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ere `id`='32303' limit 1贵州威宁苗族婚礼习俗 贵州苗族风俗习惯_贵州贵阳贵阳市游记攻略_山水旅游黄页
您的位置:山水旅游黄页 > 旅游攻略 > 贵州威宁苗族婚礼习俗 贵州苗族风俗习惯

贵州威宁苗族婚礼习俗 贵州苗族风俗习惯

湖南百事通国际旅行社青园营业部 | 发布于2012-12-03 19:35:00 | 来源:西米克的乌托邦 | 目的地:贵阳
摘要: 苗族婚礼 苗族婚姻实行一夫一妻制。苗族青年的恋爱,,在贵州威宁时,主要在节日“芦笙会”进行,在对歌中如男方输给女方,女方约上几个姑娘用大花篮把男青年罩住,用水桶向男方泼水,直至全身湿透,以示看不上男方 ...
     
苗族婚礼

     苗族婚姻实行一夫一妻制。苗族青年的恋爱,,在贵州威宁时,主要在节日“芦笙会”进行,在对歌中如男方输给女方,女方约上几个姑娘用大花篮把男青年罩住,用水桶向男方泼水,直至全身湿透,以示看不上男方;如男方在对歌中获胜,或不分胜负者,女方将同意交个朋友。但在对歌中的头几句,必须问明是否同姓\同宗、班辈是否相称。迁入云南后已逐步由对歌找对象,改为请人介绍,通过相亲,互相看中即经常来往,建立感情,或只要男方看中,也可请媒人去求亲。   

       过去,有姑舅开亲的旧习,俗话说:“姑舅开亲,亲上加亲,手心、手背均是自己的肉”。姑舅双方子女长大到婚龄,即请媒人说亲,有的甚至年幼时,双方父母就已包办定亲,长大后,不管子女愿意与否,被迫成亲,因而造成很多男女婚后家庭不睦,解放后已废除这一限制。今天男女的结合,一般是自由恋爱,婚姻自主,要媒人说亲,父母同意,也是形式而已,没有强迫包办的。    
    苗族开亲不讲究门当户对,不看钱财,贫富,有“嫁夫不嫁饭,嫁男不嫁财”之说,至于婚后的贫富,在于双方是否勤劳。苗族婚姻之所以比较稳定,百头到老不离弃,即在于有这好的传统观念。彝汉、回汉早已互相通婚,而苗族至今还未发现与彝、汉、回等族通婚的,也未发现与本民族内其他支系通婚的(国家干部、职工例外)。同姓禁止通婚,不同姓但同宗,如张与安、王与汪、龙与苏、罗与李、袁与韩、陶与吴、朱与潘,也不准通婚。苗族多系聚族而居,同村均系近亲,因此婚姻多在外乡、外县自称“卯劳”的同支系中进行。清雍正《云南通志》也载:“婚姻各以其类,不通诸夷”,沿袭至今。说亲过程,生动活泼,饶有风趣,婚娶仪式,更是俭朴,很有民族特点。现分说亲、接亲、婚后三段介绍于后:    
    1、说亲    
    男女通过自由恋爱或亲朋介绍,确定关系后,男方即转告父母请媒人去说亲。说亲分三次进行。    
    第一次,提亲。媒人领着小伙子去,苗族称媒人为“吉高”,一般请本家堂兄或姐夫充任,出发前,需杀鸡一对,办一桌酒席,苗语为“资吉高”,请村中老人共餐。正媒人吃公鸡头,副媒人吃母鸡头。吃后看鸡头骨,占卦吉否。需带的礼物各地大同小异,以麻地为例:熟鸡蛋一、二十个(需双数),熟饭一袋(约四、五公斤),麦粑粑两大块,炒麦面或包谷面四至五公斤,酒两斤。无论路程远近,都只能在晚上八、九点左右到达女方村庄,进村后,不能冒昧到女家,必须先到亲朋好友家落脚,这户落脚点的男主人,苗语称“杂舍”。“杂舍”引路,带“吉高”及小伙子去女家时,必须打着松明火把,以示光明正大,该村人看到火把,即知有人进村说亲来了。一进门,“杂舍”就说:“戛吉巴则告饶”意即“猪大腿落堂屋地”!若姑娘已许配,或不喜欢男方。其父母就:“密达执萨娜,南凯得饶雷叨”!意即“你们来迟了”!若姑娘还未许人,其父母则说:“差啦,差啦!大扭,大扭”!意即“谢谢,谢谢!请坐,请坐”!接着女方父母先问:“我的亲戚是从何方来?何村何姓人”?“杂舍”必须如实回答。女方又会问:“是树稍摇(小伙子喜欢)而来?还是树根摇(父母喜欢)而来”?有时还会问,路上扎着刺(说亲有障碍),你们是怎样来的等。“杂舍”与“吉高”要一唱一合地答:“这次是树稍树根都摇才来的”。女方父母又说:、我家的罐,是无耳无边的罐,你们要有耳有边或是无耳无边”?这是自谦语,意即我家姑娘不聪明伶俐,不符合你们提亲的条件吧?此时“杂舍”,“吉高”要毫不犹豫地即时回答:“有耳有边的也要,无耳无边的也要”。当晚问答毕,“杂舍”将礼物交给女方父母(一般放在堂屋饭桌上),即告辞回“杂舍”家住,第二天清晨再去。    
    第二天早饭后,约上午八时许,“杂舍”、“吉高”再领小伙子到女方家看结果。若女方同意,当天将把“杂舍”、“吉高”及未来的女婿留住一天,并于当日杀鸡一对请本村族中老人作陪吃饭,苗族称“杂吉高”,意为对媒人的劳累奔跑表示谢意。当女方(姑娘及父母)表示同意时,“杂舍”特别是“吉高”必须及时把早已准备好的定亲礼交与女方父母。这门亲事即告成功。这一交一接定亲礼品称之定亲。这种提亲及定亲一次成功,多出现于男女双方及两边老人都彼此很了解或者青年男女一见钟情决心较大的特殊情况下定的亲,而一般情况就不是这样了。若女方不同意,女方父母将主动把礼品退给“杂舍”和“吉高”,并委婉说明原因。此时“杂舍”、“吉高”要尽力劝说女方成全这门亲事,并适时说:“此辈不能结亲,以后子儿子孙再栽花搭桥给大家过”。女方父母也委婉地说:“以后我家姑娘出嫁,请到或未请到希望只要听到消息,也来作客吃喜酒”。到此这门亲事就算告吹了。而沿袭下来的规矩,在一般情况下,女方即使基本同意,但鉴于一是要慎重,有待了解男方家的情况(主要是男方族中风气、为人、团结等),二是要考验一下男方是否真心实意,三是女方不能轻意表示,仓促定亲而失去身价及尊严等等。女方父母委婉地说:“为了再好好劝我家姑娘,问得实话后再捎信给你们吧”,也有的明说:“恐怕还需麻烦两位牵线搭桥人(指吉高)再多跑几次呢”!此时“杂舍”、“吉高”已知此事大有希望,必须在下个月初再来一次,并须即时答复说:“谢谢!谢谢!只要你家成全这门亲事我们再多跑几趟已愿意,希望姑娘过来扶持我这个不成器的人家”。    
    第二次,定亲。第一次说亲以后,“吉高”将情况及时给男方说明,男方即准备定亲礼,于下月初的双日请两位“吉高”到女方家再次提亲,如女方父母收下“吉高”送的定亲礼,这才能说这门亲事已定下来,至此媒人及“杂舍”任务即告完成。如不同意,女方除将第一次提亲的礼品退还,也不接新送的定亲礼品,这门亲事也就告吹了。   
    定亲以后多由双方父母面谈约定结婚的日子。一般定亲在春节后的年初,而正式结婚在来年的春节前,从定亲到结婚有一年的时间。    
    定亲礼,民国年间为鸡一对,酒两斤,小布两匹;1950年以后为鸡一对,酒l至2公斤,布票一丈,人民币30至50元;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鸡一对,酒1至2公斤,糕点,糖果少许,人民币100至200元。    
    苗族结婚不分路程远近,需分两天进行。第一天,男方到女方家接亲,住一夜,第二天一早,女方送亲至男方家。按传统习俗,单日去接亲,双日送亲完婚,时间均在冬腊月春节前的上弦月,他们认为月亮从小到大,从缺到园,象征吉祥;下弦月则从大到小,从园至缺,且一天比一天暗淡,象征灾难。忌虎、兔日,他们认为虎凶残、兔短命,不吉祥。最喜欢选择牛、马、猪、鸡、羊、龙日结婚,他们认为牛吃得苦,马勤劳;猪、鸡、羊繁殖力强,发展快,预兆人畜兴旺;龙司雨水,象征五谷丰登。因男女双方所请客人留宿均是烤火、滚草,睡觉无被盖,所以还要避开小寒、大寒两日。双方或有一方系基督教徒,需避开礼拜日,还要避开双方三代以内祖辈的去世日,以免冲喜。   
    婚日确定,双方分头加速准备,男方要多养肥猪多打粮,多做布鞋多酿酒;女方解放前要以牯子牛一头陪嫁,,实无力者则用母牛代替。要做箱柜嫁妆,姑娘要绣坎肩花衣,腊染百褶裙,购置床上用品,如枕头、蚊帐、垫单、棉被等。现在经济条件好的,还有缝衣机,厨柜等物陪嫁。还要牵动双方的三亲六戚,近亲、远亲、堂亲、表亲,谁家该送什么礼,均有习俗可依。如女方亲舅要送大红木箱或木柜一对,男方亲舅要送一只羊,其他女方亲戚一般送衣、裙、垫单、枕套、被面、瓷盆、保温瓶等;男方亲戚送粮、钱、腊肉、鸡、酒、粑粑、蔬菜等,均系礼尚往来,互相支援。    
    2、结亲    
接亲于单日进行。接亲队伍为:亲堂叔伯一人,苗语为“阿爷堵希仰”,陪郎2至3人,苗语为“福拉彼出”(未婚的堂表兄弟),赶马(驮猪肉)一人,背嫁妆2至3人(视嫁妆多少而定)组成。若在交通沿线,有马车及拖拉机、汽车去接亲,就减了赶马及背嫁妆的。需带去的礼物有:杀好的肥猪一头,猪体全部,越大越壮越有脸面,假若不慎,猪的内脏少了一件,到了女方就会扯皮甚至难把新娘接回。另有杀好的鸡一对(肠肚洗净,仍装入内),酒八斤,包谷面、麦炒面各八斤,熟饭四斤,用麻布袋装,熟鸡蛋10至20个(双数),近几年还需水果糖4至5公斤,香烟2至4条,鞋子4双(新娘、两个陪娘,小舅每人一双)。解放前用麻绳编的麻鞋,现用布鞋或胶鞋。    
    接亲队伍需在傍晚不黑前到达女方家,女方家早已排灶冒烟(顺山挖排灶,有如盐井熬盐灶),肉锅翻滚,宾客满堂。当接亲队伍到达,女方守门“将军”用牛角杯向接亲队伍敬,酒,喝了牛角酒,并将礼猪,礼鸡等彩礼交女方“刮司”清点后,才‘准入门。屋里屋外摆满酒席,主宾席设在正堂屋,女,方大伯大舅坐上席,双方长辈坐两边,新郎与陪郎坐下席。新郎将自己带采的酒用牛角杯盛了亲自敬长辈,第一杯必须先敬大舅爹,.苗俗认为,母舅是客中之客,有的地区至今仍遵母舅为重要首席人物,俗话说:“天上大为雷公,地上大为母舅”,还有“母舅未到,不得开饭”之俗。因此,敬了大舅老公,然后才依次而敬,敬完一遍,当众将余酒倒入牛角杯,要溢出杯才好,若不满杯,将受到既不友好而又难堪的嘲笑。    
    另外,接亲队伍的领头人“阿爷堵希仰”到了新娘家不久,必须找到新娘的父母和堂客总管,要求明夫要及早做好早饭给接亲队伍吃,并准备好新娘的嫁妆,以便赶早上路,此一礼节不管路程远近,都应一一做到,否则第二天,新娘家迟迟不准备早饭、嫁妆等物,无限拖延迎亲队伍上路日寸间,耽误大事,以至别人当作话柄耻笑。    
    是夜,宾客盈门,芦笙高奏,青年男女踏着芦笙的节拍,尽情欢跳,通霄达旦。跳疲倦了,喝醉酒了,就在铺好草的堂屋休息。下少青年男女,就在参加婚礼的过程中,找到知心,暗定了终身。    
    苗族结婚吹笙,均有词有曲,系边吹边唱边舞,吹笙仅是伴奏,婚礼上的笙调唱词,内容丰富,接触面广,多是歌唱创造天地,赞颂祖先,生产劳动,爱情婚姻,礼仪习俗等内容。芦笙调不能乱吹,什么时辰吹什么调都有规定,宴席开始吹迎客调;接着吹颂祖调;3、开亲调;4、欢乐调;5、鸡鸣凋(临晨五点鸡叫时);6、敬肉调(早饭时);7、送亲调;8、新娘出门调。    
    临晨,听到芦笙手吹响鸡鸣调,接亲、送亲队伍即起床,新娘梳妆打扮,穿上节日盛装,男方来接亲的叔伯必须亲自请女方的小舅(送亲郎)与新娘、新郎、陪娘同桌吃饭,一旦送亲郎“失踪”,新娘就接不成。    
    饭毕,男方叔伯先向厨师致谢话别,再向女方长辈作揖告别:“感谢各位父老兄弟姐妹,你们为成全我们这门亲事,睡不好、吃不甜,热心帮助,携手办成。你们采如天兵,到如主人,坐如磐石,手挽手如坚固城池,祝福新婚夫妇,互敬互爱,白头到老,子孙如天上之星星,河边之沙石。我来时,赤脚空手,衣服破烂,披头散发,如今你们给我打扮得头戴桂冠,身穿绸缎,披着毡毯,裹上绑腿。我来接侄儿侄媳欢乐而归,谢谢兄弟姊妹们从四面八方来祝贺支援,给我铺石搭梯撑园伞,送我一朵大红花,我手捧红花,如太阳照亮大地,使我归途充满光明,我接媳妇去当牛马使唤,操持家务一刻不停”。女方亲戚纷纷回答:“你接走的不是园伞、红花,而是无耳无边的瓦罐,是个大辣子,辣得很罗!你们领去,要严加管教,教她做人”。此时芦笙吹起“新娘出门调,接亲队伍即起程。送亲的陪娘二人,苗语为“的稿吵”,一般是挑选未婚的堂、表姊妹或村中同辈好友,还有重要角色——送亲郎。过去苗族新娘不坐轿,不骑马,与大家一样步行,若一日不到,就中途露宿。近年来,交通方便,公路沿线,改步行为乘车。     
    按亲队伍到了新郎家,新郎的未婚堂表兄弟在门口迎接,芦笙吹奏迎亲调,鸣铜炮枪三响,将嫁妆摆在门外;让亲朋宾客观看,“刮司”即管事要将嫁妆及男方亲戚送的礼物?一一清点登记,交给男方父母存查,以便以后报答。是夜,吹芦、笙,唱古歌,跳踩堂舞:,青年跳舞:雀跃,老年谈笑风生,盛况空前。吹芦笙的特别辛苦,有人点燃火把在前面引路,凡是有客人住宿的人家及饭灶、菜灶处均要转到,一边吹笙,一边舞蹈,还要转三转口现在农村点上电灯,不需火把照明,也要用燃烧着的木柴引路,以示火种不灭,人烟不断。当晚,新娘与陪娘被安置在邻居家过夜,第二天宾客已散,新婚夫妇始入洞房,无闹新房之俗。第三天,送亲的返家时,新郎家要给送亲郎半头羊,给陪娘每人晌午饭一包,熟鸡蛋两个。    
    据老人张有兴、杨之道口述,苗族在百多年前,曾经有过抢亲现象,一般发生男女双方情投意合,而遭父母反对者。抢亲是双方约好,男方约上几个伙子与女方对歌后,女方装作逃跑,男方及伙伴随后追上,强行背走,到男方家中,由男方未婚之姊妹陪吃陪住。三天后,便派人送还,并请媒人说亲,父母感到木已成舟,便顺水推舟,同意办理婚事。自威宁迁入云南后,抢亲的现象已逐步消失。    
    解放后的婚礼,增加了新的内容,有的由几个村的宣传队联合举办文艺晚会,向新郎新娘献花等活动。    
    婚后一个月内,新婚夫妇必须在父母陪同下,去看望岳父岳母,认亲家,谓之回门。妻子有几个叔伯要准备几份礼,每份礼包括鸡一对,酒两斤,包谷面或麦面两斤,住上十天半月。回来时,岳父岳母视其家庭经济情况,以牛、羊、小母猪、仔猪、母鸡等相送作种繁殖,以示父母一片心意,象征人畜兴旺繁衍流长。婚后1至3年内每逢春节,有给岳父、岳母、舅舅拜年之俗,礼物有猪前腿一支,鲜猪肉2至3斤。    
     婚后性爱不乱,夫妻互相尊重,很少发生另寻新欢、野合或离婚的,一方病故,一方另娶或再嫁均属正常。寡妇再嫁没有歧视,子女仍随前夫姓。财产全部带走;若无子女,结婚时女方陪嫁的物品(包括牛、羊、猪、鸡、箱飞柜等)仍全部带走,两人婚后共同劳动所积累的财物,带走一半,另一半归亡夫之父母或兄弟继承。    
    解除婚姻条件的习惯法:据张多满老人讲,苗族古老的解除婚姻的条件和仪式非常繁重,若妻先提出离婚须出十套衣服给其夫作赔偿,若夫先提出离婚须出耕牛一条,另外,先提出离婚者,必须负责调解期间的伙食费,输理者须出大阉羊一只作“洗刷礼”供调解食用。    
    迁入云南后,苗族离婚视情节解决,若是因妻的错误而引发夫提出离婚的,一般无赔偿,若夫有外遇而提出离婚者,须赔牯牛一条给妻,并负责解决期间的伙食等一切费用。1950年后,在党的婚姻法指导下,依法解决离婚案件。    
    信仰基督教的宗教婚礼:晚餐后,由管事掌灯,支好桌凳召唤宾客入座,唱赞美诗,念圣经有关章节,然后举行“配茶”仪式,主持人请新婚夫妇并排起立,男左女右,以圣经章节训诲二人,婚后互相尊敬、爱护、帮助。然后将一碗茶水递给新郎,新郎转递新娘(双手递接),新娘喝一口又递给新郎,新郎亦喝一口,双手递还主持人。这杯茶表示二人在大众面前已正式结为夫妻。尔后,主人、介绍人、主持人、新郎、新娘,各在结婚证书上签名盖章。1950年后,以政府,发给的结婚证书为准,在“配茶”仪式上宣读结婚证书,若不办理结婚登记手续者,传道员不给举行“配茶”仪式。    
    苗族的婚俗,方志中早有描述:“婚姻不先媒妁,每于岁正,择地树芭蕉一株,集群少,吹芦笙,月下婆裟起舞,各择所配,名曰扎山。两意谐和,男女归告父母,始通媒焉。以牛马布匹为聘,嫁接迎送亦以人多为荣”。“女性爱月,每见明月当头,男子吹芦笙,女子振铃铎,并有舞蹈,直至旁死魄方,以婚家尤甚”。“每岁盈春跳月,男吹芦笙。女振铃唱和,并有舞蹈,终日不倦,或以彩为毯,视欢者掷之,幕则回归,至晚方散,然后议婚”。可见,今天苗族的婚俗,与方志所载基本相同。
标签:贵州苗族风俗习惯 长沙到贵州旅游 去贵州的旅游团 贵州风俗习惯 贵州旅游 贵州旅游地图 贵州旅游 攻略 贵州旅游在线 贵州六盘水的饮食习惯 贵州旅游最佳路线 去贵州旅游买什么好
旅游线路推荐
暂无内容
酒店预订推荐
暂无内容
旅游景点推荐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