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ere `id`='38655' limit 1跑到婺源去感受田野风光 江西婺源旅游看什么/自由行都需要准备哪些东西_江西上饶婺源县游记攻略_山水旅游黄页
您的位置:山水旅游黄页 > 旅游攻略 > 跑到婺源去感受田野风光 江西婺源旅游看什么/自由行都需要准备哪些东西

跑到婺源去感受田野风光 江西婺源旅游看什么/自由行都需要准备哪些东西

西安金桥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北大街分公司 | 发布于2014-05-07 16:17:23 | 来源:西安金桥国际旅行社 | 目的地:上饶

婺源县

婺源县位于位于中国江西省东北部,上饶市北部。婺源为为古徽州府所辖的六县之一,也是徽州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婺源素有“书乡”、“茶乡”之称,是全国著名的文化与生态旅游县。境内古村落遍布乡野,保存完整,且独具徽派风格被外界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一颗镶嵌在赣、浙、皖三省交界处的绿色明珠。

基本概述

  婺源自古文风鼎盛,人杰地灵,是鸿儒朱熹的故里、铁路工程师詹天佑的桑梓、著名学者金庸的祖籍地。自宋至清,出进士552人,历朝仕宦2665人,著作3100多部,其中172部入选《四库全书》。婺源博物馆有馆藏文物万余件,有“中国县级第一馆”之誉;傩舞、茶道、抬阁等民间文化艺术绚丽多彩;历代名人遗迹和明清徽派古建遍布乡野。全县有16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1个国家历史文化名村,中国文物保护单位13处,2个古村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婺源生态优美,物产丰富。森林覆盖率达82%,荷包红鱼、绿茶、龙尾砚、江湾雪梨是婺源红、绿、黑、白“四色”特产,久负盛名。婺源有世界濒临绝迹鸟种——黄喉噪鹛,有世界最大的野生鸳鸯越冬栖息地——鸳鸯湖,每年冬天有2000多对鸳鸯来到这里越冬,有华夏第一高瀑——大鄣山瀑布。
 

自然气候

  婺源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日照较短,降水丰沛。春秋短,冬夏长。春季大概2个半月;夏季4个半月;秋季1个半月;冬季3个月多。 从多年平均的气候资料来看,婺源年平均气温在17.4℃,1月最冷,不过虽冷,气温一般也都会在零上,1月平均气温在5.5℃,平均最低气温为2.5℃上下;7月最热,平均气温一般为28.8℃左右,冬夏风向有明显变化。婺源月平均日照时数为140小时左右,日照较短;平均初霜日为11月8日,终霜日为3月10日,年平均无霜期252天。

  婺源雾日数较多,除了7月,其他月份平均每个月都有一半的时间会出雾,秋冬季节每个月差不多都有3、4天的时间出大雾,能见度不足1000米,朦胧之中的小城,别具特色。 婺源降水丰沛,年平均降水量一般都会超过1800毫米,最多的一年降水量超过3000毫米,最少的一年也有115毫米。从1月起,降水逐步递增,6月达到鼎盛,月平均降雨量可以达到350毫米以上,之后7月开始,降水逐渐减少,12月是全年降水最少的一个月,但平均降水量也超过50毫米。7、8月虽然不是降水最集中的月份,但这两个月容易有雷雨大风、短时强降雨等强对流天气。

  婺源温和湿润,四季分明,雾日较多。一年四季都可以去玩。但春天是婺源旅游最好的季节,尤其是4月。漫山的红杜鹃,满坡的绿茶,金黄的油菜花,加上白墙黛瓦,五种颜色,和谐搭配,胜过世上一切的图画。
 

旅游景区

  婺源旅游已形成东、西、北三条精品线路,以下是简单的介绍:

东线景区

  东线景点由于开发比较早,景区资源丰富。主要景区有江湾、篁岭、李坑、汪口、晓起、江岭、庆源等。

  钟灵毓秀的千年古镇江湾,是江泽民同志的祖籍地。江湾始建于隋末唐初,北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  年),萧江第八世祖江敌始迁江湾,子孙逐渐繁衍成为巨族。这里山水环绕、风水极佳是古徽州风水文化的典范,历代文风鼎盛、群贤辈出,孕育了明代隆庆年间户部侍郎江一麟,清代著名经学家江永,清代户部主事江桂高,清末著名教育家、佛学家江谦等一大批学士名流,村人著述多达88种,任七品以上仕宦者25人,是当之无愧的婺源“书乡”代表。村中至今还保存着三省堂、敦崇堂、培心堂、滕家老屋等一大批徽派古建筑和萧江宗祠、江永纪念馆、南关亭、北斗七星井等景点,极具历史价值和观赏价值,是婺源首个4A级景区。

  篁岭景区地处婺源石耳山脉,面积5平方公里,由索道空中揽胜、村落天街访古、梯田花海寻芳及乡风民俗拾趣等游览区域组合而成。 篁岭属典型山居村落,民居围绕水口呈扇形梯状错落排布。篁岭“晒秋”闻名遐迩,村落“天街九巷”似玉带将精典古建串接,徽式商铺林立,前店后坊,一幅流动的缩写版“清明上河图”。周边万亩梯田簇拥,四季花海展示惊艳的“大地艺术”。每年三、四月,近万亩的油菜花集中开放,与桃花、梨花、杜鹃花等交相辉映,美不胜收。 独特的民俗文化体验带您走过索桥、滑过溜索、攀上高空热气球,俯瞰独特的晒秋奇观。李坑景区以小桥流水人家著称,村落群山环抱,山清水秀,风光旖旎。  村中明清古建遍布、民居宅院沿溪而建,依山而立,粉墙黛瓦,参差错落;村内街巷溪水贯通,青石板道纵横交错,各种溪桥数十座沟通两岸,构筑了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画卷,是婺源精品线上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画里乡村--晓起景区被誉为天人合一的生态家园,“古树高低屋,斜阳远近山,林梢烟似带,村外水如环”。古朴典雅的明清民居,曲折宁静的街巷,青石铺就的驿道,野碧风清的自然环境,遮天蔽地的古树,

  千年古商埠--汪口景区中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俞氏宗祠,占地面积一千多平方米,建筑为清代中轴歇山式,气势雄伟,布局严谨,工艺精湛,风格独特,被古建筑专家誉为“艺术宝库”。

  东线还有油菜花观赏胜地江岭梯田和电影《暖》的拍摄地庆源村。

西线景区

  是婺源良好生态环境的浓缩,鸳鸯湖景区是省级自然保护区,世界最大的野生鸳鸯栖息地,面积2300亩。湖区环境幽雅甘美,山林青翠欲滴,湖水澄碧如玉。每年秋末冬初,2000多对鸳鸯“携儿带女”,从遥远的北国翩然飞来。文公山风景区是文化与生态并重的江南文化名山,因山腰葬有朱熹(文公)祖墓,故名文公山。山上林木葱翠,周边是十万亩阔叶林海,森林覆盖率达95%,林内有野生动物金猫、鹿、锦鸡等。朱熹的祖墓坐西北朝东南,以石块垒砌墓周有南宋绍兴二十年(1150)春,朱熹首次回故乡扫墓时,亲手栽植的24棵杉树,寓意“二十四孝”,历经八百多年风雨,现存16棵。其中最高的38.7米,有“江南古杉王群”之誉。 1985年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金山生态茶园是全国生态农业旅游示范点,游客在此可亲手采茶、制茶、品茶,享受在茶乡旅游休闲的愉悦。

北线景区

  北线景区以原汁原味的明清古村落和田园自然风光为主。主要景点有思溪延村、长滩摄影地、彩虹桥、灵岩洞、大鄣山卧龙谷。
  灵岩风景区是1993年经原国家林业部批准的“国家森林公园”,1995年又经省政府批建为“省级风景名胜区”,面积约30平方公里,是一个集自然与人文景观为一体的风景名胜区,灵岩洞群由36个溶洞组成。洞内石笋、石花、石柱、石幔琳琅满目,更为称绝的是洞群间保留有岳飞、朱熹等唐代以来的游人题墨2000余处。石林奇景蔚为壮观。
  彩虹桥风景区坐落于清华镇北侧河上, 它是以八百年廊桥彩虹桥为主体的一个风景名胜区,这里有厚重的桥文化、历史古迹、古人留存的生产工具,又有生态较好的自然环境。

旅游景点

  博物馆  ,秋口镇李坑,沱川乡理坑,汪口 ,晓起 ,思溪,延村 ,彩虹桥 ,严田 ,鸳鸯湖 ,文公山 ,灵岩风景区 ,江湾 ,篁岭,庆源 ,洪村、石城、江岭、大鄣山卧龙谷,百柱宗祠。其中的理坑村、汪口村、延村分别是第二批、第三批、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篁岭是江西首届微电影拍摄基地、中国最美乡村旅游目的地等。

最佳旅游时间

  婺源温和湿润,四季分明,雾日较多。一年四季都可以去玩。但春天是婺源旅游最好的季节,尤其是4月。漫山的红杜鹃,满坡的绿茶,金黄的油菜花,加上白墙黛瓦,五种颜色,和谐搭配,胜过世上一切的图画。秋天景色当属婺源篁岭景区以及长溪、石城等地,其中篁岭景区的晒秋景观更是一大亮点。

 旅游线路

  东线:“中国县级第一馆”婺源博物馆——湖中小岛月亮湾——小桥流水人家李坑——古埠名祠汪口俞家宗祠——  古文化生态村晓起——伟人故里江湾——晒秋人家篁岭——高山平湖江岭;
  西线:县城——文公山风景名胜区——古城——金山茶园——亚洲最大的鸳鸯栖息地鸳鸯湖——世外桃源长溪;
  北线:县城——丛溪漂流——徽商古村落思溪延村——宋代廊桥彩虹桥——仕宦名村埋坑——国家森林公园灵岩洞——大鄣山 卧龙谷——枫叶王国石城——江南第一清风洞——严田古樟民俗园——千年古驿道甲路。
 

婺源乡村靓点

  婺源之源,森林水世界---卧龙谷;天上人间,梯田人家---江岭;徽建典范,民间的“金銮殿”---百柱宗祠;伟人故里,风水门庭(江泽民同志的祖籍地)---江湾;梯云村落,晒秋人家---篁岭;天人合一的生态家园---晓起;徽雕艺术宝库—-汪口;小桥流水人家---李坑;儒商第一村—-思溪延村;吉祥美丽的宋代廊桥---清华彩虹桥;梦里乡村---严田古樟民俗园;国家森林公园---灵岩洞。

桃花源

  没有北方的硬朗线条,体现出的是圆润和温婉。这里的山村,也不同于北方建筑的红墙红瓦,简洁的平房院落的布局,和棋盘般笔直的街道。在这里,更多的建筑是依水势而成,房屋的整个走向,就是穿村而过溪水的形象。

  古代的徽州,是著名的徽派思想的发祥地,诸多的文人墨客,多来源于此。从当地的房屋建筑中,也可以深切地体会到古人对文化教育和人文思想的重视。每每流连于溪水巷陌间,我们惊奇地发现,这里最有气势的建筑,往往是当地的祠堂和书院。高大的建筑和通透的空间,又和民居内部的狭小布局产生了巨大的反差。

  古树

  婺源境内多有各种各样奇形怪状的古樟树,珍贵的百年红豆杉。代表的就是严田古樟,篁岭景区水口红豆杉群。

  木板廊桥

  木板桥是婺源的一大特色,原汁原味的杉木建造的木板桥宛如金桥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桥下是清纯无比的江水,桥上不时有村姑农夫挑着担子从经过,山光水色与木板桥有机结合为一体,妙不可言。

  婺源著名的廊桥当数彩虹桥,该桥离清华古镇不远,始建于宋代,桥为全木结构,长达140米,宽为7米,桥上写有“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的对联。

  民居

  婺源的古民居与皖南民居风格近似,比较著名的有理坑的官宅府第、思溪古村、篁岭古村、延村以及其它。理坑的“大夫第”和“天官上卿”府都是明朝建筑的精品。

  野渡

  婺源山区的村落都依山傍水而建,村前多有古渡口。临水而居的村使得渡口几乎与村落的历史相同。古渡口或在翠竹掩映中,或在古树的烘托下,加上石板铺就的码头台阶,远远望去,显然是历经沧桑的模样。

  婺源县博物馆

  婺源县博物馆始建于1953年,属国家重点博物馆、江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反映婺源历史的重要窗口。被称为中国县级第一博物馆,婺源文化底蕴深厚,是文化之乡,婺源民间素有崇美尚文的生活情趣,以此为源的婺源民俗文化,也就成了诸多地域文化中一朵亮丽的奇葩。

  1986年8月,国家文物鉴定会议在婺源召开,著名学者王世襄先生专此撰联“数赣皖学问家多出星水,愿区县博物馆皆步婺源”。婺源博物馆被誉为“中国县级第一馆”。其中尤以唐宋名砚、两宋纪年墓瓷器、明清书画和明清历代工艺品为优。

  馆内精品有东汉元兴元年陶权、两宋名瓷名砚、明代鎏金錾花铜烛台、钿翠座屏、透雕蟒纹玉带等、明代刘世儒《墨梅图》、吕纪《芦雁图》、清代渐江《黄山图》,以及明代祝枝山、文徵明、董其昌、冯梦龙,清代郑板桥等名家书画代表作。此外,汉代番汉兴铜洗、明代翡翠鳌鱼佩、明代松纹犀角杯、清代猫眼等数百件文物也极为珍贵。其中,钿翠座屏是由名贵鸟羽组成的大型牙雕插屏;明代鎏金錾花铜烛台(也称百花金莲炬)是一座铜制烛台,重90公斤,高2米,工艺精湛,造型优美,图饰由一百支牡丹、芙蓉、金菊花组成;朱熹使用过的宋代陶砚,为海内仅见;大型翡翠画,重300克,也为稀世珍宝。
 

美食

  婺源饮食承袭了徽菜的传统,以婺源本土菜系粉蒸、清蒸和糊菜为专长, 主要名菜有:粉蒸肉、糊豆腐、清蒸荷包红鱼、糖醋鹅颈!此外婺源民间小吃还有清明粿、气糕、糯米子糕等特色,县城内以紫阳镇政府大门旁的小店“紫阳小吃”中的本土小吃最具传统风味,其糯米子糕更是“婺源第一”。

  特别提示:在婺源吃东西很方便,如果住在当地人家里的话,每人每天多加十元钱,就可以让主人包饭了。 在 婺源一定要品尝荷包红鲤鱼,一般清蒸,也可红烧,10元一斤。糊豆腐和粉蒸肉也很有特色 。

  木心果

  用籼米、糯米混合,无馅,掺红、白糖,用木板刻的果印模印成。有的染上一点红色,称“寿桃果”、“花果”等,作为庆贺生日寿辰的礼物分送亲朋,也作点心。

  灰汁果

  在新谷登场或农历七月半盛行,用籼米磨浆加上碱汁熟揉成圆筒,再用线拉成片或用板模印成。也有将米浆放在蒸笼里一层一层蒸熟的,俗称“千层馃”,吃时用线拉成小块,再一层层撕下来吃。

  糊豆腐

  味道鲜而且清,是当地代表菜。豆腐切成豆粒大小,倒进放有高汤的热锅里,加上调料焖几分钟,再浇上熟猪油,放上虾仁、肉蓉、香菇丁和笋尖,一手搅拌,一手撒米粉,再放入碎香菜、湿淀粉和猪油,舀到盘里,浇上麻油,撒些胡椒粉和葱花即成。

  蒸汽糕

  以米粉加发粉在类似锅盖的圆面板上抹成薄薄的一层,再撒上香菇沫、虾米、豆芽沫、干笋、干豆角、辣椒、葱、豆腐干沫,蒸熟起锅,约1厘米厚,在上面撒上葱花,浇上熟油,再用刀划成棱形,蘸上辣酱。

  粉蒸肉

  把闷好的大米和腌过的肉一起拌匀,腌约半小时,然后将肉皮朝下,放入大碗内(排列成鱼鳞形),把剩余的的米和汤汁浇在肉上面,上笼蒸约2小时(肉已料),取出扣入盘中即成。此菜肉烂香醇,肥而不腻。

  酒糟鱼

  是婺源民间流传已久的传统食品,选用鸳鸯湖中的淡水活鱼为主要原料,并配以糯米酒、植物油、辣椒、精盐、香料、中药材腌制而成。以“老妪”牌的最为有名。

  糖醋鹅颈

  精肉剁成蓉状,与豆粉一起搅匀,用豆腐皮包裹成条状,入油锅炸,出锅后切成小段装盘,蒸熟。另一个锅中烧少许汤,加入白糖、醋,生粉勾芡,淋在盘中即可。此菜菜色金黄,酸甜可口,常被用来做婚礼宴席上的传统菜肴。

  李坑撰肉

  巴掌大小的肉用竹器串好,抹上调料,放在刚燃烧过的糠灰上面烤,烤出来的油滴到灰里又会增加灰的热量。外脆内松特别香。

  野艾果

  将籼米、糯米加野艾用水浸泡半天,用石磨磨成浆,再放在锅内熬成干糊,然后在里边包上豆腐、萝卜、酸菜、肥肠馅等,做成各种形状,最后放在蒸笼上蒸熟,笼盖打开后,别先急着夹来吃,用蒲扇在面上扇几扇,野艾果顿时油光发亮,且不易粘连。

传统礼仪

  婺源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民风俭朴,讲究坐不争上,食不争多,行不争先的“三不”礼节;与人交往,诚信为上;与人交谈,书往往来,对人尊呼,对已谦称;入私塾学馆,尊师为父。

  对长辈按辈份称呼,平辈间称哥称嫂或直呼其名。对店主称老板、老板嫂(娘),对雇员、工匠称师傅。对有学识的人称先生。对老人称婆称公。邻里之间,有带小孩名称呼某家爸、某家*的。本县民间,向来聚族而居。族人人相见按字辈称呼,虽年高而辈分低者,仍称哥道弟,平辈之间直呼乳名。已婚妇女对男家长辈或平辈,随子女称呼,如夫兄称伯,夫弟称叔,夫嫂称伯母,夫弟称叔母;对丈夫父母称公婆;对丈夫叔伯夫妇及祖辈称叔公、叔婆、伯公、伯婆,太公、太婆。亲族以外冠以对方男子名讳,老者呼某某公,某某婆,中年者呼某伯、某伯母,某叔、某婶。家长对孩子自幼教会称呼。

  旧时,祭祖、敬神、拜年、祝寿、新婚拜堂、幼辈拜会长辈、下级拜会上级均行跪拜礼。平辈相见,男子以抱拳作揖为礼,女搭手躬腰道“福”。

  来客要请坐、奉茶、敬烟。为到家中的客人斟茶不能满,而酒是要斟满的,有“浅茶满酒”或“七分茶八分酒”之说。乡间待客更为热情,多以煮荷包蛋或以鸡蛋煮面条招待。客人进餐,小孩不得入座挟菜。给客人端茶、送饭须双手捧献。客人告辞须加挽留,告别时须送客出门,并招呼“慢走”、“有空来嬉”。路遇外乡熟人,要招呼回家吃饭。
 

 

旅游线路推荐
暂无内容
酒店预订推荐
暂无内容
旅游景点推荐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