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ere `id`='32327' limit 1清凉圣境--五台山_山西忻州五台县游记攻略_山水旅游黄页
您的位置:山水旅游黄页 > 旅游攻略 > 清凉圣境--五台山

清凉圣境--五台山

广东中信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东莞分公司 | 发布于2012-12-06 09:01:00 | 来源:转载 | 目的地:忻州
《华严经》里记载:“东北方有处,名:清凉山,从昔已来,诸菩萨众于中止住;现有菩萨,名:文殊师利,与其眷属、诸菩萨众一万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说法。”(诸菩萨住处品第三十二)。《宝藏陀罗尼经》也说:“尔时世尊复告金刚密迹主菩萨言:我灭度后于此赡部洲东北方,有国名大震那。其国中有山号曰五顶,文殊师利童子游行居住,为诸众生于中说法,及有无量诸天龙神夜叉罗刹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围遶供养恭敬。”(大震那、震旦,都是指中国;文殊师利、曼殊室利是梵语的音译,指的就是文殊菩萨)。
“清凉山者,乃文殊大士之化宇也。……雄据雁代,盘礴数州,在四关之中,周五百余里。左邻恒岳,秀出千峰;右瞰滹沱,长流一带;北陵紫塞,遏万里之烟尘;南拥中原,为大国之遮罩。山之形势,难以尽言。五峰中立,千障环开。曲屈窈窕,锁千道之长溪。叠翠回岚,幕百重之峻岭。岿巍敦厚,他山莫比。”
——《清凉山志》
五台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四川峨嵋山,普贤菩萨道场;安徽九华山,地藏菩萨道场;浙江普陀山,观世音菩萨道场;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道场)之首,位于山西省五台县,在太原市北边230公里,有清凉山、紫府山、圆光山、白云山、雁门山、灵鹫山、五顶山、五龙山等别名;或是根据历史,或是依循经典,或者由于传说,分别都有一番说法。五台山周围250公里,由东、西、南、北、中五座山峰组成,分别称为东台、北台、西台、南台、中台。五台实际上是:东台望海峰、西台挂月峰、北台叶斗峰、中台翠岩峰,南台锦绣峰。每一座山峰上都有一座供奉文殊菩萨的寺院,分别供奉不同形象的文殊菩萨,称为五方文殊。




北台 叶斗峰
五台之中的东台望海峰、西台挂月峰一直没有变化;其它三台在历史上曾发生过变化,北台最早是大黄尖山,后来改为叶斗峰;中台最早是指叶斗峰,后来改为翠岩峰;南台,最早是翠岩峰,最后定为锦绣峰。五台的变迁,应该是受到历史上宗教活动由北向南发展的影响。今天五台山五座主峰,东台、北台、西台、中台为一列山脉,南台独立为峰。山石多为片麻岩、大理岩、石英岩,硬度较高,不易剥蚀。形成了山顶平缓,沟谷纵深的特殊风貌。
五台山的寺院分为青庙和黄庙,青庙是汉传佛教寺院,黄庙是藏传佛教寺院。寺庙最集中的是被五台环绕的台怀镇,自北魏文帝游中台,扩建大孚灵鹫寺(今天的显通寺)之后即佛寺林立。极盛时期,五峰内外佛刹多达三百余座,至今仍存有一百余座。是我国历代宗教建筑荟萃之地,各朝各代的雕塑、壁画、书法遍布各寺,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其中唐代兴建的南禅寺,佛光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两座木结构建筑。而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殊像寺和罗侯寺则并称为五台山五大禅林,一般游客到五台山指的就是到台怀镇。








塔院寺的白塔 据说是中国最高的藏式佛塔
五台山一直是名僧汇集的地方。东晋高僧慧远就诞生在五台山东麓的原平县;北魏时期的昙鸾,北齐的刘谦之,隋代的惠龙,唐代的道宣、窥基、澄观、鉴真,宋代的慧悟、成觉,金代的苏陀室利,元代的八思巴、海云大士,明代的大宝法王、妙峰、憨山、如馨律师等中国佛教史上的大师巨匠,或是出生在当地,或在山中居住多年,或是终身在山寺修持,都对五台山佛教的发展、甚至中国佛教的发展贡献卓着。
五台山佛教宗派,大的方面分为青教与黄教两大系统。青教是汉传佛教的总称,先后有过法相宗、律宗、天台宗、华严宗、净土宗、密宗、禅宗及其下的临济宗、曹洞宗等等。比较特殊的是摩腾法兰宗,历史上,显通寺僧人认为该寺创建于天竺高僧摄摩腾和竺法兰之手,便将该寺宗派自称为摩腾法兰宗,教义为禅宗与净土宗的融合。
黄教,是藏传佛教的总称。传入五台山的时间,有唐代与元代两说,清代时达到顶峰。清初,朝廷将五台山十座青庙改为黄庙,僧人也由和尚变作喇嘛;从此五台山出现了汉族喇嘛,这在当时是很罕见的。
五台山寺院组织,分为子孙与十方两种。子孙寺接受小沙弥,按师祖、师父、徒弟、徒孙序列排位。一个寺庙内分成多个家族。寺庙除共有财产外,每个家族还可以有私产,像房舍、金银等等。师父圆寂之后,徒弟要分遗产。子孙庙严格规定,本寺职事必须由本寺僧人担任。家族拍卖私产,必须售给本寺其他家族。五台山大部分寺庙属于子孙寺,这是保持五台山佛教常盛不衰的基本组织形式。
十方寺,只接受云游僧人挂单,不许为人剃度,僧人一律平辈相称。云游僧人进寺挂了单,就是寺庙中的一员。只要遵守戒规,具有相当能力,即可担任重要职事。五台山出名的十方寺,有狮子窝、清凉桥、碧山寺、十方堂等等。
中国保存下来的寺庙木结构古建筑之中最早的是唐代建筑。五台山南禅寺大殿与佛光寺东大殿,则是唐代木结构建筑中的典范之作。唐代建筑庄重朴实,宋代建筑柔和绚丽,辽金建筑大胆豪爽,元代建筑粗扩自然,明代建筑规矩谨严,清代建筑豪华精巧。五台山的寺庙木结构古建筑,历史沿革连续性明显,可以说,五台山保存着历史上各时期的建筑典型,本身就是一部中国木结构寺庙建筑史。


五台山随处可见精美的古代木构建筑
菩萨顶
菩萨顶在五台山台怀镇显通寺北侧的灵鹫峰上。是五台山五大禅林之一。菩萨顶据说是文殊菩萨的住处,所以又称为真容院,也称为文殊寺。这座寺院创建于北魏时期,历代均有重修,明朝永乐之后,藏传佛教进驻五台山,大喇嘛居菩萨顶,菩萨顶成了喇嘛庙之首。清康熙,干隆几次朝拜五台山,都在菩萨顶住宿。现存建筑为清代所建造,形制,手法及雕刻艺术,参照宫室制度营造。寺院位于山头,地势较高,门前筑有一百零八级石阶,石阶上有三座牌坊。山门内有天王殿,钟鼓楼,菩萨殿,大雄宝殿等建筑。两侧有配殿,后侧有禅院,转廊,规模完整。菩萨殿重檐歇山顶,大雄宝殿单檐芜殿顶,勾栏围绕,全部建筑物的屋顶都铺设三彩琉璃瓦,历经寒暑,色泽如新,其中以孔雀蓝最引人注目。






菩萨顶的宫殿式龙壁
五台山黄教,在清代分别属于菩萨顶的札萨克大喇嘛与镇海寺的章嘉活佛两大系统。僧人有汉、满、蒙、藏各民族信徒。
五台山寺院之中,菩萨顶的地位最高,是札萨克大喇嘛的驻锡地,札萨克大喇嘛全称“钦命管理五台山喇嘛事务掌印札萨克大喇嘛”,第一至五任札萨克喇嘛均由清廷委派。康熙时曾请西藏达赖喇嘛的堪布(藏传佛教中的教授师)在五台山诵经传戒,并拜为皇子师。所以从第六任开始,改由西藏达赖喇嘛选派学德高超的堪布担任菩萨顶札萨克大喇嘛,每任六年,直到最后一任罗桑巴桑,达赖喇嘛共委任了十九任札萨克大喇嘛。菩萨顶札萨克大喇嘛,不仅是格鲁派在五台山的掌权人物,还管理全体僧众,出行时许坐八抬大轿,鸣锣开道。
另外,从菩萨顶大殿顶覆盖琉璃瓦,壁镶黄龙,也可以看出地位之尊贵。为了保护菩萨顶,康熙二十三年(A.D. 1684),敕命“于菩萨顶前后山门设官永镇,把总(正七品武官)一员,马兵十名,步兵三十名,守护香火供器”,这在其他寺院中是绝无仅有的。
转经廊
而章嘉活佛住锡五台山镇海寺,更使五台山藏传佛教地位倍加崇高。章嘉活佛原本是青海佑宁寺活佛系统,二世章嘉阿旺罗桑曲旦深得康熙皇帝崇敬,受封为“章嘉呼图克图、灌顶普善广济大国师”,总管内蒙古佛教事务。从此,章嘉活佛就成为仅次于达赖喇嘛、班禅喇嘛的藏传佛教领袖。章嘉活佛常住五台山,使得“内外蒙古进香者,每年四月至十月,络绎不绝”,“内外蒙古王公台吉,驱驼马牛羊数千里,倾诚贡献者,不绝于道”。
章嘉活佛驻锡的镇海寺
黛螺顶
黛螺顶原先叫大螺顶,因为这座小山像个田螺而得名,后来因为山上的树木青翠,所以也叫黛螺顶。
黛螺顶上有一座五方文殊殿;传说干隆皇帝曾多次来五台山进香,因为天气不好都没有能遍登五台,于是就把黛螺顶的青云和尚召来,跟他说五年之后会再来,要青云和尚想出一个不用登五座台顶,就能朝拜五方文殊菩萨的办法。到了第五年青云和尚还没想出办法,当时寺院里有个小和尚因为偷吃供品被青云和尚抓住,青云和尚没有处罚他,而是限他三天之内想出一个不登台顶还要朝拜五方文殊的办法。到第三天,小和尚终于想出办法,就是模仿五个台顶不同造型的五方文殊像合塑于正殿。于是干隆于1786年来五台山,就在此殿进香朝拜五方文殊。
登上黛螺顶的阶梯
五方文殊殿中供奉着着东台聪明文殊、北台无垢文殊、中台孺童文殊、南台智慧文殊、西台狮子吼文殊,所以登黛螺顶就等于登五个台顶,在五方文殊殿朝拜就等于朝拜了五个台顶的五方文殊。
到五台山朝圣,五个台顶都登上称为“大朝台”,要登上方圆250公里的五座山峰,不仅要有时间,也需要相当的体力。一般游客到五台山旅游,不太可能五个台顶都上去,所以通常都是上黛螺顶的五方文殊殿进香,称为“小朝台”。过去上黛螺顶从山脚下要爬一千零八十级台阶,不过现在已经有缆车直通山顶。
显通寺
显通寺在五台山台怀镇北,是五台山五大禅寺之一,也是五台山地区历史最悠久的寺院。周围山峦起伏,寺内殿阁巍峨,苍松翠柏。据《清凉山志》记载,始建于东汉永平年间,最初称为大孚灵鹫寺;北魏孝文帝时扩建,因为寺旁有一座大花园,赐名花园寺;唐武则天时改称大华严寺;明太祖再重修,赐额“大显通寺”;清朝又重修,形成今天的规模;面积8万平方公尺,各种建筑四百余间,中轴线上有殿宇七座,两厢配殿严整齐备,斋堂禅院完好无损,其中铜殿三间,铸造精巧。柱额花纹,格扇棂花,全部以铜铸成。铜塔两座,高8公尺,形制秀美。门前的钟楼,雄伟壮观,悬过有一口万斤铜钟,钟声可以传遍全山。砖构无量殿,宽七间深四间,重檐檐山顶,规模宏伟,砖雕精致,内供无量寿佛,上部藻井,华严经字塔及各种供器,均为有价值的历史遗物。在五台山诸寺中,显通寺规模最大,历史最古,俗称“祖寺”,朝山礼佛者,必定先拜谒显通寺。
显通寺的铜殿 近年来外表镀上一层纯金
显通寺铜塔原本的样子 现在已经镀上纯金了
南禅寺
在五台县城西南22公里李家庄西侧。坐北向南,有山门,龙王殿,菩萨殿和大佛殿等主要建筑,围成一个四合院形式。创建年代不详,大殿平梁下保存有墨书题记,证明重建于唐建中三年(A.D. 782)。晚唐时期武宗“会昌灭法”,中国佛寺大都被毁坏,南禅寺因为地处偏辟,幸免毁坏,是中国现存最古的唐代木构建筑。大殿面宽进深各三间,单檐歇山式屋顶,殿前有宽敞的月台,柱上安有雄健的斗拱,承托屋檐,殿内无柱,四椽状通达前后檐柱之外,梁架结构简练屋顶举折平缓,说明我国唐代建筑技术已有很高水准,而且已普及到偏辟山村。大殿内有佛坛,宽8.4公尺,高0.7公尺,坛上满布唐代彩塑。形体,衣饰,手法与敦煌唐代彩绘如出一辙。主像释迦摩尼佛,结跏跌坐于束腰须弥座上,手式作禅宗拈花印。两侧及前面有弟子,菩萨,天王,仰望童子等共计十七尊。各像面形丰润,神态自若,服饰简洁,衣纹流畅。塑像大多有莲花座;塑造精巧,手法纯熟,是我国唐塑中的佳作。
南禅寺的唐代建筑
佛光寺
在五台县城东北32公里的佛光山腰。寺因势建造,坐东向西,三面环山。创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A.D.471-499),唐武宗于会昌五年(A.D. 845)禁止佛教,寺宇被毁,宣宗继位之后恢复佛法,大中十一年(A.D. 875)重建。现存的六角形祖师塔是北魏遗物。山腰的东大殿为唐代所建,前院文殊殿为金代建筑。其余山门(即天王殿),伽蓝殿,万善堂,香风花雨楼及厢房,窑洞等建筑,都是明,清时期建筑,是中国古建筑中的杰作在中国乃至世界建筑史上都具有重要地位。寺内还有唐代塑像,壁画,石幢,墓塔,汉白玉雕像等。唐代是我国佛教发展发极盛时期,佛光寺的文物是我国唐代佛教艺术的精华。
东大殿在佛光寺内东向山腰。居高临下,俯瞰全寺。根据殿前石幢刻字与殿内梁架上题记应证,可以确定是唐大中十一年(A.D. 875)在原本的弥勒大阁旧址上重建。
殿宽七间,进深四间,单檐四阿顶(芜殿顶)形制。殿内佛坛宽五间,满布彩塑三十五尊,面形丰满,线条流畅,都是唐代作品;五百罗汉则为明代补塑。此殿规模庞大,气势壮观,是中国现存唐代木构建筑中的代表作。
祖师塔在佛光寺内东大殿南侧。是北魏孝文帝时建佛光寺的初祖禅师塔。塔身古朴,用青砖砌筑,高约8米。平面六角形,是佛光寺创建时期保留至今的唯一实物。
佛光寺东大殿南侧的祖师塔
唐塔在佛光寺东山腰和西北塔坪里,共有七座,其中四座为唐塔。手法古老,形状特殊,为唐塔中所罕见;包括解脱禅师塔、无垢净光塔、志远和尚塔、大德方便和尚塔;其中志远和尚塔在寺东山腰,唐会昌四年(A.D. 844)建造,八角形基座,上砌圆形覆钵式塔身,这种形制的唐塔,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孤本。大德方便和尚塔在寺东山腰,建于唐贞元十一年(A.D. 795),平面六角形。唐代以前的中国古塔大多为方圆两种形制,六角或八角形相当少见,佛光寺墓塔恰好弥补了这个缺陷。
唐卡 大智文殊菩萨
旅游线路推荐
暂无内容
酒店预订推荐
暂无内容
旅游景点推荐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