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ere `id`='38656' limit 1 九峰山的叹息_江西宜春上高县游记攻略_山水旅游黄页
您的位置:山水旅游黄页 > 旅游攻略 > 九峰山的叹息

九峰山的叹息

江西省上高县春秋旅行社 | 发布于2014-05-07 16:30:44 | 来源:网络 | 目的地:宜春

 

早就听说上高县九峰省级森林公园古木参天,风景秀丽,有很深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个旅游的好去处。前不久,因事到此一走,果真名不虚传,那里的奇峰峻岭、清水幽泉、古树修篁,的确震撼着我的心灵,让我徜徉其中,流连忘还。然而,兴奋之余,又不免生出一丝惆怅,发出一声轻轻的叹息。

那天,我们从宜春沿320国道往东北方向行驶,在离上高县城35公里处往右一拐,穿过一座气势恢宏的牌楼,进入一条乡村公里,再蜿蜒盘旋9公里山路,便到了九峰森林公园。

九峰山因有香炉、天竺、芙蓉、云末、峨嵋、清流、翠霞、苍玉、飞云九座奇特俊秀的山峰而名,峰峦起伏,磅礴绵亘10余公里,最高峰峨嵋峰海拔802米。

我们从曹下村后面的神台山而进,驶过香炉峰,穿过一片茂密的楠木林,来到天竺峰脚下。据向导杨火景先生说,天竺峰海拔208米,谈不上很高,但在平缓的山麓突兀一峰,一柱擎天,还是显得峻峭挺拔,颇有气势。当地老百姓根据它的形状如同照明蜡烛,习惯地称它为“照天烛”或“天烛峰”。而我却觉得它另有所像,或许叫它乳头山更为确切和有趣。你看它:四周翠柏环抱,宛如馒头;峰顶长着稀疏树木的白色花岗岩石呈一球形,犹如少女的乳头。整座山峰就像是九峰这位秀女的乳房,令人产生攀爬的欲望。爬到那山顶举目眺望,感觉一定很爽,只是时值盛夏,骄阳似火,我没有攀爬,只是站在山下欣赏一番。据说古代诗人蒋之奇登上此峰后曾赋诗一首:“擎天一柱万山低,九朵奇葩秀一枝。多少好山僧占住,空王曾会范围基。”

天竺峰脚下一片莽莽苍苍的柏树,可算是难得一见的景观。杨先生说,九峰山有三千亩柏树。此话令我吃惊不小,我看过几棵、十几棵、几十棵柏树长在一块,可从未看过三千亩连片的柏树,甚至听都没有听过三千亩柏树。说句孤陋寡闻的话,可能没有看过三千亩柏树的人大有人在。九峰山,你可是让我开了眼界。

天竺峰脚下有个黄家岭村,村西头是唐代僧尼了然曾建立的定林禅院的遗址。遗址不大,约二十来亩地,但古木森森,十分幽静。那参天古树中,多为香樟树和枫树,但也有许多稀少珍贵树种,如:黄连树,红豆杉,豹皮樟,牛筋树,香果树,等等,且都是千年古树。遗址南面是个锅型地貌,半圈古树半圈竹,“锅底”种满青绿蔬菜。“锅底”的南边一角的牛筋树下,一泓清泉,是当年尼僧们喝水的水井,尽管时隔千年,但井中流水不断,且清澈冰凉。进入遗址门口,立着一块大石,叫夜合石,据说当年和宜丰洞山的夜合石一样,晚上合拢,白天开启。随着定林禅院的消失,夜合石的“开关”也失灵了,现在整天开着,再也关不拢了。

离开黄家岭村,东行两华里,来到号称“清凉世界”、“人间仙境”的千年古泉观音泉。观音泉因古时候观音娘娘常常来此饮水而得名。泉水从一个岩石洞里流出,十分清冽。人们在离泉眼十来米处用水泥浇铸了一道水坝,形成一个长方形的水池。水池中的凉气漫散开来,周围近百平方米都凉嗖嗖的,一走近观音泉,身上的汗流立即消失。观音泉边一个两层的观音亭,亭子四周长满青青方竹,亭外遍布参天古树,像一把把巨大的遮阳伞,将太阳彻底挡在“伞”顶上。亭子门前一张石桌,四个人围在桌子边打扑克,不时开怀大笑,那种悠闲自得,俨然是云游到此的神仙。观音泉边的树长得很有特色,有“树抱石”、“石抱树”、“七女同胞树”。“树抱石”就是一棵古树的树根像骑马一样骑在一块两米多高的形如元宝的大石上;“石抱树”就是一块巨石将一棵古树的树兜完全含住,好像那树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七女同胞树”乃七棵古树共着一个树兜。这样的树确实难得一见。

说来也怪,我在观音亭一楼时身上都觉得很是凉爽,可一上到二楼,就像来到了蒸笼边,热烘烘的。大概一楼那么凉爽全赖观音泉水的凉气。因此,也有人叫这个地方为“阴阳两界”。

忽然,我见几个游客用矿泉水瓶子从观音泉边灌水,一个游客一边灌水还一边嚷嚷:“男人喝了补肾壮阳,女人喝了滋阴养颜,可别错过机会哟。”是否果真那么神奇,我想倒不一定,但那水一定可以直接饮用,且味道肯定不错,因为是从石头缝里流出来的,别说有多少矿物质,起码没有污染。于是,我也倒掉瓶中小半瓶纯净水,灌上一瓶观音泉水,喝一口,不但有点像冰水,凉凉的,而且吞下去以后,喉咙中有一丝丝甜甜的感觉。怪不得观音娘娘经常来这里饮水,原来这水味道如此美妙。

喝过观音泉水,我们驱车前往九峰寺

九峰寺又名崇福寺,位于九峰山北面的云末峰脚下,香炉峰正对面。资料显示,此寺建于唐昭宗年间(889~904),是佛教曹洞宗大寺庙之一。唐乾宁年间(894~898),镇南节度使南平王钟传捐房舍为寺庙,洞山良价法嗣普满禅师来此开山授徒。该寺原为前后两进,两侧厢房,占地两千多平方米。唐昭宗赐额为“宏济”,元复年间(901~904)又改额为“崇福禅林”。清朝初年,一把大火将该寺化为灰烬。现存寺庙乃本世纪所建,规模远不如前,只有前殿。据说,此寺要重建,扩大规模。现已建造的倒是寺庙西边百米之遥的观音殿很是宏伟,近期将举行上梁法会。观音殿前殿正厅千手观音端坐莲花宝座上,观音后面的“千手”犹如孔雀开屏;前面两侧摆着三十几座姿势各异的观音。第二进一个四方天井,“回”字形的三层楼房,一律为僧尼住房。

九峰寺前,三棵高度相差无几的柏树,好像插在寺前的三炷香,昭示着该寺香火不断。杨先生说,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这里古树参天,浓荫蔽日,根本看不到太阳,找不到一只蚊子和苍蝇。一九五八年大闹钢铁,这附近千年古松全部砍光。八十年代初,这寺门口还有一棵一千五百多年的桑树,长得十分粗壮茂盛,可是乡里一位领导一句话,“砍了做柴烧”,便真的砍去“做柴烧”了。大闹钢铁是当时国家工业建设所需,大势所趋,不好褒贬;但烧柴火竟然砍掉了千年古树,这就不能不令人扼腕了。这砍掉的岂止是一棵树,砍掉的是宝贵的旅游资源,砍掉的是环保意识,砍掉的是我们民族宝贵的传统文化啊!

沿着九峰寺往东走,穿过一片果实累累的梨树林,面前出现一片洼地,地上两排土墙建筑坍塌败落,屋顶上爬满藤蔓。杨先生说,那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生产大队的养猪场。养猪场旁边的湿地,原来是条小河,河上有座唐代的桥,现在已经淤塞,桥被埋到地下去了。不过,再往东走两百多米,还能看见一座唐代的桥,桥上刻有蜈蚣,叫“蜈蚣桥”。于是,我们继续东行。一刻,来到一条浅浅的山谷,谷中长满茂盛的芭茅,在芭茅丛中,一块长形的石板模糊不清地躺着,两头的泥土和石面平齐。杨先生说,这就是蜈蚣桥。这里原来也是一条河,现在也已经淤塞了。

说到桥,我想起宜春市范围内列为“国保”(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就是樟树的“鸣水桥”,是江西省两座“国保”名桥之一,建于北宋政和元年(1111)。而这里的两座桥都建于唐代,却一座不见天日,一座隐于芭茅丛中。如此宝贵的旅游资源,却“养在深闺人未识”,真是“有肉放在饭底下”,不能不让人感到叹息。我多么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这两座鲜为人知的桥能重见天日,重放异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