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ere `id`='35399' limit 1西安历史典故 昆明池和“七夕”节传说那些事_陕西宝鸡游记攻略_山水旅游黄页
您的位置:山水旅游黄页 > 旅游攻略 > 西安历史典故 昆明池和“七夕”节传说那些事

西安历史典故 昆明池和“七夕”节传说那些事

西安金桥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商旅部 | 发布于2013-07-06 10:58:00 | 来源:转载 | 目的地:宝鸡
《牛郎织女》、《白蛇传》、《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四大传说的神话爱情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久传不衰。记得儿时,盛夏月夜在麦场间纳凉之际,小孩子在一起戏闹奔跑,稍大点的懂事的和长辈们一起席地围坐,听长者讲;自己所闻所见的轶闻趣事,真可谓,讲者津津道来,听者专心入迷。每当七月七日临近时,祖父们就给大家讲那;“牛郎织女鹊桥会”的故事,并指向星空“织女星”、“天河”、“牵牛星”的位置,大家一起仰望。我们的祖母们也个个都怀着喜悦之情,禁不住的唱起自家童年时代的歌谣;“王母娘娘云中坐,手持金簪划天河。牛郎织女河边站,盼望七夕喜鹊多。”,“月亮爷高呀高,骑白马挎大刀。天河岸边照鹊桥,牛郎织女快点跑”等等。
他们又告诉我等;“牛郎和织女”就在斗门镇的“石婆庙”和“石爷庙”中。每年七月七日,西安城内外的善男信女和青年男女,都会到庙里,祈求平安,场面异常热闹。转眼间三十年过去了,讲故事的尊长们,大多数已难见旧影,每每追忆起当年的场景,令人思绪万千,快乐与思念之情难以名其状。 
  牛郎、织女石像在汉时昆明池畔,东西相望,历经风雨两千多年,至今犹在,似乎向人们诉说着多变的岁月沧桑。汉昆明池故址在今西安市长安区斗门镇以东部分地区,其遗址范围包括今长安区斗门镇东南的常家庄、孟白村、万村、石匣村、马营村等周围约二十公里。关于“斗门镇”一名的来源,据《西安通览》所载,斗门镇的来历是;该地处在昆明池与沣水相通的调节斗渠闸口处以此得名,故称斗门镇。
  宋《长安志》和清《西安府志》、《读史方域纪要》等载;昆明池在府城(今西安)西南三十里。据《史记》、《汉书》、《资治通鉴》等书所载:汉武帝时,西南昆明国(今云南昆明一带)不朝于汉,且阻止周围越西(今属四川省越西县境内)国等其他小国向汉进贡。汉武帝为征讨昆明国,故凿昆明池,以训练水师。西汉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汉武帝减陇西、北地、上郡三地戍卒之半,并发谪使在周朝灵沼的故址上穿池。因昆明国有滇池,方三百里,故作昆明池以象之,以习水战,故名为昆明池。
  昆明池周围二十公里,在池四周又大兴土木,建造离宫别馆,亭台楼阁,寺观庙宇。池中粼粼碧波,烟波浩渺,水光接天,龙舟悠游,画舸争流,鱼游鹤翔,莲花逐浪,岸上宫、观、馆环池林立,成为皇家禁苑,帝王将相,娱乐宴游的风景区。据汉时的《三辅黄图》所载;汉昆明池,武帝元狩三年穿在长安(今西安市)西南,周回四十里。《三辅旧事》记载;“昆明池地三百二十顷,中有戈船各数十,楼船百艘,船上建戈矛,四角悉垂幡旄葆麾盖,照烛涯矣。池中后作豫章大船,可载万人,上起宫室,因欲游戏,养鱼以给诸陵祭祀,余付长安厨”。《三辅故事》又载;“池中有豫章台及石鲸,刻石为鲸鱼,长三丈,每至雷雨,常鸣吼,鬣尾皆动。池中有龙首船,常令宫女泛舟池中,张凤盖,建华旗,作棹歌,杂以鼓吹,帝御豫章观临观焉”。
  牛郎织女石像,在昆明池上东西相望,汉时班固《西都赋》和张衡《西京赋》分别记述;“集乎豫章之宇,临乎昆明之池。左牵牛而右织女,似云汉之无涯”。和“昆明灵沼,黑水玄止。牵牛立其右,织女立其左。周以金堤,树以柳杞”。后汉建武二年(公元27年),赤眉军大掠故都长安,引军而西遁。光武帝遣邓禹至长安,驻军于昆明池,谒祠高庙,大飨士卒。汉代后,昆明池并未废弃,并多次修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