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ere `id`='33723' limit 1五一三天山西太原游记【转载】_山西太原游记攻略_山水旅游黄页
您的位置:山水旅游黄页 > 旅游攻略 > 五一三天山西太原游记【转载】

五一三天山西太原游记【转载】

山西友谊国际旅行社 | 发布于2013-04-15 10:50:00 | 来源:转载 | 目的地:太原
五一三天假,我和老公去山西走了一遭,收获不小,但也有些许不快乐的小插曲。

30号的晚上,我们坐火车2462从呼和浩特出发,第二天凌晨5点就到了太原站。原本计划中没有晋祠之行,但由于一位长辈的建议,把王家大院取消,时间留给了晋祠。事实证明,这个决定是对的。

出了站,时间还早,火车站对面有个24小时营业的KFC,很惊喜,走进去人很多,大多数都是过路的旅客,但让人失望的是,24小时营业意味着服务和产品也大打折扣。法风烧饼?没有,香辣鸡腿堡?也没有。只有田园堡一种,爱吃不吃。老公点了杯红茶,服务员问能不能换成粥,老公说不能,这才勉强给冲了杯红茶。来太原的第一站就给后面的不快乐埋下了伏笔。

7点左右,我们开始动身,寻找去晋祠的804路公交(据说804是最快的一趟公交)。到了太原有点失去方向感,在偌大的十字路口找了很久,才找到迎泽大街,攻略上说应该去迎泽大街东边的汽车站坐804路车,可当我们找到迎泽大街最靠近火车站的站牌时,站牌指示应该到火车站前广场坐804,我们又返回火车站,找到停车场,却不让进,一位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到对面另一个路口的医院门口坐车,我们只好又穿过马路走到医院门口...当坐上车时,已经将近8点了。804路的公交车大多数都比较破旧,特别像小时候赤峰的公交车,大概因为这路车是走郊区线路的吧,车票一人2元5角。

在公交上正好可以参观下太原的市容,还不错,我觉得比呼市干净一些,所有的公交车站都是铁艺制作的造型,古色古香。车行一小时左右,到达晋祠站。

下车以后,视线范围内并没有晋祠,问了问刚才一起从车上下来的一对老夫妇,很幸运,他们说他们就是晋祠的工作人员,让我们跟着他们一起走。随着大爷大妈走了一段路,晋祠公园就在眼前了。

穿过美丽的晋祠公园(不收门票),晋祠才露出庐山真面目。晋祠位于悬瓮山麓,为古代晋王祠,始建于北魏,为纪念周武王次子姬虞。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姬虞封于唐,称唐叔虞。虞子夑继父位,因临晋水,改国号为晋。因此,后人习称晋祠。北魏以后,北齐、隋、唐、宋、元、明、清各代都曾对晋祠重修扩建。门票70一张,研究生证不打折,只好全票进。
到了这里,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古董。明清的根本不算什么,晋祠里的东西动辄就是北魏、北齐的。我们主要参观了晋祠三大国宝建筑:圣母殿、献殿、鱼沼飞梁;晋祠三绝:难老泉、圣母殿内的宋代侍女、3000年的周代柏树;晋祠三铭刻:《晋祠之铭并序》唐碑、《晋祠华严经》石幢、《柏月山房记》砖刻;晋祠三名匾:难老泉亭上的“难老”、对越坊的“对越”和水镜台上的“水镜台”。

印象最深的是晋祠最著名的建筑——圣母殿,创建于宋代天圣年间(公元1023—1032年)。圣母传为姬虞之母邑姜。圣母殿原名“女郎祠”,殿堂宽大疏朗,存有宋代精美彩塑侍女像43尊(含后补塑2尊),这些彩塑中,邑姜居中而座,神态庄严,雍容华贵,凤冠霞帔,是一尊宫廷统治者形象。塑像形象逼真,造型生动,情态各异,是研究宋代雕塑艺术和服饰的珍贵资料,据导游说,有一个戴红花的侍女是个阴阳脸,面对着我们这一面是表情安详,眉眼带笑的,而另外看不见的一边则是愁眉苦脸,欲说还休。但是大殿全部用锁链锁着,说是保护文物,所以那一边的脸只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了。
鱼沼飞梁桥,建于宋代,呈十字型,如大鹏展翅,位于圣母殿前,形状典雅大方,造型独特,是国内现存古桥梁中仅有的一例。

金人台四尊铁人姿态英武,因铁为五金之属,人称之为“金人台”。西南隅的那尊铁人,铸于北宋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不但保存完整,而且神态威武,英姿勃勃,气概不凡,销明甲亮,闪闪泛光,颇为独特。据说,一年夏天气候特别炎热,身披铁甲的西南隅的铁人忍受不了这难熬的痛苦。独自走到汾河边,只见汾河滔滔而流,怎么过河呢,铁人犯了愁。正在着急,忽见从上游不远沿岸边驶下一条小船。铁人赶忙上前招呼,要求船家把他渡到对岸。船家沉吟一阵,方才慢腾腾地说:“渡你一人,人太少,可再稍候一时,再等等有无旁人。”铁人一焦急,赶忙说道:“你能渡过我一个,就算你有能耐啦”船家看了看铁人说:“你能有多重,一只船不止装一人,除非你是铁铸的。”话一落音,一语道破了铁人的本相。瞬间,铁人立在汾河边,纹丝不动,怎么这人不说话了?船家抬眼一看,面前立着一位铁人。多眼熟啊,嗬,可不是嘛,是晋词的铁人。船家不敢怠慢,赶忙找了一些乡亲,把铁人抬回金人台。圣母勒令手下将领,把铁人的脚趾上连砍三刀,表示对铁人不服从戒律的惩罚。今日的铁人,脚上还留着连砍三刀的印痕。
唐碑亭,即“贞观宝翰”亭。亭内陈列唐太宗李世民手书碑刻“晋祠之铭并序”。 全碑1200多宇,书法行草,骨骼雄健,笔力奇逸含蓄,有王羲之的书法神韵,是书法艺术的珍品。圣母殿右侧,是千年古树“卧龙周柏”。难老泉,俗称“南海眼”,出自断岩层,终年涌水,生生不息,北齐时有人据《诗经鲁颂》中“永锡难老”之句起名“难老泉”。周柏、难老泉、侍女像誉称“晋祠三绝”。

在难老泉亭上方,有一座水母楼,俗称梳妆楼,别号水晶宫。楼内水母像铜质金装,端坐瓮上,束发未竟,神态自若。据传,水母姓柳,生性贤良,家住晋祠附近的金胜村,嫁到晋祠为媳。不幸的是,她同嫁后横遭婆线虐待,每日到远方去挑水。挑回的水,婆母只要前桶,不要后桶,名为嫌脏,实则存心刁难。一天,柳女挑水归来,在途中一骑马人要借水饮马,柳女欣然应允。等柳女返回重挑时,那人送给柳女一条金丝马鞭,并告她马鞭放在瓮中,只要轻轻向上一提,水即满瓮。柳女回去一试,果然灵验。这个秘密不久就被柳女的小姑子发现,一次她趁获女回娘家不在,从瓮中提起马鞭,顿时,水从瓮中奔涌而出。大水,很快就要淹没附近村庄……,柳女正在娘家梳头,闻讯赶来,毅然坐在瓮上,水势一下变小,人们得救了,水母再也没有离开水瓮。

晋祠南部名奉圣寺,相传这里曾是唐朝大将尉迟敬德的别墅。奉圣寺此,有舍利塔,塔高38米,七级八角形。在奉圣寺附近,有巨槐一株,干老枝嫩,苍郁古朴,独具一格。据传,原来这株槐树历史久远,早已干枯,也不知过了多少年,到清代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农历三月廿一日,奉圣寺内集会,人来人往熙攘非凡。恰好,有一个老道士在枯槐下叫卖,出售膏药。口里喊着:“膏药灵应、能汉百病,有福来买,无福不信。”叫卖半晌,没人买他的药。这位老道继续叫卖:“如此仙药,来购无人,凡人无福,枯槐宜生。”说罢,他将膏药贴于枯槐身上.拂袖扬长而去。说来真巧,不到一个月,这株枯槐,死而复生。生枝展芽,甚为茂盛。人们见状,都惊呼这株枯槐叫复生槐。实际上,俗话说得好:“千年柏、万年松,老槐一睡几百春。”这株枯槐复生,大约是因为多年长睡而碰巧苏醒的缘故。

身处晋祠,仿佛鼻息里都是几千年前的空气,有种时光穿梭的错觉,我总是边看边在想象,几千年前的古人是否也如我在这里驻足过。每一个景点,都有一段故事。不禁又惊又叹,晋祠里处处体现着中国几千年的历史积淀和中国人从古至今的大智慧。

游完晋祠已经中午,回到停车场坐上回程的804路车。老公想尝一尝山西有名的面食,却不知哪家最正宗,车行至医科大学,我们跳下了车,心想大学附近吃的不会少。但走了走,只见到一家面食馆,客人又不多,不太敢进。老公跑到路旁的如家问了下前台,人家说太原最正宗的面食在大南门的太原面食馆,坐804路就可以到。我们又返回车站,等了10多分钟,来了一辆,刚要上车,司机说前胎没气了,不拉乘客了,坐下一辆。我们只好又等,等了半小时之久没等到,身边的一对老夫妻好心的告诉我们,大南门离这不远,坐804路很亏的,走一站地可以坐1路或6路,1元钱,再加上我们实在等的不耐烦,我和老公就往大南门的方向溜达,谁知走了两个十字路口,身边804路连着过去3辆,大南门还是连影子都没有,只好跳上6路车到大南门。

可能五一的缘故,大南门这又有个迎泽公园,这一站是人山人海。我们走了好一段路没有找到面馆,问路人总是爱答不理(不得不说太原的民风实在差劲),没办法只好给118114打电话询问面馆的位置和电话,118114的客服也说不清楚位置在哪,让我们给面馆打电话细问,给面馆打了两次,没人接听。最后还得自己找,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找到了,谁知进去一看,面馆不大,依旧是人山人海。既来之则安之,我实在不希望刚才的辛苦白费,于是我和老公就站在旁边等,大概半小时,终于和另外两口子拼上了一桌。点的过油肉、烧麦、炝锅面,味道一般,没比呼市的口味强到哪去。后悔中...

吃完饭我们抓紧坐公交回火车站,想买去平遥的火车票,被路人告知最好去建南汽车站坐客车去平遥。本想再坐公交去建南汽车站,但看到站台上排着长队的人,打消了念头。谁知太原的出租车更不好打,不知道什么原因,一律拒载。烈日炎炎,在我和老公锲而不舍、汗流浃背的努力下,终于打到一辆出租车,9块钱到建南汽车站。到了车站,不用买票,直接在有“平遥”指示牌的检票口排队等,不一会,就坐上了一辆去平遥的中巴。车票每人26元,车里人多,天气又热,像蒸桑拿一样昏昏欲睡的渡过了车上的两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