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ere `id`='28939' limit 1艺术奇葩云冈石窟1_山西大同大同市游记攻略_山水旅游黄页
您的位置:山水旅游黄页 > 旅游攻略 > 艺术奇葩云冈石窟1

艺术奇葩云冈石窟1

忻州五台山青春旅行社有限公司 | 发布于2012-03-03 19:21:00 | 来源:转载 | 目的地:大同

艺术奇葩云冈石窟12009年7月24日(周五)下午一点我们坐车前往云冈石窟。行车将近两个小时的路程,我们终于见到了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大同市城西16公里的武周山南麓,石窟依山而凿,东西绵延一公里,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现存大小造像51000余尊。其中最大的高17米,最小的仅有0.02二米。

说到云冈石窟,我们不能不谈到一个民族的兴衰与一个王朝特殊的贡献。

束发挽辫的拓跋氏鲜卑族起源于今天的黑龙江额尔古纳河上游与大兴安岭一带,两汉之际开始从东北向南迁徙,这个勇敢善战的民族在不断的征战中扩大着自己的势力范围,逐渐完成了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奠定了其在北方草原的政治地位。公元386年,拓跋珪在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正式建国称帝,国号“代”,后改称“魏”,史称北魏。又经过十余年的努力,为了进一步加强统治和继续向中原发展的需要,拓跋珪于公元398年将都城从盛乐迁往平城(今山西大同)。到孝文帝拓跋宏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又迁都洛阳,534年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北魏王朝建国共149年,在平城渡过了97年,可以说,北魏的发展、兴盛期都是在平城渡过的。云冈石窟就是在北魏王朝最繁荣的时期(公元460年至524年)开凿的。

北魏皇帝崇尚佛教也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但总体说来,帝王们对弘扬佛法还是不余遗力的。来自广阔草原的鲜卑人,在思想、文化和宗教信仰等社会意识形态领域,都采取了一种自由开放的态度。道武帝拓跋珪既好黄老,信奉道教,也阅读佛经,礼敬名僧。他在征服各族的战争中,“见诸沙门、道士,皆致精敬,令军旅无所犯”。当时的皇室接待了后秦译经大师鸠摩罗什的徒弟惠始来平城传教。明元帝时,“又崇佛法,京邑四方,建立图像,仍令沙门,敷导民俗。

”太武帝于太延五年(公元439年)灭北凉,“太延中,凉州平,徙其国人于京邑,沙门佛事皆俱东,象教弥增矣。”至此,素称发达的凉州佛教东传,北魏佛教迎来了自己的兴盛期。据记载,当时的平城大小寺院上百座,寺庙林立,观阁相望,香烟缭绕,钟磬悦耳,到处都洋溢着佛国的神秘和气度。当时的佛教领袖法果提出“不依国主,则法事难立”,他所提倡的“皇帝即如来”的思想被北魏佛教界长期继承,这也为加强和巩固佛教在北魏的国教地位提供了保障。

随着佛教的日益传播,僧人众多,一些寺庙也储备了一定的武器,中国原有的道教和外来的佛教之争也日渐尖锐。

佛道之争,道教暂时占了上锋,其结果就是演变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灭佛事件。太武帝于太平真君七年,即公元446年听信崔浩的建议,下令灭佛,史称“太武灭佛”,蓬勃发展的佛教受到重创,当时“土木宫塔,声教所及,莫不毕毁。”太武帝死后,他的孙子文成帝即位,宣布了“复佛法”,大事恢复佛教,“天下承风,朝不及夕”。文成帝复法的结果,就是北魏皇室倾其国力,开始了云冈石窟的开凿。文成帝于和平初年,即公元460年,接受高僧昙曜的建议,批准其主持开凿了云冈石窟最负盛名的“昙曜五窟”。云冈石窟皇室及官方的大规模营造至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基本停止,但是民间的中小型营造工程则一直持续到了孝明帝正光五年(公元524年)。

在中国的石窟造像史乃至世界的石窟造像史上,云冈石窟的地位甚高。

云冈石窟与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佛教石窟,与印度阿旃陀、阿富汗巴米扬石窟被誉为东方三大石窟奇观。云冈石窟是我国现存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石雕建筑群,它是佛教信仰和佛教艺术向更远方传播途中的又一次高峰和集大成,是宗教史上的一座丰碑,也是人类雕刻艺术的杰作,它代表了中国早期造像艺术和佛教造像艺术的顶峰