在明洪武设兵营以来,就一直是重要的军事要塞。各朝政府对麦岭的经营投入,成就了弹丸之地的古麦岭在历史最高峰时曾经设过都司府。都司为正四品,其级别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委书记还要略高。在麦岭营布置的兵力,最高时曾经达一千多人,加之商贾经古道南来北往,商铺,驿站的设立,使麦岭成为了贺州北面的军事重镇。麦岭古街,古民居,是历史的记忆。麦岭兵营,山隘,是沧桑岁月的见证。

最新回复

  • 暂时没有回复

统计

  • 访问人数:3487 人
  • 创建时间:2013年01月08日
  • 发表文章:8 篇
  • 上传相片:0 张
  • 回复总数:0 篇
  • 阅读总数:1736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