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ere `id`='38773' limit 1漫步重庆,感受最浓重的古城气息_重庆重庆游记攻略_山水旅游黄页
您的位置:山水旅游黄页 > 旅游攻略 > 漫步重庆,感受最浓重的古城气息

漫步重庆,感受最浓重的古城气息

黑龙江省松花江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 发布于2014-05-20 14:00:01 | 来源:网络 | 目的地:重庆

重庆,对我来说是一个比较陌生的地方,但是最近偏爱上了这种城市。听去过重庆的朋友说,那个城市是一个去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于是就喜欢上了这里。在朋友口中了解了重庆是一个很古老的城市,乍一看上去或者是刚到那里的时候没什么感觉,但是在那里待时间久了就会非常喜欢。我觉得这是比较符合我个人性格的,没有一开始的轰轰烈烈,有的只是后面慢慢的相处从而建立的更深厚的感情。


来重庆旅游的话,有很多值得一去的景点,当然好的地方除了有好的景点以外还有不可错过的美食。每个地方的美食不仅仅是好吃,代表了当地人民的一个特色,这个是最独特的气息。

重庆文化:

  • 巴渝文化

巴渝文化是长江上游富有鲜明个性的民族文化之一。巴渝文化起源于巴文化,它是指巴族和巴国在历史的发展中所形成的地域性文化。古代巴族能歌善舞,其歌舞内容主要是从“战舞”发展演变而成的巴渝舞,后来逐步成为一种专供表演的宫庭舞蹈。巴渝舞是集体舞蹈,它刚劲有力,富有气势,到了汉代,巴偷舞被列为宫廷宴乐,在宫廷庆典时进行演示。重庆的山歌民谣中各种类型的劳动号子丰富多彩,打石头有“石工号子”,抬滑竿的有“报路号子”。自古以来巴渝人民又喜欢“摆龙门阵”(讲故事),民间口头文学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直至今日喜欢“摆龙门阵”依然是重庆民间文学的一大特色。

  • 方言文化

重庆方言隶属西南官话,西南官话其内部“一致性在现代汉语方言中是最高的”。重庆话虽与西南官话的其它分支有许多共同之处,但也有不少自己的特点,在语音、词汇、句式等方面都自成一体,部分白读音和声调继承了明朝官话的特征。狭义的重庆言子,专指重庆人的“展言子儿”,即歇后语或陷语,于谐趣幽默里见智慧,为重庆方言的一大特殊现象。明代,大量湖南广东籍居民进入重庆,曾经一度占重庆市区人口的40%以上。重庆郊县依然保留移民的方言岛,渝西有大片客家话区和老湘语区,所以在语言上,重庆方言受粤方言和湘方言影响明显,较西南官话其他方言硬,直,平。在抗战时期,上海、江浙居民进入重庆,吴语成为重庆市区20世纪初中叶流行的时髦语言,带来了“格式”(标致,新潮,源自上海话)、“转来”(回来,源自苏州话),“行市”(能力强,源自苏州话)一类西南官话中没有的吴语词汇,并成为了重庆话的一部分。加上1950~1960年代文化大革命时期和三线建设内迁重庆的大量上海和江苏重工企业带来了数百万的吴语区居民。市花市树

山茶花系山茶科,常绿小乔木,花期长,抗污染,易栽培,品种达73种。花色鲜艳,有澹红色、紫红色、白色、复色等。在巴蜀地区栽培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重庆地区凡园、风景区、庭院、楼台均有种植。1986年,山茶花被正式命名为重庆市市花。


黄葛树系桑科,榕属,落叶乔木。黄葛树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忍高温,耐潮湿,抗污染。自古重庆地名以黄桷冠之者众,北魏《水经注》载:“江水又东经黄桷峡(铜锣峡)”。宋《图经》云:“涂山之足,有黄桷树,其下有黄桷渡。”重庆至今仍有黄桷垭、黄桷坪等地名。1986年,黄葛树被正式命名为重庆市市树。

截止至2013年5月,重庆拥有5个5A级景区,巫山小三峡、武隆喀斯特、酉阳桃花源、万盛黑山谷、大足石刻。大宁河中的龙门峡、巴雾峡、滴翠峡,人称“小三峡”,有迷存千古的巴人悬棺、船棺、古寨。武隆喀斯特景区的天生三桥、仙女山、芙蓉洞,仙女山海拔2000米,是夏季纳凉避暑的胜地。酉阳的桃花源,是国内唯一的5A级桃花源,把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留在了武陵山区的酉阳。万盛黑山谷,森林覆盖率达97%,是重庆地区原始生态保护最为完好的自然生态风景区,也是重庆最年轻的5A级景区。大足石刻,是唐末、宋初时期的宗教摩崖石刻,现存凋刻造像四千六百多尊。

重庆火锅较早的记载见于十九世纪初的典籍中。重庆火锅出自清代,其独特风格主要形成于民国年间,盛于抗战时的陪都时期。重庆火锅又称为毛肚火锅或麻辣火锅,起源于明末清初的重庆嘉陵江畔、朝天门等码头船工纤夫的粗放餐饮方式,原料主要是牛毛肚、猪黄喉、鸭肠、牛血旺等。由于巴渝素有“尚滋味”、“好辛香”用辣椒、花椒、胡椒等调味的饮食习惯,因此而形成“麻、辣、烫”的特点,这便是重庆火锅的雏形。大约在清道光年间,重庆的筵席上开始出现毛肚火锅。抗战时期,重庆的火锅餐饮有较大发展,大街小巷遍开火锅店。在此基础上,演变为现代重庆的火锅。

重庆,这座古城,需要慢慢的细细品味才能感受得到它的古老气息。让人心情平静的同时也会让人有些许的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