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从此为谁开 [上一篇]

[ 2013-10-17 23:34:00 | 作者:tianmenshan | 出处:原创 | 天气:晴 ] 字体:

天门从此为谁开 气势汹汹的长江至鸠江,被博望山和梁山一扭,可怜巴巴折转北去,“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一千二百多年前,一位白衣诗人行舟至此,蓦然回首,两岸刀削斧砍的青山之间,有船帆从日出那头独独飘来。 天门之间,红日普照,渡船飘来。那个地方,注定,真与仙境有关? 一线天、关门峪、峰林……天门山给人的印象,不在于他的奇峻与秀美相融的自然气质,不在于古趣诗文相交的文化香味,而在于曾有过的一种修炼文化的集散之深厚、之广博以及痛并幸福的影响。 千年诗人已作如此定说,如今,追寻铜佛寺,祖师洞、神农氏或雨师赤松子的影迹,连路过的地名,都带有一种修炼的意思:什么头关、二关、云梯岩、天门溪……满眼是粗犷中的隐秘,极致的精细,真让人抽口冷气——奇山怪水一与神话相连,山水就这么多了一层深义,如今,又有谁能解读出人生真义? 天门书院内,也曾书声朗朗。“只恃本来面目好/一峰峰自出尘表/静待当世搜奇人/拨云穿雾来探讨……”古杰文豪,在赞叹山水之余,无不想从书本上探找出终极出路,或生归隐之意,或入尘宦之途。走过古墙断石,那一缕书香,似乎依旧袅袅飘于云天之中。 诚然,如今的上山拜佛更多带有功利,佛教也只作为人的一种文化供后人读研,岂不远离修炼之原义千里?就如地域文化日趋消淡一样,故天门山上庙宇声音听起来也仅化作空谷遗音了。 沿着天门洞往上走,夹侧寒树,争高直指,无塘有水,谓之梅花仙水。青苔附地,满目流翠,山崖舒展,石林远近高低,负势竞雄,互相轩邈,莫可测。 人们常说山一样的品德、水一样的智慧,道德高尚的人有了智慧才能达到真正的境界。这样的山水,总让人期待里面能发现另一样的天地。果然,山路忽然一跃,呈现在眼前的是巨大溶丘石芽之林,犹如天然盆景大观园,其之野趣,让人心生畏寒。 向导提起梅花仙水说:山顶积水,乃稀世之事,若能迎得四十八滴水,就能升官中状元。 中国山水总是被与传说故事联在一起,无非寄托祈福求安的心愿。中国民众的最大心愿也就是当官,以求得在皇恩庇护下的安全。但皇恩在文化衰退、道德直下、忠良不分的末世时代从没有为民着想,而敏感、疾世如仇的文人,与“仕”沾边,注定是凄惨的。天目山上历来有很多隐居的文人,就是很好的证明。 “驽牙善射高远抑/猿点怀刊箭竿戎/天老负儿书室转/箕箕手执盖鸡笼”。在诗词里,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还不如一个手提鸡笼的世俗玩客,只能借景以诗抒情,表达心中不得志的抑郁。 其实,在封建帝王眼里的文人,犹如路边一块石头或一枝花朵,玩赏时作为点缀风景而用。待到花落雪盖之时,就弃之一角,百无一用的文人,必要时装点一下门面,表明皇帝是是如何地偃武修文,尊儒重士,如何太平气象,至多召来开开心,解解闷,龙心大悦了,伸伸懒腰,打打哈欠,也就打道回府了。 多少名山奇水之地,收藏有多少名人奇士。坐居高堂的帝王时不时御笔一划,中国文化史册散落的才子、佳人,如雨落高山化为泥下水,身前的孤傲和身后的空名,即使有天大的才华和郁愤,最终也化作供后人感叹的一处遗迹。 大德之士由此悟出人生真义,一切荣华名利如虚幻之泡沫,唯有终极真理才能避开人生之苦。大彻大悟之后归隐山水,这是另一种生活境界。天门山的归隐之士之多,如星棋罗布。王诩、易嘉德、杨轴……最早的应推算至神农氏时代。武陵记中记载:山头与东海方壶山相似,神仙多此游集。当然隐士入山修练其目地也是避开尘世身生之苦难。 此后,胡世安、周朴、田希侣、野拂……一批批修练高人相继涌来。天门山的修炼处之多,不为外人知,其原由在于这些高人多藏匿不为后人传扬。 其实,修练之事,古今中外皆有之。隐士,多找奇山秀水之处,而奇山秀水,也由隐士增了一份神秘、迷朦、奇异的面纱,最终,呈现出仙境的意境。 人是具有修炼能力的。只是现代人被实证科学和利欲熏染后的现实迷住了本性。其实,宗教本身就是一种修炼,只是现代宗教场所基本都没能遵守原始规律而没能修炼出来。而且,过去的修炼总要受到政权组织的干扰或伤害。因此,小道修者总是避入深山。 白日昭昭,浮云悠悠。仕客和文人、隐者,有谁接近了真理?在利欲横流、道德和文化空谷遗音的时代,是谁,还能悄悄走上修炼之高山圣地以还生命原本? 天门山有一首仙诗,谁能读懂它,就能读懂一千七百年前“山壁突然崩裂,南北洞开,玄如朗门”的神秘。有趣的是上天门山的路就被称为道天大道,高险盘旋,层层叠起,如飞龙弯弯紧连,共有九十九弯,正应了佛家的“九”字。许多山鸟歇在半山的树草和石头上,仰天啼叫,它可能看到了山峰高险而路又遥远,便打消了高飞的念头,停歇于此了。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一艘渡船,正从青山之间的急流中显身,来渡仰天望高的大德之士了。此刻,红日正普照。
天门从此为谁开

气势汹汹的长江至鸠江,被博望山和梁山一扭,可怜巴巴折转北去,“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一千二百多年前,一位白衣诗人行舟至此,蓦然回首,两岸刀削斧砍的青山之间,有船帆从日出那头独独飘来。
天门之间,红日普照,渡船飘来。那个地方,注定,真与仙境有关?
一线天、关门峪、峰林……天门山给人的印象,不在于他的奇峻与秀美相融的自然气质,不在于古趣诗文相交的文化香味,而在于曾有过的一种修炼文化的集散之深厚、之广博以及痛并幸福的影响。
千年诗人已作如此定说,如今,追寻铜佛寺,祖师洞、神农氏或雨师赤松子的影迹,连路过的地名,都带有一种修炼的意思:什么头关、二关、云梯岩、天门溪……满眼是粗犷中的隐秘,极致的精细,真让人抽口冷气——奇山怪水一与神话相连,山水就这么多了一层深义,如今,又有谁能解读出人生真义?
天门书院内,也曾书声朗朗。“只恃本来面目好/一峰峰自出尘表/静待当世搜奇人/拨云穿雾来探讨……”古杰文豪,在赞叹山水之余,无不想从书本上探找出终极出路,或生归隐之意,或入尘宦之途。走过古墙断石,那一缕书香,似乎依旧袅袅飘于云天之中。
诚然,如今的上山拜佛更多带有功利,佛教也只作为人的一种文化供后人读研,岂不远离修炼之原义千里?就如地域文化日趋消淡一样,故天门山上庙宇声音听起来也仅化作空谷遗音了。
沿着天门洞往上走,夹侧寒树,争高直指,无塘有水,谓之梅花仙水。青苔附地,满目流翠,山崖舒展,石林远近高低,负势竞雄,互相轩邈,莫可测。
人们常说山一样的品德、水一样的智慧,道德高尚的人有了智慧才能达到真正的境界。这样的山水,总让人期待里面能发现另一样的天地。果然,山路忽然一跃,呈现在眼前的是巨大溶丘石芽之林,犹如天然盆景大观园,其之野趣,让人心生畏寒。
向导提起梅花仙水说:山顶积水,乃稀世之事,若能迎得四十八滴水,就能升官中状元。
中国山水总是被与传说故事联在一起,无非寄托祈福求安的心愿。中国民众的最大心愿也就是当官,以求得在皇恩庇护下的安全。但皇恩在文化衰退、道德直下、忠良不分的末世时代从没有为民着想,而敏感、疾世如仇的文人,与“仕”沾边,注定是凄惨的。天目山上历来有很多隐居的文人,就是很好的证明。
“驽牙善射高远抑/猿点怀刊箭竿戎/天老负儿书室转/箕箕手执盖鸡笼”。在诗词里,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还不如一个手提鸡笼的世俗玩客,只能借景以诗抒情,表达心中不得志的抑郁。
其实,在封建帝王眼里的文人,犹如路边一块石头或一枝花朵,玩赏时作为点缀风景而用。待到花落雪盖之时,就弃之一角,百无一用的文人,必要时装点一下门面,表明皇帝是是如何地偃武修文,尊儒重士,如何太平气象,至多召来开开心,解解闷,龙心大悦了,伸伸懒腰,打打哈欠,也就打道回府了。
多少名山奇水之地,收藏有多少名人奇士。坐居高堂的帝王时不时御笔一划,中国文化史册散落的才子、佳人,如雨落高山化为泥下水,身前的孤傲和身后的空名,即使有天大的才华和郁愤,最终也化作供后人感叹的一处遗迹。
大德之士由此悟出人生真义,一切荣华名利如虚幻之泡沫,唯有终极真理才能避开人生之苦。大彻大悟之后归隐山水,这是另一种生活境界。天门山的归隐之士之多,如星棋罗布。王诩、易嘉德、杨轴……最早的应推算至神农氏时代。武陵记中记载:山头与东海方壶山相似,神仙多此游集。当然隐士入山修练其目地也是避开尘世身生之苦难。
此后,胡世安、周朴、田希侣、野拂……一批批修练高人相继涌来。天门山的修炼处之多,不为外人知,其原由在于这些高人多藏匿不为后人传扬。
其实,修练之事,古今中外皆有之。隐士,多找奇山秀水之处,而奇山秀水,也由隐士增了一份神秘、迷朦、奇异的面纱,最终,呈现出仙境的意境。
人是具有修炼能力的。只是现代人被实证科学和利欲熏染后的现实迷住了本性。其实,宗教本身就是一种修炼,只是现代宗教场所基本都没能遵守原始规律而没能修炼出来。而且,过去的修炼总要受到政权组织的干扰或伤害。因此,小道修者总是避入深山。
白日昭昭,浮云悠悠。仕客和文人、隐者,有谁接近了真理?在利欲横流、道德和文化空谷遗音的时代,是谁,还能悄悄走上修炼之高山圣地以还生命原本?
天门山有一首仙诗,谁能读懂它,就能读懂一千七百年前“山壁突然崩裂,南北洞开,玄如朗门”的神秘。有趣的是上天门山的路就被称为道天大道,高险盘旋,层层叠起,如飞龙弯弯紧连,共有九十九弯,正应了佛家的“九”字。许多山鸟歇在半山的树草和石头上,仰天啼叫,它可能看到了山峰高险而路又遥远,便打消了高飞的念头,停歇于此了。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一艘渡船,正从青山之间的急流中显身,来渡仰天望高的大德之士了。此刻,红日正普照。

分类:默认分类 | 评论:1 | 引用通告 | 阅读次数(806)

Tag:

暂时没有回复

验 证:  

标 题:

内 容:

导航

归档

我的简历

  • 昵称:tianmenshan
  • 注册日期:2008年05月06日
  • 城市:张家界

公告

张家界天门山为国家森公园,位于张家界市官黎坪天门山索道下站

最新回复

  • 暂时没有回复

统计

  • 访问人数:508721 人
  • 创建时间:2008年05月06日
  • 发表文章:191 篇
  • 上传相片:0 张
  • 回复总数:0 篇
  • 阅读总数:229372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