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土楼热 为什么土楼如果吸引我们呢? [上一篇]

[ 2013-10-17 23:34:00 | 作者:韩三少 | 出处:原创 | 天气:晴 ] 字体:

土楼为什么能成为厦门周边游的热点
前言

  经过10年申遗,土楼终于在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在加拿大魁北克获得最后通过.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土楼就声名鹊起,受到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的关注,被誉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山村民居建筑”.在申遗成功的带动下,游客也逐年增多.今年土楼客流量更是达到最高峰同时客源也扩大到世界各地.土楼申遗的成功让南靖走向了世界.CCTV影视集团为土楼打造了<<走进中国—漳州系列—土楼探奇>>,<<云水谣>>剧组选择了土楼作为拍摄基地.外籍专家来到土楼录制节目,同时也吸引了韩国明星到土楼拍戏。土楼的经济在土楼申遗成功的带领下不断发展,而土楼也愈加成为旅游热点.

  面对家乡的变化,土楼游的热潮,我们对土楼的各方面进行了探索,土楼为什么能够成为厦门周边游的热点呢?

  我们从四个方面来说明原因。

  一、土楼独特的建筑风格及建筑技艺

  土楼是以土作墙而建造起来的集体建筑,呈圆形、半圆形、方形、四角形、五角形、交椅形、畚箕形等,各具特色。土楼最早时是方形,有宫殿式、府第式、体态不一,不但奇特,而日富于神秘感,坚实牢固.按建筑内部结构分类则有内通廊式土楼和单元式土楼.按建筑外型分则有圆楼,方楼,五风楼另外还有变形的凹字型,半圆型,与八卦型。其中,以圆楼与方楼最常见,也常常两形状并存。圆楼为圆形的土楼,闽南人称之为圆寨土楼。

  方楼是土楼中最为普及。该建物类型的特征,是先夯筑一正方形或接近正方形的高大围墙,再沿此墙扩展该楼其他建物。而扩建的制式规格通常足敞开的天井与天井周围的回廊。这些相同建造样式的楼层堆积起来,最高甚至可达六层楼。最后使用木制地板与木造栋梁,加上瓦片屋顶,即成为土楼中最普遍的方楼。

  五风楼又名人夫第、五风楼、府第式、宫殿式或笔架楼。其特色是从外观看去通常为三凹两突,彷佛中国古时笔架。

  土楼的先民们用生土、石灰、细砂拌和,经过反复揉、舂、压夯筑成几十米高的墙体,有的还在土中掺入红糖水、糯米浆,增加上墙的坚硬度:每夯高一定距离,就在土墙内放入杉木条、老竹片作为墙筋,起养负重力平均分散的作。这种古老夯土墙技术,不仅是夯土文明最高成就的实物,达到了高度与厚度之比是25:1的登峰造极境界,堪称世界一绝。它就地取材,来自大地,而土墙倒塌木利腐朽之后又回到上地中去,因此不管人世变迁,多少土楼废圯又重建,对地球和环境既无公害,又无污染,与现在的钢筋、水泥或化学原料建成的楼房相比,土楼显示了“源于大地,归于大地,又不污染大地”的优势。

  二、土楼的人文景观

  山中古木参天,碧绿如黛.淡淡蔼雾衬出儿道弧线.托出村落恍若蜃楼起伏的檐角.小桥流水环绕养美丽又古老的上楼.长达数千平方公尺而积且聚族而居的圆楼与方楼以简单儿何形建筑构筑于山岭峡谷之间,人造建物与周遭翠青自然景观形成强烈对比。

  承启楼位于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县高头乡高北村,据传从明崇祯年间破土奠基,至清康熙年间竣工,历世3代,阅时半个世纪,其规模巨大,造型奇特,古色古香,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高四层,楼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间;圆中圆,圈套圈,历经沧桑三百年”。1986年,中国邮电部发行了一套“中国民居”邮票,其中福建民居就是一座环环相连的土楼,这座土楼就是如今闻名遐迩的承启楼,承启楼是一座城堡—— 一座家族之城。邮票是“国家的名片”,影响力十分深远,庞大的承启楼正是借助这方寸的邮票名扬四海。

  田螺坑土楼群,属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书洋镇,是一个土楼村落,由1座方形、3座圆形和1座椭圆形共5座土楼组成,居中的方形步云楼和右上方的圆形和昌楼建于清嘉庆元年(1796年),以后又在周边相继建起振昌楼、瑞云楼、文昌楼。五座土楼依山势错落布局,在群山环抱之中,居高俯瞰,像一朵盛开的梅花点缀在大地上,又像是飞碟从天而降,构成人文造艺与自然环境巧妙天成的绝景,令人叹为观止,是民居建筑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2001年5月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德远堂:为敬奉仙祖,弘扬祖德,塔下张姓族人于明朝后期在村庄东面山坡、肇基始祖原住地上建造了“张氏家仙” 德远堂。德远堂设计精致,古朴典雅,属于“二进建筑”。这座祠堂是目前中国可见到的最完整的古代姓氏祠堂建筑之一。正面古式牌楼书写着“张氏家心”四个大字,上有彩色瓷片剪接镶嵌的双龙戏珠,形象栩栩如生。其门外有23根石龙旗杆,是国内现存最多的石龙旗,是极具罕见的。

  塔下村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书洋镇西部,是漳州著名的侨乡,也是首批15个中国景观村落之一。被誉为“闽南周庄”,这个村的历史悠久, 建于1426年,现有300多户人家,土楼沿河而建,并非常均匀地分布在两岸,土楼形态丰富,有常见的方形、圆形土楼,还有围裙形、曲尺形土楼,最独特的是还有浙杭水乡模式单院式土木、砖木结构的吊角楼,形成大楼带小楼、高低错落布局的奇妙景观。

  茶文化:福建是乌龙茶的故乡,有一千年的茶文化历史,是茶文化的发祥地,福建产茶文字记载比《茶经》早300余年。土楼的茶田更是翠绿,吸引了无数游客.汇全公司的“红美人”吸引了许多客商对南靖茶文化的关注。

  云水遥古镇影视基地:古镇古朴的民风,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远山梯田茶园,小桥流水人家,鹅卵石铺就的古道,清风水牛鹅鸭,百年蓉树几多人家,梦幻般的迷人风光令人陶醉,让游人流连忘返。

  三、土楼的历史

  西晋永嘉战乱及唐末宋末战乱后, “群雄争中土,黎庶走南疆”,中原汉人一次次告别家园,举族南迁,来到南靖这个重峦叠嶂、交通闭塞的山区地带安营扎寨。忍受长期颠沛流离之苦的人们,常有‘“恨藏之不深,恨避之不远”之感,为了获得稳固的居所,以便长期生存下去,他们沿袭中原的夯土建筑形式,结合当地的特殊地理环境,建造了一座座集居住、防御功能于一体的土楼。

  四、客家人创造的神奇

  客家是汉族中的一支重要民系,族祖是中原人,因战乱和灾害曾有五次较大规模的南迁一部分辗转到了福建,形成客家民系。永定客家土楼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各个时期的建筑艺术、建筑风格都积淀了独具特色的模式和内涵。在永定22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着2万多座土楼,其中有三层以上的大型建筑近5000座,圆楼360多座。这些立面多姿、造型各异、高大雄伟的方圆土楼,以自然村落为单位,错落有致、和谐协调地与蓝天大地、青山绿水融为一体,组合成气势磅礴、壮丽非凡的土楼群体,形成让人“消魂夺魄”的奇特景观。   

  永定土楼千姿百态,种类繁多,分方楼圆楼两大体系,其中有殿堂式楼、五凤楼、长方形楼、正方形楼、三合式楼、五角楼、六角楼、八角楼、纱帽楼、走马楼、日字形楼、曲尺形楼、吊脚楼、半月形楼、圆形楼、前圆后方楼、前方后圆楼、椭圆形楼等20多种建筑形式,永定被称为一座没有大门的中国客家土楼博物馆。在众多的土楼中,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五凤楼、大的方楼和圆楼。   

  在各类土楼中,最令世界各地游客惊叹的就是当地人称为圆寨的圆形土楼。这种圆楼大部分分布在金峰溪流域的乡镇。圆楼外高内低,楼内有楼,环环相套,最具特色,其通风采光、抗台风地震、防卫功能比方楼好,赢得了许多中外专家学者、文人墨客精彩纷呈的赞颂和比喻:犹如古罗马的城堡,直指云天;犹如黑色飞碟,从天而降;犹如朦胧古月,悬于东方;犹如一座古井,永不干涸;犹如一部读不完的百科全书,博大精深。   

  永定每一座作为单体的土楼都各自形成独特奇异的审美客体和艺术魅力。而以自然村落为单位,以圆楼为主体形成的方圆土楼群,青山怀抱,绿水环绕,田园烘托,既壮观,又抒情,其诗情画意和豪迈气概,让人留下许多遐思和无穷的想象空间。初溪土楼群由数十座土楼组成。建于1419年的单元式的集庆楼等5座圆楼与其它土楼依山势而建,与青山、绿水、梯田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神奇古朴、美丽的画卷。 被评为福建省历史文化名镇的湖坑镇,土楼种类繁多,土楼群体更为壮观。 南溪土楼群错落有致地布局在一条小河两岸的狭长地带,贯穿6个行政村,除环极楼、衍香楼、振福楼等圆楼外,还有长方形、正方形、八角形、椭圆形、前圆后方形等100多座大型方圆土楼。它们与秀丽的山河景色互为映衬,充分表现了楼与山水、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洪坑村已开辟为中国土楼文化旅游村。除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振成楼外,还有五凤楼、福裕楼、宫殿式的奎聚楼、直径最小的如升楼等一批颇具特色的土楼。奇特的方圆土楼,秀丽的八景风光,古朴的民俗风情,融合成一幅绚丽的画、一首动人的诗,一曲优美的歌,使人如醉如痴,心旷神怡。   

  面对一座座有漫长岁月的土楼发出一声声惊叹之后,人们对于“客家人如何创造神奇的土楼?”“土楼又如何孕育繁衍一代代土楼人”等问题,表现出更为为浓厚的兴趣。是的,永定土楼是客家民居的杰出代表,它不仅全面展示了客家文化,而且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根紧紧相连。从西晋时期起,部分中原汉人为逃避战乱、洪荒先后五次逐渐南迁到现在的闽粤赣交界山区,孕育了一支汉民族中充满活力的民系——客家。永定则成了纯客家县。起先,他们沿用中原古老的生土建筑技术,利用当地竹、木、泥、石等原料,从建造简便的木屋土屋发展到泥墙瓦顶的土楼。为聚族而居,又逐步建成系统成熟的大型多层生土建筑。清康熙、乾隆年间,永定广种烟草,被称为“烟魁”的条丝烟大发展,畅销大江南北、南洋各地,大批烟商大发其财,又因重视教育,培养人才,仕官辈出,使永定的豪门富翁和部分民众有了大兴土木、建造规模宏伟的土楼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基础,永定客家土楼建筑出现了其他客家地区望尘莫及的鼎盛时期。这些高大土楼因取材方便,在技术和功能上臻于完善,在造型上有高度审美价值,而辐射周边客家地区。永定土楼作为客家土楼中最优秀的作品有极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全面展示了客家文化。   

  一座土楼就是一个小社会。客居异地的客家人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需要最大限度的自给自足,而土楼的结构及功能充分满足了这个小农经济的特色需要。楼内的水井、厨房、仓储、卧室、粮食加工房、柴火间、猪牛舍、厕所等设施一应俱全。全家族人在得到基本的生活保障的同时,又尽享几代同堂、合家团圆的天伦之乐!

分类:土楼介绍 | 评论:1 | 引用通告 | 阅读次数(253)

Tag:

暂时没有回复

验 证:  

标 题:

内 容:

导航

归档

我的简历

  • 昵称:韩三少
  • 注册日期:2011年12月14日
  • 城市:厦门

公告

在这里。大家可以多方面了解福建土楼的历史 故事 趣闻。

最新回复

  • 暂时没有回复

统计

  • 访问人数:9033 人
  • 创建时间:2011年12月14日
  • 发表文章:15 篇
  • 上传相片:1 张
  • 回复总数:0 篇
  • 阅读总数:4390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