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看历史 [上一篇]

[ 2013-10-17 23:34:00 | 作者:chuansb250 | 出处:原创 | 天气:晴 ] 字体:

黄埔军校,一个光听到名字就想到无限荣耀的存在,一个为国共两党都提供了无数优秀军事将领的存在。它是1924年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创办的一所新型陆军军官学校,是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的产物。它以“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宗旨,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军事人才,在当时是与美国西点军校、日本士官学校、英国皇家军官学校、苏联伏龙芝红军大学齐名的世界著名军校之一。 从我住的短租宾馆过去,还有点小远,最后是打车,再加上渡轮过去的,花了不少时间,也算是前期的准备不是很充分吧!如果有人来广州玩想去看军校的,短租可以租的近点,这样方便不少。 我游览的路线是黄埔军校校本部—孙中山纪念堂—孙中山纪念碑—东征阵亡烈士墓园。军校大门是黄埔军校各景观中最有代表性的地方。校门的风格相当朴实,即没有华丽的装饰,也没有石雕玉琢,而且不是高大壮观,只有洁白的粉墙上连着尖顶的校门,简简单单地挂上一块题写着校名的横匾。校名“陆军军官学校”几个大字,是清末才子谭延岂先生所书。走进军校大门,在二门右侧的墙壁上,挂着据说为蒋介石手书的“亲爱精诚”校训。二门门口也挂着一副对联:“杀尽敌人方罢手,完成革命始回头”。对联言简意深,令人油然而生征战沙场的豪情。据说当时在黄埔军校里,到处都张贴着这种宣传革命、鼓舞士气的对联,如“升官发财,行往他处;贪生怕死,勿入斯门”等。使人一进军校就强烈感受到他的革命激情。而在孙中山先生逝世后,为不忘先生教诲,军校师生改用总理遗嘱中的两句:“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为对联,成为师生们为国为革命奋斗终身的座右铭。 进了二门就是校本部。这是一座日字形的二层砖木结构建筑,走廊相连,坐北朝南。有木制楼梯,满州窗,四方形的院子,和校门同样朴素。 孙中山纪念堂现在是黄埔军校史迹陈列室,这里原是清朝广东海关黄埔分关的旧址。当年孙中山先生在建校后每次来黄埔都是在这里办公和休息,因此这里被岛上的人们亲切地称为“中山故居”。 孙中山纪念碑—“文”字丰碑,1925年3月,孙中山先生在南京逝世。噩耗传来,军校师生无比悲痛,纷纷以各种方式悼念伟大的领袖。几年后,孙中山纪念碑在军校后面的八卦山山顶落成,而孙中山先生的铜像就是先生当年的日本好友梅屋庄吉所捐赠。从山下往上望去,登山的台阶相互交叉,与平台相连,与铜像结合,恰好构成一个文字(铜像是“文”字的一点,平台是一点下面一横),暗含着孙文之意。 瞻仰完纪念碑后时间尚早,打算去东征阵亡烈士墓园和北伐纪念碑看看,被告知那两个地方都很远,步行至少45分钟。由于时间关系,我只去瞻仰了东征烈士墓。车子开过去才知道其实直线距离并不远,但是由于岛上驻军的军事禁区隔断,老百姓只能绕远路。 东征阵亡烈士墓园就在珠江岸边,有一座凯旋门式的建筑,拱形的门口庄严壮观,其琉璃瓦顶同样极具民族特色。这就是在1928年修建的东征阵亡烈士纪念坊。从高大庄严的牌坊往上走,沿着古朴寂静的墓道,可以来到凝重的烈士墓园。这是在1925年广东革命政府为统一广东,对陈炯明叛军等军阀进行了讨伐,并取得决定性胜利。在历次战斗中,军校师生也付出巨大的牺牲,东征阵亡烈士墓园就是为了纪念在战争中牺牲的烈士们而建立的。1925年建墓时,正是国共两党合作为革命共同奋斗的时期,两党精英同集军校,为统一和巩固广东政权誓同生死,冲锋陷阵,并同眠在这里,可说是难得的国共两党英灵共葬的墓冢。 从东征墓出来,门口就可以包船回到新洲码头,然后坐262路公交车回到琶洲展馆。路上经过了著名的琶洲塔,琶洲塔原来是作为船只进入广州的标志,现在也还是广州的一个地标。
黄埔军校,一个光听到名字就想到无限荣耀的存在,一个为国共两党都提供了无数优秀军事将领的存在。它是1924年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创办的一所新型陆军军官学校,是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的产物。它以“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宗旨,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军事人才,在当时是与美国西点军校、日本士官学校、英国皇家军官学校、苏联伏龙芝红军大学齐名的世界著名军校之一。
从我住的短租宾馆过去,还有点小远,最后是打车,再加上渡轮过去的,花了不少时间,也算是前期的准备不是很充分吧!如果有人来广州玩想去看军校的,短租可以租的近点,这样方便不少。
我游览的路线是黄埔军校校本部—孙中山纪念堂—孙中山纪念碑—东征阵亡烈士墓园。军校大门是黄埔军校各景观中最有代表性的地方。校门的风格相当朴实,即没有华丽的装饰,也没有石雕玉琢,而且不是高大壮观,只有洁白的粉墙上连着尖顶的校门,简简单单地挂上一块题写着校名的横匾。校名“陆军军官学校”几个大字,是清末才子谭延岂先生所书。走进军校大门,在二门右侧的墙壁上,挂着据说为蒋介石手书的“亲爱精诚”校训。二门门口也挂着一副对联:“杀尽敌人方罢手,完成革命始回头”。对联言简意深,令人油然而生征战沙场的豪情。据说当时在黄埔军校里,到处都张贴着这种宣传革命、鼓舞士气的对联,如“升官发财,行往他处;贪生怕死,勿入斯门”等。使人一进军校就强烈感受到他的革命激情。而在孙中山先生逝世后,为不忘先生教诲,军校师生改用总理遗嘱中的两句:“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为对联,成为师生们为国为革命奋斗终身的座右铭。
进了二门就是校本部。这是一座日字形的二层砖木结构建筑,走廊相连,坐北朝南。有木制楼梯,满州窗,四方形的院子,和校门同样朴素。
孙中山纪念堂现在是黄埔军校史迹陈列室,这里原是清朝广东海关黄埔分关的旧址。当年孙中山先生在建校后每次来黄埔都是在这里办公和休息,因此这里被岛上的人们亲切地称为“中山故居”。
孙中山纪念碑—“文”字丰碑,1925年3月,孙中山先生在南京逝世。噩耗传来,军校师生无比悲痛,纷纷以各种方式悼念伟大的领袖。几年后,孙中山纪念碑在军校后面的八卦山山顶落成,而孙中山先生的铜像就是先生当年的日本好友梅屋庄吉所捐赠。从山下往上望去,登山的台阶相互交叉,与平台相连,与铜像结合,恰好构成一个文字(铜像是“文”字的一点,平台是一点下面一横),暗含着孙文之意。
瞻仰完纪念碑后时间尚早,打算去东征阵亡烈士墓园和北伐纪念碑看看,被告知那两个地方都很远,步行至少45分钟。由于时间关系,我只去瞻仰了东征烈士墓。车子开过去才知道其实直线距离并不远,但是由于岛上驻军的军事禁区隔断,老百姓只能绕远路。
东征阵亡烈士墓园就在珠江岸边,有一座凯旋门式的建筑,拱形的门口庄严壮观,其琉璃瓦顶同样极具民族特色。这就是在1928年修建的东征阵亡烈士纪念坊。从高大庄严的牌坊往上走,沿着古朴寂静的墓道,可以来到凝重的烈士墓园。这是在1925年广东革命政府为统一广东,对陈炯明叛军等军阀进行了讨伐,并取得决定性胜利。在历次战斗中,军校师生也付出巨大的牺牲,东征阵亡烈士墓园就是为了纪念在战争中牺牲的烈士们而建立的。1925年建墓时,正是国共两党合作为革命共同奋斗的时期,两党精英同集军校,为统一和巩固广东政权誓同生死,冲锋陷阵,并同眠在这里,可说是难得的国共两党英灵共葬的墓冢。
从东征墓出来,门口就可以包船回到新洲码头,然后坐262路公交车回到琶洲展馆。路上经过了著名的琶洲塔,琶洲塔原来是作为船只进入广州的标志,现在也还是广州的一个地标。

分类:默认分类 | 评论:2 | 引用通告 | 阅读次数(252)

Tag:

暂时没有回复

验 证:  

标 题:

内 容:

导航

归档

我的简历

  • 昵称:chuansb250
  • 注册日期:2012年10月09日
  • 城市:北京

公告

欢迎光临我的博客!

最新回复

  • 暂时没有回复

统计

  • 访问人数:20545 人
  • 创建时间:2012年10月09日
  • 发表文章:58 篇
  • 上传相片:0 张
  • 回复总数:0 篇
  • 阅读总数:11892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